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应用于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4-06-04 22:53陈蓉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10期

陈蓉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应用于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萍乡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7例接受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组(33例)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训练组(34例)接受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2组盆底功能、尿动力学变化和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1个月,训练组盆底功能(Ⅰ型肌纤维电压及肌纤维疲劳度、Ⅱ型肌纤维电压及肌纤维疲劳度)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训练组最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训练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和膀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盆底肌康复;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0-0153-04     文獻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1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女性死亡的常见疾病。临床常采用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控制癌细胞扩散[1],但术后可能给患者的膀胱功能、肛门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术后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有利于盆底功能恢复[2]。临床常规康复护理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供应,增强肌肉力量,逐步恢复患者的盆底肌功能,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患者锻炼动作不规范,在做盆底肌锻炼时可能并没有完全放松,导致盆底肌处于紧张状态的情况,盆底静息压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3]。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通过指导患者做提肛运动,达到训练阴道、阴道肛门部位肌肉收缩功能的目的,以提升膀胱颈部与近端尿道,促使膀胱位置恢复至术前水平[4]。本研究旨在观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萍乡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7例接受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组33例,训练组34例。传统组年龄50~72岁,平均(59.16±7.44)岁;宫颈癌TNM分级,Ⅰ期17例,Ⅱ期16例;体质量指数20~25 kg/m2,平均(22.62±2.19)kg/m2。训练组年龄50~72岁,平均(58.86±6.79)岁;宫颈癌TNM分级,Ⅰ期14例,Ⅱ期20例;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23.01±2.13)kg/m2。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中宫颈癌的诊断标准[5];符合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手术指征;TNM分级为Ⅰ期和Ⅱ期。

排除标准:伴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因各种因素导致活动受限;中途退出或者随访脱落。

1.2 方法

传统组术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患者采取平卧位的姿势,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保持10 s后呼气放松肛门,重复进行10次,休息10 s,然后进行下一个循环,15~30 min/次,300~350次/d。坐式提肛运动,将双手交叉置于腰间做提肛运动,在吸气的同时使劲收缩肛门和会阴部的肌肉,保持约10 s,保持呼吸的节奏,重复15~30次。收缩盆底肌持续3~5 s,放松3~5 s。上述锻炼重复10组,3组/d,5次/周。

训练组接受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1)低强度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并维持腹式呼吸,一只手放在横膈膜上,另一只手按在腹肌上,按患者的呼吸节律按压腹肌,以促进其收缩。进阶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臂向前伸展,放在身体两侧,把双脚放在瑞士球上面,让球贴着髋部,肩膀不要离开地板,用腹部的肌肉来推动球左右旋转。(2)高级强度。患者在站位时双腿与肩同宽,双臂环抱于胸前,双膝微微弯曲,使骨盆前倾并维持3~5 s。进阶方法,患者双下肢屈曲,双足置于床面上,双臂向前水平伸出,使其旋前,用双手握住床面。双手向左、向右移动,然后再回到中间位置。当患者处于坐位时,护士将双手置于患者膝上,使躯干置于膝关节下方,避免跌倒,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的伸展和侧屈。患者坐在瑞士球上,双脚分开,将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将双手放置于大腿上,保持背部、头部、肩膀和臀部在一条直线上,收紧腹部肌肉,同时配合呼吸动作,从左侧到右侧,从右侧到左侧,再回到左侧,如此反复。1次/d,5次/周。

盆底肌康复训练:生理回馈,用阴式探针引导患者做盆底运动,并对患者的耐受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逐渐增大强度,可以将Ⅰ型肌肉纤维的生物反馈频率保持在8~30 Hz,Ⅱ型肌肉纤维生物反馈频率保持在20~70 Hz,30下/次,3~4次/周。盆底肌康复时,使用阴道哑铃(1号)以蹲下、上下楼梯等方法锻炼,10~20 min/次,2次/d,5次/周。

2组均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盆底功能

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北京瑞强兴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MEB-2300C),以会阴肌力测试法评估盆底肌力。Ⅰ型肌纤维收缩时,肌纤维产生的张力小、速度慢,肌浆含量丰富、肌红蛋白较多,盆底肌持续收缩振幅超过40%。Ⅱ型肌纤维收缩时,收缩反应快,爆发力强,其振幅超过60%。测量时,要求患者坐在座位上,使大腿及骨盆向上移动,并保持5 s。在测试前要求患者首先放松盆底肌,仪器会测量患者收缩盆底肌时间与收缩时的电信号,从而计算出肌纤维疲劳程度,其水平与盆底功能障碍程度成反比。

