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郝艳霞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是以灵宝市小学语文郝艳霞名师工作室为基础,抽调业务骨干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的团队。在3年的工作中,工作室强阵地、重学习、实研改,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集教学、学习、研究于一体,涵养特色文化氛围,不断探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助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一、建设篇
(一)强阵地——师德为先,保障筑基
厚德载物,师德为先。为加强师德建设,工作室主持人邀请2021年灵宝市最美教师党明玉做专题演讲,并身体力行,要求其他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机制保障,贯穿始终。一是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工作室主持人设在灵宝市故县镇郭村中心小学,有工作场地,且配备了两台工作电脑和打印机,有一台班班通与学校共享。二是团队组建分工明确。工作室主持人根据各位教师的专长,将日常管理、资料维护、网络宣传、文本编辑、文稿审核等工作进行具体分工,保障活动正常开展。三是建章立制规范到位。工作室主持人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工作安排、行事历等,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及“积分+等级”的考核制度。每次活动有具体安排,活动过程有详尽资料,活动结束有美篇等,力争达到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
(二)重学习——理论丰盈,眼界开阔
首先,工作室采用中心发言人制度来开展日常学习,加强理论研修。内容包含交流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分析、近期读书心得,以及其他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现。除了大型活动,工作室每月举行两次常规活动,采取群语音、视频及现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工作室每期平均组织主题研修4次,主题交流4次,基本功展示1次,成果展示1次。融入“青蓝工程”工作室后,工作室还进行了读书交流、课例分析交流、专题讲座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交流等,成员理论水平大大提升。
其次,鼓励成员“走出去”参加各种学习。郝艷霞赴河南大学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佘英歌、李香香、李春丽均外出参加三门峡市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室还组织成员参加桃林雅音吟诵社,学习普通话吟诵,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不定期推送全国名师的讲座视频或者直播活动。这样一来,所有成员都能受到名师的熏陶,教学思想与时俱进。
(三)实研改——双线发力,知行合一
第一,线下研讨抓好大型活动组织。工作室依托每月1次的“送教入校”专题活动,以“公开课+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扎实做好线下研讨。近年来,郝艳霞工作室针对“语用课堂”“‘双减背景下的学科作业设计”等主题,平均每期组织镇级语文教研活动2次,辐射全镇小学及教学点。工作室通过听评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方式,影响带动教师发展,推动教师发展经验的传播与分享,为提高区域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第二,线上直播抓好常规活动落实。工作室根据实际教学遇到的问题,每月选取1个主题,通过专题研修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工作室先后开展“问诊课堂:习作教学专题研修”“问诊课堂:读写结合专题研修”“语文‘优生培养”等主题学习。同时,工作室将常规学习活动放在线上进行,不定时推送国家级名师直播活动,使教师接触到各种类型、各种内容的直播课和专题讲座近百节。
第三,线上线下互动,做好竞赛活动组织。近年来,工作室组织了作业设计大赛、优质课选拔赛、信息技术微课融合推荐课等。教师先开展线上研讨,晒出电子稿,互评互议,然后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线上解说,最后进行现场比赛。
二、涵养篇
(一)突出特色——融合共生,同向发展
作为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灵宝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灵宝市“青蓝工程”工作室主持人,如何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1+1+1>3”的效果?郝艳霞提出“融合共生,同向发展”的基本理念,将三者成员优化组合,实行“垂直管理+层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力求减负、提质、增效。工作室所有成员与故县镇级佘英歌青蓝工作室联合活动,充分发挥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联片教研、协作教研等形式,把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成教师发展共同体。
(二)课题研究——源于实践,服务实践
工作室开展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不断层。2020年,郝艳霞主持灵宝市市级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科融合研究”,成员党明玉、宋文鑫等4人参与三门峡市市级课题“小学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实践研究”,均于2021年顺利结题。2021年工作室新立项两个灵宝市市级课题,郝艳霞主持“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文的学习策略研究”,佘英歌主持“‘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有序开展实践研究。
(三)成果汇总——尺树寸泓,耕耘树艺
工作室核心成员佘英歌在CN刊物上发表《浅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并获得优质课评选省级二等奖;李卓获得优质课评选三门峡市二等奖、灵宝市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一等奖。自2019年以来,工作室坚持将年度成果汇总成册,收录年度主题讲座、业务研修的优秀案例、优秀成员事迹展等,并通过美篇、公众号等方式加强宣传,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拥有了教育情怀,就拥有了不竭的动力,拥有了前进的方向。工作室一群人是共同逐梦的团队,我们以“术”修匠心,以“道”筑初心,实现“师德修养出样板,课堂教学出质量,行动研究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