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党报思想中“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特征探析*

2024-06-01 13:31肖子瑄丁俊萍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民性立场党性

肖子瑄,丁俊萍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2)

一、引言

党报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理论宣传的主阵地,党报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相统一的”,为新时代党报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党报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办刊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它具有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鲜明特点。本文立足于党性和人民性何以能统一以及如何实现统一等问题,重温马恩党报思想,以期更好地发挥党报在凝聚人心走好新的赶考路的作用。

党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关注的理论范畴。党报的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党报工作中形成的、体现无产阶级政党属性、服务于党的领导、反映政党纲领旗帜的特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提出“党性”这一概念,而代之以“党派性”,以说明党报应具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属性、阶级属性和党派属性。党报的人民性是指党报维护人民立场和利益、反映人民呼声和愿望的鲜明属性。马克思“首次将‘人民性’的一般性政治话语用于新闻出版领域”,[1]认为人民性能够维持党报的独特个性和自由精神,这成为党报思想中人民性特征的起源。列宁最早提出“党性”概念及其四条标准,并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中大大发展了党报的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马恩党报思想,在延安整风时期强化了“人民性”特征,指出党性和人民性应该是一致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成为新时代党的报刊和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新境界。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特征是正确把握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在报刊思想中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人民性寓于党性中,二者统一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党性立足于人民性,以立足于人民立场的群众观点实现党报的“阵地”属性。具有坚定党性的党报工作者是党性和人民性逐渐融合、最终统一的主体力量。党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报思想的独特之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恩党报思想的时代总结,是党的报刊思想的灵魂底色,它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底线,也是党的新闻报刊工作的指导原则,引领党的报刊事业顺着党和人民心之所向稳步前行。

二、马恩党报思想中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产生的历史形成

马恩党报思想肇始于《莱茵报》时期,在《德法年鉴》《新莱茵报》时期得到丰富发展,最终成熟于《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马克思自1842年担任《莱茵报》编辑以后,形成了以人民立场为导向的人民报刊思想。经《德法年鉴》《新莱茵报》等办报实践活动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报是“无产阶级阵地”的使命思想逐渐产生。党报的人民报刊思想和“阵地”属性在《蜂房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等实践活动中逐渐统一,最终形成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

(一)早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活动:以人民为导向的党报思想初现

1842至1843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编辑,以人民为立场的报刊思想开始产生并逐渐具备明确的现实指向。人民报刊思想在《德法年鉴》时期走向成熟,成为马恩党报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1842年,青年马克思开始接触德国的社会问题,倡导自由主义观点。马克思在深入了解新闻媒体和政治争论的运作方式后,先后发表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等文章,揭露普鲁士政府等封建政权维护其封建制度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当权阶级制定的法律“是对非法行为的实际认可……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这不是法律,而是特权。”[2]17尽管此时马克思对“人民”“法律”“国家”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但在《莱茵报》后期,马克思将目光转移到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经济生活,党报思想就具备了明确的“人民”立场。

1844年马克思与卢格共办《德法年鉴》,报刊的人民性和人民立场占据主要地位。在《德法年鉴》上,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等文章,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战斗号召,从革命民主主义真正转变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马克思进一步了解到贫苦劳动人民和工人阶级生活的极端痛苦,认为报刊应该坚持人民立场以争取人民的信任,表达人民的呼声。1846年至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同参与社会主义政治组织活动,并开始以报刊作为阵地,通过写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以及《共产党宣言》等文章推动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毫不掩饰地坚持报刊的人民立场。至此,人民性成为了马恩党报思想的鲜明特性。

(二)1848年至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活动:党报的阶级性逐渐凸显

马克思、恩格斯在投身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的报刊活动中开始提出“党报”理念,并发展出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派性。

1848至1849年德国革命期间,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创办《新莱茵报》,将矛头直指普鲁士政府封建统治。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的首先是一个政治性机关报”,[3]360这一主张鲜明地昭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党报才能够对抗资产阶级的舆论攻击和打压,马克思关于“党报”的理念正式产生。马克思借助《新莱茵报》呼吁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专政,强调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念,《新莱茵报》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报刊,阶级性成为其主要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党报的阶级性和党性思想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为指导第一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党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1852至1862年间,马克思担任《纽约每日论坛》驻外特约通讯员职务,继续从事报刊工作。马克思高度关注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纽约每日论坛》上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革命如何影响欧洲社会各阶级关系的文章,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等,党报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和党性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三)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活动:“阵地”思想与人民性相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第一国际机关报的实践中发展了党报思想,其中,关于党报的人民性和党性相互融合,成为马恩党报思想的鲜明特征,为应对资产阶级舆论攻击提供了思想指导。

