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分級试点之前,上海疾控部门曾对市场上部分“现场制作的奶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令人担忧,仅含糖量一项,93%以上标称“额外不加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B级以上;将近一半“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C级以上。
对此,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朱加进表示,“综合来看,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这四个指标的选择是具有针对性的,尤其是对营养过剩的人群来说。”
朱加进认为,整体来说,营养分级对公众来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从营养角度来说,ABCD的分级未必完全科学。比如,对于一个很瘦的人来说,摄入一些非乳源性糖,未必对身体有害;又或者,对于乳糖不耐的人,即使选择了非乳源性糖含量较少的A类饮品,但乳糖含量可能仍较多。
朱加进称,目前上海试行的分级标准只涵盖了四种物质,没有关注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物质,还存在完善的空间”。
(综合央视新闻、潮新闻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