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岭
“又在挥毫泼墨了?”宋山老师走进挂着“通济书馆”牌匾的教室,打着招呼。
“请您来指点指点。”戴着眼镜的唐老师忙走上前,一把拽住宋老师的衣角。
及至近处,宋老师看到一幅画在长条形塑料上的画。长条形塑料围着长条桌摆成一个“回”字形,大约有10米长。塑料上涂满了青绿色的水墨颜料,还有许多白色斑点点缀其间。
“哎哟,这不是《千里江山图》吗?”宋老师惊呼。
唐老师笑而不语,请宋老师看塑料上涂抹的具体画面——
最左边是一棵古树,下面有一口清潭,四周环绕的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几只鹅和鸭在潭面游来游去。随着稻田向右延伸,一望无际的湖面呈现在眼前。湖面上百舸争流,近处的堤岸上人头攒动,那是人们在忙着从渔船上卸下一筐一筐的鱼虾。湖的右上方是一座苍翠耸立的山岭,山顶的上空有点点荧光闪烁,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随着山势的急转弯,似乎看到一扇通往未知神秘场所的大门矗立着,附近还有一座石窟。顺着台阶来到一处平地,忽然间冒出一股泉水,好像在演奏动听的音乐。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鸟儿,倏然间又隐藏到山间的一处洞穴之中,化成一个个“石燕”镶嵌在石壁上……
“原来是壮美的‘中山八景!”宋山老师啧啧称赞。
“‘八景?不不不,您再仔细瞧瞧。”唐老师微笑著摇头,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盘算,“这10米长卷上目前只有七景:琛岭神灯、龙潭烟雨、东庐叠(yǎn)、芝山石燕、洞壁琴音、臼湖渔歌、金井涌泉,还缺……”
“观峰耸翠!”
“对!”唐老师微微颔首。他说原本想以“中山八景”给这个作品命名,但觉得不足以表现自己对家乡山水的热爱,还是想给它取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总不会以‘观峰耸翠来命名吧?”宋老师疑惑地问。
唐老师立马否定了,说“观峰耸翠”只是“中山八景”之一,并不能代表整幅水墨画的意蕴,还说取名一定要有“出处”。宋老师一拍脑门,说自己近期在阅读县志,查阅到一些相关的记载。他将随身携带的书籍翻开,高声读了起来:“这就是由邑人甘清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绘制的《中山八景》。这组风景图,在表现手法上,完全不同于以往方志中常有的地形、地貌等舆图的刻板单调,而是按照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布局加以呈现。”
“有图有文有真相,太好了!”唐老师有些激动,“终于找到‘中山八景的出处了。”
“高平小学的前世要追溯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当时的县令凌世御募款对原本已经颓败的‘赵公书院进行修缮、改造,重新取了一个名字,叫‘高平书院。”宋老师翻开书籍,继续朗读,“择一邑之子弟,会于书院而课试之,拔其尤者,优其廪给,使之敬业乐群,相观而善,文治烝烝,进乎古矣……”
“我似乎听到了孩子们的读书声、老师的教导声,还看到一群孩子在书院里奔跑、嬉戏。”唐老师眯着眼做着无尽的遐想。
“哈哈,你开始联想了。我们俩是不是有些跑题了,说给水墨画取名,怎么聊起高平书院了。”宋老师笑着说道。
唐老师忙不迭地说:“对对对,别跑题,说正题。”两人坐下来,宋老师摊开书籍,说起了“高平书院”与“中山八景”之间的关联——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上级下发文件,再一次敦促溧水重修县志,凌世御一看公文知道这件事至关重要,也不敢怠慢,赶紧召集人开会、商定。他在高平书院西边的房间内设置了办公室,将一群修县志的人安顿好,讲清了要求,县志的修纂工作就算正式开始了。可惜的是,凌世御没等到县志重修工作完工就被罢免,离开溧水回浙江老家了。好在所有编撰内容都是事先敲定的,“卷首”就收录了“中山八景”山水风光特色图,最终广为流传。
“你让孩子们在这样的10米长卷上进行‘中山八景水墨画创作,不就是按照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布局加以呈现的吗?这,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哦。这样的作品成于‘高平书院,绘于无想山脚下的‘通济书馆,干脆就叫《无想山居图》或是《无想江山图》。”宋老师情绪激动地拍案而起。
“《无想山居图》好一些,《无想江山图》太宏大了。‘中山八景算是家乡风景一隅,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再说,这幅长卷是水墨社团的孩子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作。你看这右边大片的空地,我想以‘观峰耸翠为起点,直画到无想山景区,继而延展到通济街……”
说到通济街,两人约定双休日好好地在这条步行街上游览一番,出发点就定在高平小学的高平巷东出口。
清晨的太阳翻过云层,将光辉洒向大地。透过马路边高大的梧桐树叶的缝隙,金色的阳光映射在高平巷口的那块巷道牌上——
高平巷,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随高平书院而兴,东西走向呈“之”字形,长约249米,地面铺设青石板,是一条典型的江南小巷。
宋山老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他已经将这些文字熟记于心,但仍觉有趣。
唐老师悄无声息地站在宋老师的旁边:“这么几十个字,你都不知看多少回了,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哦,你来了。这上面的文字大有讲究呀!我近期正在研究‘高平书院的前世今生,查阅了有限的资料,再看这段介绍,忽然间明白了许多。” 宋老师笑眯眯地指了指巷道牌说,“注意这个‘249米,不知谁丈量过这个巷子的长度。你说巧不巧,从1775年到现在,正好是249年。”
唐老师竖起大拇指,表示认可。
“巷道的形状是一个‘之字形,为何?不就是为了表达求学之路的曲折、艰辛吗?如同人们常说的那样,‘求学之路,如同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山路,时而陡峭,时而崎岖,让人难以前行,这也是在警示高平书院的学子。青石板路,寓意脚踏实地。”宋老师情绪激昂地大踏步向前走去,唐老师紧随其后。
窄窄的巷道两旁有窄窄的漕道,里面传来了“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俯身听,它们正在唱歌:“哗啦啦,哗啦啦,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快乐的小水滴,不退缩,不胆怯,永远向前进……”
巷道里漫步的两人被这样的情形所感染,内心充满了欣喜。不知不觉,两人来到高平小学大门南侧的紫藤长廊——这是一处曲径通幽的歇脚的地方。枯藤、新枝,弯弯曲曲地盘绕在一起;新芽、残叶,相互交映。
创作贴士:
有了想象,眼前的《无想山居图》就活起来、动起来了,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可以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人的特征,这样的“物”就会更具吸引力,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某种事物展开丰富、大胆甚至夸张的想象,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画面)来。这样,我们写的文章才有趣、生动。
放胆创作:
仔细欣赏下面这幅水墨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想象的文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