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抚州市首个体教融合强基班在抚州市实验学校曾巩校区诞生,体教融合强基班是推动思政育人的创新性尝试。抚州市全方位加强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在推进协同育人、实现资源融通、加强教学实践等方面下功夫,精心绘制大中小学思政育人“同心圆”。
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增强思政课的引领力
坚持顶层设计。抚州市先后印发了《抚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举措》《关于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为全市思政育人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应文件,从制度上保障思政育人实效。
落实领导带头上思政课机制。抚州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抓思政课,推动建立各级党政领导上思政课机制。2022年以来,市领导先后到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赣东学院为青年学子和教师讲思政课,各县(区)党政领导到各挂点学校上思政课,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压实各层责任。抚州市委教育体育工委统一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育人课程、师资一体化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方案,将一体化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同时将思政育人纳入教育强市建设“十大工程”以及对县(区)党政履职考评,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层层落实到学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凝聚各方力量协同育人。从社会上遴选一批优秀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相互协同的育人合力,让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成为“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学校协同联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博物馆与学校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命名了70多个“大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川区推出“行走中的思政课堂”,探索“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了李井泉故居、勤廉文化馆、临汝书院等专题教学实践基地,将思政小课堂连上社会大课堂。
实践“知+行”教学模式,凸显思政课的鲜活力
聚焦创新创优,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程。抚州市属高校坚持“大思政课”理念,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效。赣东学院开设影视课堂、研学课堂、赛场课堂、文演课堂等,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东乡王震纪念馆开展微课教学,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奠定基础;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抚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红色讲堂、红色合唱团、红色讲师团,积极申报并获批多项省级人文社科和省级教改课题,打造“抚州红色文化+思政+艺术”品牌;抚州一中依托“柅园大讲堂”校友回家系列讲座活动,让学生现场聆听各行各业优秀校友的创业故事,接受思政教育。
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暨全市中小学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抚州市教育体育局班子成员和各地各校书记、校长、优秀思政课教师、党员名师率先垂范,到各学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市72万名中小学学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
坚持以实践为抓手。全市中小学开展“红色微电影”创作活动,鼓励师生自编自导,拍摄完成24部红色微电影。临川一中师生把抚州历史上黄秀英等5名女战士与敌人周旋后、手拉手纵身跳下悬崖英勇就义的故事改编并拍摄成微电影,师生在表演、拍摄、剪辑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问题导向,练就教师的硬实力
教师培训促发展。全面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全面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每年组织教师培训200余场,有力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8月,抚州市教育体育局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延安培训,学习和感悟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有效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
名师示范促成长。在全市范围内成立2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搭建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大力开展思政课优质课竞赛、名师送教下乡和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