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表土保护设计

2024-06-03 01:18张新廖勇张雪杨黄斌田红卫韩昊宇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5期
关键词:立地条件水土保持

张新 廖勇 张雪杨 黄斌 田红卫 韩昊宇

摘要: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地区存在较严重的生态障碍,主要是:土壤贫瘠、表土生产力不足、表土立地条件恶劣且土壤保水抗旱能力差,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十分困难。以恢复当地的旭龙水电站工程之生态环境为目的,以项目区的生态障碍为突破点,采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及遥感法等,分析项目区的生态障碍,划定不同生态障碍的影响范围;采用类比法及演绎法,逐级推导表土保护和生态恢复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调查项目内表土资源的分布情况;详细分析项目区内的表土平衡,设计表土回覆、剥离及堆存方案,估算表土缺口;初步设计表土立地条件改良及其生产力恢复的作业方案,对剥离的表土进行表土培肥,对过筛的生土进行土壤熟化,并配套表土堆存临时防护及临时绿化。结果表明:上述表土保护设计可使表土达到绿化覆土要求,形成了“先分析生态障碍,然后开展表土保护设计,改良表土的立地条件改良、恢复其生产力,最后修复生态环境”的工作思路。研究成果可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恢复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土保持; 干热河谷; 生态障碍; 表土保护; 立地条件; 表土生产力; 旭龙水电站

中图法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4.05.018

文章编号:1006-0081(2024)05-0098-07

0 引言

生产建设项目的施工通常会对项目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例如扰动表土、造成土壤退化,破坏原有植被及土壤生物环境、加重水土流失甚至引发泥石流等[1-2]。

国内对于生产建设项目中的表土保护措施多参考农业规范或水利规范中的通用值进行设计。以设计表土剥离及回覆厚度为例,通常是对划定的水土保持分区之特定地类,设定通用的表土剥离或表土回覆之推荐厚度范围,例如,除东北外,表土剥离的推荐厚度为20~50 cm,其中,耕园地25~50 cm,林草地20~30 cm;表土回覆的推薦厚度为20~40 cm,其中,耕园地25~40 cm,林草地20~30 cm[3-7]。此外,还会补充临时苫盖、临时绿化及临时拦挡等水土保持措施[6-7]。但是,上述设计忽视了施工过程会扰动表土,进而导致表土生产力不足、表土立地条件及土壤生物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表土保护工作常事倍而功半[8]。

在表土保护问题上,一些国家拥有大量实践经验。例如,日本政府通过立法确定如下原则:土地改良事业的推行是为了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业总产量、有选择地扩大农业生产以及改善农业结构等目的,既包括农户个体自发修整和改造土地,也包括国家有组织地改造和开垦农田、改良土壤、防范农业灾害、建造水利排灌工程以及建设农用道路等,并剥离即将建设与占用地区较为肥沃的表土,作为客土加入已经列为改良项目区的土壤中[9-10]。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建设对生态环境及表土的不利影响,日本大力推行开发建设地区的表土剥离和再利用:如在生产建设中,只要对某一区域将要挖取或堆积土方的深度或高度、面积超过一定标准,就必须对该区域的表土进行剥离,并在建设活动结束后,再对挖取或堆积土方的区域进行表土回填和表土立地条件改良;在公路建设中,要对沿线适当地区(如立交区和服务区等)的表土进行剥离,并在公路建成后适时回填及移栽原有树木等[6-7]。此外,美国、韩国、以色列及欧洲多国,则主要结合耕地保护及矿山生态恢复工程进行表土保护及土壤改良工作[11-14]。在土壤质量评定过程中,引入CASH法等土壤健康评估体系,力求定量评估表土生产力现状[15-17]。因此,多个国家构建了完整的表土调查、保护措施与综合利用设计(简称“表土保护设计”)体系,即以详细的表土分布调查和表土调配平衡分析为基础,开展表土立地条件改良及其生产力恢复。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已经就表土保护问题立法多年,但是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多以参考国家农业规范或水利规范中的通用值进行设计,暂无完整的表土保护设计体系。目前,生产建设项目的表土保护设计,通常仅能满足生态良好地区的表土保护需求,不适用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因此鲜有成熟的当地表土保护设计案例。

