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长 青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9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在掌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政党使命的承担和政党能动的发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在社会实践和历史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动、自觉、警醒、善为的精神状态和独特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历史主动精神。2013年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他指出:“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1]4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携新一届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我们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历史主动精神成为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什么是历史主动精神,如何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为主线,解析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要旨和弘扬路径,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进行历史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品格标识,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魂脉、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共同滋养。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主动精神孕育生长和富有科学性的内在根据。毛泽东明确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3]1516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之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历史主体、历史动力、历史进程、历史趋势、历史事件、历史规律、社会形态更替和历史人物评价等都有深刻阐释。尤其是在历史生成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与历史主体的选择性、人类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方面,蕴涵历史主动精神理论生长点。例如,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历史主动精神就是精神财富之一。再如,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总体趋势和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但精神力量不能自动成为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比其他阶级及其政党更加“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44。在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到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进程中,历史主动精神的力量不可忽视。马克思重视无产阶级的主动性,指出“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5]352,彰显了无产阶级由自在转向自觉。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精神生产力是本就具有的,最初潜藏于萌芽之中。通过党的领导、宣传和教育,人民群众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而赢得了历史主动和主体觉醒。“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6]228无产阶级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挥必须成立自己的政党,并接受其领导。《共产党宣言》充分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革命性,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出场准备了主体要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主要是围绕政党而展开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往往是通过代表其利益的政党、阶级和领袖来推动的[7]20。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科学理论把握历史规律逐步掌握政治主动和历史主动。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主动精神的逻辑演进,列宁精辟地论述为:“既以完全科学的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当然,还有善于摸索到并建立起同某些阶级的联系的个人、团体、组织、政党)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8]747
历史主动精神是社会意识和政治品格,根本上生发于社会存在和历史实践,孕育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在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中,中国共产党人是主导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参与培育者。进言之,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能动创造历史的精神结晶,可分为精神主动和实践主动的双重养成。一方面,近代中国贫弱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人民处于多重压迫之下的精神被动、文化自卑、意识消极、态度麻木和方向彷徨等,鲁迅的《药》《示众》《狂人日记》等作品集中反映了此类国民性。中国共产党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创办工人学校、农民讲习所、报纸杂志,印刷宣传册、街头演讲和文艺会演,逐步点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随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大众化传播,中国人民拥有了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机遇、应对历史挑战、勇于历史创造的思想武器而转入精神主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党内政治文化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愈益自信。中国共产党自身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摆脱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指示绝对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被动局面,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理论的清醒保持了精神的主动。另一方面,实践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本质,贯穿历史大势的认知、历史关头的决断、历史使命的承担、历史机遇的把握和历史创造的展开等过程。“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9]320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主动,创造了四个时期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民族危亡到人民民主、民族独立的飞跃,实现了几千年来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富起来和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意气风发地走向强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途。民族复兴的信心空前增强,中国人民的信念空前坚定。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进而走向强国大业的历程中,将昨日苦难、今日奋斗和明日梦想串联起来,主动干、创、闯、试,集中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鲜明的生成性品格。
