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宾
当前,随着林下鸡养殖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养殖规模扩大背景之下,疫病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养殖产业的重要因素。鸡生长周期较短,但在生长阶段会面临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很多传染性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感染率及致死率较高,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和防御意识,就会造成疫情在鸡群当中反复发生流行。再加上林下养殖模式之下,鸡群在自然环境当中活动,接触各种病原的概率极大增强,所以该种养殖模式支撑下,应该将关注重点放置在疫病的防控方面,构建完善的防治措施,将疫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林下养鸡疫病流行特点
1、多样性
林下养鸡的疫病流行的多样性特点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林下饲养环境中的各种野生动物和昆虫可能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例如,蚊虫可能传播禽流感等疾病,野生鸟类可能传播新城疫等疾病。由于林下环境多样性较高,各种野生动物的密度和种类也比较多,这可能增加了疫病的传播风险。再加上大多数养殖户采用散养方式,鸡群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发生疫病的传播。此外,不同鸡群之间可能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机会。
2、季节性
首先,季节变化会影响野生动物和昆虫的数量和活动。例如,在夏季,蚊虫、跳蚤等各类昆虫的数量相对较多,可能增加飞禽传播禽流感等疾病的风险。此外,涉及季节因素的仔细疾病也可能在特定季节爆发或频繁流行,如新城疫。其次,林下养鸡在不同的季节可能存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措施。例如,冬季鸡舍需要保持温暖,并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和防寒保暖措施,以减少鸡只受寒冷天气影响而发病的风险。最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鸡只的健康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高温和潮湿的夏季天气可能导致鸡只体温调节困难,容易发生中暑或引发其他疾病;而寒冷的冬季可能影响鸡只的免疫力和消化系统功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3、快速传播
首先,林下养鸡的散养方式使得不同鸡群之间接触频繁,且可能有野生动物与家禽接触的机会。这增加了疫病传播的可能性,一旦有某只鸡患病,很容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鸡只。其次,林下养鸡通常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卫生状况可能不佳。如果没有适当的卫生措施和防护措施,疫病病原体在饲养环境中可能得到良好的滋生和传播条件,导致病害迅速扩散。最后,疫病的快速传播还受到病原体本身的特性影响。某些病原体具有高度碰击性或变异性,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以快速的速度通过接触、空气传播或通过媒介传播。
4、病原变异能力强,混合感染
流感等病毒的遗传物质(基因)有时会发生变异,形成新的毒株或亚型。这些变异可能导致新的病毒亚型对于现有免疫力具有逃避作用,从而促进了病原体的传播。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在面临长期的抗生素或抗寄生虫治疗时,有可能产生抗药性。这使得某些病原体能够适应、抵抗常规药物,从而导致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同时存在,增加了混合感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在林下饲养环境中,由于野生动物、昆虫等多种生物体密集分布,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可能同时存在,引发混合感染。不同病原体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加速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二、林下养鸡的防疫与疾病防控措施
1、养殖之前的防疫措施
①合理选择林地
林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以保证鸡群的健康和生长。林内应具有丰富的植被,包括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以提供鸡群丰富的天然食物来源。附近应具备清洁、充足的水源,以保证鸡群的饮水需求。林地选择应考虑交通便利,以便于运输饲料、鸡粪等物资,以及方便鸡只的销售和疫病防治。常见的林地种类包括果园、竹林、茶园等几种。果园中的果树可以为鸡群提供丰富的天然食物,如昆虫、果实等。此外,果园的土壤通常较为肥沃,有利于植物生长,可以为鸡群提供丰富的营养。竹林地为鸡群提供了良好的遮阳和避雨条件,有利于鸡群的生长和繁殖。同时,竹林地中的竹子、竹叶等可以为鸡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茶园为鸡群提供了丰富的植被和食物来源,同时茶园的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生长,可以为鸡群提供丰富的营养。
②放养地的划分
