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奥杰 初映雪 赵安琳 魏姿芃 华锦欣 钱逸凡 王一丹 刘道平*
(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院,浙江 杭州 310000;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3杭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湿地是城市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于小气候调节、水质改善、环境提升、洪涝调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苏美蓉等, 2012; Woodward et al., 2001)。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能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内涵品质(Tong et al., 2007; 王瑞红等,2018)。2022年《湿地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发布《武汉宣言》,提出加快湿地保护全球化进程,全面增进湿地惠民福祉(常晋等, 2023)。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已成为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是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马梓文等, 2015; 雷光春等, 2022; 王瑞卿等,2022)。目前,我国共有13个城市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占全球首位(史丹等, 2023),我国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共生融合仍显不足。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国家林草局明确提出支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本文以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例,从湿地资源特点、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举措、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对策建议。
杭州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江、河、湖、海、溪并存。杭州位于长三角南翼,杭州湾西端,水系隶属于以新安江、钱塘江为干流的钱塘江流域和以运河、小溪为主的太湖流域,境内有钱塘江、西湖、西溪、运河和千岛湖水库等为典型代表的湿地,湿地类型多样,生态区位重要(田晓辉等, 2020)。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实地踏查,杭州市湿地总面积为134 306.40 hm2,湿地率8.0%,其中,森林沼泽115.07 hm2,灌丛沼泽32.13 hm2,内陆滩涂1 323.20 hm2,沼泽地43.90 hm2,河流水面49 175.45 hm2,湖泊水面1 970.08 hm2,水库水面55 186.16 hm2,坑塘水面24 494.56 hm2,沟渠1 965.85 hm2。8 hm2以上湿地面积115 389.25 hm2,小微湿地面积18 917.15 hm2。
杭州有西溪湿地国际重要湿地1处,萧山湘湖湿地、余杭三白潭湿地、淳安千亩田山地沼泽湿地、杭州钱塘大湾区、淳安千岛湖金竹牌库塘水面、富阳阳陂湖省级重要湿地6处,发布11处县级湿地名录(吴伟志等, 2021)。
截止2023年初,杭州市受保护湿地面积85 611.60 hm2,湿地保护率63.74%。受保护的湿地包括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178.61 hm2;3处风景名胜区湿地面积55 533.18 hm2;1处省级地质公园湿地面积27.09 hm2;18处森林公园湿地面积8 442.29 hm2;2处湿地公园湿地面积1 668.05 hm2;18处湿地保护小区湿地面积10 633.02 hm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0处,湿地面积9 129.36 hm2。
2.1.1 规划引领全域保护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杭州市本级和所辖13个区、县(市)结合自身的湿地资源条件和保护目标,在全国率先开展“十三五”和“十四五”两轮湿地保护规划。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湿地保护,构建以千岛湖及其汇水地区构成的生态涵养核心为蓝心,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基底为绿底,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三江,白际山—天目山、千里岗—龙门山为两脉的“蓝心绿底、三江两脉、绿稧融城”的生态安全格局。
2.1.2 分级分类强化用途管控实行湿地分级保护管理,2022年杭州钱塘大湾区、淳安千岛湖金竹牌库塘水面、富阳阳陂湖申报为浙江省重要湿地。出台《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创新提出对一般湿地细分为市级湿地、县级湿地和其他湿地,并提出对应的管控要求,初步建立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市一般湿地—县一般湿地—其他一般湿地的分级分类保护体系。
2.1.3 系统实施湿地保护行动以西溪湿地、西湖湿地、苕溪湿地和钱塘江沿线湿地等为重点区域,系统实施西湖、西溪综保、运河和良渚综合保护工程,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采取生态清淤、建设生态缓冲带和“水下森林”等措施,提升湿地水质。重点推进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建设,进行微地形改造,营建适宜栖息地,开展增殖放流,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
2.2.1 强化组织领导杭州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借鉴学习常熟、海口等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经验,杭州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杭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杭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任务清单和相关指标的通知》等文件,落实创建工作任务。
2.2.2 筑牢法制保障构建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出台《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等17部法律法规,依法护航湿地保护。
2.2.3 夯实制度建设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实行最严格保护,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林长制、生态文明等考核制度体系。围绕湿地保护、湿地生态补偿、小微湿地等方向,制定《杭州市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杭州市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杭州市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实施方案》《杭州市重要湿地生态预警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小微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夯实湿地保护政策制度基础。
2.2.4 组建湿地机构组建市县两级湿地管理机构,成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明确湿地管理主体和职责。健全杭州市湿地保护智库机制,成立杭州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提升杭州湿地保护、管理、经营和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3.1 繁荣生态产业依托杭州湿地资源特色及产业优势,坚持以两山理念经营利用湿地,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湿地+生态+种植业”“湿地+生态+养殖业”“湿地+生态+水饮料”等产业,培育高品质、多样化的湿地生态产品体系,构建深绿经济体系,提升居民收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实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效发挥(张伟等,2017; 相晨等, 2019)。
