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豪
某天放学后,我经过高一二班的门口,发现女生小宁没有去食堂用餐,而是独自趴在桌子上。我没有強行要求小宁去食堂,只是嘱咐她好好休息,有什么事和老师说。
过了几天后,小宁主动来到办公室,和我说:“老师,我想回家。”
细问缘由,原来是从高中开学以后,小宁对住校生活感到极其不适应,为此她心情低落,食欲下降,晚上常常失眠。
像小宁这样情况的学生不少。我们要多关注一下学生的住校不适应,帮助他们面对问题。
解读住校学生的适应不良
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现在的学生,可能多数都被家长过分溺爱、关注和照顾,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比较差,缺乏自理能力,必然会在住校之初感到不适应。
宿舍中人际关系不和谐住校生进入一个新环境,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和归属感,反之则容易产生孤独感及消极的情绪体验。
自由受到限制住校期间,小宁感觉到非常不自由,因为要受到宿舍老师的监督,要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不能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的学生,是难适应的。
如何帮助住校学生
理解学生的感受为了多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想法,我们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困惑,并帮着他们表达情绪,多询问学生对于住校的感受:“你不习惯到点必须熄灯这件事,对吗?”“你在其他方面有困难吗?”从情绪的角度,我们要尽可能共情学生。可以多对学生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教师的理解能让学生感到安全,提升倾诉的欲望,有助于排解负面情绪。
协助制订适应计划对于班级内有适应问题的住校生,教师可利用班会集中教导他们如何应对住校生活的各种困难。举个例子,学生为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处而烦恼,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些宿舍相处法则:尽量协调好作息时间;尊重个人隐私。虽然宿舍空间是共享的,但未经允许,不可以乱翻别人的东西;注意个人财产安全。贵重物品不要随意摆放,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人要随手锁门,有任何问题都要和宿舍同学打好招呼。
注重和家长的沟通教师应注重和她的家长沟通,积极寻求与家长的合作。待孩子回到家中时,要让孩子的独立意识得到锻炼,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孩子独立完成某一项任务时,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另外,孩子在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烦恼,也要给家长一个反馈。家长则应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委屈,都可以和家里人说。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可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比如,教师可常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出点难题,表扬也应适当。在学生感到压力时,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此外,要让学生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个预设。住学校不会像住家里那么自由,你可能会遇到一个不好相处的宿舍同学,会不适应独立生活,这都有可能发生。
最后,对于已能够独处的高中生,要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做倾听者和建议者,但真正解决问题的人还是学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