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论解读

2024-06-04 11:59程耿
广东教育·高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发展

程耿

【热点背景】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3年工作回顾;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关键部分及要点摘录如下:

一、2023年工作回顾

一是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

四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

五是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六是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

七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二是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五是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六是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三、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党中央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紧紧抓住主要矛盾,著力突破瓶颈制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六)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七)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八)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与社会》角度分析

1.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主要包括:通过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报告》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2.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宏现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3.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4.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报告》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5.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报告》指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报告》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报告》指出:坚守人民立场,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9.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进口依赖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1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报告》指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二、从《政治与法治》角度分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

3.要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各级政府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报告》指出: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

三、从《哲学与文化》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报告》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报告》指出:实践充分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3.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报告》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4.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报告》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系统观念,把握和处理好重大关系,从整体上深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报告》指出: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报告》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8.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9.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报告》指出: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四、从《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角度分析

1.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报告》指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报告》指出: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

3.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报告》指出: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4.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报告》指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报告》指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跟踪训练】

1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以上相关政策工具对稳定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适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B.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居民投资渠道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C.推動市场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推动经济发展

D.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2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有效益的投资”是指有质量、有效率、有回报的投资。不考虑其它因素,对下列举措产生效益的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①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强产业惠民生→提高发展质量

②改善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盘活资本要素→增加有效投资→提高投资的收益率

④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降低投资风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23年,我国外贸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计进出口增长27%,海南自由贸易港年度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得益于科技创新、场景创新、数字化技术设施迭代升级,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566%。由此可见()

①发展高水平对外贸易需要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率

②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③数字经济有利于增强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

④我国构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H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养老机构或组织为该区960余名困难和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深受社会好评。这反映了当地政府()

①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将为民服务走深走实

②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④通过机构职能改革,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集意见的过程中,某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社会公众有效意见297条,充分发挥其立法“直通车”“连心桥”的作用。这一立法过程体现了()

A.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B.基层立法联系点构建了立法新机制

C.区人大常委会集思广益,坚持民主立法

D.人民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行使立法权

62023年10月,神舟十七载人飞船意外地提前1秒点火并发射成功的情况,让全球航天爱好者为之震惊。经专家揭秘,由于火箭控制系统在执行任务时存在时间偏差就造成了提前点火,这在航天领域属于正常现象。但中国航天科研团队通过精密计算和发射实时监控对这一问题作出准确预测并纠正偏差,最终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上述材料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其基础上尊重航天客观规律,解决问题

②对航天科技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推翻原有真理

③解决火箭控制系统带来的偏差问题要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

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23年9号22日,在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工作中,认定江西湖口大豆栽培系统、湖北秭归柑橘栽培系统、贵州兴仁薏仁米栽培系统等50项传统农业系统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

①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④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综合发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①国家大力发展普惠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科学文化素养→形成人才红利→助力创新发展

②新能源汽车大幅降价→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汽车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汽车产业繁荣

③中央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欠发达地区财政增收→中央增加转移支付→促区域协调发展

④国家确立减排目标→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推进低碳、绿色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在广西梧州市,市民走进滑雪馆尽情玩耍,冰雪运动受到群众欢迎;在新疆昭苏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冰雪雕作品吸引众多目光,冰雪乐园满是欢声笑语;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冰雪大世界里人潮涌动,冰雪旅游体验感氛围感十足。由此可见,发展冰雪经济有助于()

①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动能

②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

③丰富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拉动有效投资,培育服务消费增长点,促进乡村振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成功案例。2008年,我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据统计,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措施;建立健全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聚焦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短板弱项,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了关键技术供给能力;打造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結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对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启示。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A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会扩大社会投资需求,拉动国内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A正确。B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与增加居民投资渠道无关,B错误。C贷款利率下行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一定降低,C错误。D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不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D错误。故本题选A。

2.A 【解析】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惠及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①传导正确;改善投资结构能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②传导正确;盘活资本要素,有利于增加资本要素的供给,但不能必然带来有效投资增加,③传导错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有利于促进投资规模的扩大,但投资规模的扩大可能带来投资风险的增加,④传导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3.A 【解析】经过科技创新、数字化升级等,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比提升幅度较高,表明发展数字经济、进行科技创新,能够增强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故①和③是正确的。题中只有自贸区、自贸港和装备制造业的外贸数据,没有经济发展的数据,因而无法得出“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的结论,故②不能入选。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并非“构建了”,故④不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4.A 【解析】①②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等体现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将为民服务走深走实,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发挥政府自身专业优势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没有体现政府机构职能改革,③④排除。故本题选A。

5.C 【解析】A在我国人大常委会是同级人大的常设机关而非执行机关,A错误。B材料强调的是民主立法,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创新工作方式沒有构建立法新机制,B不合题意。C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汇集民智民意是民主立法的体现,C符合题意。D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6.D 【解析】①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①说法错误。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由于火箭控制系统在执行任务时存在时间偏差就造成了提前点火,这在航天领域属于正常现象。但中国航天科研团队和发射实时监控对这一问题作出准确预测并纠正偏差,最终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上述材料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解决系统带来的偏差问题要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B 【解析】①④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脉的延续,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④说法正确。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不是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表述的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没有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C 【解析】①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综合发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大力发展普惠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形成人才红利,助力创新发展;国家确立减排目标,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促进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从而推进低碳、绿色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新能源汽车大幅降价,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但不一定带来新能源汽车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汽车企业利润增加主要依靠的是科技、管理和创新,②说法错误。③中央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增加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以此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③说法错误。

9.C 【解析】冰雪运动受欢迎、冰雪雕作品吸引目光、冰雪旅游氛围感十足,说明发展冰雪经济有助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②正确;受到群众欢迎,满是欢声笑语、体验感氛围感十足,说明发展冰雪经济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乡村振兴,④排除。

10.(8分)(1)科学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在创新中主体作用。

(3)健全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

(4)打造产业链体系,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每个要点2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对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启示”,属于措施类题型,需要调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2008年,我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据统计,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措施→可联系:科学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②:建立健全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聚焦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短板弱项,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了关键技术供给能力→可联系: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在创新中主体作用;健全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

关键词③:打造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可联系:打造产业链体系,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 总理为啥要提倡工匠精神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