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黔西南州为例探析喀斯特地貌环境下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

2024-06-01 21:50周明宇苏登飞杨思富杨洪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3期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

周明宇?苏登飞?杨思富?杨洪

摘 要 党中央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产业振兴等作出了明确要求。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然而,喀斯特地区因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影响,其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更多关注和研究。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对喀斯特典型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针对贵州省黔西南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喀斯特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挥资源资产优势、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创新发展新型经济及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村集体经济;贵州省黔西南州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4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1]。不过,受特殊的地理地貌环境影响,西南喀斯特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应当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

1 概念及意义

1.1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我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我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2]。其特点是岩溶发育完全,地表呈现出众多的溶蚀地形,如溶洞、天坑、溶壑、峰林、暗河等[3]。作为一类特殊地貌,喀斯特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生态脆弱带之一,具有地表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易水土流失等特点[4]。

1.2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村社区成员共同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果实的经济组织形式[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 喀斯特区域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

2.1 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情况

据调查,截至2021年末,贵州省黔西南州共列入清产核资单位数(集体经济组织)为1 606个(无乡镇级),其中村级1 228个,组级378个。共清查出集体经济账面资产总计49.36亿元(包括资源、资产和资金),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21.13亿元,非经营资产28.23亿元。全州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02亿元,其中经营收入0.95亿元、发包及上交收入0.12亿元、投资收益0.53亿元、补助收入1.24亿元、其他收入

2.18亿元(见图1)。

2.2 经营性收益情况

黔西南州共列入清产核资的村1 228个,其中村集体无经营性收益的村407个,村集体经营性年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283个,年收益5万~10万元(不包括10万元)的村有332个,年收益10万~50万元(不包括50万元)的村162个,年收益50万~100万元的村21个,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的村23个(见图2)。

2.3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截至2022年底,黔西南州共完成清产核资清查单位1 606个(其中村级为1 228个,组级为378个),集体经济账面资产63.43亿元(包括资源、资产和资金)。完成1 202个村80.601万户324.6万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确认,组建集体经济组织1 224个,完成股改村1 195个,经营性资产量化15.4亿元。

2.4 农村“三变”改革推进情况

为推动乡村振兴,黔西南州大力实施了“三变”改革,主要措施及成效如下。1)资源变资产。村集体土地入股17 437.11 hm2,入股折价9 123.79万元;农户承包地入股(含田、土、林地等)19 301.60 hm2,入股折价11 298.84万元;其他资源入股折价17 329.39万元。

2)资金变股金。各级财政投入试点村资金133 237.40万元,其中已量化到村集体形成股金52 004.19万元,已量化到户形成股金共计56 461.22万元,村集体自有资金入股3 517.04万元,农民自有资金入股26 188.60万元。3)农民变股东。农民变股东422 654户、1 596 938人。其中,参与“三变”改革经营主体2 831个,投入资金131 819.51万元;农民股东参与“三变”改革增加收益13 208.97万元,村集体增加收益3 286.52万元。

3 喀斯特区域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主观意愿不强

农民耕种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耕地条件,包括耕地分散情况、耕地是否石漠化、耕地土層是否变薄、土壤肥沃程度等的影响最为显著。受喀斯特地区特殊土地环境影响,农户的耕种意愿明显偏低。此外,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当家人”,部分村干部却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多依赖财政拨款,缺乏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决心和勇气。还有一些村干部发展思路狭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仅满足于完成常规工作,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方向和创新意识。

3.2 经济积累总量较小

喀斯特地区村集体资产总量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在资本积累总量有限,部分村甚至没有用于扩大生产的资本。此外,村集体的土地、林地、厂房等产权办理困难或期限较长,难以作为有效抵押物,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提供贷款,融资难度大。例如,贞丰县长田镇各村依赖以土地、林场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发展集体经济,但其基础薄弱,资金总量普遍较小,甘田村最高58.08万元,最低的雨柏村仅8.91万元,其他大多在20万元上下,存在“有心理事、无钱干事”的问题。另外,喀斯特地区乡村资源价值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一些荒山、荒坡,投资收益有限,回本周期长,土地开发价值未充分体现。

