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大棚草莓高效种植分析及病虫害相应防治措施应用

2024-05-29 02:12:12于晶洁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5期
关键词:湿度草莓大棚

于晶洁

草莓是我们餐桌上重要的水果,味道酸甜,营养价值全面,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传统露地草莓栽培模式之下,容易受到季节影响,导致草莓上升销售存在很大的季节性,不能够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设施大棚种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草莓的高效供给以及种植方式的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大棚草莓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植株的生长情况,加快构建完善的栽培管理环境,引导种植户学习新技术新手段并将关注重点放置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避免不合理的种植管理,导致草莓的产量品质下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泗洪县大棚草莓高效种植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随着市场对草莓需求量的逐渐增加,急需转变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草莓种植方式,栽培管理过程中通过种苗培育、土壤改良、温室栽培、灌溉系统等,供应商能够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生产更多数量的草莓,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借助科学管理水肥、合理控制病虫害,草莓苗木培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供应商能够实现提前采收和延迟生长,以满足市场需求。

一、泗洪县大棚草莓高效种植技术

1、温室草莓大棚的建设

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以确保草莓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阳光。地势较高有利于排水,避免水分积聚导致草莓根部病害。地面平坦有利于灌溉和管理工作。保障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有利于草莓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确保种植地周边运输和灌溉排水畅通,有利于草莓种植和收获。温室草莓大棚采用热镀锌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耐压性和抗风性能。大棚长度以20m为限,宽度根据地形和种植需求确定,一般为75-80cm。步道沟宽20-25cm,床高15-30cm。选用优质保温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板等,确保大棚内温度稳定。设置合理的风口和通风设施,有利于调节大棚内气候环境和二氧化碳浓度。安裝喷灌或滴灌设施,保证草莓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2、草莓种植地处理

①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

根据草莓的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轮作周期可设定为2-3年。在此期间,合理安排草莓种植与其他作物种植,以保证草莓产量的稳定和土壤肥力的恢复。在轮作周期内,草莓种植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作物种植为辅。草莓种植面积约占大棚总面积的70%-80%。选择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对土壤要求不高的作物,如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等。这类作物可占据大棚剩余面积。在大棚轮作周期内,草莓种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苗期,约占整个周期的1/3时间;第二阶段为成株期,约占整个周期的2/3时间。根据市场需求和草莓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短期作物种植,以补充草莓产量的空缺。在大棚轮作周期内,安排多年生作物种植,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土壤肥力。

②翻耕整地

在草莓种植前一个月左右进行翻耕整地,以确保土壤状况良好,有利于草莓生长。翻耕深度一般为20-30cm,以打破犁底层,利于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采用机械翻耕,有利于提高翻耕效率和质量。同时,避免过度翻耕,以免破坏土壤结构。结合翻耕主题,做好底肥的施入工作,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农家肥、堆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适量施入氮、磷、钾化肥,以满足草莓生长需求。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草莓生长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一般而言,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3000kg,45%的氮磷钾复合肥20-30kg,过磷酸钙10-15kg,硫酸钾或氯化钾15-20kg。将肥料均匀撒在翻耕后的土壤表面,然后进行深翻,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3、草莓扣棚时间的确定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扣棚时间。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在9月底-10月初进行扣棚,南方地区则在10月中下旬进行扣棚。或者根据种植的草莓品种,确定扣棚时间。不同品种的草莓对低温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扣棚时间。草莓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2℃。扣棚初期,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5-10℃。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夜间温度可适当提高,以防止冻害。大棚内部适宜的湿度范围为60%-80%。可通过喷雾、浇水等方式调节大棚内湿度。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的充足阳光。在扣棚初期,应确保大棚内光照充足,以促进草莓生长。

4、草莓品种的选择

大棚草莓种植模式下,草莓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当地气候、市场需求和种植技术等因素进行选择。目前在泗洪县推广较好的草莓品种主要有红颜、宁玉、红玉、章姬等几种。

5、草莓定植时间的确定

①定植前的起垄覆膜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定植时间。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在9月底-10月初进行定植,南方地区则在10月中下旬进行定植。整地结束之后要及时起垄覆膜,采用南北向的高垄种植,底宽100cm,面宽90cm,高度35cm。相邻的两个垄沟之间宽度为45cm,垄距为145cm。选择适宜的地膜,要求地膜厚度适中,透光性好,耐候性强。在起垄后的土壤表面铺设地膜,地膜要紧贴土壤,保持平整,无皱褶。地膜之间要用热合机进行焊接,确保地膜完整无损。铺设完成后,用土压实地膜,防止风吹损坏。