从逻辑关联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魂脉,其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决定了历史主动精神必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从文化传承来看,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主动精神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传统美德、哲学思维和审美价值等民族基因通过党的继承和转化成为历史主动精神的文化源泉。一是尊重规律,顺应规律。天行有常、尊时守位表明规律的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主动的前提是尊重规律。“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遵循规律基础上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二是主动求变,打破现状。“变则通,通则久”、知常达变、革故鼎新体现了中华民族创新求变的哲学追求,重视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和价值性,融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等工作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之中。三是勇于担当,胸怀天下。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悬梁刺股、兼济天下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内核。先民不畏强敌、不辞劳苦,士大夫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融入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伟大追求之中,增添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底色。四是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表明抢抓历史机遇的主动对历史发展质变的促进作用。五是以民为本,注重民心。敬德保民、民贵君轻、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倡导安民富民乐民,凝结了古代先贤的治国安民的政治智慧。中国共产党将之萃取升华为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成为历史主动精神的要义之一。还有见贤思齐的内省、上下求索的执着、破釜沉舟的果断、卧薪尝胆的磨砺、老当益壮的雄心等优秀文化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孕育提供了源泉滋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得中国人民近代以来被遮蔽的历史主动精神再次焕发出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也得以锤炼和发扬。
学理化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要旨是对自发、自觉、自信纵向逻辑的横向拓展,主要体现为历史规律的认知意识、历史大势的定位自觉、历史关头的决断品格、历史经验的总结智慧和历史使命的担当情怀。
规律即真理性认识,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理性要素。能否在历史尚未展开之时就以理论规律论证历史图景是历史主动与被动的根本标志。“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10]545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最终赢得认识世界和创造历史的主动。一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表征了规律的支配性作用。“为何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11]16是贯穿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主线。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凝练了党的领导、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执政宗旨、党的执政方略、党的执政地位、党的执政基础、党的执政保证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等理论。这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化认识,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成功和主动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期实际上已经在探索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总结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重大原创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高度。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据此确定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掌握了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的主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旨归。中国共产党放眼未来、立足当下,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初心使命的现实凝练,在“两个奇迹”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大势是中国共产党作出历史判断和历史决策的基本依据,历史形势的定位自觉自然地成为历史主动精神的题中之义。“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12]197一是对时代主题的定位自觉。时代主题是特定历史阶段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核心问题,反映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据此观察和处理国内外问题。战争和革命、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面对的两组时代主题,判断的基点是全球力量对比和世界人民利益。20世纪上中期,帝国主义争霸而引起两次世界大战,被压迫民族国家争取独立解放的运动风起云涌,社会主义革命蓬勃兴起,两大阵营与两极格局对立,战争与革命构成这一时期的主题;20世纪后期,随着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以中国、日本和欧盟为代表的新兴力量逐步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彰显,各国大体转向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平与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题。时代主题是变化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主题、顺应历史大势是科学应对的历史主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东升西降”演进加快,“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13]66,时与势也依然在我们这一边。二是对历史方位的定位自觉。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是历史大势的不同侧面。如果定位不准或认识不清,历史主动就会走向历史盲动,历史预见也会变成历史迷雾。“改革开放是怎么搞起来的?很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14]18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历史方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其内在依据。历史方位的变化意味着历史任务的变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新时代的中心任务,“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是整体态势,基本国情没有变是总体规定。历史机遇和挑战是新时代历史方位下需要考量的矛盾统一体。中国共产党要抓住促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利条件,主动化解风险与应对挑战,将危局变局转化为新局活局,掌握缩短或者减轻社会变革痛苦的主动。中国共产党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和人类进步的一边,把握民族大势、世界大势和社会主义大势。
历史关头或转折即是历史发展的跃迁点。中国共产党在这种历史可能性空间中决断捭阖,赢得了历史主动和人民拥护。一是在民族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与勇担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将救国救民作为肩上使命,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直至取得胜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由被开除球籍、被殖民压迫的历史被动转为民族独立复兴、人民解放幸福的历史主动。在革命时期,随着“九一八”和卢沟桥事变的接连爆发,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布抗日宣言和通电,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全民抗战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悍然侵犯我国东北地区、台湾海峡和介入朝鲜内战,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极大威胁。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决定支援朝鲜,打响保家卫国之战,紧紧团结中朝人民,运用军事辩证法和灵活战略战术取得了战争态势的主动,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中国共产党对外顶住剧变压力,对内平息政治风波,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在党遭困遇难之时主动作为与毅然抉择。