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少即是多”

2024-06-03 04:57吴璋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常玉情感表达绘画

摘 要:以“少即是多”这一艺术创作理念对常玉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常玉的艺术生平及所造就出的独特绘画方式,分析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专有语言表达,同时,围绕主题、色彩、表现技巧方面试论“少即是多”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指导意义。常玉一生的绘画作品中都贯穿着“少即是多”理念,他用最少的色彩表达最丰盈的内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自由不拘泥地以中国美学手法演绎西方绘画。

关键词:常玉;绘画;“少即是多”;中国美学;情感表达

一、常玉艺术生平及所造就的独特绘画风格

常玉年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国传统书画,为艺术启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幼便有着过人的艺术造诣。家境殷实的常玉是第一代留法画家,由于艺术观念不同,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比较规范的学校开展学习,而是选择一所开放自由的私立美术学校“大茅屋”画馆(Giande Chaumiceie)。参与其中,对艺术画作深入探究,成为常玉绘画创作呈现独特性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在海外另辟蹊径的学习方式与儿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常玉一生的绘画风格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作品就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喜怒哀乐的自然宣泄。常玉虽一生坎坷不定,却又锋芒毕露,对于艺术永远抱有“自由、纯粹、抒发、反思、再造”的理念。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创作者主观情感和画面意境的呈现,西方传统绘画则将客观物象作为主要内容,强调写实与再现。常玉一生经历过中国社会的不同阶段,也旅居过很多国家,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他的艺术观念产生碰撞,在矛盾与统一的基础上为他的绘画创作带来了影响。文章在分析常玉绘画作品的色彩运用时,一方面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内部价值,另一方面也思考西方文化引起的外部价值。

二、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专有语言表达

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专有的色彩语言表达,并在作品创作中伴随一生:凡·高的黄,炙热又闪光;高更的绿,清澈又纯粹;莫奈的紫,通透而温柔;常玉的粉,浪漫又轻盈。“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是常玉所秉持的观点。色彩不仅赋予绘画创作一定的情感,也是内容表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首先,色彩和色调不仅为绘画作品注入灵魂,也完成了艺术家情感的传递,通过塑造主题和画面,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作品内涵,形成情感共鸣。凡·高善于使用黄色,在《向日葵》中,传递给观众生机盎然、蓬勃热烈的氛围;他也善于使用互补色,《夜间的露天咖啡座》中运用大量的黄色与蓝色,使画面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在街边或坐在露天咖啡馆里,注视着来往的路人。色彩的使用如同音符,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音阶和音色,又在相互统一中形成和谐。常玉在绘画创作中发挥以色抒情优势,激发人们在观赏绘画作品时的情感体验,带领其走入绘画作品内容中,感受绘画作品的真实性。《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作品中,红色为大面积背景色,桌面以黄色铺就,在元代的青花瓷花盆里,菊花的枝干与花朵通体雪白,枝丫努力向上,花朵孤傲怒放,向观众展现一种挺拔美好的姿态。红黄两色又为中国的吉祥色彩与代表色。原始社会时期人对于血液、火焰和太阳的崇拜形成红色崇拜,对于粮食和土地的崇拜形成黄色崇拜;西汉董仲舒认为赤色与黄色分别对应着火与土;隋唐后的皇室专有色彩更是框定在正红色、明黄色或柘黄色范围内,并一直延续至清代。这幅画作的背景、色彩、主题无一不体现着常玉对于中国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假设画中枝干与叶子采用写实手法处理,植物根茎用赭石色,叶子用中绿色,其中意境便会减弱许多。而在作品《菊花》中,常玉大胆使用红绿对比色,以黄色与黑色为过渡,使单调的画面瞬间活跃起来,写意与写实兼具,带给观众的便是另一种氛围了。

其次,色彩在绘画创作中具有空间表达能力,采用透视变化进行表现,同时也可使用冷暖色调的配合、膨胀色与收缩色的配合、高对比度色调与低对比度色调的配合促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远近、大小特点,或促使绘画中的物体凸显和虚化。例如,在一张黑色的纸上,同时出现大小一致的黑白两个方块,人们总认为白色方块大于黑色方块,这其中就是运用了膨胀色与收缩色原理。

