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情
在一些沙漠地带,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仙人掌的刺上、锋利的树枝和荆棘上,经常挂着一些“动物腊肉”,老鼠、蜥蜴、小鸟及昆虫纷纷被挂在上面,被风干成了一个个独特的造型。莫非这是传说中的动物标本?
其实,这都是爱“撸串”的伯劳鸟的杰作。
伯劳鸟,别名胡不拉、百罗鸟,虽然它只有鸡蛋那么大,但是拥有很強的战斗力,所以又被称为“鸟中屠夫”。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喙很像鹰喙,在上喙最上面长有钩和锯齿。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一双强健的爪子,能让它在捕食时更加灵活和敏捷。它的头部两侧是黑色的,特别像一个戴着黑眼罩的蝙蝠侠。这样的颜色让它更容易隐藏在树枝和灌木丛中,进而隐蔽地接近猎物。
伯劳鸟的食物种类堪称丰富,小到蚂蚱、麻雀,大到老鼠、蜥蜴、蛇、斑鸠,都在它的食谱上,它堪称鸟不可貌相的“大胃王”。同时,蝗虫、松毛虫等害虫也在伯劳鸟的“菜单”上,所以伯劳鸟也算是“为民除害”的益鸟了。除此之外,伯劳鸟在传播种子方面也贡献了力量,伯劳鸟会在不经意间,把植物种子吃下去,再经过肠道排泄排出体外,形成植物营养源。
在狩猎时,伯劳鸟发挥了深黑色羽毛的优势。它隐藏在树枝旁,静静等待猎物出现。很快,它就发现了目标——一只体型比它大的斑鸠。伯劳鸟悄无声息地靠近这只斑鸠,然后再悄悄地倒挂在树枝上,模仿斑鸠的叫声,试图迷惑斑鸠。
毫不知情的斑鸠以为同类来了,依然无动于衷。这给了伯劳鸟一个下手的绝佳机会,伯劳鸟迅速向斑鸠发起进攻,用爪子抓住斑鸠,然后把它拽进嘴里。
伯劳鸟凭借精妙的捕猎技巧,不仅能把空中的猎物收入囊中,还能抓住在陆地上活跃的动物,比如蛇和田鼠等,甚至老鼠和蜥蜴这些个头比它大的猎物,也是伯劳鸟的手下败将。它的捕猎技巧灵活多变,既能一次性捕食多只昆虫,又能追逐和捕捉陆地上的猎物。
在捉到猎物之后,伯劳鸟并不会就地解决,而是不紧不慢地把猎物穿在仙人掌、荆棘或者锋利的树枝上,待猎物“风干成腊肉”之后,再开始“撸串”。
伯劳鸟为何如此沉迷于“撸串”呢?它仅仅是把“撸串”当作一种独特的吃法吗?
其实,在动物界,很多雄性动物为了吸引雌性动物的注意,会用千奇百怪的行为展示自己的魅力。比如,丹顶鹤会跳舞,孔雀会开屏,而伯劳鸟会用“撸串”的方式展示自己,证明自己有养得起配偶的能力。
纵观伯劳鸟的小体格,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它虽然嘴巴锋利,但是细胳膊细腿的,并不能像老鹰一样用腿部肌肉来处理猎物,只能先把猎物穿在树枝上,再用鸟喙将肉一点点啄下来吃掉。这种方法还可以避免其他猎物抢食,简直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相比于帝企鹅、王鹫等其他鸟类,伯劳鸟缺乏可以储存食物的嗉囊,它必须不停地捕猎,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如果伯劳鸟将捕来的猎物一串串挂在树枝上风干,便不用不辞辛苦地捕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