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缩叶病发生规律及科学有效防治病害措施应用

2024-05-29 00:33:55张亮亮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5期
关键词:嫩叶感病德州市

张亮亮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果树经济,果树生产管理趋于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桃树作为果树种植中常见品种之一,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种植。受到环境气候、种植技术的影响,桃树生长期间病害发生危害持续加重,严重制约桃树高产稳产。缩叶病作为桃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之一,不仅会降低桃树的光合作用、营养合成效果,还会造成早期落叶,不利于翌年桃树的花芽分化,减产严重。

德州市隶属于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德州市作为农业生产大市,桃树种植面积达13.7万亩,为当地重要的果树品种。德州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显著特征,其中年均降雨量547.5mm,以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雨的80.5%。而桃树缩叶病多发在潮湿区域,特别在降雨较多的环境下,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显著提升。桃树缩叶病发生后不仅会对叶片造成影响,还会危害桃树果实,制约桃树的产量与品质。为避免桃树缩叶病对德州市地区桃产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对桃树缩叶病发生规律、危害特征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以供参考。

一、发生规律

1、病原学分析

桃树缩叶病致病菌为子囊菌亚门畸形外囊菌,为真菌性病害。有性阶段会产生子囊、子囊孢子,子囊为圆筒形、顶部扁平、底部稍窄、无色、大小25~40μm×8~12μm。子囊孢子为椭圆形或圆形、单孢、无色、大小6~9μm×5~7μm。该病菌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在低温条件下,可持续存活315d,常规果园内可持续存活1年以上;当外界环境为30℃时,可持续存活140d。

2、侵染特征

桃树缩叶病病原在夏季会以子囊孢子形态在桃树芽鳞片或树皮上潜伏越夏;冬季则以厚壁芽孢子在桃樹树皮、果园土壤、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环境温度回升,桃芽展开期间,病菌孢子会从叶片背部侵染新生嫩叶、嫩稍组织。其中,子囊孢子可直接生成侵染菌丝入侵寄主;厚壁芽孢子具有接合作用,可在接合完成后生成侵染菌丝入侵寄主。在侵染嫩叶、嫩稍组织后,病菌菌丝在组织内快速繁殖,同时分泌出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受害嫩叶、嫩稍异常分裂,细胞壁显著增厚。侵染叶肉栅状组织后,细胞多为垂直分裂;侵染细胞海绵组织后则表现为水平分裂;表皮细胞分裂以水平方向分裂为主,垂直分裂较少。因此,观察受害叶片外观较大,叶肉增厚、质地脆、皱褶、变色。侵染中期,寄主树叶表面出现灰白色粉状子囊层,生成子囊孢子、芽孢子,在外界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会继续增殖,持续侵染,但是受害叶片无显著变化。在德州市地区,桃树缩叶病一年发生一次,当年不会表现出循环侵染特征,首次侵染后会以子囊孢子形态进入越夏期。

桃树缩叶病发生时间多为4月上旬桃树展叶后开始,5月后进入发病盛期。春季桃树嫩芽膨大、嫩叶展开时易受侵染,当环境潮湿、温度处于10~16℃期间,桃树缩叶病将会表现出流行趋势。当外界环境温度上升至21℃以上时,桃树缩叶病发生较少。

二、发生因素

1、环境气候

桃树缩叶病发生最适温度为20℃,最低温度10℃,最高温度26~30℃。当外界环境处于10~16℃时,缩叶病发生流行概率最高,高于21℃以上时,发生侵染较少。当环境气温为10~16℃时,桃树新生组织生长发育较慢,病菌可寄生的组织成熟度低,利于病菌侵染;而当环境气温高于21℃时,桃树新生组织生长发育较快,感病概率显著降低。因此,桃树缩叶病的发生与春季桃树萌芽展叶期气候有较大的联系,当环境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利于越冬孢子的萌发,增加侵染概率,发病严重程度提升。而当春季持续温暖、干旱时,当年桃树缩叶病发生较轻。

