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天星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指出生后6小时内的仔猪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导致全身机能衰竭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为体温下降,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有紫绀,严重时出现呼吸停止。有的仔猪因过度饥饿而出现烦躁不安、震颤和抽搐等神经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该病发病原因复杂,病猪无明显诱因,往往与母猪产前营养缺乏、分娩过程中受凉或产仔过多、分娩后饲养管理不善等有关。为了便于对本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本文仅对原发性仔猪低血糖症进行重点阐述。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指在哺乳母猪分娩时或分娩后24小时内,由于体内葡萄糖含量降低而引起的一种以脑和心脏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加快,心跳加快,体温下降,有的母猪出现产乳停止、泌乳量减少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该病的发生与母猪的营养状况、分娩方式及分娩前饲料中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含量有关。病猪一般在3天左右死亡。若在产后3~5天内未恢复,则会导致仔猪死亡。
一、新生仔猪低血糖症发病原因
1、分娩后仔猪饥饿
新生仔猪在出生时有一个饥饿期,一般为4~7天,此期间仔猪体内贮存的脂肪和蛋白质被大量消耗,由于仔猪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机体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机体发生低血糖症。此时由于母猪营养水平较低、产房温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新生仔猪饥饿感强烈。加之分娩后第一周是仔猪胃肠道功能最差、消化吸收能力最弱、营养物质最容易缺乏的时期。因此,新生仔猪在出生后极易发生低血糖症。
2、分娩时母猪体温过低
母猪分娩时体温过低是造成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母猪体温在36℃左右,产后一周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分娩时母猪的体温低于正常水平,主要是因为胎儿娩出时对母猪的刺激强度不够。分娩时,母猪分娩现场温度较低,而母猪体内产热系统主要依靠甲状腺和肾上腺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体温,当这种情况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会减少,而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则会增多,从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此外,还可能由于寒冷引起母猪子宫收缩不良。若子宫收缩不良,则会造成分娩时间过长、胎衣排出不畅和难产等问题。子宫收缩不良也会引起新生仔猪血糖浓度降低,从而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3、新生仔猪消化不良
新生仔猪消化不良是由于肠道内微生物发酵产气的作用,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肠黏膜充血水肿,使新生仔猪产生腹泻。仔猪腹泻现象较为普遍,仔猪的腹泻率高达10%~30%。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种。细菌性腹泻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母猪奶水质量较差,或者是在哺乳前没有做好母猪的保温工作,从而导致仔猪出生后没能得到足够的高血糖环境刺激。对于新生仔猪来说,母猪奶水质量差或母猪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保温工作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仔猪消化不良。
二、新生仔猪低血糖症临床诊断
猪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出现神经症状,具体表现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后躯及全身痉挛,呈角弓反张姿势;两眼斜视,流口水;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口唇、四肢出现青紫色,口腔粘膜颜色变淡,食欲废绝;母猪会出现间歇性的不安和烦躁不安;仔猪在出生后3~4天内死亡;母猪会出现产后不发情的症状。初产母猪多见,尤其是初产年龄小的母猪,极易发生。患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下降,呼吸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严重时出现痉挛和惊厥。通常在6~8小时内死亡。本病病程短、病死率高、后果严重。潜伏期3~5天,一般在生后6~12小时内发病。仔猪刚出生时血糖浓度很低,在出生后2~3天内达10mmol/L以上。患病猪除体温降低外,还可出现脱水、严重痉挛、抽搐等癥状,并可引起神经症状和昏迷。当血糖浓度降至5mmol/L以下时,则迅速出现全身昏迷和死亡;血糖浓度降至2mmol/L以下时,则出现体温下降和呼吸衰竭;血糖浓度降至1mmol/L以下时,则出现心跳加快、神经症状和死亡。上述症状表明,仔猪低血糖症是由于仔猪体内的葡萄糖浓度过低所致。而造成仔猪体内葡萄糖浓度过低的原因主要是母猪在怀孕期间未按照正常的营养需求进行饲喂导致母猪体内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而造成的。
