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保技术在种植业生产环节中的推广和应用研究

2024-05-29 14:50:29姚华平欧阳是之杨玉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5期
关键词:植保技术推广害虫

姚华平 欧阳是之 杨玉萍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是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获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等,可以为人类社会依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种植业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种植业在育种、产量、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农作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种植面积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增多,产品质量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农民受到过去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过度依赖农药化肥,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大量农药化肥没有被吸纳,带来了土地污染、水污染、农产品污染等问题,土壤板结硬化,保水保墒能力下降,人体牲畜使用含有农药超标的农产品,可能造成疾病、死亡等,威胁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绿色植保技术是采用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植保措施和技术,采用安全、无毒、高效的措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将绿色植保技术应用在种植业生产环节,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农产品的品质,实现种植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绿色植保技术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过去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过度依赖农药,部分农民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使用高毒农药,容易引起人和牲畜中毒,甚至农产品农药超标、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绿色植保技术是通过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如果选择化学药剂,则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减少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还要避免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保证农业生态环节的安全。绿色植保技术具有强制性、技术性特点,强制性是禁止生产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要包括DDT、甲基对硫磷、杀虫脒、除草醚、甲基异硫磷、克百威等高度农药;技术性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调节种植业结构、改造基地、轮作、深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激素防治等生态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人、牲畜、自然环境的安全性。

1、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主要通过选种、种子处理、深耕土地、轮作、田间管理等方式,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目的。在选种的时候,根据江西本地的农作物发病规律和特点,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农作物品种,尽量选择抗病虫害性能比较好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性能;种子选好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晴天的日子里,将种子进行晾晒,太阳光可以杀死部分种子表面的病虫害,提高种子的活性,促进种子生长发育。然后使用种子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包衣剂可以根据当地农作物发病规律和特征,选择相应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混合后,与种子进行均匀搅拌,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混合液中的杀菌剂、杀虫剂可以杀死部分害虫,并缓慢释放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出来,促进种子萌发;上一茬农作物收获后,需要将土地深耕,深层土壤翻耕后,可以杀死越冬害虫,减少第二年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同类型的农作物不适合连作,农作物连作容易滋生病虫害,如茄子、西红柿等茄果类农作物容易滋生立枯病、根腐病,因此一年或者多年内在同一块地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减少土害;农作物生长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农作物的需求,及时浇水施肥,达到壮株的目的,提高农作物抗病害能力;夏季雨水比较丰富,出现连续降雨的天气,需要及时排水,以免雨水淤积,滋生病虫害。发现大田出现病虫株,需要及时清理,并将清理后的病虫株带出大田进行无公害处理,以免感染其他健康植株。

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竞争关系,用一种生物抑制另外一種生物的生长发育,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的目的。这种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规律进行防治病虫害,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是一种绿色病虫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微生物防治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防治病害、虫害,如水稻出现黑穗病、立枯病,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等真菌进行防治;寄生性天敌是将害虫的天敌虫卵或者幼虫寄生到害虫体内,吸收害虫体内的营养元素,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直到害虫死亡,幼虫破壳而出,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可以防治天牛、蚜虫等害虫。捕食性天敌是以害虫为食物的有益生物,将其投入到大田,可以捕食害虫,减少大田害虫的数量。如水稻稻飞虱、螟虫等害虫,可以在稻田投放鸭子,实施稻鸭共生模式,在水稻分蘖期,往稻田投放雏鸭,利用雏鸭的杂食性,鸭子在稻田活动,食取水稻的杂草、害虫,鸭子在稻田活动可以促进秧苗分蘖,提高有效水稻分蘖数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土壤通透性,产生肥田浑水的效果。鸭子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鸭子通过吃杂草和害虫排出的粪便是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可以增加稻田有机肥含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养鸭期间,每一只鸭子可以排泄10kg以上的粪便,可以直接作为水稻肥料,不需要施肥除草,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养鸭期间,不需要干田,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喂养鸭子不需要投喂大米、稻谷等饲料,可以减少喂养鸭子的成本。因此,稻鸭养共生模式,可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有机大米,大米价格高出普通大米的几倍,同时每亩稻田还可以喂养10只鸭子,这种吃杂草和害虫的鸭子,肉质紧实、口感细腻,市场价格比普通鸭子更高,每亩多产生上千元的收入,是一种经济、生态的种植技术。选择鸭子的时候,尽量选择本地土鸭、杂交鸭,这种鸭子的适应性好,成活率高。