2、桃树品种抗性

不同桃树品种在种植期间对缩叶病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以早熟桃树品种发生较重、中晚熟品种发生较轻。例如金桃、爱尔巴特等为严重感病品种;早上水蜜、离核等为较易感病品种;东云、阿力古洛夫特等为普通感病品种;白桃、福鲁柯士美依等为极少感病品种;蟠桃为不感病品种。

3、 栽培管理水平

桃树栽培管理水平对缩叶病的发生概率、危害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同区域范围、同品种的两个桃园中,栽培管理粗放、新梢萌发数量多、不进行合理修剪管理、偏施氮肥等条件下,桃园内环境郁闭、透风透光效果差,此类桃园中缩叶病发生往往比较严重;反之,栽培管理水平较高的桃园中,缩叶病的发生情况较少。除此之外,桃缩叶病多发生在幼龄果园中,成年果园中缩叶病发生较少。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幼树的植株组织较为娇嫩、新抽生的枝稍较多,而桃缩叶病主要侵染危害桃树幼嫩组织,因此幼龄树更易感此病。

4、 农药使用情况

农药作为降低桃树缩叶病发生次数及发病规模的重要防控方式,其使用效果对桃树缩叶病的发生影响较大。据笔者近年来在桃园调查发现,部分种植户将桃缩叶病认定为蚜虫、黄叶病等,发病后并不采取适宜的农药品种进行防治,而是选用补充营养元素、杀虫剂等进行叶片喷施,防治方向错误。对比同管理水平下使用针对性治疗桃缩叶病的桃园,其缩叶病的发生显著轻于未用药治疗的桃园。未针对用药治疗的桃园缩叶病发病率达到95%以上,而用针对性药剂治疗的桃园缩叶病发生情况有所减轻。

三、危害症状

桃树缩叶病发生后主要以危害植株幼嫩组织为主,例如嫩叶、嫩稍、花及幼果。受害叶面出现肿胀皱缩、早期脱落,严重影响当年桃树产量及花芽分化效果。

桃树缩叶病侵染嫩叶后,新抽生的嫩叶为卷曲状、发红,展叶后皱缩显著、叶面凹凸不平,受害桃树春季抽生较早的叶片受害严重,反之较轻。感病初期,叶片展开肥大、质地脆、厚、黄化严重;进入发病中期,受害叶片上方有灰色霉层密布,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发病后期叶片、焦枯、脱落。顶部受害叶片枯死脱落后,下方会有新生腋芽抽出。新抽生出的腋芽新叶不会表现出受害病症,但是仍旧会出现畸形的现象。部分受害严重的嫩叶还未完全展开就出现枯死。在春末夏初期间,桃树受害叶片上方有白色蜡状物密布。

桃树新梢感染缩叶病后,新梢远观为灰绿色或黄绿色,节间短、粗肿、叶片簇生,发病严重时新梢扭曲、枯死。

花及幼果受害后,症状不显著但易脱落。未脱落的受害幼果无法正常发育,果面有隆起斑;发病后期病果畸形、果面有皲裂、疮疤、易掉落。果实膨大期感染缩叶病,外部茸毛出现掉落、表皮光滑,当环境湿度水平较高时,果实易腐烂。

受害植株当年春稍、叶片出现大量枯死掉落,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当年产量降低。同时,受害叶片早期掉落对翌年树势也有较大的影响,翌年花芽分化不良。

