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车相依的亲密关系

2024-05-29 23:45:29霍菁欣
艺术大观 2024年7期
关键词:电影出版物音乐

霍菁欣

摘 要:本文通过对音乐与电影、媒体、出版物之间关系的讨论,意在引发一些音乐专业对音乐与传媒类相关专业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探索、发掘音乐与传媒这两个学科是否存在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例如,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互相之间又有哪些影响,并且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分别在对方的领域产生过哪些作用,今后在对方的领域中有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电影;大众媒体;出版物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7-00-03

音乐和传媒这两个词看似距离比较远,之所以要选这个题目,是因为笔者是一个供职于传媒类大学的音乐专业教师。既然是传媒类的学校,那么自然相比于专业类的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的思路自然是有所不同。本文并非要探讨音乐教育,而是要探讨音乐与传媒这两个学科的联系,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学科的研究与发展都离不开传媒产业的加持与影响,故笔者想通过本文来提出对这两个学科的一些思考,同时发挥笔者的职业特点,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相关话题的关注。

传媒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收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因此,传媒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多的,比如,纸媒、广播、新闻、电视电影、广告、网络、出版物等。本文主要从音乐与电影,音乐与大众传媒,以及音乐与出版物这三个方面来讨论音乐与不同传媒类载体的内在联系。

一、音乐与电影

音乐和电影都是深入人们生活的艺术形式,不过与历史悠久的音乐艺术相比电影的年龄可就要小多了,但它绝非“基因突变”,而是由其他的艺术形式派生而来的,人们对生活的写照最初是由文学艺术来完成的,后来为了让文字中所要表达的东西更形象,更具体,更真实,更丰富而又出现了戏剧,戏剧是由人来担任演出的,虽有舞美的协助,但是和真实的世界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直到电影的出现使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知道工业革命的到来大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像其他很多工业革命的优秀发明成果一样,电影也大大地解放了艺术上的“生产力”,它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方式上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只是真实生活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比例不同,電影是其中最贴近真实生活的艺术。它所记录的都是与真实生活一般无二的实物,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说是所有艺术的一个大综合体[1]。当然,其中也包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角之一——音乐,现在已经知道电影是一种涵盖了多种艺术的大综合体,那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音乐艺术又与之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当把音乐和电影放在一起讨论的时候,要清楚地明白音乐在这里是要为电影服务的,电影是处在主要位置而音乐是处在次要的辅助位置的,实际上在电影中音乐和演员一样都是参与演出的重要成员,它在里面扮演的角色一般来说有两个,一个是片头和片尾的主题歌,还有是故事情节发展中穿插的背景音乐。先来说一下主题歌,单从名字上便可知道它存在的意义,顾名思义,“主题”两个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它一定是要符合电影的主题的,对电影所要表达的主旨是要有一定诠释功能的,而且片头和片尾曲还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和作用。很多电影是没有片头曲的,在电影的开头往往会加入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再配以一些视觉上的刺激以此来让人们很快地置身于电影的情节线索中,运用了片头曲的影片只是在手法上略做调整,目的和上面所说的是一样的,所以这里的音乐主要是营造一种气氛好让观众对将要发生的事产生一些联想和猜测,从而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2]。片尾曲出现在整部影片结束后,它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概括、总结、感悟和评价,听众在这时往往会发出对整部影片的思考和感慨。比如,电影《钢琴战曲》的开头是一首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昏暗的曲调加之黑白的影像预示着主角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和即将到来的苦难生活,而影片的结尾也同样运用了肖邦的钢琴曲,可这次不同的是没有用伤感的夜曲而是辉煌无比的波兰舞曲,此时此刻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主人公高兴,歌颂那种走出阴霾的强大生命力和雨过天晴后的那份喜悦。正因为主题曲这种前后呼应的作用,使得它在整部电影的音乐中有着相当重的分量。接下来分析电影中的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和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相一致的,这时电影和音乐就像是处在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一样,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在恰当音乐营造出的朦胧环境的影响下观众对影片的内涵会有一种不言而喻的体会和感动。比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在朴实的画风下总让人心情平静,体会到那种平淡的幸福。此外,在影片发展到高潮的时候背景音乐往往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我们同样拿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比,《红猪》中主人公修好飞机后带着吉娜去亚得里亚海上空炫特技,这时响起的那段音乐,长笛的旋律穿过了云霄,主人公的眼神在这时凝固了,紧接着出现了转调,使此时此刻的感情更加激烈,主人公想起了童年的幸福时光。每当看到这时都会忍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这无疑是音乐给这台感情的“引擎”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在电影中音乐作为一个好助手,帮助电影散发出无尽的魅力,有意思的是音乐是通过电影对它的“反作用”来做到这一点的,音乐中有感情,电影中也有感情,音乐抽象,画面形象。在电影经过处理后的艺术画面的注解下赋予了音乐更形象更深刻的内涵,同时音乐对于人们情绪的影响变得强烈了,而这种强烈的情感会悉数反作用到电影中去,这种“化学反应”循环往复像滚雪球一样,感情随之变得越来越激烈,不断地给观众在情感上施加压力,使观众的激情不断升温,从而达到一种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这也正是电影和音乐亲密无间的秘密[3]。

