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
(2024年1月18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全国气象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务,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开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气象实践新局面。
——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把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际成效。中央第17巡回指导组、中国气象局巡回督导组充分肯定主题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有力应对6个登陆或严重影响的台风和32次区域性暴雨,气象服务满意度连续4年位居40类公共服务第2名。
——保障大湾区建设措施有力。建成运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大湾区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高标准落实并印发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北斗导航探空业务。协同港澳完成大湾区相控阵雷达网示范建设。连续三年气象高质量发展成效评估位居全国前列。
——重点项目加速落地落实。全省“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达到预期目标,重点项目立项投资近七成。完成“村村有气象观测”先行期建设和二期立项。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分级分类抓好学习培训,处级以上干部轮训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突出以学铸魂,举办读书班39期、专题研讨166次、专题党课229人次。突出以学增智,践行“四下基层”,深入基层492人次,确定调研选题178项,成果转化635项,建章立制221项。突出以学正风,确定正反面典型案例84个,整改问题271条。突出以学促干,基层党组织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161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5个,开展志愿服务1199次。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中国气象局与省政府召开联席会,省政府召开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各市均出台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省市县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发布年度评估报告。国际合作更加有为。首次派员保障太平洋运动会。首次赴海外(斯里兰卡)建气象监测站。承办首期气象高级管理国际培训班、中阿气象合作论坛和智慧气象展广东主题省等活动。全面落实粤港澳气象合作七大类34项任务。依法治理能力持续加强。宣贯《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获省优秀普法项目。6市出台气候可行性论证目录。6市颁布实施气象法规规章。1项行业标准公布实施,2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获批立项。
全力以赴防汛防台抗旱。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开展暴雨红色预警“叫应”415次、叫应镇村一级应急责任人2.5万人次,发布全网预警信息71.3亿人次。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镇建设,形成认定标准。优化台风暴雨巨灾气象指数保险模型。实施火箭(飞机)增雨作业。气象赋能效益凸显。与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三联合两共同”协作机制,创建7个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荔枝、南方海洋牧场获批国家级特色中心。联合生态部门构建臭氧、PM2.5协同治理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助力创建10余个国、省字号生态气候名片。在渔港码头和风电升压平台新建自动站,打造海上风电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开展海洋牧场全链条服务。加强能源生产和供应气象保障,开展精细化风能太阳能资源详查。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上线10个分众场景化服务产品。开展“广东气象小主播”“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等特色科普活动。
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完成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和成果集成示范任务。南海台风模式24/48/72小时路径和强度偏差均为历年来最小。自主研发模式同化系统和初始场,汛期业务试用效果与业务模式相当。建立气象服务核心技术算法模型库。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1+N”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大湾区地市全覆盖并逐步向粤东西北拓展。创建中国气象局热带气象重点创新团队和人工智能青年创新团队。新增高层次人才9名、正高10名。设立省气象联合基金。业务能力建设实现新进展。监测更精密,新建10部风廓线雷达、5部相控阵雷达,温室气体监测站实现全省覆盖,新丰大气本底站、上川岛雷达投入业务试运行。预报更精准,年初较为准确预测研判气候年景和汛期台风、暴雨影响,臭氧24小时预报全国排第一。服务更智慧,“一网统管”气象服务专题小屏上线粤政易政府治理专区,开展十大龙头企业场景式气象服务专项行动。数据更安全,3个核心业务系统融入“天擎”,推广应用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印发党建与业务融合品牌创建工作实施办法,深化创建“一支部一品牌”92个。与省文明办联合打造省市县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处级以上干部配备率提高到92%。开展优秀正科级年轻干部展风采活动。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五责协同”监督体系。党组书记定期听取党组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工作汇报。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专题调研。开展纪检队伍教育整顿、廉洁文化建设和风险隐患排查。对19个单位开展常规巡察。
必须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确保广东气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坚决扛起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增强当先锋、打头阵的责任担当,打造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东气象典范。必须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与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气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理解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内涵和关键,奋力推进广东气象高质量发展。科技能力现代化要“硬”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高水平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体现在战略科技力量动能强劲、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做大做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创新上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体现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聚焦“四大支柱”,推进X波段相控阵雷达网、风云和北斗卫星业务、人工智能预报建设。高水平人才支撑体现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后继有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气象人才高地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研修中心(广东)。社会服务现代化要“硬”在高质效保安全、高质效助发展、高质效促治理。要在服务中保障生命安全,加快常规业务向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转型,深度融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全链条,牢牢守住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要在服务中促进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为重大战略实施和先现代化产业保驾护航、赋能增益。要在服务中改善社会治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政策保障、法治建设、标准制定,把社会服务先进经验固化下来。