1.3.2 尿动力学变化

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分别以多通道尿频测量仪测量最大闭合尿道压、腹压漏尿点压。

1.3.3 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情况

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应用PFDI-20量表评估患者的盆底功能[6]。量表包括排便症状、排尿症状2个维度,总分3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盆底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Ⅰ型肌纤维电压及肌纤维疲劳度、Ⅱ型肌纤维电压及肌纤维疲劳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训练组均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最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训练组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2.3 2组干预前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PFDI-20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训练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療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是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但此种手术方式切除范围较大,患者的膀胱肌肉和盆底韧带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7]。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小膀胱损伤,对于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既往多采取常规康复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盆底肌肉力量,但医护人员并不能有效监测训练过程,多数患者无法正确发力,加上训练时间较短,无法有效提高肌肉耐力,导致治疗效果不佳[8]。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根据患者不同的肌肉群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恢复训练措施弥补常规干预在肌力与耐力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重建盆底功能,增强逼尿肌紧张度[9]。

本研究中,干预1个月后,训练组Ⅰ型肌纤维电压及肌纤维疲劳度、Ⅱ型肌纤维电压及肌纤维疲劳度及最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表明实施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提高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和膀胱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通过腹式呼吸骨盆位置的转动,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盆底肌肉收缩力,改善患者的膀胱颈位置,从而达到恢复正常膀胱颈位置的目的[10]。在此过程中可明显提高患者尿道括约肌肌力,使患者的膀胱功能逐渐恢复。在盆底康复仪监测下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可使患者脑中指令与身体的动作相一致,从而形成盆底肌肉的条件反射。锻炼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并注意控制呼吸,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呼吸技巧,例如腹式呼吸等。综合训练可以提高骨盆底部肌肉血流,加强对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撑,也会促进局部组织代谢和血液循环,进一步加快骨盆肌肉功能的恢复速度。

本研究中,干预1个月后,训练组PFDI-20中排便症状和排尿症状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表明通过实施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提高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主动参与到盆底康复锻炼中的积极性,通过定期的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盆底肌肉力量,从而防止盆底功能障碍发生,使盆底肌肉得到被动锻炼[11]。调节肌肉群可以增加盆底血液流速,使盆底肌肉能更有效地收缩和放松,从而使其支持力增强。采取核心肌群稳定与骨盆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增强阴道和尿道肌群的控制能力,增强肌群的柔韧性,使子宫的解剖学功能得到改善。联合训练能够加强患者术后的盆底支撑力,促进患者的盆底血液循环,增强盆底功能,让患者感受到肌肉的运动,提高局部的敏感性,增强产妇盆底肌群的弹性。在盆底肌群张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将膀胱颈和近端尿管的位置提升起来,加上腹压的影响激发出排尿感,而且可以利用肛提肌的配合训练来提高排尿行为的质量[12-13]。上述措施的综合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减轻漏尿症状,从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盆底肌功能和膀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符明茹,黄贵芬,符晓萍,等.腹横肌与盆底肌联合收缩训练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腔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3,32(4):55-58.

[2] 张芝花.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价值[J].甘肃科技,2023,39(3):86-88.

[3] 肖莹.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循经通络按摩在改善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8):139-141.

[4] 王婷婷,王加颖,周晓明,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1):127-130.

[5] 乐杰.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5-330.

[6] 张迎辉,鲁永鲜.盆底功能障碍研究中的调查问卷[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12):956-959.

[7] 范颖虹,张红丹,沈怡,等.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及干预策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136-138.

[8] 吴琼,孙静莉.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疗法临床效果[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2,10(6):455-456,460.

[9] 张秦豫,苏玉铃,吴幼清.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延续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2,35(20):148-151.

[10] 彭翠翠,叶银婷,曾秋茹,等.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9):1666-1669.

[11] 孟林娜.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对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电值及尿动力学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9):42-44,48.

[12] 任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指导对产后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电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13):126-128.

[13] 吴玲.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产后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电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22):3504-3506,3510.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