二、音乐与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它包括报纸、广播、新闻等一系列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传媒也在跟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地发展着,前进着。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邸报和古罗马帝国的“每日纪要”,主要报道的是帝王谕旨、百官奏章、官吏升降、军事政要等消息。那么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大众传媒在二十一世纪的音乐界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音乐界是一个内容丰富,种类多样,非常庞大的整体。就单纯拿歌唱艺术来说,在我国就分为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四个类别,而每种唱法又包含着不同的流派和风格,这样数来音乐的种类浩如烟海,如此庞大的音乐界要想健康迅速地发展自然需要大众传媒的鼎力支持。其实音乐与大众传媒一直以来都很紧密地联系着,在中世纪的欧洲,音乐会开始前都会通过张贴海报、散发传单的方式来为音乐会做宣传,而且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些都可以涵盖在大众传媒的范畴之内。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音乐与大众传媒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不觉中音乐已从中世纪宫廷中的巴洛克发展到了如今的现代派音乐、流行音乐[4]。大众传媒也从最初的每日纪要变成了后来的报纸,发展到了现在高度信息化的多媒体,网络。那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套用一个哲学原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如果离开了传媒甚至都无法正常地生活,任何行业的信息渠道如果受阻都会给该行业带来损失。音乐这个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它和大众传媒的关系比从前的任何时代都要紧密。在古代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人们要想听音乐只有走上街头去看流浪艺人的表演,或是步入金碧辉煌的“音乐厅”。而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你只需打开电脑浏览一下网页就基本上可以找到所有你想听到的音乐,而且音乐的音响效果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地飞速提高,这就是现代高科技和传媒手段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如果没有电视、网络的话音乐可能会失去50%的听众吧!不过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高度现代化的传媒技术也给我们很多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无比光辉灿烂的音乐瑰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便捷的传媒技术给众多的音乐爱好者带来了足不出户听音乐的便利,然而却使曾经人声鼎沸的音乐厅无比冷清。许多在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乐团需要靠政府的支持才得以勉强维持。如果有一天一种名为“音乐会”的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的话,那么对于音乐这种时间的艺术来说就像宣布一个人“脑死亡”一样,和丧失生命没有什么区别。难道有一天要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来保护音乐吗?因此,一定要梳理好音乐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在笔者看来,大众传媒可能会让音乐厅“奄奄一息”,但它也同样可以让音乐厅重新焕发生机,可以让音乐厅中那最鲜活的音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5]。因为这一点连几百年前的传单和海报都做得到,更别说拥有高科技后援的现代大众传媒了。不过中国有句古语“一切皆无,无物常驻”,唯有变是不变的,除了大众传媒的协助,音乐厅自身也要进行一定合理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如今快节奏的大众生活。