本文将根据金沙江上游旭龙水电站工程的表土立地条件改良及其生产力恢复实践,总结适用于生态脆弱地区的表土保护设计经验。

经勘察,该地区位于川滇两省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游干热河谷地区,对生态恢复构成障碍的因素(下称“生态障碍”)相当复杂,具体特点如下:① 降水量稀少。项目区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存在土壤干化、高温焚风等极端现象,降雨集中在雨季,容易发生短期溅蚀。② 表土立地条件不佳,表土生产力流失显著。项目区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且土壤质地过砂或过黏,水稳性差,难以保水保肥。③ 生态恢复困难。项目区内原有的植被已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发生退化、植被覆盖率和植被存活率较低、植被生长及演替困难,极端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表土资源贫瘠[18-21]。因此,需开展旭龙水电站生态恢复及表土保护专项研究,来解决以干热为特色、以土壤为纽带的多种生态障碍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已对当地生态恢复工作构成严重阻碍,且暂无参考案例或规范。本研究采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及遥感法,来确定及分析项目区内的生态障碍,并划定不同生态障碍的主要影响范围;采用类比法及演绎法,逐级推导解决生态恢复和表土保护难题的初步方案。以期为如何在西南生态脆弱地区开展生态恢复及表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地形地貌特征

旭龙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与四川省得荣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游河段,地处横断山脉,呈明显台阶状下降,属高山地貌,地势总体西北高南东低。项目区河段河势较顺直,自NW40°流入,往SE40°流出;河谷为深切峡谷,横断面为典型的“V”形谷,河谷两岸地形对称性较好,两侧为高耸的山脊,走向与金沙江流向基本一致。

1.2 气象与水文条件

工程区的多年平均气温为14.5~14.6 ℃,极端高温为36 ℃,极端低温为-18.9 ℃,不小于10 ℃,积温4 458 ℃,平均降水量为340.7~383.7 mm,平均蒸发量为2431 mm,平均日照时数为1 943.3 h,平均霜日为95.7 d,平均风速为1.5~2.1 m/s,风向多为西北风。

1.3 土壤及植被情况

工程区内的植被多为自然生长的灌林群落或自然草被。沿河谷多分布有低矮荆棘灌丛和少量乔木,山坡上分布有低矮灌丛和草本植物。灌木多为耐旱、多刺、多绒毛和根系发达的灌木,如仙人掌、白刺花、十沉香、小薷等,草本植物有芸香草、两头毛、山地香茶菜等,林草植被覆盖率为49.9%。

区内土壤以燥褐土(又称燥红土)为主。在自然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黏化作用和钙化作用,土壤酸碱性呈中性至碱性,表层厚度多为20~35 cm,腐殖质含量10~30 k/kg,养分含量属于中等~中等偏上水平[22]。根据相关规范,确定每66.67 hm2耕地选取1个勘测点,最终选取21个勘测点,详见表1[23-24]。现场表土层剖面详见图1,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褐土、棕壤、暗棕壤、黄壤、紫色土和冲积土等,肥沃土层相对较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氮、磷含量不足;部分冲积土土层较厚,可达30~40 cm,但是含有较多砂砾石,可剥离的表土量有限。总体而言,项目区土壤养分含量属中等~中下等水平。

2 研究方法及基础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批复的旭龙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为基础,采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及遥感法等,分析项目区内的生态障碍,划定不同生态障碍的影响范围。采用类比法及演绎法,逐级推导表土保护(重点是改良表土立地条件)和生态恢复(重点是恢复表土生产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完成表土保护的初步设计。

2.2 研究基础

金沙江上游热河谷地区生态恢复工作的重难点是当地的生态障碍。目前,本研究已完成了土壤初步勘察、土壤基礎农化指标检测、表土生产力、表土立地条件及生态障碍的分析与判断等工作。

2.2.1 水障碍

(1) 项目区年均降水量仅300~400 mm,集中于雨季(5~9月),容易发生短期暴雨溅蚀。

(2) 冬季至初春时(12月至次年3月),土壤含水率长期低于土壤凋萎湿度(在当地,该值约为9%),该现象即土壤干化,一旦发生,植物细胞会遭遇不可逆的损害,植被极有可能大面积地凋萎[25]。

(3) 其余时间则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容易发生高温焚风(背风坡局部区域在夏季白天时最高可达50 ℃),仅靠布置灌溉及引水设施难以彻底解决缺水问题,且维护成本很高。

2.2.2 土壤障碍

(1) 土壤养分普遍不足,其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均偏少,仅速效钾的含量较多;表土层厚度相对偏低,多为10~25 cm,平均约21.3 cm,表土资源有限[25]。

(2) 土壤pH值多为5.0~6.0,属于强酸性~酸性范围,容易发生铁铝毒害[26]。

(3) 土壤颗粒的水稳性差,团聚体结构易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养分易流失,缺乏优质的耕林草地资源,土壤持水(或保水)能力有待提高[27]。

