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及时代启示

2024-06-01 18:28洋,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西柏坡胜利作风

南 洋, 崔 霞

(西柏坡纪念馆 研究部,河北 石家庄 050411)

艰苦奋斗精神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政治品格。艰苦奋斗强调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奋斗,重点在于“奋斗”。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号召全党全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敢于斗争、善于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决定性胜利。

一、西柏坡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弘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战略决战中淬炼了敢于斗争的精神气质,在走向胜利、迎接执政及考验中锻造了不懈奋斗的优秀政治品格。

(一)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艰苦环境的锤炼中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为西柏坡时期党的艰苦奋斗精神注入了营养。

早在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时讲道:“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十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1]1939年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2]“共产党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忍饥挨饿去打日本帝国主义。从前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五十天没有饭吃,吃树皮,这只有共产党能做到,别人是做不到的。……你们要切记这一点——永久奋斗”[3]。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在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中国共产党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有力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强调,“我们党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4]1181。这就要求党的干部一定要经过艰苦奋斗建立根据地。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为了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必须做持久作战打算,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指出:“我们是艰苦奋斗,军民兼顾,和蒋介石统治区的上面贪污腐化,下面民不聊生,完全相反。”[4]1188

1947年6月,刚到西柏坡不久的朱德总司令,号召全军恢复红军英勇作战、艰苦奋斗的传统,“大家提倡艰苦奋斗,没饭时、财政困难时大家拿出来,借出来,就能在贫困的境地保持团结,克服困难,打胜敌人”[5]12。1948年是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决定性意义的一年。朱德在《目前形势和军队建设》讲话中指出:“特别是继承了英勇作战、艰苦奋斗的传统”。[5]242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了主力红军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和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学会了在大兵团作战中使用新式武器,学会了在大战役中如何打击敌人的强大机械部队,这些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奠定了基础。

(二)淬炼敢于斗争的精神气质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迎难而上、战胜强大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法宝。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奋斗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精神气质,并贯穿于我党我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展开军事较量的全过程。

解放战争爆发后,面对国共双方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外来援助等的悬殊差距以及国际上的不利形势,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进行了一次长谈,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4]1195这一卓识是中国共产党敢于用革命战争方式同敌人斗争、敢于去夺取胜利的思想力量根源,坚定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和必胜信心。

1948年5月,毛泽东等五大书记齐聚西柏坡。西柏坡成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毛泽东在西柏坡审阅修改新华社社论稿《人民解放战争两周年总结和第三年任务》时加写一段文字:“中国人民还必须准备继续作战争的艰苦奋斗,至少还要准备拿三四年时间去作这种艰苦奋斗,才能最后解放全中国,并在民主基础上统一中国。”[6]在即将开始的战略决战前夕,中国共产党深入分析国内军事政治形势,清醒地认识到要继续作战争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全国解放。1948年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从战争开始时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则从战争开始时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党中央敢于抓住有利时机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指挥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了胜利。人民解放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三大战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辽沈战役激烈进行之中,杨成武兵团为配合战役的顺利进行,在面临“准备饿四天肚子,吃三天草”的困难情况下,硬是拖住了绥远的傅作义集团。[7]东北野战军在无险可守的塔山,硬是坚守七天七夜,顽强阻击了敌人进攻,从根本上保证了攻克锦州的任务顺利完成。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1948年12月16日之后的20天时间正是淮海战役进行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上天气骤变,雨雪交加,人民解放军不怕困难和牺牲,以高昂的战斗士气和顽强的斗争精神,适时对国民党机械化装备军团发起了总攻,浴血奋战、勇往直前,取得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在平津战场上,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克服了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尚未解决等困难,提前结束休整,挥师入关,以神速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

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中国革命将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敢于同一切反动势力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元旦,毛泽东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指出:“我们将不怕任何困难团结一致地去实现这些任务。……几千年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8]这种不怕任何困难、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凝聚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奋斗到底。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直面困难、攻克难关,敢于将革命进行到底、斗争到底的实践,展现了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精神品格。

(三)继续不懈奋斗的政治品格

接续奋斗、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和战胜更大困难挑战时应具备的政治品格。

西柏坡时期,解放战争胜利推进,大中城市纷纷解放,中国共产党面临接管建设城市的新任务。进入城市工作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好而放松对自身的严格要求。1948年2月19日,刘少奇在《中央工委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一文中讲到:“一切到石庄工作的干部和士兵,不准私人拿取一点东西,不准制新衣,大吃大喝,必须保持纯洁与艰苦的作风,如有人违犯这些规定立即送出石庄。”[5]202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胜利时更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要避免出现贪污腐化、挥霍浪费等现象。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4]1427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后,面对建设城市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只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会同城市里的各种敌人作斗争,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才能保证城市政权的稳定。1949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在《机关、部队转移前后应该遵守的事项》中规定“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如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克己奉公,互相团结等优良作风)”[9]。此时,毛泽东已经察觉到党内因为胜利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内因为胜利可能会出现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不良情绪和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为此,毛泽东回顾了中国革命伟大而漫长的历程,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并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1439。其中,“继续地”三个字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过去28年革命斗争中锤炼锻造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也指明了在未来漫长的革命路程中只有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奋斗、不懈奋斗,才能不断取得革命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七届二中全会闭幕以后,中共中央准备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在进行出发的准备工作时,毛泽东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共产主义。”[10]此时,毛泽东深知中国共产党即将面临执政的历史考验,面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漫漫征途,只有继续革命,不懈奋斗,才能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对新中国光明前景的信心:“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毛泽东指出实现这个前景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中第一条就是“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1]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始终保持的昂扬奋斗的姿态和精神风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在新中国建设发展的漫长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接续奋斗、不懈奋斗的政治品格建设新中国。

二、西柏坡时期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启示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依靠艰苦奋斗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站起来的历史飞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秉持艰苦奋斗这一精神法宝,永葆政党本色,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品格,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共同奋斗。

(一)坚持艰苦奋斗的思想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12]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历经百年而能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凭借着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它为我们党奠基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道:“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13]艰苦奋斗是我党一路走来成就伟业的法宝,即使在国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依然是我们党要坚持的不朽精神。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14]。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指出:“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15]艰苦奋斗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瞻仰革命圣地延安,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将艰苦奋斗作为党的思想指引的坚定信念。

(二)永葆艰苦奋斗的政党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16]永葆艰苦奋斗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发挥政治优势的根本。

毛泽东在西柏坡向全党谆谆告诫的“两个务必”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三个务必”,都强调“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始终是我们党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砥砺前行创造辉煌的重要保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一个成熟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中国历史治乱规律的借鉴和对自身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总结,揭示了我们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内在原因。

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百年大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伟大奇迹。新征程上,我们党依然要永葆艰苦奋斗的政党本色,用新的伟大奋斗去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三)践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不会与生俱来、凭空产生,需要坚持不懈地培塑、磨砺和锻造。尽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各方面条件都改善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苦干实干的作风,依然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17]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距离目标越近,越要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越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越要坚持奋斗到底的精神。“三个务必”中的“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刻用艰苦奋斗锤炼党性,坚守政治本色,始终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断锤炼党性、砥砺初心,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让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

猜你喜欢
西柏坡胜利作风
坚持就是胜利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西柏坡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风雨西柏坡行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