四、桃缩叶病的识别与鉴定

1、区别于桃蚜危害

①危害症状识别

德州市地区桃蚜孵化时间为3月上中旬期间,以聚集在嫩芽、嫩叶组织背部刺吸汁液危害,嫩叶充分展开后,桃蚜会聚集在嫩叶的背部危害,促使受害叶片、组织向背部卷缩、畸形。桃蚜危害期间会产生粘液状的排泄物,对桃树嫩枝造成污染,常造成煤污病的发生。桃缩叶病也以危害桃树的幼嫩新生组织为主,叶片感病后,卷缩的方向不同于桃蚜,向叶片正面卷曲,叶色发红。在感病后期,患病叶片上方会密布一层白色的粉状物,病叶最终干枯脱落,不会引发煤污病。除此之外,桃蚜危害叶片背部翻开有大量的肉眼观察可见的黑色、青色蚜虫分布,桃缩叶受害叶片背部并无蚜虫分布。

②发生规律识别

桃蚜在早春越冬3月上中旬左右,孵化产生有翅胎生雌蚜,可迁飞至桃树嫩叶组织上进行危害。寄生在桃树上后,桃蚜会不断的进行孤雌胎生繁殖出大量的无翅胎生雌蚜,持续危害植株。直至晚秋温度下降,桃树植株出现衰老,不利于桃蚜的继续繁殖生活,才会产生有翅性母蚜,迁飞至冬季寄主上。而桃缩叶病致病菌在温度10~16℃的情况下会出现大面积的侵染危害,而气温高于21℃以上时,发病较少或停止发病,危害时间随当年气温而出现变化,桃蚜则表现为持续危害。

2、区别于黄叶病危害

①危害症状识别

桃树黄叶病致病因较多,种植户在桃树生产期间易于桃缩叶病混淆的为缺中微量元素所引发的黄叶病。其中,缺铁引发的黄叶病,受害植株幼叶从叶缘至主脉呈现淡黄色、黄白色脉间失绿症状,老叶表现正常;发病严重时,枝条上的叶片全部表现为失绿黄化、白化、叶片变薄、易脱落。受害果实发育不良、小、坚硬,果皮外观粗糙。缺鎂所引发的黄叶病病症主要集中在老叶上,叶片失绿斑沿叶缘规则排列,失绿斑与健康叶肉组织间有显著界限。缺锌所引发的黄叶病老叶叶脉多为黄色失绿,其中以叶缘部位失绿较为严重。新梢叶片较少,为细长形。而桃缩叶病危害叶片后,以畸形症状较为显著,表性为“佝偻或肿瘤状”,色紫红、鲜红,叶肉增厚、质地较脆,易脱落。

②发生规律识别

桃缺素性黄叶病多发于桃园较为干旱缺水影响养分的吸收、桃树上年结果量过多树势衰弱的情况下,春季树体营养吸收不足,表现出缺铁、缺镁、缺锌等症。该病症多从每年的4月中旬桃树出现,至6~7月份期间缺素症状表现严重,8月德州市进入雨季后,缺素症状随之减轻。而桃缩叶病多发生在早春气温条件异常、阴雨寡照、环境湿度大、果园环境差、栽培管理不当的条件下。

六、防治措施

针对桃树种植条件及田间管理水平,结合当地桃树物候期、缩叶病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等因素,需采取适期、精准防控措施,以减少桃园内侵染病原菌的基数水平,增强桃树种植效益性。

1、农业防治

①选择抗病品种

在桃园新建规划期间,建议结合当地市场需求、种植生产条件选择抗病性较强的优质品种,从而避免缩叶病的发生。例如蟠桃、曙光、甜油桃等品种。

②做好冬季清园

冬季清园时,将桃园地面落叶、病残体、病果、杂草等全部清离园区,同时结合冬剪将树体上方的带病虫枝、僵果等集中无害化处理。清园结束后使用3~5ppm石硫合剂溶液全园喷施,以减少越冬病菌基数水平。

③及时修剪病叶、病枝

当春季树体出现缩叶病病症后,可以在少数或发病较为集中的区域,将带病叶片、病枝进行摘除,清离出果园无害化处理。当桃树缩叶病发生危害面积较大时,可对感病严重出现皱缩的中心病叶、病枝进行摘除,统一无害化处理。摘除结束后施药防控,使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每间隔7~10d茎叶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可有效避免桃树缩叶病大面积蔓延。

