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艺君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胭脂扣》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八月的晚上,夜渐深了,睡前随手拨弄遥控器,偶遇屏幕上张国荣拾阶而上的风流身影。因电影极负盛名,且原著中“世间唯有梁祝可化蝶”的语句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当即便暂放了困意静静走进了戏里去。眼见十二少与如花如何于眉目间往来角力,又如何相守不能,五十年的等待不过一场痴心梦。
此刻细细回味,《胭脂扣》的剧情的确算不得怎样出奇制胜——三十年代的香港,南北行公子哥陈十二少振邦为倚红楼头牌阿姑如花倾心,彼此欲求终身。奈何二人身份地位悬殊,如花与脱离家庭的十二少生计艰难,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双双吞食鸦片殉情。
然而如花身死,黄泉下久待爱侣不来,五十年后鬼魂重返阳间寻人,前往报社刊登启事时碰到了职员袁永定。永定同女友阿楚帮助如花找寻十二少踪迹,方知昔年十二少获救偷生,如今已垂垂老矣,潦倒不堪。如花长达半个世纪的执念成为泡影。在亲手退还了十二少当初送给自己的爱情信物胭脂匣后,如花决然投胎离去。漫长岁月里穷追不放的誓言和相思,都随着她的一个转身化作烟云,四下流散。
这样一个看起来简单的故事,实则并不好拍。男女情爱中,求索和苟且、果决和懦弱屡见不鲜,因此放在电影里甚易流俗。不过导演关锦鹏一向心思如发,对女性心理的理解更可谓细腻入微,即使原著作者李碧华并不认可他对小说的改编,也未能妨碍《胭脂扣》在影史上书写下极为精彩的一笔。
电影使如花与十二少、永定与阿楚两对情侣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及对比,来自三十年代的如花甘愿为爱牺牲一切包括性命的思想,在永定、阿楚这样的“新青年”身上,已然不再适用。后者纵使情浓亦清醒:“‘你会不会为我自杀?‘我们哪会那么浪漫呢?‘只是说会不会。‘不会。你呢?‘不会。”——爱固然是爱的,却远不至于用生死来做注脚。
如此衬托之下,似乎更显得如花有非同一般的“烈女”品质。十二少的母亲笑里藏刀地折辱她,恩客明目张胆地轻贱她,也没有动摇她同心上人“埋街食井水”的信念。日子终究难以为继,也不要苟活,赴死只当壮举。
但这种奋不顾身的背后,满溢出如花作为青楼女子的不安——“我怕只是吞鸦片,万一我死了,他不死,丢下我一个
”。她看穿十二少的懦弱,唯恐他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于是除了鸦片,还偷偷备下放了四十颗安眠药的酒。不料造化唯捉住她玩弄,让一场轰烈凄绝的痴缠成为一人魂断的独角戏。事情至此同样不再单纯,十二少对酒中玄机的不明就里,让如花的所为变作了处心积虑的暗害。绮丽褪去了,后面白骨森森冷光上泛,到头来一切皆因我不放心。如花倒仍不解:“為什么?为什么他没有死?如果他是真心的,救活了也会再死。”
站在如花的立场上,她的疑问并无错误。原是你我说定了的泉下相聚、来世再见,你怎就无端端失约,任我苦等,饱受煎熬?若站在十二少的角度,阿楚的诘骂又是很好的解释——“废话!有谁会想死啊?他为了同你在一起,牺牲那么大,你反而不信他,还要下毒去害他!吃也死,不吃也死,这是谋杀!他为什么要再为你去死啊?!”
人怜如花情根深种,竟忘记陈十二少也无非廿四岁年华,不贪生反而虚假。永定说如花的爱太过激烈,言下之意或是太过极端。在戏外,张国荣则表示:“十二少又何尝不知如花的用心,恶毒却也可敬
而他实在负担不起这么沉重的感情,也不敢跟她同死。”如花爱十二少到刻骨铭心、甘抛余生的地步,根底上却是更爱爱情本身。
饱胀着顾虑的情感大抵总难得善终。如花的惶惶加上十二少的怯懦,注定双宿双栖只是好梦留人睡。梦醒了,彼此两处,自然散了。可正如张国荣所言:“一个未曾真正恋爱过的人,在感情上还是一个小孩,他不会知道爱情会何等地令人刻骨铭心,也不会明白恋爱里的人有时那种既复杂又矛盾的心情。爱情绝不是A+B=C这么简单的事。”
人的六欲七情,不能非黑即白地画出界限。如花瞻前顾后,事出有因;十二少苟且偷安,也证明肉身凡胎遭不住地老天荒的考验。起初阿楚尚有得意,为如花对她的艳羡;得知如花殉情真相、一怒之下将其逐走后她又含泪坦白道自己妒忌如花,敢做她一世不敢做、连想都未曾想的事。爱恨嗔痴,到底是人性使然的结果。一辈子拖拖拉拉像做戏,唱也苦,不唱也痛。
数年前,纳兰词风靡一时,甚得追捧。尤其一阕《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极为读者所喜。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度泛滥于各种文章之间。如花与十二少,回眸曾经,正是初见一刻心湖起涟漪,圈圈层层,荡漾过后便被更汹涌的海涛吞没。结尾处常遭遗忘的“如何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则恰如相知又相负的总结。
或许,这就是《胭脂扣》的高明所在。不回避痴男怨女间好好坏坏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摆在你面前,叫你看看清楚,烈火灯蛾无外乎这般下场,少有凄美,多余丑恶,哪里矜贵到值得你生死相许?实际又不忍你失去悸动,哪怕日子久了执着硬化成执迷,亦还是让你念念不忘某年某月某日首度相遇时,对方挑眉一笑,哼出的那一句“亏我怀人愁对月华圆”。
无限遐思之际,一腔孤勇生出,无论刀山火海,都要先一品情的酸甜才算不枉人间一程。其间总有人薄幸、有人错付,待到“恩怨抛向天外天”,仍要“问哪天会重遇”。千万种虫子,虽则比翼偕飞仅属于梁祝,但当日之愿,历劫方显珍重。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