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赜

2024-05-30 05:36:03郭林凯傅琦霞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郭林凯 傅琦霞

(1.厦门医学院,福建 厦门,361023 ;2.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筑牢信仰提供精神支撑,为中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夯基筑垒。而当代中国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钙”、生命意义支撑,是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之基,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方向保证。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并激励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的内在契合

伟大精神源自伟大实践,在党的百年实践中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伟大建党精神,并凝结升华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与此同时,青年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熔铸于伟大建党精神,并践履于党的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光辉历程中,助推党和国家事业向上向前。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有着理论维度上同构,历史维度上同向,实践维度上同行的内在契合理路。

(一)理论之维: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价值内核同构

伟大建党精神根植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呈现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奋斗的精神气质和价值样态。[2]理想信念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确立,并具有昭示奋斗目标、提供价值指引、支撑精神世界的功用。[3]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存在独特的辩证关系,二者既分别是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整体系统,又统一于立场坚定、旨归一致的价值内核。

具体而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的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理论规定了阶级立场,以人的解放强调了人民立场,推动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缘起确立,并在实践检验中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服膺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而关于真理和价值的认知是理想信念形成的认识论基础,能够避免青年陷入迷信与盲从,并进而指引具体实践,社会集体成员理想信念的交织统一,便汇聚成为了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正是在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青年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真理与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凝练出中国共产党“因何立、为何生”的实践主题,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科学认知逻辑后承,明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真理性认识转化为现实性成就,内在联结了理论能量与实践力量。而理想信念的实践性表明其内容指向并非述而不作,其依托于主体的实践行动,坚守对目标的遵从久久为功,最终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在以青年群体为重要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中,依托丰富的实践作为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事业繁荣发展。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建构起中国共产党“敢担当、能作为”的意志品质,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张力中,中国共产党秉持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精神超越,以彻底的主动精神和斗争品格开展建党实践,解析出在众多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中战无不胜的精神密码。而理想信念的长远性、艰巨性和支撑性,透过中国青年的生动擘画,绘就成慷慨壮烈、振奋人心的精神篇章。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的纯真情感,政党与群众、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明晰着根本政治立场和发展图景指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辩证统一,现实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基本要求与以人民为中心价值旨归,继而阐明忠诚的一体两面即是党和人民,这一深厚情感具象化体现为对党的归属感、对道路的认同感和对人民的责任感。理想信念在对客观现实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感性因素,从而催生对原则遵循和目标指向的积极情感。中国青年在百年实践体悟中,深化形成对党和人民鱼水关系的情感认同,并由个人情感汇聚凝结为集体情怀,在各个时期始终焕发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的情感动力。

(二)历史之维: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演进脉络同向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建党实践的具象精神呈现,亦是党百年奋斗的抽象精神本体。青年理想信念在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实践中,呈现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精神状态。其二者演绎为一条以时间为坐标,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演进脉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致力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以革命与救国为主题,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三重困境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青年是先锋队,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在救亡图存中坚定理想信念。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率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有志青年在众多思想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党时,平均年龄28 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抗日战争中,中央航空学校毕业的1700 名战士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3 岁。这个时期,青年敢于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作斗争,为了民族的未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因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升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致力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以建设和兴国为主题,面对形势复杂和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立更生,发奋图强。青年是担当者,经受了苦与乐的考验,在经历社会变革中坚定理想信念。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约18万名志愿军烈士为国捐躯,其中不乏刚满18岁的年轻战士;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共有7500 个青年突击队,累计13.5 万名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为解决粮食需求量增大的问题,各地青年组建青年垦荒队奔赴边疆,将荒漠戈壁改造成“粮仓”。这个时期,青年为谋求祖国独立自主发展奉献青春,致力于改变一穷二白的中国不求回报,始终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目标为己任,他们的奋斗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致力于“大踏步赶上时代”,以改革和富国为主题,面对各个领域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青年是生力军,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在把握社会规律中坚定理想信念。改革开放之初,是青年率先响应“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六五”计划的实施;面对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累计超过29 万名高校毕业生去到中西部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参与青年创业活动,敢为人先、先行先试。青年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将青春能力的释放与社会变革环境同频共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奋斗和强国为主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青年是开拓者,经受了时代的大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建设天宫站的天宫团队平均年龄30 岁,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新冠疫情防控中冲锋一线的90 后、00 后占比1/3,用生命构筑起抗击新冠疫情的青春长城;以黄文秀为代表的90后脱贫攻坚工作者为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青年是与祖国同发展、与时代共呼吸的,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乱其心、不改其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实践之维: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现实践履同行

伟大建党精神实践熔铸于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百年光辉历程,青年理想信念亦生动践履于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百年峥嵘岁月,其二者以实践为载体,在实践思想、实践立场、实践主题和实践品格方面交融并行。