(4) 砂粒、黏粒及石砾含量的占比较大(≥85%),粉粒含量过低(理想值是25%~35%,但在项目区仅10%~15%),土壤质地较差[25,27]。

(5) 土壤类型主要是易被侵蚀的燥红壤和冲积土,就地取材进行质地改良的难度较大[27]。

(6) 原有土壤生境已被破坏,且难以恢复。

2.2.3 植被障碍

(1) 土壤生境已发生退化,现有的植被数量较少,植被结构单一,且生长情况不佳。

(2) 植被在越冬时同时面临土壤水不足和土壤养分不足的问题,因此很可能会同时面对缺水和缺肥问题,最终植被会大面积凋萎。

3 表土保护设计

3.1 设计理念

本项目的表土保护设计以项目区原有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以尽可能避免新的扰动为原则,以治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恢复其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改良表土立地条件、恢复表土生产力为主要措施。按设想,在完成表土保护设计及其施工后,可在项目区内大规模地开展植被恢复工作,且植被成活率≥90%。

3.2 表土分布调查

根据勘察,项目区内的表土资源集中分布于多个大地块内。建议施工单位按耕地30 cm、园地20 cm的厚度进行表土剥离,其养分含量属中等水平,需做到应剥尽剥。此外,由于在林草地上,可剥离的表土极为有限,故不予剥离,改为按10~15 cm的厚度进行生土剥离[28-29]。

3.3 表土平衡分析

由于在批复的方案中,工程生态恢复所需的表土合计18.06万m3(自然方,下同),表土缺口预计13.37万m3,难以靠外购填补。因此,考虑将大量的生土熟化为合格的绿化覆土即开展土壤熟化,以填补表土缺口。

3.3.1 表土回覆

实际施工中,载土槽生态垂直绿化表土回覆厚度30 cm,复耕区域表土回覆厚度20 cm,生态恢复区域表土回覆厚度20 cm。经计算,工程设计覆土18.06万m3,其中复垦覆土0.32万m3,生态恢复覆土17.74万m3;回覆范围包括坝址区内未被硬化的耕园地(复垦)和林草地(生态恢复),回覆面积合计86.47 hm2,其中,复垦面积1.58 hm2,生态恢复面积84.89 hm2。详见表2,3。

3.3.2 表土剥离及临时堆存

在实际施工中,对项目区内可剥离表土的地块全部按30~40 cm、平均35 cm的厚度剥离表土,剥离面积23.20 hm2、剥离量8.12万m3,已按批复方案设置表土堆存场(图2)。因此,实际的表土缺口9.94万m3。计划对44.27 hm2林草地,按20~30 cm、平均25 cm的厚度剥离生土,然后过筛,所需的过筛生土为9.94万m3。故表土剥离量及生土过筛量合计18.06万m3,可满足覆土需求。

3.4 表土立地条件改良及其生产力恢复

由于实际剥离的表土厚度(30~40 cm)大于推荐的表土剥离厚度(耕地30 cm、园地20 cm),因此,总体上所剥表土的表土立地条件及其生产力均较差,不能直接用于绿化,需开展表土培肥以恢复其生产力。此外,还需对立地条件更差的生土进行土壤熟化。表土的立地条件改良及其生产力恢复主要通过表土培肥和土壤熟化来实现。

3.4.1 表土剥离及临时防护

剥离表土时应采用1.0 m3液压反铲浅层集土,并根据地形条件辅以人工集土。剥离的表土集中后采用10 t自卸汽车运至表土堆存场堆置,表土堆建议堆高3~5 m,坡脚采用土工袋设置临时挡土墙,并在临时挡土墙外侧布设土质临时排水沟。雨季时,还应采用防雨布对表土堆进行覆盖防护。

3.4.2 临时绿化

由于本项目表土的有机质含量偏低,且表土堆存时间较长,因此考虑开展临时绿化,即通过临时种植豆科植物(利用其固氮功能)和适合项目区的固土植物(利用其固土、加筋作用),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恢复项目区生态环境、培肥土壤及减少水土流失等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对剥离的表土8.12万m3和待熟化的过筛生土9.94万m3,在堆砌好土堆后,均需在土堆顶部撒播大豆种子30 kg/hm2,并进行抚育管理(下同);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松软表土堆,还应补充撒播腋花苋或三叶草10~20 kg/hm2[30]。