三、音乐与出版物

在文字还没有出现的遥远时代,远古先贤们的卓越思想是得不到继承和發展的,最多也只是留有一些传说罢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竹木简牍和缣帛已成为著书的主要材料。由于“学术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著书、编书、藏书的情况,许多门类的著作相继问世。这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出版物了。实际上任何研究性的活动都和出版业是分不开的,音乐研究自然也是一样,跟音乐有关的出版物一般说来有三种,分别是乐谱出版物、文字出版物和音像出版物三大类。

(一)乐谱类出版物

说起与音乐有关的出版物,最先被想到的无疑就是记录着音乐的乐谱了,众所周知,有活着的音乐也有已经死亡了的音乐,而其中那些在历史发展中活下来的音乐能够继续生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乐谱。曾有一条经典广告,广告词是这样的:“你能听到的历史130年,你能看到的历史168年,你能品味的历史434年。”这是酒类品牌的广告词。这则广告语是说录音技术是130年前诞生的,在这之前的漫长的人类文明岁月里,声音是不能被保存下来的,巴赫、莫扎特、海顿所在的十七、十八世纪是没有录音技术的,他们不可能靠录音来记录下自己的作品,好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发展成熟的五线谱,他们用五线谱创作和记录自己,他人的作品或是一些没有作者的民歌。也正是因为有了五线谱这种用符号记录音乐的方式,才把本是头脑中的音乐变成了物化了的可以保留下来的音符。再加上五线谱较之其他记谱法更详细,更科学,并且沿用至今成为现在国际通用的记谱法。所以今天这些生活在海顿、莫扎特200多年以后的人才能通过演奏家对乐谱的诠释而听到他们那些穿越时空的动听旋律。这也就是欧洲音乐能统治近代音乐史的原因。乐谱就像是音乐的宿主一样,音乐依附于乐谱之上才能得以生存。乐谱作为一种与音乐不可分割的音乐载体,在音乐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6]。

(二)文字类出版物

笔者认为,音乐研究中的文字文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我们对音乐作了研究之后是要得出一定的结果的,它当然是要用语言去阐述的,最后用文字来记录,可以看作是学术研究成果。第二,文字的受众面远远要比乐谱大得多,因此,以文字形式出现的研究成果能被最广泛的人群所了解。第三,音乐研究工作的“创新”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领域那样创造、发明,更多的是要有新的发现,而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对于这些音乐资源的勘探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需要从这些文字文本中寻求新的发现。

(三)唱片类出版物

录音技术的诞生,使音乐这种时间的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0年前如果你想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那么你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买票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但是现在你可以在家里任意挑选你喜欢的交响乐团或是你钟爱的指挥家所演奏的歌剧版本来播放,我们不禁要问,它改变了音乐的什么?正如前面说到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改变的正是音乐的存在空间,它将每分每秒流逝的时间凝固起来,做成了音乐的“标本”,让转瞬即逝的音乐变成了一件可以重复欣赏的艺术品,它利用人类的记忆力给人类又编织了一个别样的音乐天地。这些“标本”也具有新的含义,过去的即为历史,而过去只有用文字与乐谱记录的音乐历史,如今又多了一种新的传承方式,这种被凝固了的音乐。

以上说到的这三种音乐研究过程中的出版物都起着各自的重要作用,它们相互结合成一个立体的学术构架,以宽阔的视野,全面地分析,推动着音乐的发展。

综上所述,音乐与传媒各类相关的产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辅车相依的亲密关系。笔者作为一个传媒类大学里的音乐教师,对于这条融合了传媒相关学科的特殊音乐道路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的,其中充满了值得深挖和研究的细节,同时它也拓宽了音乐理论研究的边界,使其涉及的领域更多样,更丰富!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1997.

[3]宋瑾.音乐美学原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4]胡企平.电影音乐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1.

[5]肖东发.中外出版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美]查尔斯.斯特林.大众传媒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电影出版物音乐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2017年出版物
音乐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30:22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24:36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8:24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1:17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