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曾几度面临生死的境地,能否转危为安既决定着党的组织的存亡,也预示着党的理论的对错。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在于二次革命论、城市中心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八七会议的召开为处于危险和迷茫之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武装反抗的总方针。此后,随着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根据地的创建,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及时解决了组织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事实上的领导地位。实施一系列正确决策且经历重重艰险之后,党和红军完成这场人类历史上的远征壮举,挽救了党、革命和红军。十年浩劫结束后,邓小平针对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疑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对真理标准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市场与计划等关键论题给予正确阐释,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统筹“两个大局”,在国际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深化全面改革和聚力治国理政,在党内进行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当机立断、果断决策、敢于承担,在攸关命运的历史关头掌握了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动。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12]383及时和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抽象以取得规律的基础上将回望过去和开辟未来统一起来,集中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一是善于总结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曾通过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引出内蕴其中的规律作为历史行动的向导。这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鲜明写照,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15]6。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深刻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的经验,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弄清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破除“左”、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这次全会和决议开启了党系统总结自身历史经验的先河,生动地展现了党成立以来对革命历史的主动把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提炼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十条规律性认识,特别是对十年浩劫时期、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等实事求是的评价,写入大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历史经验的总结基础上,此次会议和决议为导航“中国号”巨轮提供了历史参照系。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回顾了建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深刻总结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历史转变过程,揭示了党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总结经验和起草决议的原则是“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16]996,目的是“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17]。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创新指导理论、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党内外形势、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等掌握历史主动[18]4。二是主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从《乌托邦》问世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致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整体上和联系中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苏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得失,引出规律性经验。邓小平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19]234-235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排除“左”、右倾思想的干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破除盲目学习和照抄照搬的被动。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焕发出勃勃生机,“风景这边独好”,社会主义由被诋毁唱衰的历史被动转为受称赞借鉴的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特质,担当历史使命受历史主动精神驱动,并反映主体觉悟程度。使命认知、使命担当、使命实现是历史主动精神现实化的阶段性呈现。首先,使命认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意识的体现。历史主动精神在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和改造的过程中展现本质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是实现人类解放,体现了公共价值导向和根本利益指向,超越了资产阶级政党的狭隘意识与陈旧观念,将人类意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根本使命在新时代的体现是“三为三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对历史使命的主动认知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共识,尤其是在全党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理解框架和行动纲领而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10]546历史使命的完整认知将激发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动精神。其次,使命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自为的体现。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主体意识必须在实践中得以确证和转化,实践和创造的成就反过来进一步激发历史主动精神,形成螺旋上升和良性循环的基本态势。习近平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13]145中国共产党秉承问题意识,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贯通起来,使内在的历史主动精神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从而掌握以问题化解牵引使命担当的主动。通过施政纲领、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的过程展开,在国内推进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国家治理,在世界上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使命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目标达成的体现。历史使命的实现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旨归,历史也在人的对象性实践中发展前进。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底色。在主体奋斗和奋斗主体的矛盾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运用理论、经验和知识等因子对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进行思考和判断,创造了合目的性的对象世界。进言之,四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阶段使命可概括为革命和救国、建设和兴国、改革和富国、复兴和强国,人民继而获得政治上的自由、经济上的自由、尊严上的自由、交往上的自由,党交出了一份历史自信的成绩单。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群众。历史和未来交汇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使命的认知、担当和实现,在落后、追赶和引领的主动逻辑中不断追求先进的理论、完善的制度、坚实的基础和主动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以思想理论形式存在的上层建筑,表征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构成了推动历史发展的能动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将内在精神转化为现实力量,可从夯实理论根基、树立大历史观、坚持人民至上、投身历史创造等维度弘扬历史主动精神。