一是激活深化改革内生动力。在服务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充实省市县改革试点的篮子,持续调整完善业务体系,把资源向科技创新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倾斜。二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互动,打造好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重要窗口,推动广东模式产品、观测装备、防灾机制等出湾出海。三是深化区域开放合作共享。完善“三中心”发展机制,与华南区域、泛珠江流域兄弟省份增强合作、抱团发展,通过援疆援藏服务,拓展内陆合作空间,带动共同发展。
一是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拉紧纪律红线,禁绝不作为、乱作为,永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二是规范管理增强边界感和秩序感。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细化权责清单,强化职能监督,完善内控机制和议事规则,把“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落到实处,规范激励机制。三是把安全理念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对风险隐患点心中有数,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做好2024年气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2024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部署,持续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
统筹推进《纲要》和《实施意见》落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五周年座谈会暨《纲要》落实推进会。持续健全《纲要》落实机制,着力构建“市市有试点、县县有抓手”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开展年度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推动重点项目提质增效。组织好“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互联网+气象服务”(一期)、粤东西北X波段相控阵雷达网、粤东西北防灾减灾精密监测网等项目建设,开展气象科技核心提升等省级工程立项工作。启动《实施意见》八项工程体系设计,强化省市县三级项目储备。开展“十五五”气象发展规划预研究。
全力以赴防汛防台抗旱。做好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优化直达基层责任人暴雨红色预警“双重叫应”机制。完善省级应急响应细则和值班值守工作制度。统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健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机制。联合应急部门召开基层(镇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现场会。强化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技术研究及成果应用。优化台风暴雨巨灾气象指数保险机制和方案。
强化大湾区建设服务保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三年(2024—2026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运行机制。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和完善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健全和优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机制。强化多源卫星资料在农作物面积与长势监测、海洋牧场等方面应用。深化“气象+”赋能行动。持续推进十大龙头企业场景式气象服务专项行动。加强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监测站点规划建设。发展生态旅游类气象指数,联动推进生态品牌建设。建立风能太阳能中短期和次季节智能预报业务。开展大规模风能太阳能开发气候生态环境效应评估。丰富公众服务内涵。在“粤复用”平台上线更多优质服务产品。优化气象服务技术中台。持续开展气象小主播、千乡万村科普行等科普活动。
持续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完成数值预报国省统筹任务。推进区域模式同化系统建设和完全业务试运行评估,提高风云卫星资料和雷达资料同化占比。探索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在区域数值模式和资料同化等方面的融合应用。做大做强科技创新平台。继续壮大“1+N”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运作省气象联合基金,强化局校、局企科技合作。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气象人才高地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研修中心(广东)建设。开展新一轮高层次人才遴选。落实基层台站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
夯实精密监测基柱。加快推进茂名新一代天气雷达、惠州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持续推进茂名博贺气象海岛建设。基于卫星雷达开展海上强对流协同观测应用。加快推进地球观测系统和农业、交通等行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强化精准预报龙头作用。加强多源预报模式系统解释应用。持续推进四维网格预报业务能力建设。建设天气气候智能网格一张网。优化省市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布局。推进珠江流域预报预测能力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深度应用。建设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和人工智能预报示范应用平台。发展高质量高价值数据,建设气象数据流通交易安全监管平台。打造气象数据资产超市和集约化数据交易模式。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推进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业务运行和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业务准入,试点开展无缝隙气候影响预测和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研究。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热带所三年攻坚改革任务。开展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进智慧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多层次开放合作。持续深化粤港澳气象合作机制,主办第28届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会议。完善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功能,承办国际培训班。在太平洋岛国援建海岛自动站。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的行业气象观测统筹协调规划和共商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发挥法治和标准引领保障作用。制定《广东省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推广应用“粤执法”平台。针对涉外气象探测、重大天气过程气象信息传播等领域加强执法监管。开展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监督检查。
深入推进政治建设和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体现在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和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具体成效上。制定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健全培训机制。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常态化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抓紧抓实党建工作责任,锻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体系。制定全面提高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和党建业务融合品牌示范建设。全覆盖构建省市县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建成“局史馆·初心堂”。深入推进选贤任能,着力打造堪当大任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实施青年干部培养提升工程。加强干部交流,统筹用好各个年龄段干部。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巩固深化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完善“五责协同”监督工作格局,实施清单化管理。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以“巡市带县”模式深化政治巡察。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真抓实干、担当作为,运用好“九分调研、一分决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9119”工作法,扎实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