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2024-06-01 19:36:37殷如意潘洪建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跨学科教学活动

殷如意 潘洪建

摘要 跨学科教学是素养导向教学方式迭代的产物,但运用中存在概念混淆,片面理解跨学科教学;选题不精,教学活动设计零散;经验不足,条件缺乏,教学实践简化等问题。应坚持独立与融合并重,正确理解跨学科教学内涵;以生活为基础,精选跨学科教学主题;任务驱动学习,设计开放性、实践性活动;争取条件保障,师生积极参与,落实深度跨学科教学。

关  键  词 跨学科;跨学科教学;主题选择;活动设计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一时间跨学科教学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词、关联词,语文学科的任务群学习、数学学科的主题活动与项目学习……都试图在充分保留各自学科独立性的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寻找彼此之间的交织关系,以跨越单一学科的现实任务驱动学生理解各学科知识间的共生、共用关系,理解各学科知识对生产生活的直接作用。相较于常规的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跨越学科的主题内容重组、活动方案设计等是單科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各学科教师要在固有学科属性的基础上打破相关知识的概念冲突,突破惯性认知,共同确定跨学科教学主题,建立跨越学科的知识结构,突显各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创设真实复杂的任务背景和导向性的驱动问题,构建学生主体、重在探究的活动方案,促成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协作交流、综合提升。目前不少教师对跨学科教学内涵的错误理解,对跨学科教学价值的过度解读,以及跨学科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了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困惑,且单打独斗的习惯、跨学科合作意识的缺乏让跨学科教学设计比想象的要复杂,跨学科教学实践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探索跨学科教学,帮助教师理解与实践跨学科教学。

一、跨学科教学理解的误区

自《方案》颁布以来,跨学科教学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大量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涌现,其中不乏优秀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但实践检验更多地暴露了当前跨学科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表现为教师对跨学科教学本质的误解。第一,跨学科并不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合并教学,不是在某门学科教学中简单添加其他学科内容,更不是将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某学科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如,有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的“植物”篇目中补充介绍植物的生长特性,在数学的“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组织欣赏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等元素就是跨学科,这显然浅化了跨学科教学的内涵,扭曲了跨学科教学的本质,缺乏跨学科教学的深度。第二,跨学科教学不等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专门的国家课程,而跨学科教学是教学活动类型。跨学科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类型之一,尤其侧重于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社会实践等其他实践类型;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类型,更是促进课程综合化的重要手段,还是各门课程必须采用的教学活动类型。第三,跨学科教学不等于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因其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受到关注,《方案》也强调要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属于具体教学活动,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标》)强调项目学习是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具体活动方式。项目式学习可以是跨学科教学的一种实践方式,但跨学科教学又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主题学习等其他方式开展。第四,跨学科教学不等于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指以促进学生思维向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发展进而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结构化教学模式[1],可以是一门学科的自然单元,也可以是跨越学科的重组单元,而跨学科教学不一定以单元为单位,更不指向单学科。所以,跨学科教学可以是“运用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也可以是“利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知识”;可以是“单学科主导的跨学科教学”,也可以是“多学科主导的跨学科教学”[2],“跨”的目的多样,“跨”的空间可大可小,不论哪一种都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学科拼盘,也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学习、大单元教学等,而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产生获取不同知识的需求,理解知识的本质概念和现实价值,或产生综合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需要,主动提取各学科知识和个体经验以完成任务,在保留各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实现各学科知识的交互融合和统筹运用。