最后,色彩在绘画创作中具有形体塑造与光影再现功能。例如,在常玉绘画作品中,竭力精简色彩,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造型,为欣赏者带来丰盈强烈的视觉感受。正是因为减少了色彩的融入,形成对应的光影,反而促使绘画内容更加活跃,为作品带来更强的表现力。《盆中牡丹》用毛笔勾勒线条,题材是中国传统工笔画中常见的牡丹,褐色的背景仿佛将画面凝固住一般,白色的牡丹花在背景的映衬下格外纯净,寥寥几笔勾勒出的花盆生动形象地将细腻光洁的材质刻画了出来。纯白的花朵、褐色的背景、黑色的枝干、灰色的桌面好似负片一般,极具生命力与抽象美感。

三、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少即是多”

(一)“少即是多”理念贯穿于常玉绘画生涯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这一理念本是建筑設计哲学,指以简约精炼代替繁复奢华,用最简洁的形式传达最丰富的意境美。无论构图、线条、色彩或是意境,都是艺术家经由内心深处的领悟所造就的。用极简主义的思想传递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拥有极少便是拥有全部。常玉曾说:“我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对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无须付予任何的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概念。”在《蓝色辰星(菊花与玻璃瓶)》这幅作品中,画面主要是蓝色与白色,常玉将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画水墨氤氲方式与油画颜料相融合,用深蓝色的背景衬托白色的花瓶及花瓶内的菊花,不用油画常见的光影表现手法,而是用最简单的两种色彩使得主体在整幅画作中发光出彩,将虚实相照、“少即是多”忠实地反映出来。《斑马之恋》这幅作品则完全摈弃色彩,只用灰色调完成,完美诠释出常玉对“墨分五色”的理解,用大笔刷处理出浓淡不匀、粗细不均的横向线条,用以表现雾气蒙蒙的清晨及广阔无垠的草原。最简单的色彩、最抽象的留白手法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

(二)“露冷莲房坠纷红”:用最少的色彩表达最丰盈的内心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一生的创作中有两个特殊阶段,分别是蓝色时期与玫瑰色时期。蓝色代表着沉重、贫穷、孤独和死亡,毕加索大胆将蓝色作为主调颜色,描绘着各类穷苦的底层人民,将悲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这一时期的画作中,所有的事物、场景和人物都是蓝色的,甚至人物的眼睛、眉毛和嘴唇;玫瑰色时期则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画风从郁郁寡欢的蓝色跳跃到柔和明亮的玫瑰色,也是毕加索进入立体派重要的过渡时期,观众能够在他玫瑰色时期的作品中欣赏到清新明快的色彩和细腻逼真的笔触,以及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见解。尽管蓝色时期与玫瑰色时期持续的时间都不长,但是它们对于毕加索一生的画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常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影响下,所创作的作品也经历了两个特殊阶段,分别是粉红色时期和黑色时期。

《白菊》作为粉红时期的代表作,采用渲染方式,糅合中国写意美学特点,只用粉红、乳白和黛蓝形成孤单冷逸的绘画风貌,寓意“器小雅大”之精神。作品《双裸女》以同样的色彩和手法展现出常玉独有的对人体美的欣赏。吴冠中在谈到常玉粉红色时期的作品时曾形容道:“就像是被浸染在淡淡的粉红色的迷梦中。”黑色时期的常玉大胆将深色作为背景色,以浅色为主题色,通过极少的色彩以及简练的表达方式,宣泄着内心无比悲伤的情绪。作品《静物》中,白瓶中恣意延伸的枯枝颇具美感,更像是常玉内心的独白与无声的呐喊;作品《斑马夜奔》中,深蓝色的夜空配以红色草原以及三头奔跑的斑马组成了全部画面,在色彩的强烈冲击下,线条依然清晰明朗,渲染出静寂夜色下草原上片刻的喧嚣,广袤的大地上无助又弱小的生命想要冲破黑暗寻求光明。这三头斑马又何尝不是常玉自身的写照?常玉的两个创作时期,都是在充分了解时代背景基础上,完成对自我意识的渗透,带给观众凛然又孤独的视觉体验。

(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自由不拘泥:以中国美学手法演绎西方绘画

常玉在绘画创作时,不仅根据西方油画技法实现对内容、方法的创新,也无处不在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他一生创作约一百三十幅花卉主题作品,以古代文人钟爱的菊花为主题的就有五十余件。“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之精神,便是在自我的世界中寻求自由之精神。常玉绘画创作对黑白色的使用,将中国山水画特点在油画布上呈现,赋予艺术更强的融合与转换。再以作品《斑马之恋》为例,大笔刷不仅对线条进行浓淡与粗细变化的处理,在笔触上也颇有书法艺术中“枯笔”技法之妙。常玉对中国传统艺术符号的使用毫不吝啬,尤其在《磁州窑瓶内的白莲》画作中完美保留了“体物写志”的抒情精神,在白瓶表面采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黑白两色使整体画面呈现出清新淡雅的风貌,带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的艺术气质。常玉的笔触中泛着墨汁的清香,以中国绘画中的“水墨为上”理念,将黑白两色诠释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进一步在作品中实现“无我之境”,最终形成归于平淡的情感契合。作品《八尾金鱼》中,以橘红色为背景色,主体鱼缸依然用简洁的白色勾勒,桌面的织布上画有铜钱等纹样,与金鱼、水将传统吉祥寓意表现出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常玉在当年的异国他乡,无处不在地展示着伟大中国的文化自信。