3、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基于害虫对光、电、磁场、颜色、光波、气味等方面的趋向性,对害虫进行诱杀,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有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诱杀等措施: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喜欢的灯光,在傍晚打开灯光,可以吸引害虫靠近灯光,灯光附近设置高压电网,害虫一旦靠近灯光的时候触动高压电网,直接被电晕,电晕后掉落到高压电网下面的大袋子,袋子里面装入少量挥发性农药,可以毒杀为死亡的害虫;黄板诱杀是利用纸板或纤维板制作成20*15(cm)规格,在纸板上涂抹黄色油漆与10号机油混合物,利用玉米蚜虫的趋光性,将蚜虫诱杀,达到消灭蚜虫的目的。

二、种植业生产上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按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构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受到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员编制、人事管理以及业务主要受到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辖,乡镇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监督和协调。这种多头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开展。乡镇政府承担着乡镇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乡镇人员编制不足,乡镇政府往往调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兼任部分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仅负责绿色植保技术的引进、示范、试验、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治、农业灾害监测,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测、检测,宣传教育、农业技术推广设施的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工作任务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绿色农业的发展。

2、推广应用经费不足

根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相关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属于公益性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各项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财政资金有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进行植保技术引进、示范、应用以及农民教育培训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政府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性质决定了它无法实现市场化运作,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发达国家每年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投入的经费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6-1%左右,但是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结构老化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直接是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和农民的纽带,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主体,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农业推广工作的质量。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超过13000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将近4000人,大专学历人数为4800人左右,中专及其以下学历在5000人左右。这些人年龄相对偏大,50岁以上的人超过5000人,45-50岁的人员在2800人左右,35-45岁人数为3500人左右,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员在45岁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普遍比较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繁重、薪资待遇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对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认识不足,学习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现代滨州农业发展要求。

4、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落后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采用传统的线下教育培训,现场示范推广为主,这种传统的推广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农民无法如期参与每一次学习,且理论知识学习后,农民无法立即转化实践,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三、种植业生产上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廣应用策略

1、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步伐,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独立出来,直接由上一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事、编制、财务等各方面的工作,乡镇政府协调配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各项工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合农业技术资源,以及江西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大力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产品以及植保技术,县(区)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各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内容、范围核定编制人数、工作职能,避免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数不足。其次,围绕江西吉安种植业结构和农业发展需求,整合吉安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专业合作社、农场主等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单位,建立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利用社会力量共同推广植保技术,减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压力。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在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质同时,推动公益性质推广和经营性质融合发展,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整合县级、乡级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在各个乡镇建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

2、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入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各地政府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资金投入,根据农作物种植面积、物价水平、财政收入每年适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支出,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各项经费的支出,并将其设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引进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业企业对市场信息比较敏感,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团队,可以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定期组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脱产培训、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植保理论和技术,政策法规、农业政策、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解决绿色植保技术在推广过程的政策、资金、市场化运作等各方面的问题,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其次,改革人事制度,采用聘用制度,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具有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农业技术人员,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数不足的问题。此外,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政府给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购房、子女教育、晋升等方面提供优惠,鼓励有才华有技术的年轻农业技术人才留在乡镇,为乡镇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结合江西省当地农业发展,还可以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定向培养计划,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加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4、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性。各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专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直播平台、短视频账号、新媒体账号进行在线直播,现场进行植保技术的推广,解答农民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性。在培训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站必须根据江西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要求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分层次分岗位进行培训,将分为生产经营、岗位技能、社会化服务三大类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律师、管理专家等人员为农民开展培训,满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土地流转等全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促进农民向高素质农民方向发展。

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植保技术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加大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农民增收。目前,绿色植保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各项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农民缺乏相关理念。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加强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植保技术的价值。

(作者单位:343903 江西省遂川县衙前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植保技术推广害虫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广西植保(2021年4期)2022-01-06 07:55:00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 08:54:10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好孩子画报(2021年9期)2021-09-26 12:26:31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5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47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农业(2016年22期)2016-08-16 03: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