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必须要有一份属于总委会自己的刊物。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蜂房报》《工人辩护报》提供指导,并与报刊内的工联主义、资产阶级倾向作斗争。在此过程中,党报的阶级性和党性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871年,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马克思收集相关资料并在报刊中发表《法兰西内战》,再次指出无产阶级要利用好报刊作为“无产阶级阵地”的积极作用,要为人民发声、做人民的喉舌。党报从此承担起“阵地”使命,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开始思想和舆论斗争提供阵地场所。

1879年9月28日《社会民主党人报》在苏黎世出版,由伯恩斯坦担任主编,并邀请马克思、恩格斯给予具体指导。《社会民主党人报》在马克思、恩格斯与德国党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在报刊争论中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辨明前进方向。《社会民主党人报》“是工人阶级利用党报开展批评进行思想斗争”“是工人阶级无所畏惧的表现”[4]成为“党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报纸”。[5]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的实践及对创报办报的指导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走向成熟,形成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报刊活动中形成了以人民立场为导向的党报思想,并在指导无产阶级政党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党报应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推动党报的人民性和阶级性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最终确立了以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为特征的党报思想。

三、马恩党报思想中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内在机理

以人民为导向的报刊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完成思想转变之后,就具备了现实的人民指向,发展成为党报的人民性和人民立场,与党性一并成为党报思想的鲜明属性。党性和人民性以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为根本前提,以实现党报的“阵地”属性作为使命,在具有坚定党性的党报工作者的报刊活动中完成统一。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是其根本所在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从事报刊实践活动之初就确立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报刊应该反映人民的真实现状,而非成为统治阶级的“遮羞布”。在马克思、恩格斯转向唯物史观之后,人民性以无产阶级阶级立场为根本逐渐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相融合。

1.从“人民”到人民立场和人民性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以来都对“人民”投入高度的关注和研究精力,人民思想实现了从政治参与者共同体向现实劳动人民的视角转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莱比锡总汇报》和《莱茵报》都是站在人民立场、反映封建社会不公现实的人民报刊。即是说,“报刊应该是有声的”,应该站稳人民立场,成为“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2]187政府对报刊的打压就是对人民的打压,对此类报刊的查封就是对人民自由言论权利的遏制,是对人民呼声的漠视。人民报刊作为“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2]74人民报刊思想产生之初受黑格尔“自由精神”的影响,提倡具有“纯粹理性精神”的人民与人民报刊,报刊的“人民”立场,实际上是“人民精神”的立场。在《莱茵报》后期,当马克思面对贫苦农民生活中发生的林木盗窃案、摩泽尔河沿岸农民生存现状等现实问题,开启对经济社会的分析与社会阶级的批判时,他的人民思想才开始发生质的改变,摒弃对人民“自由精神”的探究,转变开始探索影响现实生活中贫苦百姓生存的物质利益因素,以政治经济学为视角的人民立场和人民观开始落地于现实社会。

2.人民性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将“人民”一词聚焦于广大工人阶级和贫困农民身上时,人民思想就有了真正的现实归宿,并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与党报的党性思想统一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之中。

“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6]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是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者,这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报刊在面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攻击时只有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才能站稳无产阶级政党的立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作为党的宣传物的报刊才能代表人民发声,真正实现“迫使国家和自己的公民建立起血肉般关系”。[2]19419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受到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如向杜林、拉萨尔分子妥协等现象,导致第一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蜂房报》等宣告破产。马克思、恩格斯总结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报要能够充分抵御资产阶级思想攻击和舆论攻击,坚守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党的领导,站在人民立场上为民发声、为民谋利,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7]301这就意味着无产阶级政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7]301

在面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时,党报的人民性和党性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内部思想建设和党的机关报建设,为工人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二)党报的“阵地”属性是其使命必然

