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PAINTING
不朽的遗产:黄宾虹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
北京画院美术馆
2024年1月19日—4月21日
该展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北京画院共同策划,旨在呈现黄宾虹这一中国艺术现代转型时期的重要学案。展览汇集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北京画院的黄宾虹书画作品49件(套),以及近百件藏于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档案室和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的珍贵历史文献,邀请观众参与一场思想与历史的对话。
圣艾夫斯的苏格兰人:威廉明娜·巴恩斯-格拉汉姆作品展
伦敦 |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2024年1月30日—5月12日
该展呈现画家威廉明娜·巴恩斯-格拉汉姆(Wilhelmina Barns-Graham)向大英博物馆捐赠的、自20世纪40年代到2000年的艺术作品,包括她对瑞士格林德尔瓦尔德冰川的重要研究报告,以及后来用简单线条绘制的抽象画。这些绘画作品展示了巴恩斯-格拉汉姆在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创作上的多样性及其艺术性的克制。
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
上海 | 中华艺术宫
2023年12月8日—2024年2月26日
该展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的第3个项目,汇集了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陈半丁、黄宾虹、林风眠、张大千、溥儒、徐悲鸿、潘天寿等艺术巨匠的近90件力作,以翔实的史料、豪华的阵容、精彩的作品呈现20世纪上海和京津地区中国画的发展历史、理论成就和大师风采。
新动能——全国青年油画学术研究展
重庆 |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4年1月6日—3月10日
該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活动以邀请的方式征集作品,面向全国专业高等艺术院校、综合大学美术学院、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27所高校发出邀请,同时委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的33位委员提名推荐,征集了近5年内毕业或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166件优秀油画作品,通过当下青年最新创作的具有示范性与研究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与研讨。
影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秦一峰个展
上海 | 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4年1月27日—3月31日
该展呈现艺术家秦一峰2013年至2023年间以明代素工家具残件为对象拍摄的200多件负片作品,包括放置在灯箱中的145件负片原片和50多件负片打印微喷,以及一件抽象绘画、多份工作笔记。展览以时间为脉络,对秦一峰多个阶段的负片创作进行集中的对比展示,构成其10多年来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过程不断推进的缩影。
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
成都市美术馆
2023年12月31日—2024年3月15日
此届摄影周以“成都:时代影像·万千气象”为主题,设立“世界影像”“天府气象”“时代面向”3个板块,推出13个主体展、7个平行展和一系列丰富的分享会、导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展览汇聚了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0幅(组)影像作品,在展现影像艺术丰富气象的同时,更通过其呈现时代和城市的万千气象。
具本昌的旅程
首尔市立美术馆(Seoul Museum of Art)
2023年12月14日—2024年3月10日
该展以时间为线索,汇聚并展示了韩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具本昌(Koo Bohnchang)的43个系列、共500余件摄影作品,以及600余份物料。展览完整梳理了具本昌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个人创作,并将之与过往历史和时代背景交融呈现,揭示其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叙事和纯粹品质。
编年史:20世纪的摄影珍品
柏林 丨 摄影博物馆(Museum für Fotografie)
2024年2月15日—5月20日
该展由赫尔穆特·牛顿基金会(Helmut Newton Foundation)与皮诺收藏(Pinault Collection)联合呈现,展出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黛安·阿巴斯(Diane Arbus)、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和欧文·潘(Irving Penn)等 20 世纪杰出摄影师的 250 幅摄影作品,涵盖肖像、时尚、静物、建筑和新闻摄影等类型。展览以时间为序,横跨1910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以时尚史的视角反映西方世界的剧烈社会变革。
新媒体 NEW MEDIA / 雕塑 SCULPTURE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北京 | 798CUBE
2024年1月13日—3月17日
该展分为“人形机器人:人机预言”“超人机器:仿生人生”“非人形机器人:自动自然”3个单元,以人工智能为楔,集中、系统地呈现34位(组)艺术家的42件(组)作品,探讨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人与机器在艺术创作中的交融与共生。
深空未来
上海 丨 西岸美术馆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4月21日
该展由西岸美术馆和跨领域内容团队深未科技联袂呈现。展览以天文、艺术、旅行为主题,融合了顶尖数字科技、绘画、视听、展演、历史等多维度元素,通过三维空间里的8K投影应用,结合激光追踪系统、3D视觉成像等“黑科技”,为公众开启一个现实版的“元宇宙”坐标。
胡庆雁:不要出声
苏黎世 | 麦勒画廊(Galerie Urs Meile)
2024年2月2日—3月29日
该展集中呈现观念雕塑家胡庆雁的最新大理石作品,同时也是艺术家对造型、媒介以及复制、转换所进行的持续而深入的探索。这些时而坦率、时而富含隐喻的作品展现了胡庆雁对社会现实和个体情感等方面的个人化表达,同时也延续了其对“空”这一主题乐此不疲的持续探索。
彼得·亚历山大个展
香港 丨 佩斯画廊
2024年2月2日—3月14日
该展为“光与空间运动”先锋艺术家彼得·亚历山大(Peter Alexander)个展,呈现了他自2012年至2020年逝世期间创作的雕塑作品,包括3件大型的独立针形作品,以及一组轻盈的、小尺寸的方形、盒形和楔形雕塑。展览还囊括数个动态的壁挂式作品,密切结合了艺术家对于感知方式和透视关系等问题的探究,为观众带来亚历山大生命最后时期的多产创作阶段的全面梳理与展示。