②定植苗质量要求

草莓苗龄应在30-40d左右,幼苗生长健壮,具有3-5片展开叶。具有发达的根系,根系长度不少于10cm,根量不少于10条。茎叶要完整、茂盛,叶色浓绿,无病虫害。优质草莓苗的重量应在10-15g左右,以确保幼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生长能力。定植苗应无明显的病虫害,如黄萎病、根腐病等。

③定植

大棚草莓起垄覆膜定植模式下株距为20-25cm,行距为30cm,定植深度约为3-5cm。确保草莓苗的根系得到充分发育。定植过程中提前准备好优质的草莓苗,按照规定的株距、行距和苗龄进行挑选。将挑选好的草莓苗按照规定的株距、行距进行定植,将苗根部埋入土壤中,深度约为3-5cm。定植后立即浇透水,促使草莓苗尽快适应新环境。

6、草莓大棚管理

①温度湿度管理

草莓定植后至新叶长出阶段大棚内最高气温23℃,最低气温8-10℃,平均气温17℃以下,湿度保持在40%-60%。加盖保温被、棚室周围铺保温板、棚口用塑料薄膜挡住等措施来保温。通过放风、调整浇水时间、或在棚室中安装鼓风机排湿等方法调节湿度。草莓生长阶段大棚内最高气温26-28℃,最低气温10-13℃,最低不能低于8℃。湿度要求40%-60%。加强夜间保温措施,避免温度过低。根据湿度需求,适时放风、调整浇水时间和安装鼓风机排湿。草莓现蕾前阶段大棚内最高气温26-28℃,最低气温10-13℃。湿度维持在40%-60%。确保棚内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通过放风、调整浇水时间等方法,保持适宜湿度。草莓开花结果期阶段温度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5℃,花期适宜温度20-25℃。湿度要求40%-60%。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整保温措施。保持适宜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②科学施肥

草莓定植后的追肥主要在果实生长期。在这个阶段,草莓对营养的需求比较大,因此需要及时追肥。一般来说,开花前后和果实膨大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草莓对氮、磷、钾的需求比较大,因此追肥时应选择含有这些元素的化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钾等。同时,草莓也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来补充。追肥量需要根据草莓的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草莓在生长旺盛期可以追施尿素1-2kg,磷酸二氢钾1-2kg。草莓追肥一般采用灌溉法或喷雾法。在果实膨大期,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不仅能快速补充营养,还可以避免过多的水分对果实造成影响。

③合理灌溉

草莓定植后,最初几天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帮助草莓根系生长。在生长旺盛期,通常需要每周灌溉一次,但如果天气炎热干旱,可能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在果实膨大期,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当增加灌溉次数和量,以保证草莓的水分需求。避免在采摘期间灌溉,因为这可能导致果实破裂和疾病的发生。灌溉量需要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以及草莓的生长阶段来调整。土壤表面干燥时就需要进行灌溉,灌溉后,土壤应保持湿润,但不能过湿。一般来说,每次灌溉应使土壤湿润至20-30cm深度。灌溉方法应根据大棚的设施情况来选择。一般可以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滴灌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利用率,同时减少病害的发生。微喷灌可以在保证水分的同时,对草莓进行一定的冷却,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④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一般选择在每天10∶00-15∶00進行,选择刚开花的花朵,因为此时花粉活力最强,授精成功率较高。授粉前准备干净的海绵、棉签或毛笔等。用海绵、棉签或毛笔涂抹花蕊,将花粉均匀涂抹在雌蕊柱头上,涂抹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花蕊。每朵花涂抹一次即可,无需重复。注意观察授粉情况,对未授粉的花朵进行再次授粉。避免过度浇水、施肥,以免影响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减少病虫害传播。

