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不是恶性犯罪的“免罪金牌”

2024-06-03 04:56
文萃报·周二版 2024年15期
关键词:情节恶劣低龄杀人

4月8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就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案发布案情通报。通报称: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3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一个公众期待的通报。简单的措辞中,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3个预谋杀人的未成年人,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会因年龄小而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一决定,是依法做出的。3个犯罪嫌疑人的残忍行径完全符合《刑法》第17条新增第3款之规定:“已滿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目前披露的消息,该案中3个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之稳定、预谋之精细、手段之残忍、事后反应之冷静,已经超出了公众对未成年人的认知。公众之所以呼吁激活 《刑法》第17条新增第3款,正是认为3名未成年人的犯罪恶劣程度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追究刑事责任和施以刑罚是处理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最后的手段,却是不得不用的手段。因为非此不足以适应严重暴力犯罪低龄化的趋势,非此不足以为被害者讨回公道,非此不足以教育和挽救更多未成年人。

极端案件发生后,对于3个犯罪嫌疑人的判决,网上有很多声音。这些舆论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态度的表达,而且常常以某种过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期引发更大的关注。毕竟每个父母都有恻隐之心,更不想自己的孩子会遭遇这样的不幸。检察机关的这份通报,就是对公众关切的回应。

法律是公正严肃的,不会放过小人大恶。最后的判决,当然也会在法律的框架内做出。极端的个案虽不具有普遍性,却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普遍的警示教育意义。比如这个案件既引发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讨论,也强化了对校园欺凌等现象的关注。在不同的声音中,形成最大公约数;在个案的判决中,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正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4.8)

猜你喜欢
情节恶劣低龄杀人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绑架杀人潜逃24年终落网
对寻衅滋事中殴打、毁损行为主观目的的认识
可怕的杀人风
死缓执行期间故意犯罪处理措施研究
浅议寻衅滋事罪
浅析虐待罪的行为
可怕的杀人风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