林下养鸡前需要对林地进行科学划分。在划分处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势、坡度、土壤类型、水源等因素,选择适合养鸡的林地。选择植被丰富、多样性较高的林地,以提供鸡群丰富的天然食物来源。根据鸡群的年龄、数量、生长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放养区域。避免将鸡群放养在疫病高风险区域,确保鸡群健康。首先对拟放养的林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自然环境、植被类型、疫病情况等,了解林地的特点和资源。根据调查结果,结合鸡群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放养方案,包括放养区域、面积、密度等。根据放养方案,将林地划分为若干个放养区域,如育雏区、生长区、繁殖区等。同时,根据鸡群生长需求,设置合适的运动场、休息区等。在各放養区域之间设置隔离带,防止鸡群相互干扰,降低疫病传播风险。隔离带可以是自然障碍物,如河流、山脊等,也可以是人工设置的,如围栏、绿化带等。为便于管理,可以在各放养区域设置明显的标志,如标识牌、颜色标记等。
③选择健康的鸡苗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鸡品种。确保品种来源正规、可靠、体重适中、均匀度好、活力强、反应灵敏、无疾病。常见的适合林下放养的品种主要有土鸡品种如三黄鸡、芦花鸡等,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适合林下养殖。特色鸡品种:如贵妃鸡、绿壳蛋鸡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大,适合林下养殖。
2、放养前的防疫措施
①科学免疫接种
雏鸡7日龄接种新城疫疫苗,颈部皮下注射;14日龄接种鸡痘疫苗,翼膜刺种;21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颈部皮下注射。青年鸡60日龄接种新城疫疫苗,胸部肌肉注射;90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胸部肌肉注射。一般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为2~4周,根据疫苗种类和鸡群健康状况进行调整。新城疫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新城疫,常见的疫苗有La Sota株、IV系等。禽流感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禽流感,常见的疫苗有H5、H7、H9等亚型疫苗。鸡痘疫苗主要用于预防鸡痘,常见的疫苗有鸡痘病毒弱毒疫苗。其他疫苗如鸡马立克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鸡支原体疫苗等,根据鸡群的健康状况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接种。雏鸡阶段新城疫疫苗剂量为1羽份,鸡痘疫苗剂量为1羽份,禽流感疫苗剂量为0.3~0.5羽份。青年鸡阶段新城疫疫苗剂量为1羽份,禽流感疫苗剂量为0.5~1羽份。产蛋鸡阶段新城疫疫苗剂量为1羽份,禽流感疫苗剂量为1羽份。
②雏鸡饮水开食
雏鸡出壳后,一般在20~24h内进行第一次饮水和开食。具体时机可根据雏鸡的状况和天气情况进行调整。若雏鸡状况良好且天气较暖和,可适当提前;若雏鸡状况较差或天气较寒冷,可适当延后。准备饮水器、饲料盘、清洁的饮水和饲料。将雏鸡放在饮水器附近,让它们自由饮水。初次饮水时,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以补充能量和营养,增强雏鸡的抗病能力。注意观察雏鸡的饮水情况,确保它们都能喝到水。将雏鸡放在饲料盘附近,撒上适量的开口料(如破碎的玉米、小麦等)。观察雏鸡的采食情况,确保它们都能吃到饲料。在饮水开食后,观察雏鸡的状况,如食欲、精神、排泄等,了解雏鸡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根据雏鸡的状况,及时调整饮水和饲料的量,避免过多或过少。同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舒适,确保雏鸡健康成长。
③温度湿度调整
雏鸡出壳后1~3d,温度应保持在35~38℃;4~7d,温度应保持在32~35℃;8~14d,温度应保持在29~32℃;15~21d,温度应保持在27~29℃;22~28d,温度应保持在24~27℃。鸡舍的湿度应保持在60%~70%。观察雏鸡的状况,根据雏鸡的分布情况、活动情况、呼吸情况等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及时调整供暖设备,如锅炉、加热器等,以保持鸡舍温度的稳定;在鸡舍内放置温度计,定期测量温度,以便及时调整;根据天气情况,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以保持鸡舍内空气的新鲜和湿度。
④雏鸡脱温处理
雏鸡脱温处理的适宜时机是在其出生后2~3周,即达到适宜的体重和健康状况时。过早脱温可能导致雏鸡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疾病;过晚脱温则可能导致雏鸡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影响生长发育。准备适当的脱温设备和保温设备,如电热器、保温灯等。在脱温前1~2d,逐步减少鸡舍内的供暖设备,使环境温度逐渐降低,以让雏鸡逐渐适应较低的温度。将雏鸡从育雏室中取出,放在准备好的脱温设备附近,让它们在较低的温度下生活。此时,需要观察雏鸡的状况,如食欲、精神、排泄等,确保它们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在脱温后,要密切观察雏鸡的状况,如食欲、精神、排泄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根据雏鸡的状况,适时调整脱温设备和保温设备,以保持环境温度的稳定。同时,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卫生,确保雏鸡的健康成长。
3、放养后的防御措施
①放养时机选取