(1) 大豆种子及草籽质量要求。大豆种子及草籽应选择无病害种子,纯净度应达到95%以上,发芽率应达到85%以上。

(2) 栽植要求。大豆种子及草籽需在堆土完成后及时撒播,采用“在表土内分层施加有机肥+人工撒播”的方法,并覆薄层表土。

(3) 种植季节。大豆种子及草籽撒播一般在雨季或墒情较好时进行,不能避免时应考虑高温遮阳。

(4) 抚育管理。抚育采用人工进行,抚育内容包括:松土、培土、浇水、施肥、补播大豆种子及草籽、开展必要的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分2 a进行,第一年抚育2次(通常在杂草丛生、枝叶生长旺盛的6月份进行第一次抚育,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第二次抚育),第二年抚育1次(通常在6月份进行)。第一年定植后应及时浇水,保证草籽的成活及正常生长,对成活率没有达到要求的地方,应在第二年春季及补播。植物措施建植后,应落实好林地的管理和抚育责任。

3.4.3 表土培肥

(1) 在剥离表土逐层堆放的过程中,综合考虑绿化的培肥作用,按3.0‰的质量比对表土逐层添加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在第四级的中上层(即15‰~20‰属中等水平,可保障绝大多数植被的正常生长,下同)[31-32]。

(2) 按土壤密度为1.25 g/cm3计算,则需对每万m3表土施用不超过37.5 t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达15‰~20‰;表土堆存场的平均堆高设计值为4.81 m,则需按不超过180 t/hm2的用量施加有机肥[31]。

(3) 在表土培肥期间,随灌溉过程按尿素8.70 kg/hm2、普钙16.88 kg/hm2、硫酸钾3.75 kg/hm2的的单次追肥量,施用在表土堆存场上。在一次完整的表土培肥过程中,需追肥16次,这样可使各项速效养分指标均可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3.4.4 土壤熟化

(1) 通过采用300目和8000目的筛砂网,筛分普通土壤,获得粉粒(0.002~0.02 mm),将其与自然土壤均匀混合后堆放至土壤熟化场内[31-32]。

(2) 考虑绿化的培肥作用,按9.0‰的质量比对混合土壤添加有机肥[31]。

(3) 按土壤密度为1.25 g/cm3计算,需对每万m3混合土壤施用112.5 t有机肥;土壤熟化场的平均堆高设计值为2.5 m,因此需按281.25 t/hm2的用量施加有机肥。

(4) 在土壤熟化期间,随灌溉过程按尿素8.70 kg/hm2、普鈣16.88 kg/hm2、硫酸钾3.75 kg/hm2的单次追肥量,施用在土壤熟化场上。在一次完整的土壤熟化过程中,需追肥8次。

4 结果与讨论

旭龙水电站工程表土保护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 详细调查项目内表土资源的分布情况;② 详细分析项目区内的表土平衡,设计表土回覆、剥离及堆存方案,估算表土缺口;③ 初步设计改良表土立地条件及其生产力恢复的作业方案,具体包括对剥离的表土8.12万m3进行表土培肥,对过筛的生土9.94万m3进行土壤熟化,并制定了配套的表土堆存之临时防护及临时绿化[33-34]。

根据设计,上述的表土保护方案可使剥离的表土8.12万m3和经熟化的生土9.94万m3满足绿化覆土要求,即土壤农化指标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此外,种植豆科作物等措施还能控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本研究可实现改良表土立地条件、恢复表土生产力、填补表土缺口、产生一定有益副产物的目的。

5 结语

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旭龙水电站的生态恢复及表土保护工作构成了较大的阻碍。本文为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恢复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即:以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障碍为突破点,分析项目区内的生态障碍;对如何改良表土立地条件和如何恢复表土生产力两大难点进行逐级推导,开展表土保护设计,改良项目区内表土的立地条件,恢复其生产力;开展水土保持及表土保护设计的现场试验,调整表土保护设计;进行生态恢复作业。

下一阶段,需构建干热河谷地区水土保持及表土保护设计体系,设置示范区。可将上述旭龙水电站工程的表土保护设计经验推广到金沙江流域其他生态脆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工程中。

参考文献:

[1]纪中华,方海东,杨艳鲜,等.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生态功能评估——以元谋小流域典型模式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4):1383-1389.

[2]王维平.凉山州干热河谷困难地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和建议[J].四川林业科技,2012,33(1):77-79.

[3]张振超,张琳琳,王冬梅,等.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与利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1):127-132.

[4]丛日亮,兰景涛.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与利用专题报告编制内容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1(5):48-50.

[5]国家林业局.绿化用表土保护技术规范:LY/T 2445-2015[S].北京:国家林业局,2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GB 50433-201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9.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GB 51018-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8]宋立旺,戚德辉,郝咪娜.生产建设项目表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7(9):22-24.