二、跨学科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跨学科教学选题不精,活动设计零碎

《方案》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3],跨学科教学是各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或需要采用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通常适用于体现明显生活性、实践性,与其他学科有显著交叉关系的内容,因此对于跨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应统筹精选。但部分学校、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存在贪多、盲目、零散等问题。首先,跨学科教学主题的产生与确定较为随意,有的基于自己的学科内容、兴趣及对其他学科的基本认识自主拟定跨学科教学主题,缺少与其他学科教师、教研团队的沟通,因此主题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活动缺乏深度,主题探究性不足;有的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确定跨学科教学主题,缺乏对主题科学性、可行性的分析。其次,各学科、各年级设计的跨学科教学五花八门、各自为政,各学科的跨学科主题、目标、内容差异明显,缺乏联系,未能就交叉内容确定相关联主题,开展多维而统一的跨学科教学,将跨学科教学做实做精,且各年级的跨学科学习内容、目标、活动缺乏梯度,未能对不同年级的同一模块依据内容深度的提升纵向设计成系统的跨学期、跨年级的跨学科教学主题及活动。再次,存在对跨学科教学的过度解读,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走向“去学科化”,脱离学科对跨学科的支撑,甚至将跨学科与分科教学对立,试图用跨学科教学取代学科教学,丧失了跨学科教学的学科立场[4],使得跨学科教学缺乏核心力量和具体知识架构,而从跨学科教学的内涵可见任何类型的跨学科教学都依赖具体学科的支撑,或一科主导,或多科共举。如,在数学学科的“确定起跑线”教学中,有教师尝试融合数学、体育、美术三门学科,试图通过跑、画的实际体验启发学生发现跑道的结构特点、理解不同跑道起跑点的差异与联系。但活动设计未能理清三门课程之间的作用关系,过度强调学生在不同跑道的跑步体会,停留于内圈、外圈的讨论,跑道图形构成、不同跑道相差距离、直径测量等数学引导不足,教学活动缺乏中心,学习目标不明确,以至于学生忽略跑道中的图形关系,进入主题较慢,学习效果不佳。

2.经验和条件短缺下跨学科教学实践简化

探索阶段,教师跨学科教学实施经验的不足、学生在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上的突破困难,以及学校条件和社会支持的缺乏,让教师精心设计的跨学科教学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首先,预想与实践存在差距,由于对教学条件、学生能力等考虑不足,教师依据跨学科教学特点所设计的复杂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操作困难,不得不简化活动的实施流程。其次,跨学科教学改变了学习方式,有比传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操作实验更高的学习要求,但由于学生自觉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与能力不足,难以在讨论交流中抓住任务关键,且问题提出和分解能力的欠缺阻碍了活动的有效推进,流于形式的调查活动难以满足方案设计需求。如,有教师将语文学科的《赵州桥》一课同科学、美术等课程相结合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桥梁设计师”“桥梁建造者”等,组织学生了解桥梁的构成、自主设计桥梁、自主选材搭建桥梁,但由于教师对桥梁设计与制造的复杂性预判不足,且学生对桥梁知识搜集及整理不充分,导致不少学生的设计活动无意义,建造活动不科学。再次,由于目标的开放性和评价方式的非测试性,部分教师及学生抱有旁观心理,未能正确理解跨学科教学的价值,缺乏直接学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敷衍了事、参与度低,导致无效跨学科教学。最后,学校对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参与现场调查、现场观摩存在安全顾虑,以致部分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缺乏客观支持条件。如,在“水是生命之源”“纸的产生与发展”等跨学科教学活动中,缺少参观污水处理过程、造纸过程的客观条件。

