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
把生活和学业对立起来并不明智,生活有时候反倒对学业有促进作用。
做饭是食育的重要内容。做饭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生命健康和亲近自然的教育。要引导孩子明白健康的生命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学会平衡膳食,避免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还可以通过对食材的了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亲近自然的情感。二是让孩子体谅父母做饭的辛苦。理解父母辛苦做饭既是责任更是爱。三是培养孩子的就餐礼仪。例如就餐前主動拿碗筷,礼让长辈先坐先吃,就餐时不挑挑拣拣等。四是引导孩子将学校劳动课的内容在家庭里认真实践,使孩子既学会独立生活,又能够照顾家人。
孩子长大的过程是走向独立的过程,而自理自立才能独立,学会做饭是走向独立生活必不可少的本领。另外,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学会做人是从学会关心他人与合作开始的,做饭就是一个最为具体有效的过程。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连续二十多年的调研发现一个超稳定的数据,即中小学生认为人生最幸福的是“有温暖的家”。什么是“有温暖的家”?做饭无疑是家庭的重要生活。许多人都难以忘怀“妈妈的味道”或者“爸爸的味道”,它们既是温暖的回忆,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榜样教育,具有生活能力才能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
也许有人会质疑,做饭再重要,能比升学考试重要吗?其实,把生活与学业对立起来并不明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还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在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也是最有利于孩子学业进步的教育。
本刊观点
有人说做饭是食育教育,还有人说是生活教育,其实这些教育之间又何尝不是彼此融合?有人说,先学会生存,再谈诗和远方。其实,柴米油盐里也蕴含着成长与修行。日常的一粥一饭、一酌一饮,除了让孩子具备最基本的生活、生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独当一面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