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始终高擎马克思主义信仰旗帜。“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4]百年前,在党的认同和青年的接引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扫清思想蒙尘,成为民族独立的“指南针”;百年后,在党的坚持和青年的信奉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科学指导,成为民族复兴的“方向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推动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体系,亦深化丰富了中国青年思想根基。

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无产阶级的运动即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解放运动,[5]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历史创造作用,并始终推动人民共享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创造实现国家和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始终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战火连绵的革命战争,还是百废待兴的大力建设,抑或是创新发展的改革探索,面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一代代青年,始终一以贯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主题,在接续相承的艰苦奋斗中自我革新、自我提升,以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追求愈发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建党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始终秉承敢于斗争精神品格。百年风雨兼程、筚路蓝缕,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敢于向压迫势力亮剑的斗争史,也是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发展史,敢于斗争、精于斗争凝结为中国共产党“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斗争精神,[6]也铸就了中国青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斗争品格。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实践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强大思想优势,初衷不改、本色不变的强大政治优势,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强大精神优势,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强大道德优势。[7]它能够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起着筑牢思想根基、明确价值导向、培育斗争精神、强化道德支撑的价值功能。

(一)为大学生确立崇高信仰筑牢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8]纵观人类文明史,没有哪个理论像马克思主义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当代大学生作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见证者和建设者,科学的理论知识是行动指南、崇高的信仰是前进方向、坚定的信念是精神支撑,它关系到全体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进而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发展,是党伟大实践的智慧结晶,其中体现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蕴含着共产党人所坚守的政治方向,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对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建党精神能够正确地引领青年,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提供思想指引,指引其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思想境界、提高道德修养,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志向,敢创新、重实践的青年大学生。

(二)为大学生担负时代重任明确价值导向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6]新时代的青年要认识到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与个人前途命运休戚相关。青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觉悟、“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踏实的实践将个人理想、奋斗目标、人生轨迹与国家发展、民族前景、人民幸福联合起来。青年更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不断增强自身本领,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凝结着几代人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动力。红船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这些宝贵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凝聚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体现了共产党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坐标,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贡献出自身力量的优良品质。新时代背景下,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为大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提供政治方向,鼓励大学生一以贯之地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催化当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

(三)为大学生培育斗争精神供给涵养活力

当代青年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这是时代给予青年的机遇,更是时代交给青年的考验。广大青年学子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推动青年学子发扬斗争精神、锤炼斗争本领对固国安邦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今世界快速变化的格局,青年大学生应有不懈奋斗的精神、自我革新的勇气、锐意进取的创新势头,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保持居安思危的状态,在新时代凝聚青春力量,增强斗争本领。今天党和国家所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无数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历经无数艰险磨难所取得的。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人民与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及帝国主义作斗争;和平发展年代,党带领人民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切困难、风险及挑战作斗争。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缘起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史、奋斗史,鲜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革命意志,敢于克服一切困难而不被苦难压倒的英勇气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局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培植大学生的斗争精神、斗争意识,激励大学生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挫折磨炼中保持乐观信心、刚毅勇气。

(四)为大学生塑造优良品质强化道德支撑

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拥有各类美好、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有良知、有温度的中国青年。强国之路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受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冲击,难以克服消费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要对标对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查自身品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道德情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青春赛道上勤勉奋进,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青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于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牺牲、创造中锻造的求真、团结、奉献、赤心报国等美好品质,体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为了革命杀身成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人面对国内百废待兴的局面舍生忘死、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了胜利向死而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战的双重考验,共产党人冲锋一线、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了人民呕心沥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可以从共产党人优秀的品质中得到无穷的前进动力,克服消极影响,激励青年大学生学习共产党人集体主义的思想、坚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胸怀人民的情怀,对于培育大学生良好品质具有价值典范。

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赜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铸魂育人的宏大工程,需系统推进、久久为功,既要注重凸显显性教育,亦要充分运用隐形教育。具体而言,应围绕发挥课堂效用以夯实理论认知、塑造校园文化以促成情感共鸣、强化媒体引导以增强价值认同、坚持实践养成以践行使命担当四重维度,构筑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多维立体育人体系。

(一)报诚守真:发挥课堂效用以夯实理论认知

思政课作为思政教育的前沿主阵地,专业课作为建设阵地,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课堂教学做到让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从而坚定大学生内心的理想信念,以达到夯实理论认知的目的。