三、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优化举措

1.正确理解跨学科教学内涵

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关键在于思考如何“跨”,跨学科并不单指各课程之间的交叉,而是不同学科领域间、知识与生活、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多维共通[5]。一“跨”学科界限,跨越学科独立性的融合不是各学科之间的杂糅,而是在保留学科本位的基础上,改变专注分科教学的局面,或以某门学科内容为主线将其他学科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或多科共同主导交叉融合,确定真实有趣的主题活动,学生在任务中主动提取及获取各学科的知识、方法,以产生好的效果[6]。二“跨”课堂空间,跨学科不仅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真实的问题背景和复杂的任务要求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的,需要在实际调查、资料分析中了解主题、理解任务,需要在小组协作、实践探索中分解任务、解决问题,需要在汇报展示、反思改进中表达观点、优化方案。三“跨”发展目标,跨学科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导向的产物,教学目标不是各学科目标的相加,而是超越学科目标的知识统整与选用、任务分解与分工、问题分析与解决、信息获取与处理、批判与创新等新时代人才的核心能力。所以跨学科教学是基于某一特定主题设定跨学科教学目标,利用跨学科概念组织不同学科知识,通过任务链的方式开展对复杂问题的探究,并对其产生创造性理解,从而形成跨学科素养的教学[7]。教师在坚持学科立场的基础上突破学科藩篱,以真实问题、复杂情境为载体重整各学科相关内容,通过驱动问题导向本质问题,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知识、方法、思想加以整合,以解决真实问题、完成复杂任务、深化学科本质[8]。主动建立各学科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非人为实质化的联系,更能够领悟学科关联,感悟学科价值,发展综合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选跨学科教学主题

(1)基于生活,确定主题

跨学科教学的内容选择、主题确定应体现独立性與耦合性,在保留学科独立性、体现学科知识逻辑的同时,思考并建立各学科知识的交互关系,形成主题之下各学科之间有实质联系的跨学科知识结构,而不是简单的学科拼盘。因此,有意义的主题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前提。对于主题的选择,除参考教材、课程标准外,一方面,教师可梳理与整合各学科交叉内容,思考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多个学科的知识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从生活出发,观察、思考日常生活场景中所包含的各学科知识及其应用,拟定活动主题,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发现各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

(2)立足实际,创设主题情境

跨学科教学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驱动,因此在确定主题的同时要创设真实复杂的主题情境。第一,跨学科教研团队应围绕跨学科教学主题,就所关联的各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交流,各学科教师寻找相通的应用背景,确立基本情境;第二,以学科为基础,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经验储备,对实际背景进行选择与加工,保留情境的真实性,生成情境的教学性,让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各学科的问题,在解决学科问题中综合选用多学科知识、发现新的学科知识,主动建立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直至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语文学科“植物”类篇目、数学学科“图形的面积”“数据收集与整理”知识点、科学学科“植物”的生长介绍、劳动课程的实践需求,确定有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的跨学科教学主题“班级种植园”,通过班级种植园土地的划分与种植这一真实问题引出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

3.科学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

(1)搭建相关联任务群

跨学科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是决定跨学科教学实施效果的关键,应兼具学科性与生活性。跨学科教学超越了学科教学,但不能脱离学科教学,要基于实际生活,但不能停留于现实问题,要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学科问题,以学科问题的解决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时深化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和应用。不同主题的跨学科教学虽存在具体内容、目标、活动的差异,但都强调了任务的复杂性、活动的操作性,通常需要多个学时、多种方式,通过“课内+课外”“理论+实践”完成,且不同于课堂教学或课时教学相对稳定的流程,不同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活动步骤差别较大,往往以大的主题活动为中心,往下可分解出不同的子活动。所以在跨学科教学中跨课时、跨课堂的一体性教学活动设计存在难度,且过于笼统的活动要求存在指向性不明的问题,影响学生内在探究动机和外在探究行为的产生与维持,因此在设计具体操作活动前,首先要依据教学目标组建相关联的任务群,依据跨学科教学主题内容、目标进行子任务划分,理清不同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逐层递进、相互促进的任务群。多课时跨学科任务的设计,或横向出发在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教学中设计相关联的交叉任务,亦可纵向出发设计跨学期、有梯度的发展性任务,通常不能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完成。如,“班级种植园”跨学科教学中,可在数学学科设置“土地的测量与计算”“生长数据记录与整理”、在科学学科设置“植物的选择与种植”、在语文学科设置“我们的收获”等交叉关联的任务。

