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马铃薯病虫害主要类型和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应用

2024-05-29 14:50:29木莉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5期
关键词:蛴螬玉龙晚疫病

木莉

马铃薯营养价值高、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大,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作为玉龙县第三大粮食作物,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农作物。近年来,马铃薯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类型的病虫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威胁到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本文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间调查、系统数据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蚜虫等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病虫害对马铃薯的影响,对玉龙县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玉龙县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油菜及烤烟、中药材等作物,种植制度根据气候及地理条件形成了一年一熟、两熟、三熟等熟制。山区、半山区、坝区均适宜种植马铃薯。玉龙县绝大部分为大春马铃薯,一般在2月中旬~4月上旬播种,5月初出苗。

一、玉龙县马铃薯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及发生特点

1、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引起一种病害,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也能侵害叶柄、茎和薯块。根据玉龙县气候条件,通常情况下7~8月份降雨较多,温度在18~25℃,容易发生病害,如果这段时间雨水过多则发病重。玉龙县马铃薯早疫病危害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发病时间较晚疫病早,在太安乡一般晚疫病与早疫病混合发生。根据在太安乡、黄山街道田间监测结果,2023年马铃薯早疫病田间始见期为6月20日,至7月16日马铃薯早疫病发生已较为普遍,平均病田率已接近100%;发生严重田块平均病枝率为67.1%,其中Ⅰ级(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63.4%、Ⅱ级(病斑占叶面积5%~10%)3.7%。马铃薯早疫病主要特性为:初始在叶片上呈现出褐色的圆形斑点,然后慢慢扩大,转成暗褐色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上会产生少量的黑色霉状物。当发病严重时,病斑会连接成不规则的大枯斑,致使叶片全部枯死,但能看到轮纹的病斑轮廓。在茎或叶柄上发病的时候,病斑呈褐色,严重时茎、叶可枯死。薯块受害一般只侵害皮下稍许薯块,病斑呈暗褐色,贮藏后常为其他微生物侵染而腐烂。

2、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马铃薯茎、叶和块茎,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毁灭性病害。玉龙县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在6~8月较为集中,在花蕾期及花期比较容易感染,这段时间如果降雨較多且温度较高,病害将迅速蔓延开,容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产量减少。一般情况下会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严重的时候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流行性强、危害性重,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半个月。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特性为:叶片染病初始发生在叶尖或叶缘,会生成水浸状的褐绿色斑点,病斑的四周会变成浅绿色晕圈。当降雨较多的时候,湿度较大,会转变成大块的褐色病斑,同时,产生一圈白霉,叶片背面的白霉状最为突出。当天气干燥时,变成褐色病斑并导致叶片干枯,但病斑的扩展速度稍慢。当茎部或叶柄染病时,呈现出褐色的病斑。当薯块染病时,出现褐色或紫褐色的大块稍凹陷病斑,慢慢的向四周扩散甚至烂掉。发病严重的时候,叶片会萎垂、卷缩,最后整株黑腐,整片田枯萎焦烂,发出腐臭气味。

马铃薯晚疫病自动预警系统能够对监测地的马铃薯晚疫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诊断及科学防控,玉龙县安装有12台监测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晚疫病的发病程度为1级时的产量损失率为9.7%,发病程度为2级时的产量损失率为21.3%,发病程度为3级时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31.2%、26.8%,发病程度为4级的产量损失率为39.1%。

3、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是由X病毒、Y病毒、卷叶病毒等20多种病毒引起的病害,会导致种薯严重退化,产量锐减。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是重要病毒性病害,一般通过感染病毒的块茎和蚜虫传播,感染卷叶病毒通常会造成减产40%~70%,而感染了Y病毒产量损失更大可达80%。马铃薯病毒病在玉龙县分布较广,为马铃薯主要病害,为害也比较严重。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性状:花叶病发病时,初期叶片顶部会出现枯斑,然后逐渐转成黑色坏死斑,病斑从叶片边缘向叶柄延伸时,会出现褐色条斑,然后叶片变干枯,植株死亡。卷叶病发病时,植株的叶片边缘向上卷曲,顶部的叶片会渐渐褪去绿色,然后向中脉、老叶扩展,病害严重时叶片卷曲成圆筒形状。坏死型发病时,叶片、叶柄、茎呈现褐色坏死斑或连合成条斑,甚至叶片萎垂、枯死或脱落。