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肺和肝的弥漫性出血,肺水肿,血液稀薄,呈淡黄色,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脏肿大,颜色变淡,呈黄绿色或暗紫色;胆囊肿大;脾脏肿胀出血;肾脏颜色变淡;肾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除上所述的主要变化外,还可见胰腺肿大、充血、出血。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变薄,肠内容物稀薄而带有粘液;大肠粘膜充血、出血;十二指肠粘膜溃疡;胆囊肿大,内容物为黄色浆液或红褐色液体。从以上的病理变化来看,仔猪低血糖症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于仔猪在出生后的应激反应比较大,尤其是对环境的不适应所导致的。同时在仔猪出生后其肠道菌群和环境不能迅速地进行适应和调整,导致仔猪机体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但随着仔猪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逐渐适应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该病的临床症状也会随之逐渐消失。
三、新生仔猪低血糖症实验室诊断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观察肝脏、脾脏和胰腺的病变情况。取肝脏、脾脏和胰腺,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变情况。结果表明,肝脏和脾脏呈坏死性改变,其中肝细胞水肿变软、变性坏死,脾脏肿胀变软,胰腺肿大、充血、出血。解剖结果显示,肝脏和脾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剖开肝脏可见有不规则的小出血点,脾脏肿大、充血、出血。对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脏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肝脏可见明显的坏死灶,有散在或成群分布的小出血点。取病死猪的血液接种到含10%葡萄糖和5%蔗糖的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结果表明,该培养基在37℃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后,琼脂表面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圆形菌落。取该菌落接种到10%葡萄糖和5%蔗糖琼脂培养基中进行观察发现,该菌能分解葡萄糖和蔗糖为葡萄糖酸和麦芽糖。
实验室结果表明,首先,猪场在产房内没有设置温度计,在产前对母猪进行了一次体检,发现母猪的体温正常。出生后的仔猪吃奶量很少,而且吃奶后很快就排出胎衣和胎盘,说明母猪体内没有产生足够的血糖,导致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生;其次,根据猪场母猪的情况以及对其采食、粪便、体温等多方面情况的观察,可以初步诊断该病为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除此之外,由于猪场饲养管理比较差,也可能造成新生仔猪体内的血糖浓度较低而出现低血糖症。
四、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病理变化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肾脏、脾脏和肝脏等内脏器官的病变。肾脏:在肾脏病变中,最常见的是肾小球肿胀、增生和变性,其次是肾小球被膜下及肾小球周围水肿,肾小管肿胀、萎缩、管腔扩大;肾皮质出现红棕色或灰红色结节,呈树枝状。脾脏:在脾脏病变中,可见脾脏被膜下充血、出血和水肿,淋巴结肿大和出血;脾脏大小不一,质脆而易碎。此外,脾脏表面常可见溃疡面;部分脾脏表面有出血点,呈棕褐色。肝脏:在肝脏病变中,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肝实质变硬,有的肝细胞有坏死和出血现象;肝细胞内出现空泡结构。肺部:在肺部病变中,可见肺泡壁增厚、变形及破裂;肺泡间隔增宽和变薄,有的肺泡腔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肺小叶间水肿和坏死;肺实质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肠:在肠病变中,肠黏膜充血、出血;黏膜上皮水肿、溃疡和脱落;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肠上皮呈绒毛状变短而易碎。此外,在小肠病变中可见到肠壁增厚、变硬或肠管壁薄化、增厚的现象。乳腺:在乳腺病变中,可见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增宽和变厚;乳腺实质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部分乳腺组织发生纤维素性坏死和变性。
五、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治疗方法
1、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
做好母猪的产前产后饲养管理,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产仔过多的母猪,可在产前减少饲养量,防止产仔过多造成母猪产后体重下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加强产前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是怀孕后期,应减少或避免母猪过肥或过瘦。应保持合理的配种时间,严格控制分娩时间,产仔后要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以供给仔猪生长需要。做好产前产后母猪的护理工作。对于临产前身体虚弱、精神萎靡的母猪要及时治疗。对产仔后身体虚弱、精神差、采食量下降、体质差的母猪,应及时催奶并加强营养,以增强仔猪抗病能力。产后要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同时注意供给足够的清洁饮水;若因患病或生产过多导致母猪体质下降时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或使用葡萄糖溶液,以增强体质。
2、建立仔猪的免疫程序
仔猪出生后的免疫程序,在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是针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大肠杆菌病等疾病。实践证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大肠杆菌病等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周内应进行免疫。对猪瘟应接种两次,以确保母猪初乳中有足够的抗体,保证仔猪有足够的营养和抗体。母猪产前4~5天接种一次,对降低仔猪死亡率有明显效果。母猪产后第一次注射可选择在母猪分娩后20~25天进行;第二次注射应在母猪产后7~15天进行。每次注射都要在仔猪吃上初乳后进行,并在当天接种完。注意在注射时一定要接种部位准确,一般选择颈部、后躯两个部位。
