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y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加利润空间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是,在一番努力之后,有的企业确实变得更好了,而有的企业缩减了一半的人员,把各项预算砍到了“脚踝”,却还是挽救不了颓态。那么,真正的“降本增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很多管理者一想到“降本增效”,先琢磨的是怎么降低成本,以为“随手关灯”“节约用纸”、削减员工福利就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其实,降本增效的落脚点在于通过提高效率实现企业“增效”,重在“增效”而非“降本”,“降本”应当是在“增效”过程中自然实现的。实现“增效”的关键,就是对标科学管理、精益管理、管理自动化和对数据的有效应用,是对业务的变革和重构。
不打破原有运行体系下,强行推动“降本”,最终不一定能达到“增效”的目标。只有打破了原有业务运行的旧成本——效益平衡,在新的体系下提高效益,才能产生新的成本——效益平衡,合理降低运行成本。
对于眼镜零售门店来说,更应该注重坪效,即门店每平方米创造的收入。可以用公式来表达:坪效=店铺总收入÷单店总面积。坪效越大,店铺的经营效率就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好。
有人会提出,盈利不是收入減去成本吗?上述公式里没有成本啊!是的。假设一家店铺的坪效是100元,只要这家店铺平均单位面积的租金超过了100元,那它就依然处在亏损状态。这意味着坪效最大的问题,是租金成本。换句话说,当租金成本是主要成本的时候,要优先考虑的是降低租金成本,增加坪效。本质上,高效管理就是要做“让坪效大于租金”的事。
而人效的最大困难,是人力成本。人效,就是每一个人创造的收入。用公式表达为:人效=总收入÷总人数。
和坪效同理,人效的计算,也要考虑到付给“人”的成本。因为你为一个人付出100元的成本,他却只产出50元价值的时候,依然是亏损的。所以,当人力成本是主要成本的时候,要优先考虑降低人力成本,增加人效。
管理者要懂得做“让人效大于工资”的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工资,甚至是减员。虽然听上去很残酷,不近人情。但在生死关头,活下去,才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此外,就是努力提高人效,这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许多企业习惯通过快速扩张抢占市场,而当经营出现困难后,首先想到的却是业务收缩、裁员、降低日常运营成本。在任何行业,业务高速扩张都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期效应、无法持续,追求稳定发展才是企业经营的常态。“降本增效”的本质是管理改进,属于企业主动谋划的进取举措,而不是危机来临时为了“活着”的权宜之计。
“降本增效”触动的是企业核心的业务经营模式。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永远不是厂房、设备,而是人才。有的企业在不开展业务模式优化的前提下贸然降薪、裁员,降低的是短期负担,却失去了优质的员工和成熟的经营团队,削弱的是企业长久的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无异于饮鸩止渴。有的企业绞尽脑汁压缩开支,把心思用在了日常办公用品、差旅等刚性开支的缩减上,结果往往是省了小钱,误了大事。
因此,当我们在为如何有效“降本增效”寻找行动路径时,不妨回头看看组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到底哪一种“本”在企业的成本结构里占比更大——如果是租金成本占比重,那就重点抓坪效;如果是人力成本占比更大,那就重点抓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