首先,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工作。思政教师、思政工作者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讲授者,他们的理论解读水平决定了课堂质量的高低。高校应利用好自身的平台优势、人才优势、组织优势,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开展研讨会、专题学习等,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条件;思政工作者也应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深入了解其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阐释工作,夯实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知。其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中。教师要积极挖掘伟大建党精神与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重点相契合的内容,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通过系统化、灵活化的讲解,以小见大、由表及里地对建党精神的知识点进行升华和总结。同时,积极将建党精神融入“四史”教育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起点,基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其演化过程、基本内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综合影响进行教学,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形态和实践路径,帮助学生梳理历史逻辑,培养学生大历史观,发展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最后,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课堂不是单纯的知识搬运的场所,而是依托知识的创生共享营造学习共同体共情的立体场域。[9]因此专业课不仅要把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专业学科知识中,更要发掘各类专业课隐藏在知识要点背后的精神要素、感性要素,将伟大建党精神应用到体验、感染、启发等教学场域中,在课堂中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培养生机勃勃的精神、加强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提升积极投身科研的信念感和使命感,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二)以情动人:塑造校园文化以促成情感共鸣

情感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特殊体验和重要力量,对人的社会生活和行为选择具有动力支撑和精神激励等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从情感层面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从而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首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载体中。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在校内举办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主题文化活动,通过营造无形的文化氛围,有形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例如利用校园文化长廊、雕塑、宣传标语等有形的建筑,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并通过学习校史与党史相结合的形式,以独特视角切入学习,以身边事、身边人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伟大建党精神。其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社团活动中。社团作为学生活跃学术氛围、交流思想、互相启迪的组织,因其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的社团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社团活动,能够充分提高建党精神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例如摄影协会可以举办建党精神主题摄影展,舞蹈和音乐社团可以组织音乐节、舞蹈比赛等,将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人物、事件融入影像、舞蹈和歌曲中,通过艺术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最后,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主题党日、团日活动。[10]将建党精神融入党日、团日活动有利于党员、团员深化学习效果,促进党员、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日、团日活动可以组织党员、团员集体观看影片、电视剧,听取先进人物报告和英雄事迹;组织观看阅兵式、升旗仪式系列影片,参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展,唤发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开展形象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

(三)笃之以信:强化媒体引导以增强价值认同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沿阵地。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和社交媒体深度用户,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网络平台能够抢占舆论话语权、建设网络思政教学阵地,坚定学生理想方向,以达到增强价值认同的目标。

首先,完善社会舆论传播和平台监管制度。融媒体时代带来的聚合优势和“裂变效应”极大促进了传播的有效性和失效度。在互联网发表与建党精神相关内容时要创新话语形式、突出传播内容特色,扩大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于历史虚无主义、侮辱英雄的言论严肃依法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舆论氛围。建立相关机制保证平台对舆论的监管,引导平台用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其次,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网络教学的模式和内容。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使网络思政教学有了更多表现形式和实践路径,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11]加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例如建设网上纪念馆、虚拟实践基地、网上红色文化馆等,加强教学交互式和沉浸式体验。增设伟大建党精神相关专栏板块,增设互动界面,推送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动人故事、影视作品;建立网络教学课后评价体系,引导同学们自评共建,既能更好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势,又能在思想交锋中明辨是非、坚定理想信念,以达到深化思想的目的。最后,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新媒体中。校园媒体平台作为学生在校期间重要信息的获取渠道,高校应牢牢把握住话语权,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利用校内官网、微信公众号、QQ 空间等对建党精神进行解读,合理运用网络语言,鼓励同学们主动参与讨论,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利用短视频、海报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制作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产品,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四)躬行践履:坚持实践养成以践行使命担当

伟大建党精神产生于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激励青年学生能够真正担起时代使命,脚踏实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深入体验建党精神的深刻情感,做伟大建党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和弘扬者。

首先,在社会调研和考察中体会伟大建党精神。社会调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实践中,获取基层的生产和生活的一手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在节日假期、寒暑假走访当地的乡村、社区、部队开展社会调研,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册、影像资料制作成影片,让学生更深层次体会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和报国为民的情怀。其次,积极投身于基层志愿服务体验伟大建党精神。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无数仁人志士扎根基层,干出了不朽的成绩。当代青年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基层服务中,例如参加支教活动,服务校园、乡村、偏远地区;进入社区、乡村宣讲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故事,从而在基层志愿服务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所折射出来的赤心报国、无私奉献的情怀,以此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伟大品格。最后,积极建立校外红色文化资源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12]红色文化资源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物载体,高校应积极与校外红色资源文化馆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战争遗址、主题展览馆、名人故居等,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提升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境界。积极组织向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学习,挖掘老党员的在党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在交流过程中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和体会,提升自我境界,获取奋斗的精神动力。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在牺牲、奉献、创新中的伟大实践中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它是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先锋的动力源泉。新时代大学生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坚定政治立场、形成科学认知、明确价值追求、锤炼钢铁意志,并最终确立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猜你喜欢
建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建党百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 03:12:10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