4、蛴螬

蛴螬种类较多,是为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地下嫩根、茎和薯块。表现在:一是蛴螬咬食地上茎并钻蛀在茎内,使马铃薯植株供应不上营养及水分,最终枯死;二是为害马铃薯薯块,钻蛀在薯块内,导致薯块品质降低,伤口易感染病菌,导致薯块腐烂。近年来,蛴螬对马铃薯的为害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5、地老虎

地老虎是杂食性害虫,种类多,分布广,1年能够发生数代。地老虎对马铃薯的为害表现在: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导致整株死亡。为害马铃薯的有黄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两种,其幼虫不同年龄段对马铃薯造成的为害也有一定差异。调查结果显示,1~2阶段的幼虫主要为害马铃薯植株的叶片,3龄幼虫主要为害马铃薯的地下根茎,5~6阶段的幼虫为害比较严重,能够直接咬断马铃薯的幼苗,使整株死亡,从而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6、金针虫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生活史较长,需3~6年完成1代,以幼虫期最长,幼虫孵化后一直在土内活动取食。金针虫危害马铃薯表现在:一是进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部和茎里取食有机质或者直接咬断刚出土的幼苗,导致植株干枯而死亡。二是将块茎蛀成孔洞,损伤薯块。玉龙县马铃薯金针虫危害逐年加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7、二十八星瓢虫

二十八星瓢虫又称马铃薯瓢虫,成虫和幼虫都为害马铃薯生长,取食马铃薯植株的叶片、嫩茎和果实,被二十八星瓢虫咬伤的马铃薯叶片表面会有牙痕,严重时叶片会变成灰黑色并慢慢干枯,引发植株死亡。马铃薯的果实被二十八星瓢虫咬伤后会产生硬的凹纹,果实变苦。每年6~7月是马铃薯生长的旺盛期,二十八星瓢虫直接在植株上产卵,对马铃薯为害较大。

8、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马铃薯的虫害中比较常见的类型。蚜虫(以桃蚜为主)危害马铃薯叶片,群聚在马铃薯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皱、发黄。蚜虫会分泌出蜜露,使叶片感染煤污病,叶片的光合作用会逐渐减弱,最终叶片脱落,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马铃薯产量严重受损。此外,蚜虫能传毒,会增大病毒病的发生几率。

二、 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技术

1、马铃薯早疫病防控技术

①农业防治技术:一是科学选择品种。应该选择适合玉龙县气候条件且具有高抗性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丽江主栽品种有丽薯6号、青薯9号等,按每亩用种量100~150kg种植。二是选择合适的地块。尽量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排水较好的地块种植,确保种植地有足够的光照和良好通风。三是做好田间管理。严格控制马铃薯种植密度,一般每亩保留3800~4000株幼苗即可。株高达10cm左右时中耕培土,同步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适当补充氮肥和磷肥等肥料。发现田间病害叶片应及时摘除,或将整株拔掉,避免病害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②药物防治技术:发病一般田块可采用80%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20~180g/亩或70%丙森锌150~200g/亩等保护性药剂防治。发病较重田块,可用50%丙环唑100g/亩或25%嘧菌酯45~60mL/亩、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0~50mL/亩等治疗性药剂喷雾防治。防治后及时检查防效,防效差的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马铃薯的晚疫病防控技术

①农业防治技术:一是要合理轮作轮,避免连作,种植要采取深耕措施。二是在晚疫病高发期,要加大监测力度,一旦发现晚疫病要及时清除染病植株。

②药物防治技术:勤查田块及时处理中心病株。田间中心病株要连根拔除,要将中心病株的薯块全部挖出,并在隔离密封条件下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同时对中心病株周围喷施0.3%丁子香酚或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太安乡、黄山街道、大具乡、宝山乡等马铃薯种植区域病害进入第6代,第7代时候应立即采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等保护性药剂喷雾防治,之后每间隔7~10天,用0.3%丁子香酚、或31%噁酮·氟噻唑或20%氰霜唑等治疗性药剂开展第二次及第三次防治。

3、马铃薯病毒病病防控技术

①农业防治技术:一是选择无病毒的种薯。在种薯繁育过程中,要进行脱毒处理,降低病毒病的出现概率。在种植前,需要检测马铃薯种薯,筛选出无毒的薯种,剔除有病的薯种。二是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结合玉龙县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如:丽薯6号、青薯9号、合作88、丽薯17等。三是要选择地势较好、没有污染、土壤较肥沃、排水较便利的地方种植。