[9]刘新卫.日本表土剥离的利用和完善措施[J].国土资源,2008(9):52-55.

[10]梁耀元,李洪远,莫训强,等.表土在日本生态恢复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16-17.

[11]夏立村,潘峰,黄和平,等.国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22,41(6):23-28.

[12]崔宁波,张正岩,刘望.国外耕地生态补偿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4):35-40.

[13]王华.国外某绿色矿山建设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23,39(2):81-83.

[14]翟文龙.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现状与对策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22,74(4):37-39.

[15]张江周,李奕赞,李颖,等.土壤健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2,59(3):35-52.

[16]盛丰.康奈尔土壤健康评价系统及其应用[J].土壤通报,2014,45(6):1289-1296.

[17]MOEBIUS-CLUNE B N,MOEBIUS-CLUNE D J,GUGINO B K,et al.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oil health-the Cornell framework[M].Geneva:Cornell University,2017.

[18]钟祥浩.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3):376-383.

[19]朱永國,舒安平,高小虎.干热河谷区边坡生态恢复技术对建设绿色水电站的重要性探索[J].水利发展研究,2017,17(7):41-43.

[20]张利超,刘窑军,汤崇军,等.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研究——以宁都县还安小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9(9):19-23.

[21]王海帆,王军,温钦舒,等.昆明市东川区深沟流域生态工程治理研究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4):2639-2644.

[22]和顺荣.迪庆州土壤肥料科技探索与实践[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09:53-55.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8.

[24]国家林业局.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LY/T 2250-2014[S].北京:国家林业局,2014.

[25]刘金珍,樊皓,阮娅.乌东德水库坝前段消落带生态类型划分及生态恢复模式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11):1767-1773.

[26]夏栋.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扰动区不同恢复方法土壤pH值、养分及酶活性分析[D].宜昌:三峡大学,2011:22-36.

[27]周明涛,胡旭东,许文年.不同基材边坡土壤肥力变化趋势预测——以向家坝水电站项目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4):107-111.

[28]胡振琪,魏忠义,秦萍.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J].土壤,2005,37(1):8-12.

[29]张雪杨,马力,郭镒维,等.基于工程设计经验的表土保护与利用设计流程优化及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21(5):21-26.

[30]和顺荣,邢向欣.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物固土能力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5):721-724.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S].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6.

[33]廖勇,张新,张雪杨,等.干热河谷地区生态障碍分析与对策[J].人民长江,2023,54(增2):131-135.

[34]余章振,李斐,马莹.塔里木河流域天然林草保护与修复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24,45(4):121-126.

编辑:李慧

Topsoil protection design for dry and hot valley in upper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ZHANG Xin1,LIAO Yong2,ZHANG Xueyang1,HUANG Bin1,TIAN Hongwei1,HAN Haoyu1

(1.Changjiang Survey,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Co.,Ltd.,Wuhan 430010,China;2.National Energy Group Jinshajiang Xulong Hydropower Co.,Ltd.,Garze Prefecture 627950,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obstacles in dry and hot valley area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are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the lower reaches,resulting in poor soil fertility,insufficient topsoil productivity,harsh topsoil landing-conditions,and poor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drought resistance.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arry 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ork in local area.Aiming at resto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Xulong Hydropower Station in local area and taking ecological obstacles in the project area as case study,data analysis,on-site investigation,and remote sens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obstacles in project area and delineate the impact range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obstacles.By using analogy and deduction methods,the solution methods for topsoi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blems were derived step by step.The main content were shown as investig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soil resources in the project,conducting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opsoil balance in project area,designing topsoil backfilling,stripping,and storage plans,and estimateing topsoil gap,as well as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operation plan for improving landing-conditions of topsoil and restoring its productivity,including fertilizing stripped topsoil,maturing screened raw soil,and supporting temporary protection and greening of topsoil stor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ove topsoil protection desig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covering,forming a working idea that firstly analyzing ecological obstacles,then carrying out topsoil protection design,improving the site conditions of topsoil,restoring its productivity,and finally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ry and hot river valleys; ecological obstacles; topsoil protection; landing-condition; topsoil productivity; Xulong Hydropower Station

收稿日期:2023-12-08

作者簡介:张新,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4703985@qq.com

通信作者:张雪杨,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土壤化学、土壤水动力学、土壤污染修复、水土保持设计及研究工作。E-mail:376041038@qq.com

猜你喜欢
立地条件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关于不同立地条件对桉树造林效果的影响探索
贵溪市毛竹林地立地条件适宜性分级评价
水土保持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