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0]16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了历史主动精神的真理性根基、实践性特质和人民性立场。工人运动的自发性极易滑向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控制,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摆脱被其他理论控制的精神被动。鉴于此,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培育崇高的政德品质,修炼心学,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同时,警惕非马克思主义、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等异质社会思潮的侵蚀;还要做好阐释和宣传,统筹各方智慧力量阐释好历史主动精神,多主体、全方位、重内容、分层次地讲好五史中理论指导主动、道路选择主动、实践创造主动的历史主动精神故事。历史主动精神蕴涵精神谱系的共同特质,精神谱系使得历史主动精神有所承载。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串联具体精神并使之同频共振。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体现和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以推进“两个结合”的典范,既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把握中国问题与大势,又结合新的实际和传统精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滚动互联和“两个结合”的不断深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途径,也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弘扬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历史主动精神,“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21]61。三是掌握历史规律以发挥能动性。在历史规律性和时代方向性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要义。“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10]510历史主动精神本质上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有利于提升党作出历史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支撑党进行历史活动的创造性,是党占领真理高地与价值高地的坚强基石。创造性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将开拓创新作为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集中体现为紧紧依靠和带领人民进行具有变革意义的历史创造,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会眷顾尊重历史、回溯历史、总结历史和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人。习近平指出:“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22]5一是掌握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建立在现实的人和客观规律及其互动基础上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历史主动精神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和叙事逻辑,建构了认识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运用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取联系、发展、辩证和整体之道,对社会形态更替、历史发展动力和人民群众主体等进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和发展,在新时代提出了走“五个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认识。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必将有力地推动党在国家发展中掌握历史主动。“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4]597-598我们党不仅要深化理论认识和规律把握,认清历史大势、树立历史思维、增强历史自信,而且要创造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条件,激发主动精神、砥砺担当品格、提升善为智慧。二是树立大历史观。大历史观贯穿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蕴涵古今中外之法,注重历史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时空性。习近平深谙大历史观之道,提出“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10]511,指明了把握历史确定性、掌握历史主动的逻辑。中国共产党通过学习史料、掌握史实、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和洞察大势的滚动互动,始终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动。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10]20大历史观的整体性、长视距摒弃历史终结、文明冲突、国强必霸、西方中心等西方现代化逻辑和直线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代化和历史观本身,开启了人类新文明。正是在大历史观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统筹历史发展阶段性和方向性的关系,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国际上统筹世界历史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保党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三是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等都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潮和虚无观念作斗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13]339苏联解体的重要诱因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盛行,苏联鼓吹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主动精神是相对的,必须对历史虚无主义随意裁剪史实、捏造关系、诱导评价、学术嫁衣、丑化伟人和戏说调侃等进行揭露和批判,揭露其否定党的领导和颠覆社会主义的政治企图,还原真相、澄清是非、纠正谬误。同时运用唯物史观讲清楚“个体实践与历史演进、主体意志与历史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23]4,在树立正确的历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中引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把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还要强化对五史的学习,持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从而将精神被动、文化自卑转变为精神主动、文化自信。