建筑 ARCHITECTURE / 设计 DESIGN
赫斯维克工作室:构建灵魂建筑
上海 丨 复星艺术中心
2024年1月17日—3月14日
该展为复星艺术中心建筑的设计者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近10年最全面的回顾展,以纪念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深厚友谊。展览分为“共襄盛举”“互联互通”“体验雕塑感空间”“身处都市感受自然”“将回忆带入未来”“玩耍与使用”六大主题,呈现建筑模型、草图、家具设计和互动展品,展示赫斯维克遍及全球各地的共30余个标志性项目。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连接世界的建筑
东京 丨 松下汐留美术馆(Panasonic Shiodome Museum of Art)
2024年1月11日—3月10日
该展呈现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和哥伦比亚大学艾弗里建筑与艺术图书馆(the Avery Architectural & Fine Arts Library at Columbia University)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建筑、艺术、设计、写作、教育等方面实践的研究成果。展览通过展示赖特的建筑设计图纸、模型和相关资料,揭示其以帝国饭店为中心进行的开创性活动,以及與各种文化的多元互动。
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
广州 | 广东美术馆
2024年1月16日—5月31日
该展包括主题展、资料文献展和多个社区项目/平行展,共邀请来自约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组)设计师、艺术家参展。展题“有温度的存在”源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及对设计本质的重新审视,旨在向观众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温度”的设计,解析并呈现了当下智慧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样本。
手工现代性:拉丁美洲的设计,1940—1980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2024年3月8日—9月22日
该展关注并呈现1940至1980年间,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家居环境设计师提出的现代性理念。设计不仅是当地和土著手工艺传统的演变,形成了一种将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手工艺与器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也是对市场条件和地方趣味的回应,并以现有技术和工业流程为基础。展览通过家具、电器、海报、纺织品和陶瓷在内的物品以及部分摄影和绘画作品,探讨这些紧张的关系。
古代美术 ANCIENT ART
龙起中华——汉画·明瓦中的龙文化
嘉兴博物馆
2024年1月10日—3月10日
该展由嘉兴博物馆、南阳市汉画馆和南阳唐王府博物馆联合主办。展览以龙为主题,呈现了80幅汉代画像石拓片,包括南阳汉画和部分来自全国其他地区如山东滕州、江苏徐州、四川成都等地与龙有关的汉画,以及40块来自明代故宫、各地藩王府宫殿的龙瓦,使观众对汉画中的龙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粤彩斑斓——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
天津博物馆
2024年1月26日—4月10日
该展为2024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珐琅展览中国内地巡展项目首站。展览分“寻美岭南”“博采共融”“包罗万象”“奉旨成做”“远渡重洋”5个单元,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和天津博物馆所藏的180余件珐琅精品,全方位展现清代广珐琅近200年的发展历程、艺术风貌及其所体现的中西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
北京 丨 故宫博物院
2024年1月12日—4月11日
该展由故宫博物院,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艺部以及伊朗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呈现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建筑、雕塑、陶瓷、玻璃、金属、书法、绘画等品类的共216件文物,多方位展示古代波斯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留下的辉煌壮美的物质文化遗产。
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
成都 | 金沙遗址博物馆
2024年1月10日—4月10日
该展汇集了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印加博物馆等秘鲁14家博物馆的168件(组)馆藏文物,包括骨器、陶瓷、金属、石器、木器、纺织品、绘画和木乃伊等。展览旨在全面展现印加帝国的发展脉络、社会生活、艺术成就和文化遗产,回望印加所在的安第斯地区绵延千年的文明兴衰。
其他 OTHER
纸里行间
上海 | 香格纳画廊
2024年1月27日—3月3日
该展呈现24位(组)艺术家以纸为媒介的迥异创作。展览以“纸里行间”为题,在多元的创作形式中揭示艺术家以纸借力的不羁创造与实践,邀请观众以任意动线进入6个相互平行的段落,探索紙在艺术家创作中所扮演的自然材料的、图像凝练的或叙事载体的创作修辞角色。
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
北京 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4年2月1日—5月26日
该展呈现了以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交叠从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阶段,直至现代主义风格亮相。展览分“开卷有艺、纹艺青年、饰艺向心、艺美之瓷、艺味其从、现代建艺”6个展区,以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和藏家的近200件展品,展现以工艺美术运动为核心发展阶段的书籍装帧、插画艺术、家居染织、金属工艺、陶瓷装饰、建筑设计等领域的成就。
生土礼赞
上海 | 明珠美术馆
2023年12月16日—2024年3月17日
该展为首次在上海举办的大型生土主题展,共呈现5个篇章6位中外艺术家的27组百余件展品。展览以“看到”“知晓”“触摸”3个关键词串联起观展动线,跨越建筑、科学与艺术,全视角展示关于“生土”这一传统生态材料的全新探索,关注具有“生长性”的前沿实践与绿色共创。
记忆物语——纤维艺术展
上海 丨 世博会博物馆
2024年1月30日—3月31日
该展将来自中国的吴帆和来自美国的李美京,两位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东方女性艺术家的纤维艺术作品一同呈现。展览汇集两位艺术家的33件(套)作品,通过“生生不息”“万物共生”“方寸之维”“回望记忆”“纤语流转”5个主题空间演绎纤维艺术与生命、自然、社会的链接,引导观众对过去与未来的哲学思考。
特约记者:丁欣雨
责任编辑: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