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群众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5-31 05:59杜丽丽
群文天地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活动

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当前,我国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文化活动的丰富以及文化队伍的建设等,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以期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2021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把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鼓励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依法参与国家文化治理,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包括实现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上实现共同进步。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群众文化是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并创造的各种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亦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重要环节。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四个层面,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在文化领域,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场馆建设逐渐完善

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领域,我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座座崭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我国各级政府一直以来都对文化馆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这是推动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政策法规制定、资金投入保障、老馆改造以及新馆建设等多个方面,政府都加大了投入和支持力度,为文化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首先,在政策法规方面,政府明确了文化馆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确保文化馆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些政策法规为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让文化馆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

其次,在资金投入方面,由于近年来财力紧张,政府明确优先保障文化领域重大任务需要。根据中国人大网2024年1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国文化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283.3亿元,年均增幅3.3%。这是国家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

再次,在老馆改造方面,政府重视对现有文化馆的升级改造,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改善馆内设施、提升环境品质、优化服务项目等举措,让文化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最后,在新馆建设方面,政府注重场馆的布局规划和功能设计,力求使其更具现代化和人性化。新馆的建设不仅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还要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以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

综上所述,政府对文化馆事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使得全国各级文化馆(站)蓬勃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享受精神文化盛宴的场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新时代文化馆的投入和支持,致力于促进文化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样

近年来,我国各级文化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全民艺术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如今,文化馆已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馆的活动内容繁多,包括展览、讲座、演出、非遗学习体验等,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兴趣需求。这些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元素;既传播了文化艺术知识,亦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活力。

文化馆还与各类文化机构、社会团体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多样化、高品质发展。丰富多样的群文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馆已成为培育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在这里,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化活动也逐渐拓展到线上开展。依托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推出线上文化服务和活动,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品味文化、学习知识。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也为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

中国人大网2024年1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全国3303个公共图书馆、6565个博物馆、45623个群众文化机构对公众免费开放,2022年举办展览、讲座、演出和文化活动318.4万场,参与16.7亿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不断提高。

(三)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壮大

文化队伍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我国文化队伍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如自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以来,完成了“十三五”培训非遗传承人群10万人次的目标任务,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教学体系、工作规范和管理方式,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二是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设立相关专业和实践基地,培养高层次的文化人才。对于扶持群众文化领域青年人才,国家采取专项扶植计划,如设立青年文化人才培养项目,为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创作平台和交流机会,激发其创作热情。

三是在平台搭建方面,通过各类文化交流、展示展演活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机会,为文化人才提供创作、展示、交流的平台,助力其成长和发展。此外,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措施,促使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各类文化活动,有助于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文化工作整体水平。

四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我国致力于深化文化教育领域投入,立足基础教育阶段,全方位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专项技能,提高青少年美育教育,为文化队伍建设贡献众多优秀人才。

三、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在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资源分配不够均衡

在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文化设施和服务供给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了一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更好地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政府部门应着力提升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

在很多地方,文化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文艺表演、民俗活动等层面,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为此,我们需要创新文化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挥现代文化科技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三)群众文化建设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基层文化队伍缺乏专业人才,导致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存在一定的不足。政府部门应着力加强高、精文化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全面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总体品质。

(四)群众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在一些地区,文化建设项目往往因为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而难以长期开展。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相关政策,确保文化建设项目的可持續发展。

(五)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在一些基层文化馆(站),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主要依赖传统的宣传手段,如海报、广播等,难以覆盖到更广泛的受众。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提高文化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共享发展理念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确保广大群众享有平等的文化权益

为全面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各级政府须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这一体系旨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文化成果能够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努力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平等的文化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化繁荣。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将群众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政策举措落地生根。构建多级联动,促进合作共建,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第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共享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推动共享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和谐、体现共享发展理念具有深远影响。首先,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应持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群众营造优质的文化环境。其次,要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政府应大力支持各类群文活动的开展,鼓励民间文化团体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观念。此外,政府还应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掘和培养文化人才是提升当地文化水平的关键。同时,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重要手段,政府应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加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整合与共享

我国正处于文化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共享发展理念强调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与文化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我们需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文化资源的互通互联和共享利用,通过建设数字化和网络化平台,将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提供便捷的查询和检索服务,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获取和利用文化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不仅可以为文化资源的传播和利用提供便利,也可以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手段,我们需要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对宝贵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备份,防止文化资源的流失和失传。同时,也需要通过网络化平台,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推广,促进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全民共享。

(三)鼓励文化产品与服务创新,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

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当今时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日益加深,文化产品的创新以及相关服务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我国拥有5000年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宝贵资源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文化产品与服务,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

我们要紧紧围绕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加强文化科技融合、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类型、拓展文化市场渠道、加强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创新,致力于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助力实现高品质繁荣。

(四) 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构建联动关系,促进合作共建共享

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构建联动关系、促进合作共建共享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本着互利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推动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实效。

首先,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推动者,在构建联动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应加强与其他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各方提供合作共建的平台和机会。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其次,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合作共建,发挥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为合作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再次,社会组织和公众也是构建联动关系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发起公益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公众则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合作共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其成果的广泛共享

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及传承,使其在新时代得以焕发新生。2018年至2022年期间,全国各级财政共计投入1070亿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借助财政扶持,诸多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得到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有序展开。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任务的严峻性,须持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明确资金使用,责任到人。

(六)建立文化评价与反馈机制,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建立和完善文化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是提高文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一机制,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构建一套高效且科学的文化活动评价与反馈机制,对于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第一,加强对文化活动内容的评价。这包括对活动主题、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评价,以确保文化活动内容健康、向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时代特色。同时,要注重听取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期待,从而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第二,关注文化活动组织的评价。这包括对活动策划、执行、场地布置等方面的评价,以确保文化活动组织有序、顺畅。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如文化传承、道德弘扬、培根铸魂等方面的成果。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完善组织工作,提高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

第三,重视文化活动的反馈机制。通过设立线上线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组织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观众对文化活动的评价和建议。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大数据等,实时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意见,为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第四,建立健全文化活动的奖惩机制。对文化活动中的优秀成果和突出贡献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工作进行批评和整改,促使文化服务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和完善文化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是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全面、深入地评价和反馈,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文化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

五、结论

共享发展强调发展的成果与机会应为广大群众所共享,他们既是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发展的受益者。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推动群众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需要政府与社会齐心协力,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活力,引导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建立完善的文化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这些举措,以期能够推动群众文化建设达到全民共建共享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

[2] 蓝佛安.国务院关于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EB/OL].中国人大网,2024-01-03.https://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01/t20240103_3924798.htm.2024-01-03.

[3] 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21〕105号)[EB/OL].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http://zwgk.mct.gov.cn/zfxxgkml/fwzwhyc/202110/t20211019_928411.html.2021-10-09.

[4] 欧阳雪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党的文献,2019(01).13-20.

[5] 杨敏,钟俊平.共享发展理念视野下的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J].理论月刊,2019(04).

[6] 国务院关于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EB/OL].中国人大网,2024-01-03.https://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01/t20240103_3924798.htm.

[7] 董史烈,任成金.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改进路径[J].中华文化论坛, 2021(03) .

[8] 余永跃,雒丽.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作者简介:杜丽丽,女,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群众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馆群众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