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拔节期常见病虫害危害症状与科学防治方法分析

2024-05-29 14:50:29王存爱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5期
关键词: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

王存爱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小麦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这为种植户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由此引发的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内,最常见的是纹枯病、根腐病与茎基腐病这几种病害,为此应选择对应药剂加以防治,并注意除草施肥等工作,防止对附近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其他不良影响。本文结合邹城市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小麦返青拔节期内的纹枯病、根腐病以及茎基腐病这三种病害的危害症状与防治措施,以期对小麦种植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分析

1、危害症状

小麦纹枯病,作为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對小麦的叶片和叶鞘造成危害。在当地纹枯病尤为常见且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其危害症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叶片枯黄

受纹枯病菌侵染的小麦叶片,初期会出现淡黄色的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导致整个叶片枯黄。在山东的某些重病区,小麦田远远望去,整片都呈现枯黄色,如同被火烧过一般。

(2)叶鞘腐烂

除叶片外,叶鞘也是纹枯病菌的主要攻击目标。受侵染的叶鞘会逐渐变褐、腐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叶鞘脱落。这不仅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还削弱植株的生长势。

(3)生长受阻

由于叶片和叶鞘的损伤,小麦植株的整体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山东的一些发病区域,与健康植株相比,受纹枯病侵染的小麦株高平均降低10-20cm,分蘖数也明显减少。

(4)产量下降

纹枯病不仅影响小麦的生长,更直接导致产量的显著下降。据山东某农业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纹枯病中度发生的田块,小麦的产量损失可达20%-30%;而在重度发生的田块,损失更是高达5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农户种植10亩小麦,且全部受到纹枯病的重度侵染,其可能会损失近一半的收成。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的病害,在山东等湿润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该病害尤为常见且危害严重。因此,对于种植小麦的农户而言,加强纹枯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2、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作为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的威胁。为有效防控这一病害,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科研人员和农业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具体的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当地通过长期的抗病性鉴定和筛选,已经培育出多个对纹枯病具有较好抗性的小麦品种。例如,济宁16和山农23等品种,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种植这些品种可以显著降低纹枯病的发生率。

②合理密植:通过调整播种量,控制小麦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纹枯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几率,既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潜力,又有效减轻纹枯病的危害。

③科学施肥与排灌: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注意田间排灌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湿度过大诱发纹枯病。

(2)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在播种前使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纹枯病菌,降低病害的初侵染源。

②喷雾防治: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田间病株率达到5%-10%时,应及时使用井冈霉素、烯唑醇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根据实践经验,一般连续喷雾2-3次,每次间隔7-10天,可以显著控制纹枯病的扩展和蔓延。

在小麦种植区的纹枯病综合防治试验中,采用上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策略。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区相比,综合防治区的纹枯病发病率平均降低62.5%,病情指数下降70.3%。综合防治区的小麦亩产量比对照区提高15.8%,增产效果显著。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排灌等农业防治措施,结合种子处理和喷雾防治等化学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这些措施在山东省的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的效果,为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分析

1、危害症状

小麦茎基腐病,作为一种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茎基部,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在山东等小麦主产区,该病害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1)茎基部腐烂

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茎基部的腐烂。受病原菌侵染后,小麦茎基部组织逐渐变软、变褐,最终导致茎基部腐烂。在严重情况下,腐烂的茎基部会断裂,导致整株小麦倒伏。

(2)根系发育不良

由于茎基部的腐烂,小麦的根系发育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根系数量减少,根毛稀少,吸收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小麦的生长不良。

(3)叶片黄化早衰

受茎基腐病影响的小麦植株,叶片出现黄化现象。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导致叶片早衰。在山东地区的一些重病田块,小麦叶片黄化现象尤为明显。

(4)产量和品质下降

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不仅限于生长受阻,更直接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显著下降。在山东某农业研究所的调查数据中显示,茎基腐病中度发生的田块,小麦产量较正常年份减少15%-25%;而在病害重度发生的田块,产量损失更是高达40%以上。此外,受茎基腐病影响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容重下降、出粉率低,品质明显变差。

2、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小麦品种

茎基腐病属于一种新型小麦病害,种植户可以挑选适合邹城市的抗病小麦品种,比如济麦22、鲁原502、山农28号、烟农999、山农24号等。

(2)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是指通过有计划地更换种植作物,打破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对于小麦茎基腐病而言,轮作倒茬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抗病性能。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轮作倒茬策略主要包括与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如玉米、大豆等。这些非寄主作物不仅能够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源,还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耕作习惯来确定轮作的年限和作物的选择。一般而言,小麦与玉米进行2-3年的轮作效果较为显著。在此期间,应注意做好田间的耕作和施肥管理,以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土壤的持续改良。

轮作倒茬作为一种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在防控小麦茎基腐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与非寄主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不仅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抗病性能;还能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为保障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有力支撑。

(3)土壤深翻

土壤深翻是指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将土壤深层翻耕,打破土壤原有的结构,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为小麦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小麦茎基腐病而言,土壤深翻能够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在山东地区,土壤深翻一般在秋季进行,深度一般达到25-30cm。通过深松犁等农具将土壤深层翻耕,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结合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小麦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小麦种植区的土壤深翻试验中,科研人员对比深翻与浅耕处理在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和产量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深翻处理的小麦田块茎基腐病发病率较浅耕处理降低50%以上,病情指数也显著降低。深翻处理的小麦产量较浅耕处理提高12%-18%。

