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遗址为依托的红色文化当代价值实现路径研究①
——以三明市为例

2024-05-30 06:06陈瑞敏
关键词:三明旧址遗址

林 彤 陈瑞敏

(1.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2.中共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福建 三明 365000)

2022年4月27日,三明召开全市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动员推进大会,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扩大双向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建设6个方面走前头、作示范,努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与此同时,三明突出发挥人文历史、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六城”,全力推进新发展阶段新三明建设。“六城”之一是建设魅力红色之城,就是要发挥三明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核心区的优势,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等标志性项目建设,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明位于曾被毛泽东盛赞“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红色是三明的底色。一直以来,三明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央红军村”命名保护工作,先后命名两批次共25个“中央红军村”。2017年3月,三明市颁布实施福建省首部红色遗址保护政府规章《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管理办法》,推动全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迈上法治化、常态化轨道。

本文以三明红色革命遗址为依托,阐述挖掘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探究实现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有效路径,以此促进我国红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三明红色革命遗址概况

中央红军自1929年进入三明,驻扎时间长达5年,留下红色文化遗址遗迹353处,是福建省革命遗址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遗址的类别划分,重大历史时间和重要社会组织或者机构纪念遗址160处,重大历史时间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活动纪念场地134处,烈士墓纪念地24处,纪念教育设施23处,牺牲于战争中革命领导人的旧址遗迹12处。根据遗址的地域划分,三明市各县(市、区)都有红色文化遗址的分布,宁化55处、建宁38处、泰宁30处、清流26处、明溪14处、将乐32处、沙县28处、大田25处、永安44处、尤溪38处、三元23处。根据遗址的作用划分,遗址主要包括红军练兵场、联络站、工厂、医院、银行、商品采购站、商品交换管理处、农村合作社等。

二、三明红色革命遗址当代价值的体现

三明红色遗迹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印证、文化传承、思政育人、经济发展等方面。

(一)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印证价值

三明中央苏区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境11个县(市、区)属于中央苏区大闽西核心范围,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方门户、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委机关活动区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工农红军在这片光荣的红土地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肖劲光、罗瑞卿等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践行革命理想。

三明市各县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革命遗址包括:宁化县的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建宁县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总部入闽赣行军过境处旧址,泰宁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清流县林畲红军史迹群,明溪县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将乐县温坊中央红军村旧址群,沙县区荷山中央红军村旧址群,永安市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大田县红九军驻扎地旧址(安良堡),尤溪县红军东方军攻打尤溪县城战斗指挥部旧址,三元区红19师强渡沙溪河战斗遗址等,这些革命遗址承载了20世纪30年代初我党在三明境内组织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参军参战、土地革命、筹粮筹款等丰富的革命历史印迹。

(二)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文化传承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革命老区时做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等重要指示。[1]

三明红色革命遗址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留下的革命遗产和光荣历史,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明红色革命遗址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其当代价值之一就是传承红色革命文化。[2]

(三)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育人价值

红色革命遗址是立体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浓缩载体,是具体、鲜活和最具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材,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爱党、爱乡教育最直观的物质载体之一,具有育人受众广、育人素材丰富直观、分布广泛等特点。从思政育人的对象看,育人的对象可以是学生、公务人员、知识分子、商人、人民大众等。从育人素材上看,三明红色革命遗址承载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具体可概括为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实事求是、顽强拼搏、依靠群众、勇于奉献等。[3]三明红色革命遗址为开展育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四)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经济发展价值

三明市无论是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革命遗址,还是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三明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既是红色热土,红色革命遗址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又是文明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境内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三明确定了“风展红旗如画”的红色品牌,并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通过开发保护利用红色革命遗址,打造与观光旅游、红色研学、教育培训相结合的红色产业链,实现了红色资源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逐渐成为三明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快,红色文化必将成为社会的文化主流之一,红色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必将为三明地区经济创造更多的产业增长点和经济价值。[4]

三、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当代价值开发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课题组针对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开发现状,对三明市居民及在校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结合对三元区红19师强渡沙溪河战斗遗址、永安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泰宁东方军司令部旧址、明溪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宁化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等63处三明市红色革命遗址的实地调研,现将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利用现状及问题总结如下。

(一)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公众认知度有待提高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回答“通过哪种方式了解三明红色革命遗址”问题时,选择以参观红色文化基地为主要途径的,占比最高;选择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的次之。在回答“对于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了解程度”问题时,有16.67%的人选择非常了解,35.71%认为只能算了解,45.24%觉得不太了解,还有2.38%一点都不了解。

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红色文化遗址已建立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的粉丝多为实地参观的游客,推广文章的浏览量在几十到一千次不等,以一二百次居多,影响力不大。

(二)公众参观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主动性较弱

在被问及为什么要参观三明红色革命遗址时,47.62%的调查对象表示是因为单位或学校组织的,26.91%表示是顺路经过才看的,14.29%表示对三明历史有兴趣,11.9%选择了其他。在回答“近三年参观过的红色革命遗址有几处”时,88.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1-5处,7.1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6-10处,4.76%选择了10处以上。调研情况可以看出,三明单位和学校在宣传和推广三明红色革命遗址中起了良好作用,但调查对象主动参观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积极性较弱。

