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兔相逢大梦归——论元春之死

2024-06-03 23:22张维娟
关键词:无子香橼判词

张维娟

元春的结局惨烈,一切玄机其实早在第五回的判词及其图画中已见其概貌。曹雪芹在为金陵十二钗作传时,薛、林之外,首推元春。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上,贾元春排在第二,此前是并列第一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关于她的诗配画是这样的:画上有一张弓,弓上挂着些香橼。判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论者多以为:“弓”与宫谐音、橼与元谐音,画面及其文字说明无疑是暗示元春自缢于宫中,而从判词看,正因为元春二十年来能辨别诸皇子的是非和贤愚不肖,才导致“大梦归”,也就是被迫自缢而死,元春无疑已卷入诸皇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而元春命归黄泉又导致贾府事败、抄没。

实则不尽然。具体说来,判词之画包含了内容与情感两个方面,内容是指元春是被弓弦勒死的。在这里,“弓”运用的是弓箭的本义,而不是用其谐音“宫”之意义。弓上挂香橼只能说明使元春致死的工具与弓有关,而不能说明元春是“自缢于宫中”,其实结合关于元春的“恨无常”曲,对于元春的死亡地点,我们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元春死于帝京之外,极有可能是相隔遥远的皇陵。这是因为在皇储之争中,元春支持的是后来落败的一方。当新皇帝登基,便把失势的太妃发配去给老皇帝守陵,所以“恨无常”中有很明白的“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的话。其实,用宫妃守陵,这不仅仅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一种文学虚构,而是历史上存在的一种现象,其发起人当为三国时曹操。曹操临终前在其《遗令》中要求把宫中的婢妾和伎人都留在铜雀台上,在他死后,每逢朔望之日祭奠他的亡灵。曹操的这一灵感在唐代被发展成了一种制度。陈寅恪《元白诗证稿》引《通鉴》胡注:“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衾枕,事死如事生。”白居易“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陵园妾》)中的陵园妾就是因为在宫廷斗争中落败而被发配守陵的。元春的遭际兼有无子与宫廷斗争失败两个方面,所以当老皇帝去世,便被其曾经竭力反对过的新皇帝放逐到“路远山高”之皇陵,最后被一根弓弦“荡悠悠”地“消耗”了“香魂”。

(有删改)

【品读感悟】

如果说衔玉而生的宝玉为贾府罩上了神性的光环,元春则为贾府提供了皇权的保护。神性的光环相對于皇权的保护来说,只能是一种蹈空的美化,而皇权的保护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支撑。因此,元春的命运好坏与贾府的盛衰荣辱实在是休戚相关的。既然贾府的最终结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树倒猢狲散的悲惨景象,那么元春就该是那轰然倒塌的大树,在她死去之后,贾府就再也不可能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了。

猜你喜欢
无子香橼判词
每年尝一次香橼
香橼不酸,好甜
“无子”问题与社会、家庭应对策略*
——以民国之前文献为中心
“无子”问题与社会、家庭应对策略
汉诗和译的文体研究——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为例
徐母育弯枣树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兰芝无责 仲卿之过
论我国古代判词中的传统诉讼文化
浅议中国古代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