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
《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一部不朽的名著,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它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为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即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
群像式的人物
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示出来。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台词也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你方唱罢我登场。即使是起着贯穿作用的茶馆老板王利发,也不过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着自己,作品更多的是以他的眼光来审视这个复杂的社会。
《茶馆》里的人物众多,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宫廷内的太监总管、吃洋饭的小恶霸、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中。他们合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巨幅图画,并随着人物的活动逐步展开。
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老舍在谈《茶馆》时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以课文节选的第一幕为例,这一幕被曹禺称作“古今罕见的第一幕”: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时代特征在不同人物“走马灯”式的转换中显现出来,而人物命运的沉浮变化,也正是那个时代变迁的缩影。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代。
特殊的戏剧冲突
与《雷雨》等剧作最大的不同是,《茶馆》中没有尖锐的冲突,只是以各种人物的状态和命运的交相呈现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冲突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而是分散的。這些人物来自三教九流,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着。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它们连缀在一起,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茶馆虽小,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正是由于它那卷轴画式的行文结构,使我们即使身处现代,也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沧桑与悲壮;人物由壮变老,由意气风发变得颓废绝望,直到走完他们的一生,我们也更能切身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荒谬与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