(2)设计驱动性学习活动

在环环相扣的任务群下具体设计驱动性操作活动。基于真实背景开展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具有更大的开放性、自主性、变化性,教师较难预设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和遭遇的阻碍,教学活动设计也难以规划细致的教学步骤,因此活动设计的关键是针对任务群中的各个子任务设置能够驱动活动、推进任务完成的关键问题或是关键活动。驱动问题通常指隐藏本质问题、学科问题的现实问题,而跨学科教学中的驱动问题更具复杂性,在同一驱动问题下要能够包含或是延伸不同学科的本质内容,因此教师要能够理清同一任务中的交叉知识,设计具有覆盖面的驱动问题;同样,关键活动的设计要协调学生不同学科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分析活动所需要的客观条件,体现活动的趣味性和指向性,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和驱动性。如,“植物的选择与种植”任务具体可分为:第一要了解植物的生存条件,包括对土壤、水分、光照的要求,科学地选择植物品种;第二要了解所选植物的种植要求,如种植间距、种植深度等,科学种植,提高存活率,保障生长空间;第三要制订养护计划,如浇水周期、除草任务等。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真正理解植物的种植过程,掌握植物的生长知识。

4.深度实践跨学科教学

教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认识跨学科教学的价值,意识到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教师学科整合能力、资源开发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应用意识与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推进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师生首先理清跨学科教学中各自任务的变化,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教研团队是跨学科教学的设计者,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实践需要多方群体的通力合作。执教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更是推进跨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跨学科教学资源、条件的协调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启发者。因此教师要自觉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學逻辑,改变讲授、解惑等单一的教学习惯,改变单纯纸笔测试、口头交流的评价方式,在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互补性、课内与课外相融通的必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性,积极创造、利用跨学科教学的机会。教与学相互依存,教的方式的转变必然引起学的方式的变化,面对真实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要自觉转变听、写、解等传统学习习惯,在调查研究等任务探索中理解真实问题与学科问题的转化关系、证明结论与发现问题的价值关系、独立思考与相互合作的依存关系、储备知识与运用知识的相互需要和促进关系,逐步意识到突破课堂时空自觉收集整理信息、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主动了解任务背景、协作分解主干问题、分别探索分支问题、交流困惑与收获、总结结论与发现。另外,学生是跨学科教学的获得性主体,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好坏、深浅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体验性、收获性。因此要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多次的调查、合作、设计等活动中理解传统学习方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无力性,养成探索分析、合作研究的学习习惯,感悟跨学科教学在掌握学科知识、扩充其他领域知识、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价值。只有从思想上理解跨学科教学的应然和必然,从思维、行为上自觉执行跨学科学习,才能真正深度践行跨学科教学,发挥跨学科教学的作用。

教师、学生是跨学科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校、企业、机构等是跨学科教学活动实施的条件保障、物质基础。跨学科教学既需要足够的教学条件,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还需要不同社会资源作为支撑,学校作为责任主体,应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增进与企业、机构的联系,创造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理解知识与生产关系的机会。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学校内部跨学科教学空间,建设跨学科教学功能性教室,创造校内外跨学科教学空间;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社区、企业等其他主体沟通,争取条件支持,为跨学科教学的校外活动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鉴,张文熙.大单元教学:内涵、特点与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3(10):5-9.

[2] 郭华,袁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类型及实施要点[J].中小学管理,2023(05):1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

[4] 任学宝.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材·教法,2017,42(04):59-64+72.

[5] 付宜红,李文辉.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22:2.

[6] 侯志中.跨学科主题学习:逻辑、内涵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07):45-48.

[7] 李序花,冯春艳,马红亮,等.跨学科主题教学:基本内涵、价值向度及设计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06):1-6.

[8] 伍红林,田莉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跨”“学”“评”“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3,22(05):16-21.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跨学科教学活动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参花(上)(2023年2期)2023-03-06 03:54:09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品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 22:00:23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