2.3.2 共建共享绿色空间结合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创新提出建设生态保育型、乡村旅游型、环境整治型、自然教育型、景观生态型、生态产业型的小微湿地保护管理模式,打造130处示范小微湿地;通过合理布设滨水滨岸绿道,合理布局亲水便民配套设施,提升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
2.4.1 聚焦湿地科研监测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在杭州西溪湿地和千岛湖设立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完善湿地科研监测平台建设,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水环境、湿地水文节律、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服务等方向科学研究(姚兴达等,2021; 李雪等, 2021)。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全球新物种苕溪鱲(Zacco tiaoxiensis)。针对全球濒危物种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种群动态和扩散行为及其保护对策进行研究,掌握海南鳽在千岛湖的主要分布区域和种群动态(郑新建等, 2023)。在西溪湿地试点建设湿地智治中心,打造全国国际重要湿地数实交互的数据中心和孪生平台,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研究。
2.4.2 深入挖掘湿地文化立足湿地资源特色优势, 成立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结合“城市记忆工程”“钱塘江诗路文化带”“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等,对杭州世界文化遗产、钱塘江沿线文化和海塘文化等湿地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出版《西溪全书》等系列成果,丰富杭州市湿地文化内涵,打造杭州市湿地文化品牌,使湿地文化充分利用、活态传承。
2.4.3 创新引领湿地宣教成立馆校共建联盟,创新建设“贝壳馆”“蝴蝶馆”“螃蟹馆”“蜗牛馆”“本草馆”“鸟类馆”6所校园博物馆,开设湿地主题科研营,举办湿地主题绘画大赛,编撰《西溪青少年研学读本》。制定杭州市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成立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在杭州市文明帮帮码上设立湿地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专区,全面推广“全民护水”小程序,创新设置公众护水“绿水币”激励办法,实行民间河长聘任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结合世界湿地日等生态保护主题日,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宣传湿地知识,提升公众保护湿地意识,凝聚湿地保护的强大合力。
随着杭州国际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要素的需求增多,部分区、县(市)对湿地概念认知不够深刻,认为湿地仅为《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规定的7个地类,造成了区域内很多坑塘水面因土地整治或项目发展被填埋,造成了湿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对于保持全市范围湿地面积3年不减少存在了挑战与风险。
杭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活动的宣传平台和渠道单一,类型不够丰富,宣传活动场地局限,宣传单位联动不足,宣传效果不够明显,调动市民参与创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仍显不足,尚未形成全民共创国际湿地城市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强,杭州市政府对于湿地保护资金投入逐渐增多,目前资金主要以各级政府财政投资为主,渠道来源单一,对于全市湿地保护而言仍显不足,特别是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量大,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周期性长等,资金缺口较大,难以保障杭州湿地保护的高质量发展。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各类自然保护地内湿地、重要湿地、一般湿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分级、分类管控,探索开展湿地督查和执法检查;严格落实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在千岛湖和闲林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开展退耕还水还湖;开展湿地保护空缺研究,在余杭北湖草荡实施综合保护工程;结合海绵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增设一批水库、净化型人工湿地和小微水体,增加湿地面积,确保湿地总量不下降。
优化升级中国湿地博物馆展区布设,联合国家地理等科普杂志系统研发趣味性高、参与性强的湿地科普宣教课程与教材;整合中国湿地博物馆、杭州水利科普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桐庐南堡省级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淳安千岛湖鲁能胜地湿地宣教基地等,建立湿地宣教联合会,共同开展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宣传活动;拓宽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宣传渠道,加强与权威报纸、互联网新媒介合作,开设宣传专栏,增设地铁、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宣传位,彰显“湿地水城,诗画杭州”的城市形象,营造创建氛围。
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引导参与湿地保护工作,进一步拓宽湿地保护资金道,打通因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困难的难点和堵点。完善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湿地银行”和湿地碳汇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高晓龙等,2022; 张莉莉等, 2023)。增强同世界银行、法国开发署、亚洲开发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红树林基金会等金融机构与公益组织合作,争取资金支持(马超德等, 2021)。
对照《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办法》,厘清存在问题,补齐短板缺项,提升创建能力。加强与已申报成功的国际湿地城市的交流,借鉴学习先进经验。加强与国内外湿地行业专家学者的合作,及时掌握最新的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政策与标准等,提炼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特色亮点,进一步放大杭州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的优势。
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条件已具备,需进一步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落实湿地总量管控,开展湿地保护修复,繁荣湿地生态产业,提升全民的湿地保意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让生态本色更靓,生产底色更浓,生活成色更足。探索人水和谐、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荣的杭州模式,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为全球湿地保护提供典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