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军
喓(yāo)喓草虫,趯(tì)趯阜螽(zhōng)。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gòu)止,我心则降。
陟(zhì)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chuò)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草虫》是《诗经·国风·召南》里的一首短诗。诗歌虽短,却意味深长。
在解读这首诗之前,我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特别关心、特别在乎的人呢?如果有,那么当他们出远门办事时,你们会不会很担心,生怕他们在路上出事?而当你们想象着他们平安回来的画面的时候,你们会不会很高兴,嘴角都不自觉地扬起来?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诗中的女子也是这么深深思念她的君子的。
这首诗的第一句有两个叠词,一个是“喓喓”,一个“趯趯”。“喓喓”是个象声词,模拟昆虫响亮有力的“叫”声。当然喽,我们现在知道,那并不是昆虫真的在用嗓子叫,而是它们的翅膀和大腿摩擦发出的声响。“趯趯”这个词现在用得很少,也很难写,它形容的是虫子跳跃的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诗里还有两个关于昆虫的名词,一个是“草虫”,一个是“阜螽”。那么,问题来了,“草虫”和“阜螽”分别指什么呢?說法当然也很多。有的书上说,“草虫”是指蝈蝈,“阜螽”是指蚱蜢;有的书上说,“草虫”是指草螽,而“阜螽”是指蝗虫的幼虫。哪种说法对呢?要我说,都不对。在我看来,这里的“草虫”和“阜螽”并不是特指某一种昆虫,而是泛指某一类昆虫,而且一定是直翅目的昆虫。一来,它们大多生活在草丛里,而不像蝉,主要生活在树上;二来,它们大多擅长“叫”,而且“叫”声各具特色;三来,它们非常善于跳跃,后足大多是跳跃足。这些都符合诗里的描写。
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呢?因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昆虫,有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全世界已知的昆虫有100多万种,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里有多少种昆虫呢?大约有几十种(注意:《尔雅》中的蚰蜒、马陆、鼠妇、水蛭、蜘蛛并不属于昆虫类)。古人对于昆虫的认知是很有限的。到了明朝,还有人认为萤火虫是腐烂的草变的,蝴蝶是腐朽的麦秸变的呢,更何况是2000多年前的周朝?
那么,“草虫”和“阜螽”大概是指直翅目的哪些昆虫呢?首先,可以排除螳螂,因为螳螂的“叫”声很不明显。其次,可以排除蝼蛄,因为蝼蛄没有跳跃足,它只有挖掘足(它的前足)。
所以呢,“草虫”和“阜螽”有可能是宽翅纺织娘或者窄翅纺织娘,有可能是平背螽斯或者条螽,有可能是短额负蝗或者中华剑角蝗,有可能是蚱类或者蜢类,甚至有可能是蟋蟀。是的,虽然《诗经·豳(bīn)风·七月》里边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描写,但不代表蟋蟀在别的地方就不能有别的名字。即便是现在,同一种昆虫,在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称呼,对不对?
总之,“喓喓草虫”“趯趯阜螽”都是大自然的一员,希望它们能与人类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