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担当和发展路径研究

2024-05-30 19:33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主体价值

靖 楠

(徐州工程学院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社会主要矛盾引导着、指引着、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和意识形态指引,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高校要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主动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自觉践行高校责任,同时也要积极在变化中坚持教育之根本,坚守教育原则,做出适时适度的改变,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时代新人。

1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中,审时度势,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这对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主动抑或被动地接受这一现状,并积极做出适应性改变。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背景发生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经历了3次。第一次的主要矛盾变化是基于三大改造的完成,这一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被确立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存在的大量阶级斗争,导致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围绕着阶级斗争展开。这一时期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教育事业同样受到重创,高考停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脱离正轨,处于停滞状态,教育工作、教育体系、教育机制、教育主体等都受到了打压,教育工作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3]。第二次主要矛盾的变化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被重新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工作重新起步,高考恢复,高校教育的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矛盾的最新论断,从本质上看,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当前我国的整体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教育环境更加人性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手段更加科学,教育人才更加专业。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需求发生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标志着国家的经济水平、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价值需求也转向发展性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更多的价值是坚持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学校和外界对高校的需求,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转为服务型和知识型教育。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理论素养,以此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然而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学生对生活质量、人文关怀及自我实现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广泛的价值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重心发生变化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指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为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质量。既重视物质富足,也重视学生的精神富足,教育眼光应放得更为长远,不再过度追求教育结果,更注重对学生的终身教育。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教育重心不再是供需的“有无”矛盾,而是转变为供需的“质量”矛盾。教育者要给予受教育者更多更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理论层次、理论深度,改变过去教育者以灌输式、填鸭式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不足。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教育者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供给学生以开放性、发散性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思辨,而不是一味地接受。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发生变化

高校教育主体包括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等。而在1949年以前由于贫困落后和资源缺乏,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远落后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导致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少之又少。据调查显示,1949年至1952年这一时间段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数仅为2.7万人,而同期高校学生的数量为19万余人,出现了较大的思想政治教师缺口,导致高校资源供给能力弱[4-5]。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逐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倡全社会对教育主体的尊重和认可,重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实现教师角色转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愿意主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数量比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投身思想政治教育,缓解了教师资源的供需矛盾。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表明,国家和高校开始关注教育者以外的其他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角色和主体地位,教师从原先的指导者、组织者、直接传递者转化为引导者、合作学习者等,教育主体思维向教育客体思维转变,结果思维向过程思维转变,知识型向价值型转变[6]。在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提升,他们对教育过程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要求。

2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担当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高校要想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和人才培育的功能,就要承担起新的使命担当,催发新的改革动力。

2.1 要努力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理念不变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表明国家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思考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顺势而为,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原则,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和功能的正向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变化中始终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坚持理想信念的核心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7]。虽然当今世界国际纷争不断,但是教育的主客体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那么教育规律指导下的教育原则和教育理念就不能够发生改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办学原则和人本教学理念[8]。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民主性教育原则,坚持教育渗透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

2.2 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

为适应和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高校要积极加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对待矛盾的转化[10]。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学生的专业素养培育和政治素养培育同步进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其他课堂中,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把握高校专业教育优势,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又要在高校其他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使原本枯燥乏味、高高在上的思政教育变得更为具体、生动,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的双向提升,缓解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矛盾,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

2.3 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重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要努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着力满足全体学生的美好生活需求,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投放到全部的教育过程中。因此,高校不仅要注重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还要注重解决好资源分配合理性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仅满足于传递理论知识,仅关注理论教学,还要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升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只有以知导行、以行促知,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2.4 要做到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的双重满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切实担负起人才培育的重担,发挥好价值引导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辐射到全体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坚持价值满足,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供需平衡,这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路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的是当下我国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和理想生活模式[11]。美好生活并不单指物质生活的富足,当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升华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已经不是原有的落后贫穷的状态,已从原先的强调物质生活的富足转为更高的精神追求,即知识提升、能力提升、价值实现等多方面、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内部追求[1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内部价值需求和外部价值诉求,做到供求平衡,以更好地解决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3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高校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保质保量地完成育人重任,就要立足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的时代背景,加强主动思考和探索,积极寻求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

3.1 坚持构建理论观念传递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顺应当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应当主动构建起理论观念传递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构建起理论观念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有机融合2种教育手段,对不易理解的、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采用更为直观、更具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领会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要主动穿插思政理论,帮助学生主动将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13]。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构建起理论观念和实践锻炼过程的反思评价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成效,是否真正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都需要反思评价机制的运作。该机制的引入还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主体的价值需求,教师在这一机制下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学生在这一机制下的反思评价也可以促进自省,引导学生在下一次学习活动中,主动改进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成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检验,同样实践教学的成效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中获得检验,从而极大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3.2 坚持多元主体价值满足和价值引导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好地满足教育主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要站在多元化主体的角度进行思考,尝试建构起能够同时满足多元主体价值和实现价值引导的教学理念[1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做出理性满足。首先,高校管理者要明确价值主体的多元化,理解不同知识背景下的、不同发展阶段中,教师主体的教学需求、生活需求、求知需求等各方面的价值需求和价值取向,以便于高校管理者部署满足教师主体需求的相关事宜。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精神需求,对学生的价值需求、认知结构、能力发展等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动态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的价值需求,以便及时满足学生主体的价值需求[15]。再次,高校管理者基于上述2个步骤,获得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价值需求,应当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等不同主体间的沟通,在沟通中促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助力同伴或同行之间的价值审视。最后,基于相互沟通了解,高校管理者要制订与价值满足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教学活动,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发展规划,以强化多元价值主体的价值满足和价值引导,更好地解决不同主体间的矛盾。

3.3 要协调好教育的全面性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协调好教育的全面性,坚持以人为本,解决资源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首先,要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性、全员参与、全方位教育,扩展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这是解决教育矛盾的首步。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序格局观,依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表现,制订差异化的教育方案,选取特定的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确保每位高校大学生都能平等享有教育资源,获得公平、公正、客观的成长机会[16]。同时高校还应根据教师的不同知识领域特长,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最后,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很好地扮演了一个供给者的角色,但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自己主体角色,是提高教育成效和缓解教育矛盾的关键,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主动转化知识,并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教学组织形式,帮助学生主体间共同学习、互助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

3.4 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和教育手段的时代性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促进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与教育手段的时代性相结合。首先,坚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坚持培育教育主体的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建立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局意识和大局观念[17]。其次,高校要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相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保持政治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要积极融合时代发展,着力用思政理论解决时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借助新型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例如慕课、微课等平台,开展教学比拼,促进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虚拟与现实结合教学形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满意感、幸福感、获得感[18-19]。

4 总结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同时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居安思危,主动思考在变化中寻求不变的真理,在不变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因此高校要提升应变能力,主动探索优化发展路径,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主体价值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