②药物防治技术:发病时可使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针对发病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适量增加喷洒的频率,喷洒期间要注意轮換使用药剂,避免植株产生和增强抗药性能。

4、马铃薯的蛴螬虫害防控技术

①农业防治技术:一是深度翻耕土壤以破坏蛴螬的生活环境,减少幼虫和蛹的数量。二是加大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的杂物和杂草。合理施用肥料,施用腐熟的农家肥能够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并且有效减少幼虫和虫卵带入田块,同时,蛴螬喜食腐熟的农家肥,可减轻对马铃薯的为害。可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驱避作用。

②物理防治技术:可利用蛴螬的趋光性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或进行人工捕杀。

③药物防治技术:阿维菌素和辛硫磷是玉龙县马铃薯蛴螬防治的常用药剂,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马铃薯蛴螬见效较快,适合马铃薯蛴螬短期防治。绿僵菌颗粒剂、微粒剂虽见效较慢,但持效期较长,可作为长效、持久控制马铃薯蛴螬种群数量的生物药剂。防治马铃薯蛴螬综合效果最好的是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较好的是2亿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对地下害虫连年发生较重区域,播种时选用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同时加强田间调查,如后期地下害虫危害较重,选用以上生物制剂灌水防治。

5、马铃薯地老虎虫害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技术:在地老虎产卵至孵化盛期要及时锄地中耕并清理杂草杂物,降低卵的孵化率。

②物理防治技术:地老虎成虫有趋光性,可使用糖醋液配以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此外,利用地老虎昼伏夜出的习性,清晨在被害植株周围的地面上,可以用小木棍挖出地老虎杀灭。

③药物防治技术:在地老虎1~3龄幼虫期,采用50%二嗪磷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进行地表喷雾。

6、马铃薯金针虫的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技术:种植前要深耕,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秋后深翻土壤,以降低次年的虫量。施用的有机肥要保证充分腐熟。

②物理防治技术:利用金针虫的趋光性,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控制虫源基数。每50~70亩安装一盏,间距150~180m,目前在太安乡已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130盏。

③药剂防治技术:经实验研究,防治马铃薯金针虫综合效果最好的是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其见效快且持效期长,适合马铃薯金针虫生物防治。发生幼虫危害时可制成毒土撒在畦内。

7、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害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技术:调整种植结构,选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虫害发生概率。冬季及时清理杂草,处理残株,破坏二十八星瓢虫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②化学防治技术:田间卵孵化率达15%~20%时,用药剂防治。可以每隔10d喷洒1次适量浓度的快杀灵乳油或者保得乳油,在喷洒药物时,要喷洒到叶片的背面,防止幼虫残留在叶片背部。使用5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洒防治,防治效果可达100%。

8、马铃薯的蚜虫害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技术: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确保植株间通风。采取避蚜作物豆类与马铃薯间作或套作。

②生物防治技术:利用蚜虫的天敌黄蜂、甲虫等进行捕杀。

③物理防治技术:色板诱杀,利用蚜虫的趋色性,可在田间悬挂色板,与马铃薯植株顶部距离0.2~0.3m。

④化学防治技术: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可以用适量浓度的敌百虫粉剂或者氯氰菊酯乳油等做成喷雾在田间喷洒。

综上所述,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需根据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法。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块需及时开展药物防治,避免病害传播蔓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以确保达到绿色防控要求。玉龙县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需根据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方法。一是农业防治:首先,做好种植前深耕、收获后深耕,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其次,要选择适合的品种。在切薯环节进行灭菌处理,坚持“两把刀切种”的防控技术。要合理轮作轮,避免马铃薯连作,与夏播油菜、藜麦、中药材等作物实行轮作。要加强田间管理。二是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可在田间悬挂色板、趋光灯诱杀马铃薯块茎蛾、金龟甲、地老虎等害虫,控制虫源基数。三是生物防治。可使用生物农药或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四是化学防治。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块需及时开展化学防治,避免病害传播蔓延。发病时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状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以确保达到绿色防控要求。

(作者单位:674100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植保植检站)

猜你喜欢
蛴螬玉龙晚疫病
红山玉龙
——中华第一玉龙
家教世界(2023年28期)2023-11-14 10:08:18
红山玉龙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8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28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2:52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果农之友(2018年1期)2018-10-29 10:37:00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中国马铃薯(2015年3期)2015-12-19 08:03:56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大众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 08:27:12
玉龙山
海外英语(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