(三)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三明红色革命遗址具有影响力不一、规模大小不等的特点,课题组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影响力和规模较小的遗址存在损毁严重的情况,原因包括自然、人为和经费短缺这几个因素。由于早期保护不当,或者发现较晚,年代久远,革命遗址受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影响,有的遗址已腐蚀风化坍塌,有的房屋受损严重,旧貌难寻。同时,人为因素也不得轻视,有的农民对“红色文物”重视不够,甚至不把“红色文物”当回事;有的因为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原因,对革命遗址进行拆除改建;有的遗址是居民住宅,属于私人合法财产或者还在居住,有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最后,经费短缺也是制约革命遗址维修和维护的重要原因。

(四)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开发形式有待丰富

在调查问卷的结果反馈中,调查对象在谈及“目前三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有哪些不足”时,“互动体验感不强”“形式单一、内容空乏”是比例最高的选项,分别为52.38%和26.19%。三明红色革命遗址在保护和当代价值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保护方式简单和开发方式单一。

红色革命遗址的开发可通过“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等形式进行。课题组在沿路寻访红色遗址遗迹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红色革命遗址是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加以修缮保护和配套建设纪念场馆,展现方式多是历史文献介绍、革命文物展示和讲述革命故事,可移动革命文物较单薄,已有的陈列内容观赏性不强,在感染力和吸引力上较弱。另外,三明红色革命遗址多分布在山区和农村,往往需要与周围的景物、建筑、生态环境作整体保护,才能体现红色遗迹蕴含的精神价值。

四、三明红色革命遗址当代价值实现的路径

红色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是革命前辈们艰辛而辉煌奋斗的历史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5]

(一)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建设

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组织发改、财政、文旅、党史等相关部门,建立革命遗址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具体的工作责任范围,明确各成员单位任务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经分级认定过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抢救保护,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规范三明市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和传承运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做好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对于革命遗址的修缮按照“原址保护、修旧如旧”原则,采用原手法的工艺,保留房屋的历史信息、平面结构、原材料和原构件,尽量避免现代化材料的大量添加,把对建筑原貌的干预降到最低,努力呈现文物遗址的原貌。在开发建设中,注重把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乡村振兴、改善百姓生活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遗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升乡村的整体风貌和宜居性。

(二)强化整合,突出地方特色

三明红色文化突出,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有的还保有独特而稀有的民俗、非遗、美食等,通过将红色资源与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历史古建、乡村风貌、民俗风情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整合型产品体系。例如,三元区忠山村不仅拥有许瑞芳故居、忠山乡农会旧址等革命遗址,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忠山村强化革命遗址与名胜古迹、历史建筑的整合力度,打造“红色旅游+乡村体验+研学教育”红色教育基地,将全村打造成集红色题材电视电影取景、红色艺术摄影摄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影视基地;以现有的古村落为宣传载体,重点推介忠山·十八寨古民居旅游,通过整合资源,提高了忠山村革命遗址的知名度,提升了红色遗址的品牌价值。

(三)激活网络,提升传播效果

互联网传播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等优势,虽在三明红色革命遗址宣传中已被采用,但宣传及推广多在遗址自建公众号及本地融媒体上,查阅对象主要是三明本地民众和已到访的游客,宣传面有限、受众面较小。为提升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宣传效果,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外宣传三明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众多的革命遗址,提高其影响力和感染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明的红色文化,拓宽宣传渠道,扩大传播范围,在提高本地民众对三明红色革命认知度的同时,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游览。

由于红色革命遗址的宣传内容的特定性自带一定的严肃性,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较弱,在宣传内容呈现上应考虑不同年龄层的兴趣喜好。除了在网络继续推广情景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红色革命遗址介绍推文外,挖掘红色革命遗迹相关动人事迹,结合青少年的兴趣、审美,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叙述温情动人的革命故事,打破与青年群体之间的情感壁垒,增强红色革命遗址的传播效果。

(四)融入教育,发挥育人价值

三明红色革命遗址具有良好的思政育人条件,在三明的11个县(市、区)都有红色革命遗址分布,便于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通过革命遗址、相关纪念场馆、革命文物等实体,切实感受到红色物质文化的震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把抽象的理论教育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理解,使得抽象的理论说教更富有感染力。

除了定期带领学生到红色革命遗址参加实践活动外,还应提炼三明红色革命遗址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将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作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三明红色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三明苏区军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历经苦难、辉煌迭出的不朽历程,洋溢着正气凛然和激情澎湃的革命气息,体现着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的崇高品质,是珍贵的历史印记,也是宝贵的育人素材。将红色革命遗址的故事带入课堂,更贴近三明学子的生活、学习的实际,远胜空洞说教,充分发挥了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的育人价值。

(五)拓宽思路,丰富游客体验形式

三明红色革命遗址多以遗址自身作为文化传承载体,以陈列展示的方式让民众体验和感受红色文化,这种方式相对单一。三明红色革命遗址种类丰富,可以结合遗址在革命年代发挥的作用,利用雕塑、场景、多媒体等艺术表现形式还原历史场景,开发沉浸式体验的游客互动项目,将“灌输式教育”转为“体验式教育”。[6]例如,在红军战地医院旧址体验战时为伤员包扎和运送,在红军标语墙旧址借助互动屏幕书写大幅标语,VR体验红军剿匪解救群众,吃红军饭忆苦思甜等。拓宽红色革命遗址的开发思路,引入现代科技提升游客观感,让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更加直观地传递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三明旧址遗址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