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龙洋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选编进中学语文教材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正确解读作品内涵,是促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针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特点,笔者将从红色引领方面探讨如何解读作品内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红色经典作品重塑学生信仰
红色经典作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作品。这里的“红色”是中国革命的“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红”;此处的“经典”是指一个特殊时期的精品,反映那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实。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红色经典对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激励作用,是影响学生精神信仰的作品,起着引领学生价值取向的作用,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歌颂伟人事迹的作品。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记叙了母亲对朱德同志从事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她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二是记录中国革命事件的作品。例如,《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发布的战斗檄文。三是抒发个人对中国革命情感的作品。例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抒发了舒婷对祖国的热爱。这些作品历经时代的洗礼而永不褪色,它们所具有的精神价值超越了其文学价值。
红色经典作品是以内容普适性、超越时间性和文化史诗性为核心而立足于现当代文学之林的。在此,我们以《沁园春·雪》为例,解读其内涵,阐释其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首先,教师应介绍作者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分析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学生通过对背景资料的了解,不仅可以感知作者的英勇气概,还可以意识到这首词的“红色”价值。这为进一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词的主旨奠定了情感基调。其次,通过诵读,学生能够结合所学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品味蕴藏在诗词语言中的“红色精神”。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作品内涵,使学生通过欣赏词中所描绘的雪景,感受作者内心情感的外溢,把握喷薄而出的“红色”愿景。
要将思政资源融入中学语文教学,教师必须提高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做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航明灯。正确解读红色经典作品的内涵,可以促使学生在作品的影响下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和永远向前看的思想。教师解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作品,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又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红色”精神信仰。在解读红色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师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备课、讲课,把文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文本内容。例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教师要把握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取诗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充分把握文本所蕴涵的红色教育资源。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把知识充分地教授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好与文本之间的联系,重视文本内容,加强与文本的沟通。例如,在教学《红星照耀中国》时,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读原著,把握作品的逻辑和情节,归纳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通过预习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读作品的能力。
第三,加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文本教授知识要与学生通过文本学习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三者之间通过强有力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
革命文学作品传承革命精神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革命文学的作品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今天美好生活的作品。例如,《记念刘和珍君》歌颂了爱国青年的崇高精神。二是歌颂革命豪情的作品。例如,《沁园春·长沙》展现了伟大领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改造旧中国的雄心壮志。三是歌颂革命精神的作品。例如,《驿路梨花》讲述了哈尼族女孩甘做无名英雄的故事。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中学生面临精神力量缺失与价值选择的双重困惑。革命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在革命时期所积累的巨大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最后一次讲演》是革命文学代表作品,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演讲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闻一多先生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能夠引导学生感受闻一多先生追求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从而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坚定信心。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经典作品并把握其内涵,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历程,感受革命志士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的大无畏战斗精神,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信仰,积极弘扬优秀革命文化。
对于革命文学作品的解读,语文教师应在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一是端正政治立场,培养人文精神、家国情怀;二是提升价值认知能力。教师可通过阅读、培训等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师只有具备高雅的人文情怀及相关的历史知识,才能体会到《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作品的丰厚文化意蕴及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只有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才会认识到《最后一次讲演》《沁园春·雪》等作品独特的价值内涵及其对学生政治情怀的培育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蕴含的红色资源,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革命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栏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