在历史观和认识论上,历史是人民的创造性实践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历史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具有创造历史的无穷智慧。就前者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统一的发展写照,初心使命的秉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本质;就后者来看,中国共产党要与历史同向、与人民同行,既密切联系群众,又领导带领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伟力和历史主体作用,使得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过程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扩大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群众基础。一是注重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调查研究的实质是能动把握客观世界的活动。调查重在实事求是,研究重在探寻规律,指向密切联系群众。调查研究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有效途径。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察实情的重要法宝,兼具政治话语和工作方法属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4]28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国家战略、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进行调研。在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对调研中的运动式调研、甩手式调研和表面式调研等加以纠治。将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题调查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抽样法和网络调查等方法,进而推动调研渠道、调研方式和调研手段与时俱进。人民期盼和社会主要矛盾是调查研究的重点。“群众给历史规定了它的‘任务’和它的‘活动’。”[9]285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认识是把握历史主动的理论前提、基本经验和实践智慧[25]5。中国共产党通过调查研究、治国理政、历史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党和人民借助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扬达到互动与统一。二是善于总结规律,凝练新理论。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一座富矿,中国共产党必须拜师、求教、问策。中国共产党拥有理论优势,能够将有益经验和新鲜做法提升为系统理论,据此制定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的大政方针。要坚持政策方针的正确性和坚定性,“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26]115。历史上的小岗承包、枫桥经验、蛇口创新、河长设立和法律调解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群众智慧经过党的理论概括,不断进入党的理论和国家政策之中,有力地推动历史主动的把握。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沿着民族国家建构、社会物质生产、复兴梦想实现和新型文明形成的历史主动主题,以“中国之志”制定“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既不在人民后面批评也不在人民对立面抵制,通过察民情听民意忧民生而生产和再生产思想理论,团结带领人民掌握历史主动。三是理论指导实际,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将凝练的理论大众化,进而转化为群众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工人阶级是“唯一具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6]16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历史发展中分别扮演着主体力量和领导力量。在党的领导与人民首创的双重驱动下,历史主动精神多维价值的优胜势能得以转化为现实效能。人民活得好是中国共产党做得好的引领和标尺。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赋能以培养和激发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构建听民意、解问题、重落实和促整改的闭环机制,从而凝聚共画同心圆、共筑复兴梦的磅礴伟力。总之,中国共产党既要从人民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动力,又要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使得作为主观意志集成的历史主动精神转化为追赶时代潮流、追求人民幸福、追梦民族复兴的历史创造。
对历史最好的尊重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推动事业发展和历史进步乃是历史主动精神之“主动”的核心指向,意味着历史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依附性并朝着主体意图运动展开的状态。一是科学分析,因时而变。中国共产党立足“两个大局”的新时代历史方位,科学分析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以准确识变,及时有效地制定和调整策略方针以科学应变,团结带领人民践行“三个务必”以主动求变,不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关乎党、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十字路口掌握主动。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新的变化”[27]167。中国共产党据此主动谋划治国理政新战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判断力、决断力和主动性,不断释放社会主义优越性。二是勇于担当,艰苦奋斗。担当和奋斗是历史主动精神现实转化的集中表达。“共产党人必须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2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全身心投入治国理政,团结奋斗、接续奋斗、努力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在革命全面胜利、建设非凡成就和改革辉煌奇迹的基础上取得了新时代的历史变革。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主动权,民族复兴进程不可逆转,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多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的国际表达。“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13]539中国共产党人倡导扩大开放力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丰富了历史主动精神的世界历史内涵。三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历史是斗争的历史,蕴涵发展的动力。国内外、党内外的形势日趋复杂,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不可避免。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转危局为新局。中国共产党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拼搏斗争品质。一方面要认识到新的历史特点斗争的必要性,以斗争求发展、控主动,实现风险向机遇的转化。“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29]69另一方面要在斗争对象、斗争方式、斗争策略、斗争范围、斗争特点乃至斗争规律等方面深刻掌握,提高斗争本领,争取斗争实效。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要坚决同自身问题、体制障碍、敌对势力和外部挑战等作斗争,将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为谁斗争和怎样斗争统一起来,建构完整的斗争哲学,不断夺取斗争新胜利、打开事业新局面。四是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30]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在直面问题和错误、坚持科学和真理中改造主观世界,从而保持自觉警醒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自我革命是革命对象和主体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窑洞对”[30]民主监督的内核,鲜明地体现了历史主动和政治自觉。“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怠惰慵懒、墨守成规等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大敌。要坚持真管真严、长管长严、敢管敢严的主基调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总要求,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从而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实践主动的现实表征。必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从而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动性。
源自建党精神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追求进步和提升创造的心理层面的属性,彰显了遵循规律和实践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创造性,内蕴在中国共产党党员个人和党组织之中,成为全党的共同追求和集体自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进程中,融汇理论魂脉、实践基石与文化根脉而生成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通过不断把握历史规律、研判历史大势、抢抓历史关头、总结历史经验、担当历史使命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从而创造了四个时期的伟大成就,展现出历史自信心和历史自豪感。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用好历史主动精神这一开创历史伟业的重要法宝,夯实理论根基、树立大历史观、坚持人民至上、投身历史创造,以掌握历史自主,在“两个结合”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