3、做好仔猪的补饲工作
对哺乳仔猪应尽早吃上初乳,在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补饲,补饲量以仔猪体重的1%为宜。对于刚断奶的仔猪,可在断奶前1周给仔猪补喂代乳粉、矿物质饲料或多汁饲料,使其早开食,以提高断奶重。母猪在产后6天开始分泌大量的乳汁,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能力,可以预防和治疗猪流感、病毒性腹泻等疾病。在母猪产后3~5天内,仔猪吃上初乳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可增强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当仔猪出现采食困难或拒食时可在饲料中加入葡萄糖,这样可促进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一是常用葡萄糖1~20g,溶于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中,于每头仔猪每隔5~10分钟口服1次。也可将10%葡萄糖溶液50~100mL,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中静脉注射;或将10%葡萄糖15g,溶于30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二是10%葡萄糖20~40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三是5%葡萄糖酸钙10mL/头,也可用10%安钠咖注射液10~20mL,肌注。必要时可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20~40mL/头和葡萄糖5g/头,也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溶液200~300mL。
六、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母猪产前8天停止饲喂,并保持较高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尽量减少母猪生产时的应激,从而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在母猪产前3~5天,应严格限制饲喂量,并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分娩前10天内,应适当控制饮水量,减少分娩应激。產仔期间要加强巡视和护理,保证产房温度、湿度适宜。及时清除产房内的粪便,保持产房环境卫生清洁。防止过度保温和低温:产房温度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将仔猪保温在产房外10~20℃的干燥环境中,使其保持正常体温。不要让仔猪被寒冷或潮湿的空气所包围。
2、加强营养供给
母猪在分娩前3天内,由于营养不足,导致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的糖代谢障碍,而引起低血糖症。因此,在分娩前3天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糖代谢障碍和对葡萄糖的需要。此外,母猪体内储备的脂肪也是胎儿大脑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母猪在分娩前3天内,应供给高能量和优质蛋白质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0.5%~1%的植物油或20%~25%的动植物油脂,以保证母猪体内脂肪充分利用。另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叶酸等维生素;饲料中添加一些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钙、磷等。还可在饲料中添加1%的维生素C或1%的维生素E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3、合理饲喂
母猪在产前1~2周开始饲喂一些易消化的饲料,如麸皮、麦麸等,可以补充母猪体内所需的能量和矿物质。当母猪在产前5天左右,仔猪出生后就可以喂料了。刚出生的仔猪,由于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采食量少,需要饲喂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如可以将麦麸、玉米面、麸皮、大豆饼或豆饼等混合在一起喂给仔猪,以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矿物质。哺乳母猪在分娩前2天至分娩后2天,要控制好饲喂量,以防止仔猪过度饥饿。分娩当天要及时供给新生仔猪足够的优质乳食和充足的水分,以免因哺乳母猪奶水不足而引起新生仔猪死亡。
4、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
新生仔猪的胃容量小,消化道短,胃内pH值低,胃酸少,对糖的消化吸收能力弱。因此,仔猪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需要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使其能及时喝到母乳或代乳品。母猪产后7~10天开始泌乳量下降,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周内不能哺乳,只能靠母猪提供能量来维持生命。仔猪出生后的前7天主要靠母乳来获得能量。仔猪出生后第一周内,饲料中应保证有充足的能量来源,饲料中玉米、豆粕含量要高些;7天以后可喂一些小麦麸和米糠,以补充能量。哺乳仔猪吃奶前应让其喝足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物质,可促进仔猪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和成熟。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行业中,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生猪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疾病会严重影响到猪只正常生长发育速度和质量,甚至会导致猪只出现死亡现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需要对新生仔猪低血糖症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分析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诊治。
(作者单位:134112吉林省通化县兴林镇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