报刊是一定社会阶级用于书写、宣传思想的舆论工具,而党报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阵地与喉舌,是阶级斗争中舆论战的主阵地。马恩党报思想中的党性和人民性,在与资产阶级的舆论斗争中集中表达为党报的“阵地”属性。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报刊指导各国工人阶级政党进行斗争,逐步产生了报刊作为政党斗争“旗帜”和“阵地”的思想。在党报阵地的舆论斗争中,党性和人民性进一步融合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反对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苏黎世三人团右倾主义时指出,党报应该代表无产阶级政党高举旗帜前进,尤其是《社会民主党人报》作为德国党的机关报,它“有义务在瑞士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向欧洲公开阐述德国党的道路和目标”。[3]376党的机关报必须要和党的性质纲领及其党员一起,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上,忠实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不能在纲领旗帜上向资本主义低头。党报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面旗帜,它向世界宣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决性。同时,党报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舆论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阵地。恩格斯指出,党报是党的宣传喇叭,党报的任务“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8]300“它应该证明,无产者、小农和城市小资产者取得政权是采取这些手段的首要条件”,[8]301党报要承担起自身的本质使命。“在每一个党、特别是工人党的生活中,第一张日报的出版总是意味着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它至少在报刊方面能够以同等的武器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的第一个阵地。”[9]

党报的“阵地”属性思想不仅要求党报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同时也要坚守人民性和人民立场,在党报的本质使命中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无产阶级政党党报以《共产党宣言》为指导纲领,坚守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严厉批判当权阶级的剥削压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指导工人运动、争取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具有坚定党性的党报工作者是其主体力量

党报的人民性与党性相互交融。一方面,人民性体现着党性,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做人民的喉舌,为群众发声,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党性表现为人民性,无产阶级只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才能够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只有以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为己任,才能够获得自身的自由。二者的相互依存,由具有坚定党性的党报工作者在报刊实践中完成最终统一。即是说,党报工作者要具备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能够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观察社会现状,体察民生,为民发声。

党报工作者是党报使命的承担者,党报的本质使命依靠报刊工作者而实现。报刊的本质在于对情况进行揭露,揭开社会现实反映群众呼声。党的报刊工作者应站在人民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做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坚实伙伴。“一个报纸记者在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呼声时,根本就不必准备详尽无遗地叙述和论证有关这种呼声的一切细节、原因和根源”,[2]211他只要用事实说话,就是人民性最真实的反馈。真实性不仅是报刊的特性,也是党报工作者争取社会支持的桥梁,是无产阶级用来批判统治阶级的最重要的武器。无产阶级政党报刊要真实反映情况,首先表现为党报工作者了解和熟知社会底层的真实现状,能够对报道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始终保持敬畏和严谨的态度。马克思认为,如《莱比锡总汇报》这样的报刊,之所以是各国人民报刊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就是因为它始终把真实性放在首位,坚守社会现实真相。党报工作者只有坚守党性和人民性,敢于坚持提供事实,敢于报道真实情况,无产阶级政党党报才具有革命力量、成为批判武器,才能为无产阶级革命守住旗帜和革命阵地。

党报工作者是无产阶级党性的坚定执行者,党性是党报工作者的本质属性。无产阶级政党党报应该坚守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党宣传理论、统一思想、团结群众。恩格斯指出,尽管作为革命的、人民的报刊,党报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权政府的压制,但《新莱茵报》在莱茵省依旧发挥着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宣传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作用,英勇地捍卫了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利益,捍卫了无产阶级的利益;《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工人编辑们也在12年的办刊过程中出钱出力,认真维护每一份报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组织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打造出无产阶级政党最好的报纸,坚定地坚持了党的原则,成为德国党最鲜明的革命旗帜。党的报刊工作者在工作中必然会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党报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辨别力,识别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与之作斗争,将党内的思想斗争以科学合理的形式反映在党的报刊上,规范党员思想,为群众监督批评敞开大门。