二、草莓常见病虫害防治

1、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严重影响了草莓的生长和产量。各种疾病多发生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特别是春季和秋季。发病易受到草莓栽培地区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白粉菌通过孢子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土壤和种子传播。初期叶面出现灰白色或浅黄色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覆盖整个叶片的白粉状霉层。叶片表面会出现皱缩、变形,叶色变黄并枯死。感染的花朵和果实表面也会出现白色霉层,严重影响果实的发育和品质。叶片严重受损后,整株草莓植株生长不良,可导致枯死和减产。推荐使用1%多抗灵100倍液和1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者32.5%丰收纯1000倍液和10%世高3000倍液进行防治,每亩用药量控制在30-50kg,间隔7-14d,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次。

2、草莓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灰霉病在气温20℃左右及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最适温度为13-25℃。阴雨连绵、灌水过多、地膜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等条件下,容易导致灰霉病的严重发生。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通过孢子在空气中传播、蔓延。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器、果柄、果实和叶片。受害叶片先出现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层。花器染病时,花上初呈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病斑,导致幼果湿软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受害初期呈水渍状,后逐渐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湿软腐化,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天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最终造成果实坠落。果柄受害时,先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色霉层。草莓灰霉病推荐使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每亩用药量控制在30-40kg,间隔7-14d,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

3、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在潮湿、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易于发生,尤其是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更为严重。病原菌可以通过种子、土壤、残株等途径传播,还可以由昆虫、风雨等因素传播到健康的植株上。一旦发生病害,病菌会在果实表面形成黑色小点,迅速蔓延并感染果实内部,导致果实腐烂变黑。初期在果实表面形成淡红色或灰白色小斑点,随着病斑的发展,斑点逐渐变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凹陷斑,颜色由红褐色到黑色逐渐加深。病斑呈凹陷状,并有黑褐色的环带,边界清晰。随着病斑扩大,果实组织开始腐烂,表面出现霉状物质和水渍状液汁。严重的感染会导致整个果实腐烂,变成黑色糊状物。另外,草莓炭疽病还可以侵害草莓的其他部位,如叶片、花序和茎等,表现为叶片黄化、萎蔫、凋落,花序枯死和茎部溃烂。草莓炭疽病可以应用速净5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有机硅兑水15kg,定期喷雾,用药周期为7-14d,连续使用1-2次。

4、草莓白粉虱

白粉虱成虫体长约1mm,体色为乳白色,体型呈卵形,翅膀上覆盖有白色蜡粉,因此看起来像是粉末覆盖的小飞虫。翅膀下面的身体颜色较深。幼虫体型扁平,无翅,体色透明或黄色,体表也有白色蜡粉。白粉虱的一代生活历程大约需要3-4周。雌虫在叶背产卵,每只雌虫可以产卵100-200个。卵孵化出黄色的初期幼虫,这个阶段的幼虫会在叶片上爬行并寻找适宜的取食点。之后的几个幼虫阶段就会稳定在一个地方蜕皮并发育。最后一个幼虫阶段称为若蛹阶段,在这个阶段,幼虫会变得更扁平,体色变深,最终羽化为成虫。白粉虱主要通过吸食植物汁液来造成损害。其取食会导致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掉落。此外,白粉虱在取食过程中会分泌出蜜露,这会导致烟煤病菌的滋生,进一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草莓上,严重的白粉虱侵害会导致果实生长受影响,果实变形,品质下降。防控该种害虫可以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者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每亩用药量控制在30-40kg,间隔7-10d左右一次,连续时候1-2次。

5、草莓蚜虫

草莓蚜虫体型较小,一般呈绿色或黄绿色,体表有蜡质覆盖。蚜虫头部黑色,具有触角和足。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卵通常产在植物的叶片或茎上,幼虫在孵化后吸食植物汁液,成虫则继续吸食植物汁液并产卵。蚜虫的生活史受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和季节可能有所不同。蚜虫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果实和花器。受害叶片呈黄色斑点,严重时整片叶子变黄,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受害果实表面出现凹陷斑,影响果实品质和销售。此外,蚜虫分泌的蜜露还容易诱发霉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病害。草莓蚜虫可以应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35%蚜螨毙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亩用药量控制在30-40kg,间隔7-10d左右一次,连续时候1-2次。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和对水果多样性的追求,草莓市场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而草莓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23902 江苏省泗洪县车门乡农村工作局)

猜你喜欢
湿度草莓大棚
植物有话说(十七) 松果:开与合,看湿度
科学大众(2023年21期)2023-12-05 05:23:22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44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44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湿度的运行控制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3:00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测控技术(2018年9期)2018-11-25 07:44:34
草莓
空腹吃草莓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