④树体涂白

早春桃树萌发前,对树体进行涂白,可以降低阳光直射中的热量,维护树体温度变化的稳定程度,并减少桃树出现日灼、冻害及晚霜的影响。并且,涂白后,可以延迟桃树的萌芽开花时间,延迟约1周的时间,有效的避开桃树缩叶病发生的低温期。除此之外,桃树树体涂白还可降低桃树虫害发生与危害,有效减少虫体在土壤、病残体越冬后春季逸出向上危害数量,促进桃树正常生长。

桃树树体涂白高度多为距离地面1~1.5m处,重点涂白桃树的树干根茎基部,当年生枝条不需要涂白,避免损伤树皮。德州市桃树涂白防控缩叶病的时间为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此期间环境温度降低,涂白可有效提升树体温度。涂白时,可购买成品树体涂白剂摇匀后使用,或可自行配制石灰水泥黄泥涂白剂,使用清水5kg、生石灰2kg充分搅拌均匀后,加入水泥2kg、黄泥1kg,充分搅拌为浆液状,在晴天进行涂抹树体即可。

⑤提前追施花前催芽肥

在桃树树体萌芽前,提前追施花前催芽肥,可以补充树体冬季的养分储存不足,增强树势,促进树体的生长,充实花芽,提升幼嫩组织初生后的健壮程度,避免感病。德州市桃树追施花前催芽肥时间应当控制在1~2月期间,施肥种类以磷钾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氮肥,避免新梢过度抽生,长势细弱。此次追肥可使用低氮高磷高钾比例的三元复合肥,例如氮磷钾(12-18-20)复合肥、氮磷钾(11-19-15)复合肥等。成年结果树每株施入复合肥0.3~0.5kg,幼树则控制在0.2~0.3kg之间即可,施入方式为沟施,依照树体树冠垂直下方的阴影部位为准,挖一条宽20cm、深20~30cm的环状施肥沟,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回填沟中,施肥后较足水分,提升肥料利用率水平。

⑥做好排灌处理

桃缩叶病的发生与田间环境湿度水平影响较大。在实施桃树种植生产期间,应当加强对桃园的排灌处理,定期清理田间排水沟渠,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通过降低田间湿度水平,避免桃缩叶病在降雨后受湿度的影响大面积传播侵染。灌水时,秉承小水勤灌原则,严格控制灌溉用水量,禁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桃树根系的良好发育。

2、化学药剂防治

①3月下旬至4月中旬

3月下旬至4月中旬桃树花芽露红但未完全展开,此时为桃树缩叶病防控关键阶段。可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1500倍液全园喷雾,以减少桃园中越冬病菌基数。

②5月上旬至6月中旬

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桃树生长展叶后的温度上升阶段,此时可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5%戊唑醇悬浮剂25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雨后作为缩叶病病菌侵染高峰期,为有效阻断病菌侵染,可于雨后进行施药,提升防控效果。

在药剂防治桃树缩叶病期间,为提升树势,可在每次施药期间,添加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或尿素300倍液、或芸苔素内脂1000倍液,复配使用,促进轻微受害叶片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桃树缩叶病作为德州市近年来桃树种植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桃树的产量与品质。种植户在开展桃树缩叶病防控前,应当对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发生条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种植情况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控,以减少该病害对桃树生长危害,维护当地桃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253600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林业局)

猜你喜欢
嫩叶感病德州市
董长贵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杂技与魔术(2022年1期)2022-03-16 10:22:48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枸杞嫩叶补虚益精
益寿宝典(2018年17期)2018-01-26 15:44:57
像一枚嫩叶(外一首)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中国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20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中国水利(2015年7期)2015-02-28 15:12:58
葡萄白粉病与几种酶活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