党报工作者是人民立场的忠实捍卫者,坚守人民性是党报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面对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思潮对报刊行业的渗透,为避免错误思潮对党内党员和人民群众造成困扰,防止其丧失革命斗志与主动性,党报工作者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不向资产阶级势力做任何妥协和退让,牢牢捍卫无产阶级人民立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恩格斯指出:“要在定期报刊上,因而特别是要在同敌对见解的斗争中,发表我们的见解。”[10]375“我们”的见解也就是无产阶级的见解、人民立场的见解,代表广大劳动群众的观点和看法。党报工作者要在报刊工作中建立起无产阶级政党外部的理论防御,以应对反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大对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政治纲领的解释和宣传,“必须采用论战的形式即在反对其他种种观点的过程中,来叙述我们的观点”,[10]375以无产阶级立场和观点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党报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的利益和呼声做出最大的贡献。

四、马恩党报思想中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意蕴

展望新时代,“不管是外部环境与改革开放的考验,还是执政与市场经济的考验,都要求我们不断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11]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党性和人民性关系这个包括宣传思想工作在内的全党工作的重大问题。

(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做好党报工作的根本原则

从《德意志-布鲁塞尔报》到《新莱茵报》再到《社会民主党人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党报始终与党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进行政治宣传,为无产阶级争取了最广泛的群众支持。党报工作是否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是党在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化解时代考验、回答时代难题的关键步骤。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成为新时代党报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马恩党报思想中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庞大的群众力量。党报首先应该忠诚于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立足现实,揭露时代痛点,充分反映群众的愿望与诉求,成为人民和政党之间的沟通桥梁。人民性原则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报刊工作中的体现,要求党报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前进动力;只有扎根群众,党才能在群众基础中站稳脚跟,得到拥护和支持,才能引领和号召广大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党报的受众不仅是党员,还有广大人民群众,党报要把党的主张传达给人民,不仅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还要关注群众身边发生的细节和小事,让人民感受到党报的参与度和温度。新时代下,党报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媒体和传播途径,是加强思想宣传和建设的旗帜阵地。为了更好占领党的思想舆论主阵地,新时代党报要坚持本质使命,坚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12]做好沟通党和人民、中国与世界的话语桥梁。

(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进行政治宣传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新闻报刊事业也进入了新的舆论格局,守好党报旗帜阵地、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坚持人民立场和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现实需要。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宣传党的政策纲领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党报的办报方向,决定了党报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定位,即解决“党报为谁服务、为谁发声”的根本问题。党自革命年代以来就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斗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磨砺出坚韧的党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党斗争性和革命性的具体体现,是革命进程的历史产物,它遵循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反映无产阶级的呼声和阶级利益。党报是无产阶级政党对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压迫、对抗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鲜明旗帜,通过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和组织教育,为工人阶级吹响战斗的号角。历史证明,只有维系好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才能真正将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意识,才能使党的政策纲领变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党报在实践工作中把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扮演好,才能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在新时代中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

(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时代使命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原则,为党报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西方政治思潮的影响,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成为坚守党报旗帜阵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需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党的思想能否正确传递给社会群众、群众力量能否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党报作为党舆论宣传的旗帜和场所,是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领域。“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13]坚定党性的党报工作者是守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能动环节。做好新时代党报建设,关键在培养具有坚定党性的报刊工作者,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党报工作者队伍,[13]敢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直面时代痛点,才能真正站稳人民立场,真正为民发声、以民为本。

党报工作者要能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风格宣传党的政策纲领,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14]在工作中保持清醒。党报工作者要在党报工作的历练中锻造成为“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15]的优秀人才,增强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围绕大局找准定位。党报工作者要具备坚定的党性和人民性,就要始终将党报的繁荣发展视为己任,努力把主流媒体办好,才能成为党和人民喜爱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增强责任意识,做到对党和人民负责,以真实性为衡量标准切实肩负起报道事实、正确解释和宣传党的思想、政治纲领、政策路线,在“促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13]中下功夫。

马恩党报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报刊工作和思想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党报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特征为当前党报工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人民立场原则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时代,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和党的领导就是坚守党报工作的使命,为传播先进文化,发出党和人民的声音而不懈奋斗;坚持党报的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报工作的职责,坚持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始终维护好党报的真实性。新时代党的报刊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守好党的舆论和思想阵地,以实际行动推动党报建设成为新时代“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6]发挥好党报在凝聚人心走好新的赶考路、守住意识形态领域的旗帜与阵地作用。

猜你喜欢
人民性立场党性
立场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