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和航天是一回事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小朋友都想知道。其实,很多大人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小朋友一定发现了“航空”和“航天”这两个词的特点。它们前面都有一个“航”字,指的是飞行;后面的字则不同,一个是“空”,一个是“天”。“空”指的是空气,“天”指的是“太空”。从这两个字入手,我们就可以搞清楚“航空”与“航天”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由厚厚的大气层包裹着。大气层是由空气组成的,离地面超过1000千米。正是空气的存在,使得人类借助机械装置像鸟儿那样飞翔的梦想得以实现。这就是“航空”的由来。接着,在“航空”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高度飞行,又发展出了“航天”。
人类的生理结构天生是不适合飞行的。没关系,只要有梦想,有创造精神,我们就可以制作“人造翅膀”,一样能飞起来,而且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大家还记得吗?我先前讲过两对兄弟的故事。240多年前,法国蒙哥尔费兄弟发明了热气球;120多年前,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借助航空器,从此可以飞上天空。航空器有两大类:一类是自身轻于空气的,以气球为代表,利用空气产生的浮力升空;另一类是自身重于空气的,以飞机为代表,利用流动空气产生的升力飞行。
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各类航空器难以继续飞行。为了飞得更高,需要借助现代火箭,也就是运载火箭。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03年,也就是萊特兄弟发明飞机那一年,发表了论文《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提出了现代火箭的概念和推力计算公式。1926年,美国的戈达德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1957年,借助运载火箭,苏联实现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1961年,苏联的加加林同样借助运载火箭,乘坐飞船成功进入地球轨道,用108分钟绕地球航行一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从此,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篇章。现在,人类已经发射了数以万计的卫星和数百个深空探测器。
航空和航天事业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的。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航空器和航天器。我们把航空器和航天器合称为飞行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高度工作。
但是,怎样来确定航空与航天的高度分界线呢?科学家冯·卡门经过理论计算,并通过实践验证指出,在地面向上100千米的高度上,空气动力学失效,代之以轨道天体学,也就是说,获得一定速度的飞行器到了这个高度,就不会被地球引力吸下来,而能够形成持续的轨道运行,应该把这个高度定为航空与航天的分界线。这种见解被世界航空航天界采纳了,这条隐形的界线也被叫作“卡门线”。卡门线以下为空气空间,属于各国领空,这里的飞行活动属于“航空”;卡门线以上,尽管还有空气存在,但称为太空,属于自由空间,这里的飞行活动属于“航天”。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对航空与航天是不是一回事,应该有一些认识了吧?关于天空的那些事儿还多着呢,我会一直给你们讲下去,也欢迎你们提出任何感兴趣的问题。
作者简介
张聚恩,现任中国科协航空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中国航空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他1964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航空研究超过半个世纪,是一位喜欢和孩子们交朋友、聊科学的“航空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