四、常玉“少即是多”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

指导意义

“少即是多”这一理念已经成为绘画创作的重要原则,其意味着采用更少的表达带来更多想象,采用较少的设计彰显更多想法,将最根本的信息凸显,有效规避绘画信息混乱。要想真正发挥“少即是多”的作用,有必要了解色彩运用的本质需求,为绘画创作带来全新的指导意义。如何改变传统绘画中色彩的浓烈厚重以及对空间的过度刻画,不仅是对绘画的创新思考,也是对传统绘画技艺的挑战。常玉受到莫罗的影响,认同美的色调需要建立在不断思索和想象基础上获得。同时,常玉还受到马蒂斯的影响,将三维空间改为二维空间,在色彩上没有层次的叠加,没有过多笔触的堆积,画面单一却清新明亮,强调主题及抒发情感。

首先,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之前,需要清楚将什么样的作品传递给观众,尤其在多元文化思潮发展中,容易产生繁复琐碎的想法。落实“少即使多”这一原则,需要以艺术家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情感表达为基础,锁定主题,直抒胸臆,使得绘画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能够做到“你看向画中人时,画中人也在看你”。

其次,运用极简的色彩表达出光影与意境。运用互补色体现色彩的视觉冲击力,例如红色与绿色的互补、黄色与紫色的互补,同时互补色也可调出画面中所需要的中性色,降低色彩过于强烈的视觉冲击,却不过多地改变色值,使画面整体和谐统一。例如约翰内斯·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称作“北方的蒙娜丽莎”,它与《蒙娜丽莎》不同之处在于画面给观众的感官刺激更强,多了灵动之美,少了朦胧之感。整幅画仅以蓝色、黄色及背景的大面积黑色组成,由深色背景衬托出主体,好似打了光一般,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清新生动。画面中运用互补色突出浅色主体,体现出光的折射。细节是一幅画的重中之重,但是细节却不是完美画作的首要因素,对于色调的把握,是整幅画面的关键所在。强化色彩感受,突出大色块在一幅画作上的分布,有时远比零散的小笔触更能打动观众。当大的色块布满画面时,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最后,绘画的技巧也影响着“少即是多”的运用。常玉《曲腿裸女》用速写的形式,快速勾勒出一个仰卧的女性形象,粗犷的墨色线条就如同行云流水的书法创作一般;《红衣仕女》同样采用速写的形式勾画人物轮廓,以水彩渲染上色。在瞬间捕捉一个动态的画面非常考验画家的洞察能力及绘画技能,画家可以用最肯定、最简洁的线条语言传递最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呈现画面的主次关系、如何处理画面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在哪个地方适当突出或减弱等问题,为欣赏者带来不同层次的视觉效果,真正将“少即是多”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夏茹.油画创作中的构图艺术研究[J].美与時代(中),2023(3):27-29.

[2]王雪纯.常玉油画作品中的文人品格体现[J].文化学刊,2018(12):225-226.

[3]顾跃.世界名画家全集:常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刘丽容.浅谈光与色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效果[J].爱尚美术,2023(1):128-130.

[5]乙庄.世界名画家:常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6]李思学.油画艺术创作中装饰性色彩的运用探析[J].艺术评鉴,2022(19):41-44.

[7]戴敬东.美术教育中油画艺术色彩运用与情感表现的平衡把握:评《色彩艺术》[J].教育发展研究,2022(20):85.

[8]郑海宇,钱文艳.色彩和情感在近现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J].美与时代(中),2022(6):39-41.

[9]张梦甜,范银花.常玉绘画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2):63-66.

作者简介:

吴璋南,硕士,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西方美术史,中西方绘画艺术鉴赏,色彩心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审美心理。

猜你喜欢
常玉情感表达绘画
又见常玉
常玉的乡愁
蒙尘的明珠
——常玉
常玉 《曲腿裸女》:巅峰绝唱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