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锡
同学们一定做过许多实验:塑料笔杆在头上摩擦几下能吸起纸屑,鸡蛋放入盐水中会浮起来,水能翻过高坎……实验能揭开奇妙世界的面纱,能帮助我们获得真理,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宝库,选择一次印象深刻的实验和大家分享吧!
岩石风化实验
湖北荆门市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五(1)班 杨俊卓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岩石风化。
我们事先拿出(词序颠倒,可将“事先”和“拿出”调换位置)准备的石块、水、酒精灯。老师让两个同学上台,指导他们选了一块稍大的石头,然后用镊子夹起来放在酒精灯上烧。点酒精灯的时候,老师还特意强调了用火安全。烧了一会儿,老师让他们迅速把烧烫的石头火速(重复累赘。“迅速”与“火速”语意重复,可任意删去一词)放入冷水中,石头在水里落下了一些细沙。这样又重复几次刚才的动作,然后让同学们观察,有的同学竟说没看见水里有沙土。(前后矛盾。前面已写落下了细沙,而且“重复几次”,怎么没见沙土呢?应改为看见了水里的沙土。)后来,老师举起烧杯,在教室里展示一圈,并讲解了石头上落沙土的原因。(叙述不细致。沙土从石头上掉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该写明白,如遇热膨胀,骤然遇冷便崩解碎裂。)
然后,老师又引导我们查资料,了解太阳、风雨、树木等是怎样破坏岩石的(内容不具体。自然物是怎样破坏岩石的,可以详细说一说,如雨水冲蚀岩石,溶解岩石里的矿物;大树的根挤破岩石等),真正弄懂了“岩石的风化”这一知识。
今天的实验真有趣!它不仅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岩石风化的过程,而且激发了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以上写的是岩石风化的实验,叙述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前后矛盾,如前面写到“落下了一些细沙”,后面却说“没看见水里有沙土”;二是描写不具体,特别是石头风化后落下一些细沙,这一内容一笔带过,仅写了一句话,没有突出重点。
写好一次实验,首先,要把实验经过写清楚。除了按实验的先后顺序写之外,还可以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其次,要抓住重点细致描写。如本文中,观察石头在水里落下细沙是重点,应把石头入水的反应、石头分裂的状态、细沙落下的情景等细腻地描绘出来,这样才能给人真切的感受。
岩石风化实验
湖北荆门市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五(1)班 杨俊卓
指导老师 曾晓艳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要和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岩石风化。
我们各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小石块、水、酒精灯等,放在自己的课桌上。老师先叫两位同学取几块小石头放在讲台上;接着用烧杯装了一大杯水,放在桌子上备用;然后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起一块稍大的石头放在酒精灯上烧起来。(用“先”“接着”“然后”等关联词,把实验经过写得清清楚楚。)起初,石头只是冒出一丁点儿热气(我坐在最前面,看得最真切)。后來,石头就没有什么变化了。又烧了好大一会儿,老师突然把烧烫的石头用镊子迅速夹起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石头在水中发出“哧”的一声,同时水面冒出一股热气,但杯中除了水和石头,没有其他东西。重复几次这些动作以后,石头在水里落下了一些细沙;又重复几次后,从石头上落下的东西更多了。(描写细腻。石块变化、热气、响声、细沙落下……都写得惟妙惟肖,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老师举起烧杯,在班里展示一圈,让我们看看杯底有什么。大家都看见杯底有一些细小的石头和沙土。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告诉我们,石头长时间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再迅速被低温“袭击”,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破碎、疏松等现象,这就叫“风化”。哦,原来是这样啊!(说理充分。将实验与自然风化联系起来,让人更容易理解。)
接着,我们查资料得知,太阳、水、植物等都是破坏岩石的杀手。太阳白天把岩石晒热,使其膨胀;夜间,岩石遇冷收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均匀的胀缩就会使岩石崩解、碎裂。水不但能冲蚀岩石,还能溶解岩石里的矿物,使岩石变得疏松。植物的根像楔子一样插进石缝,随着它长大变粗,也能让岩石破碎……老师告诉我们:正是这些外界力量的联合进攻,才把坚硬的岩石摧毁,这个过程叫作岩石风化。(进一步讲述岩石风化的原因,说理明白。)
哇,今天的实验真有趣!它不仅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岩石风化的过程,而且引导着我们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激发了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修改后的习作有三大亮点:一是按照实验顺序,运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描写,过程清晰;二是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写得细致入微,让我们如同亲眼所见一般,情景真切;三是详写实验情景,略写查资料获得知识,突出了“实验”这一重点。严肃的实验,小作者能写得风趣、自然,很不简单。
读下面的一段话,你觉得实验过程写清楚了吗?描写细致吗?若不理想,请帮助修改。
在书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静电摩擦,我就要亲手做一做。我先把塑料尺子在衣服上反复摩擦,然后准备了许多碎纸屑,再用摩擦后的尺子接触碎纸屑。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静电吸附现象。最后奇迹出现了,纸屑吸在了尺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