3.3 产业发展不充分

1)目前来看,喀斯特地区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不配套问题较突出。虽然通过精准扶贫路网结构有一定改善,但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薄弱,远不能满足规模化种植或商业生产的需求,导致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不高,且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许多地方难以保证农民旱涝保收和稳定增收。2)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冷库配套率低,采后处理处于起步阶段,导致生鲜蔬菜、水果保质销售难,农户分散经营易导致产品滞销。3)部分村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商品化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蔬菜产业方面,黔西南州6.67 hm2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蔬菜基地158个,总面积0.99万hm2,占总基地面积的21%,规模化基地较少,批量生产不足。大宗蔬菜、低档菜品种面积仍然较大,品质优势和规模优势不突出。全州蔬菜种植品类有40余个,存在“样样都有、样样不成规模”的问题。

3.4 自身造血功能不强

1)集体收入渠道单一。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集体资源的发包和租赁,其他收入渠道较少。例如,贞丰县小屯镇11个村(社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均为零,各村的资产主要為货币资金,村活动室,会议桌、办公桌、电脑等相关办公用品,没有经营性固定资产,没有投资收入。2)项目实施与集体经济脱钩。大部分村的建设项目、实施项目都是以配合居多,没有探索合作的切入点,村集体经济与项目结合不紧密。黔西南州在推进“六方合作”发展肉牛产业方面,村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协助另外五方开展技术培训、资金监管及争取上级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性资金的扶持,配合做好贷款发放、疫病防控巡查,以及负责对拟发展牛羊产业养殖农户的摸底及宣传动员工作。村集体经济同项目未能有效融合,村集体没有收入。

3.5 资产资源管理不善

1)集体资产管理不善。部分村的集体经济产权主体虚置,产权关系不清,权责不明,产权监督和产权保护缺失,部分资产没有进行确权登记,造成集体资产流失。2)农村资产资源未有效盘活。未能有效利用、租用农户闲置资产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发展致富能力不强。3)资源优势未有效利用。村集体的资源、资产和资金作用未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4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1)注重队伍建设,通过配备具有经济和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员,提升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村干部进行相关培训,以确保其紧跟时代潮流,熟悉新兴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建议村级组织成立专门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组,以实现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离,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和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并建立县级考核制度,将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等纳入考核体系,形成对村“两委”的激励机制。

4.2 发挥资源资产优势

在土地资源方面,推动反租倒包,如通过实施土地流转模式,将外出务工农户的土地集中流转给公司,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此外,鼓励农户将闲置资产如宅基地或农房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租赁等方式获取年收益。新置经营资产也是重要手段,通过建设大型蔬菜交易市场或茶叶加工厂等新兴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4.3 大力发展基础产业

通过推动蔬菜和特色水果等农产品基地建设,稳定农产品供应,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特色农产品的初加工,培育精深加工产业基础。构建农产品集配中心、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销售模式,有助于提高销售效率,缓解农产品的供需矛盾。

4.4 创新发展新型经济

当前,喀斯特地区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动力。在服务型经济方面,通过建立专业队伍,提供从育种、耕地到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融合型经济方面,借鉴通海县的种苗供应基地建设,通过合作社等形式提供育苗、栽培等服务,为农户提供可靠的农业科技支持。在冷藏保鲜服务方面,在产地建设冷链集配中心,推动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解决农产品季节性过剩和淡季短缺的问题。

4.5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较大,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区域景观格局造成重要影响,使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因此,喀斯特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入多元化产业,如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特色手工业等,有助于经济多层次、多领域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独特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佚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02-14(1).

[2]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司江福,尹海沣,黎富当,等.贵州水城县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23(1):111-115.

[4] 徐彦胜,赵昆炀,张鸣鸣.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特殊困难及对策研究:基于贵州省的个案调查[J].中国西部,2022(3):80-89.

[5] 彭海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红旗文稿,2010(23):16-18.

猜你喜欢
喀斯特地貌
PEG和钙离子处理对全缘火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广西喀斯特公路护坡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研究
兴义市喀斯特地貌的同期异形
贯穿型溶洞跨越式桥梁施工技术
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应用
黄宾虹表现喀斯特地貌的山水画技法分析与创作实践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钻孔灌注桩溶蚀地质施工技术措施
贵州地区牧草养殖水平初探
不同管理方式对贵州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