雏鸡林下放养的适宜时机是在其出生后2~3周,即达到适宜的体重和健康状况时。过早放养可能导致雏鸡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疾病;过晚放养则可能导致雏鸡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影响生长发育。一般选择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林下放养,此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和发育。在放养前,先将雏鸡放在林下适应一段时间,让它们逐渐适应林下的环境。确保林下放养地的安全性,避免有毒植物、野生动物等对雏鸡造成危害。在林下放养地设置围栏,防止雏鸡逃跑。保持林下放养地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杂物,以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观察雏鸡的状况,如食欲、精神、排泄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鸡林下放养的规模应根据养殖目的、林地条件、饲料供应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林地可放养50~100只鸡。规模过小,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规模过大,可能影响鸡的生长和发育。
②饲料配比
林下放养鸡的饲料配方设计应根据鸡的生长阶段、林下放养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目标来进行。林下放养鸡的饲料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配合饲料和天然饲料。配合饲料由饲料厂家生产,营养成分齐全,可满足鸡的生长和发育需求。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鱼粉、矿物质、维生素等。天然饲料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昆虫、植物、果实等。雏鸡阶段(0~4周)配合饲料为玉米50%、豆粕20%、鱼粉10%、矿物质和维生素5%。天然饲料为蚯蚓、蝇蛆、昆虫等。青年鸡阶段(5~12周)配合饲料为玉米50%、豆粕15%、鱼粉10%、矿物质和维生素5%。天然饲料为植物嫩叶、果实、昆虫等。成鸡阶段(13周以上)配合饲料是玉米50%、豆粕10%、鱼粉5%、矿物质和维生素5%。天然飼料是植物嫩叶、果实、昆虫、蚯蚓等。
③饲料投喂
林下放养鸡的饲料投喂量需要根据鸡的品种、年龄、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进行调整。0~4周的雏鸡每只每天喂配合饲料100~150g,分3~4次喂食。5~12周的青年鸡每只每天喂配合饲料150~200g,分3~4次喂食。13周以上的成鸡每只每天喂配合饲料150~250g,分3~4次喂食。钙和磷是鸡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矿物质,对于骨骼和蛋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钙磷比例失衡可能导致鸡的生长发育受阻。一般来说,鸡饲料中钙磷比应该在1.5~2∶1之间。雏鸡阶段(0~4周)每天投喂4次,分别为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6点和晚上10点。青年鸡阶段(5~12周)每天投喂3次,分别为早晨6点、下午2点和晚上8点。成鸡阶段(13周以上):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早晨6点和晚上8点。在林间放养鸡时,应选择相对固定的投喂地点。可选择鸡舍附近、林间空地等地方设置饲料槽。投喂地点应避免潮湿、滑坡等不安全因素,且要易于清洁和维护。根据鸡的数量和投喂地点,合理设置饲料槽的数量和大小。饲料槽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结合鸡的生长阶段和饲养目标,准备好相应的配合饲料和天然饲料。饲料要保持新鲜、干燥,避免受潮、发霉等现象。在投喂时间到来时,将准备好的饲料适量添加到饲料槽中。投喂量要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投喂时,要注意观察鸡的食欲和采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投喂结束后,及时清理饲料槽中的残余饲料,避免饲料变质、污染。同时,要保持饲料槽的清洁,定期消毒。鸡采食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鸡的生长状况,如食欲、精神、排泄等。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④环境清理与消毒
林间放养鸡活动区域的环境清理是保证鸡群健康的重要环节。根据鸡群数量、活动范围和环境条件,每周至少清理一次鸡舍、饲料槽、饮水器等设施。随时观察鸡群活动情况,发现排泄物、羽毛等垃圾,立即进行清理。使用铲子、扫把等工具,将鸡舍、活动区域的垃圾清理干净。注意避免扬尘,以免影响鸡群健康。卫生消毒工作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每周对鸡舍、饲料槽、饮水器等设施进行一次消毒。发现鸡群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对相关设施进行消毒。可采用喷洒、擦拭、浸泡等方法进行消毒。关于常用的消毒剂包括了氯制剂、碘制剂、醛类消毒剂。氯制剂如次氯酸钠、漂白粉等。一般使用5%的次氯酸钠或10%的漂白粉。采用喷洒或擦拭的方法,喷洒时要求喷湿表面,擦拭时要求擦拭均匀。碘制剂如碘附、聚维酮碘等。一般使用1%的碘附或5%的聚维酮碘。采用喷洒或擦拭的方法,喷洒时要求喷湿表面,擦拭时要求擦拭均匀。醛制剂如甲醛、戊二醛等。一般使用40%的甲醛或20%的戊二醛。采用熏蒸的方法,将消毒剂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消毒剂气体充满空间。注意熏蒸时确保鸡群不在室内。
(作者单位:232200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正阳关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