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兵 赵广娜 景学义 于凯旋 杜静 隋亚男
摘 要:基于哈尔滨市站点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年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和相应的环流形势特点。研究表明:哈尔滨市年降雨量呈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44 mm。1979—1988年呈上升趋势;1989—2020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020年以后又呈现增加趋势,但总体上变化趋势均不显著。降雨量存在10~15年、5~9年和2~4年的周期,其中,前3个主周期分别为15年、8年和33年。当乌拉尔山阻高、鄂海阻塞高压、东北冷涡均偏强、副高偏弱时,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多;反之,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少。850 hPa高度哈尔滨市有明显的偏南风异常,处于偏暖地区。
关键词:降雨量;M-K 突变;小波分析
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3
短期气候预测对于城市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吴昊旻、周晓宇等[1-5]研究了当地年降水的变化规律。鉴于以往对哈尔滨市的年降雨量特征的研究较少,因此,以哈尔滨国家气象站1979—2021年降雨量数据为资料源,从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周期变化以及相对应的环流形势开展对哈尔滨市的降水特征的研究。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了线性回归、M-K突变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国家气象站降雨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降水量趋势分析
1979—2021年哈尔滨市年降雨量均值为530.3 mm,
最大值为1994年(826.3 mm),最小值为1989年(345.5 mm)。
线性倾向率为0.14,总体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每10年降雨量增加约为1.44 mm(图1)。距平图(图略)上,1980—1991年降雨量为正距平,1992—2016年为负距平,2016—2021年处于正距平。
2.2 年降水量的突变检验
M-K检验中UF值没有超过0.05的显著水平临界线,降雨量变化不明显。1979—1988年UF为正值,呈现上升趋势;除1994年外,1989—2020年均为负值,
降雨量处于下降趋势。UB、UF值在显著水平线内相交于两点,分别为1988—1989年、2019—2020年;1988—1989年,由偏多转为偏少;2019—2020年,由偏少转为偏多(图2)。
2.3 年降水量的小波分析
哈尔滨市年降雨量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图3):10~15、5~9和2~4年的周期,其中10~15年的尺度具有全域性,直至2021年等值线仍未闭合。在5~8年时间尺度上,1984—1996年、2006—2021年震荡较为显著。降雨量偏多与各尺度周期同位相叠加有关,2021年前后各尺度周期同步处于正位相上,说明2021年以后有可能处于降雨量偏多期。
小波功率谱(图4)显示,10~15年、5~9年虽然能量较强,但周期变化均具有局部性:10~15年震荡能量表现为1979—1990年、2004—2021年,集中在1979—1984年、2010—2021年;5~8年的能量主要表现为2000年以前,震荡中心在1990年。2~4年时间尺度震荡能量分布较弱。
小波方差分析看出,哈尔滨市年降水量序列存在8、15、33 年这3个明显周期(图5),最大峰值在15年(第一主周期),第二、第三周期分别为8年和33年。
2.4 环流分析
本研究定义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或小于20%的年份分别为多雨或少雨年。按上述标准进行划分,筛选出6个多雨年和6个少雨年(表1)进行环流特征合成分析。
在500 hPa高度场上呈现出“+、-、+、-”的波列分布,乌拉尔山以北有一强正距平中心;乌拉尔山以东至黑龙江省西部为一强负距平中心,强负距平中心位于贝加尔湖附近;鄂海上空为一正距平区,强正距平区中心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海上,当乌拉尔山阻高、鄂海阻高偏强;东北冷涡偏强,副高偏弱时,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多(图6)。反之,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少,这与刘刚等[6-8]的研究结论一致。
850 hPa与500 hPa高度环流形势对应较好。哈尔滨市出现显著的偏南风异常,同时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哈尔滨市处于偏暖大值地区。
3 结论
(1)1979—2021年哈尔滨市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4 mm/10年。1980—1991年降雨量为正距平,1992—2016年为负距平,2016—2021年为正距平。
(2)近43年年降雨量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年降雨量在1979—1988年为正,呈现上升趋势;1989—2020年为负值,降雨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3)降雨量出现了10~15年、5~9年和2~4年的周期,其中10~15年、5~9年的周期显著,能量较强,但均具有局部性。前3个主周期分别为15 年、8 年和33 年。
(4)当乌拉尔山阻高、鄂海阻高偏强,东北冷涡偏强,副高偏弱的时候,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多;反之,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少。850 hPa高度哈尔滨市有明显的偏南风异常,处于偏暖大值地区。
参考文献
[1] 吴昊旻,王琦,姜燕敏,等.1901—2015年丽水市降水周期变化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34(6):96-101.
[2] 周晓宇,赵春雨,张新宜,等.1961—2009年辽宁省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 (10):87-93.
[3] 杜懿,麻荣永.1961-2016年南宁市年降雨量变化特征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28(6):50-55.
[4] 唐冶,陈春艳,赵克明.伊宁市1991—2011年降雨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4,8(6):41-46.
[5] 杜海波,邢俊江,刘延芬.黑龙江省近42a来降水变化小波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0,27(2):15-18.
[6] 孙秀博,李清泉,魏敏.1960-2009年中国年降水量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J].气象,2012,38(12):1464-1472.
[7] 孙力,安刚,廉毅,等.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及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分析[J].气象学报,2000(6):704-714.
[8] 何金海,吳志伟,祁莉,等.北半球环状模和东北冷涡与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关系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