土壤深翻作为一种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在防控小麦茎基腐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层翻耕土壤、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等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和传播风险;还能促进小麦根系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为保障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有力支撑。

(4)播前晒种

播前晒种是指将小麦种子在播种前晾晒一段时间,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初侵染源。晒种还能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小麦茎基腐病而言,播前晒种能够有效减少种子带菌量,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在山东地区,播前晒种一般在播种前1-2天进行。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将小麦种子均匀地摊晒在晒场上,厚度不宜超过10cm,以便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到每一粒种子。晾晒时间一般持续4-6h,期间要定时翻动种子,确保晾晒均匀。晒种处理的小麦田块茎基腐病发病率较不曬种处理降低30%以上,病情指数也显著降低。晒种处理的小麦产量较不晒种处理提高8%-12%。

播前晒种作为一种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在防控小麦茎基腐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性等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种子带菌量、减少病害的初侵染源;还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为保障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有力支撑。

(5)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是指将杀菌剂与小麦种子混合搅拌,使种子表面均匀沾附一层药剂,从而杀灭或抑制种子上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初侵染源。这种方法能够直接针对种子传播的病害进行防控,降低病原菌在田间的传播风险。药剂拌种还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在山东地区,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药剂拌种主要选择具有广谱杀菌效果和内吸传导性的杀菌剂。具体操作时,按照一定比例将杀菌剂与小麦种子混合,然后搅拌均匀,确保每粒种子都能均匀沾附药剂。拌种后,将种子晾干即可播种。

药剂拌种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在防控小麦茎基腐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具有广谱杀菌效果和内吸传导性的杀菌剂进行拌种处理;不仅能够杀灭或抑制种子上的病原菌、降低病害的传播风险;还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为保障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有力支撑。

(6)药剂防治

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关键时期就是拔节返青期,可以使用浓度为70%的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者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者浓度为20%的丙环唑(1000倍液),或者浓度为25%的戊唑醇(1000倍液),或者浓度为40%的氟硅唑(2000倍液)等药液,对小麦茎基部位进行喷淋防治,需要注意用药量尽可能要大,确保药液能流到根部位置,稀释后每亩用药不低于50kg。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块,还需要进行连续两次的防治,两次防治之间间隔7-10d即可。

(7)合理灌溉

在播种过程中,如果土壤中的水分不够充足,要首先进行浇水造墒,防止出现先播种而后浇水的情况。保证能适墒下种。通常情况下,土壤含水率15%即可,确保实现小麦健壮生长以及一播全苗的效果。

三、小麦根腐病的防治分析

1、危害症状

小麦根腐病,作为一种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引发的病害,主要对小麦的根系造成损伤,进而影响整株小麦的生长与发育。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山东等小麦主产区,该病害的频发和严重性已引起广泛关注。

(1)根系受损

根腐病病原菌主要侵染小麦的根部,导致根系出现褐色至黑色的腐烂症状。受侵染的根系失去原有的吸收和固定功能,严重影响小麦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在山东部分地区,田间调查显示,受根腐病影响的小麦根系鲜重较健康植株降低30%至50%。

(2)地上部分生长受阻

由于根系受损,小麦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受到严重影响。病株通常表现出矮小、黄化、分蘖减少等症状。在山东某小麦种植区,对比健康植株,根腐病病株的平均株高降低15%-25%,叶片数减少20%左右。

(3)产量和品质下降

小麦根腐病的危害不仅限于生长受阻,更直接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显著下降。在山东多个小麦产区进行的产量测定结果显示,根腐病中度发生的田块,小麦产量较正常年份减少20%至30%;而在病害重度发生的田块,产量损失更是高达50%以上。此外,受根腐病影响的小麦籽粒饱满度差、蛋白质含量降低,品质明显下降。

2、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

为有效预防根腐病,减少发病造成的损失,因为根腐病治疗较为困难,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发病患病植株之后第一时间防治,可以在发病初期阶段开展药物防治工作,使用浓度为20%的丙环唑或者浓度为25%的烯唑醇(1500倍液),每间隔5-7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次,可以有效控制小麦叶片部位的病害发展。此外,还需要增加钾肥施用量,结合土壤实际情况,因为钾肥有着较高成本,邹城市农民使用较少,但钾肥如果可以和磷肥配合使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小麦长势与抗病能力。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需要施加3.5kg钾肥和1.5kg磷肥。

(2)土地深耕

近些年以來,当地农民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生产技术,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省时省力,但是整地深度不足,土壤经常存在严重板结,导致根系部位无法继续下扎,根系发育不健全,在遇到持续干旱、低温天气时,小麦就十分容易出现根腐病。为此可以建议当地农民借助拖拉机开展深耕作业,将犁底层打破,以促进根系部位的发达,提升小麦整体抗病性能与产量。在山东省地区,一般为提高整地质量:小麦田犁地深度需要控制在20cm以上,不漏犁,耙耱精细,犁后平整,达到齐、平、松、碎。

(3)轮作倒茬

可以在小麦种植田块内选择棉花或谷子等作物进行2-3年的轮作倒茬,这样能减少根腐病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降低根腐病发生概率。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返青拔节期内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严重危害小麦产量与品质,其中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为主,为邹城市小麦种植造成极大困扰。上述内容中结合这三种病害的危害症状,提出一系列有效防治措施,包括综合防治技术与具体药剂防治手段,希望能够借此提高邹城市小麦种植产量与品质。

(作者单位:273522 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6
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10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乡村科技(2016年30期)2016-02-19 06: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