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竹笛音色,奏响变幻乐章

2024-05-29 12:11:52王小睿
艺术大观 2024年7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

王小睿

摘 要:本文围绕竹笛演奏中的音色驾驭进行研究,阐明竹笛的发展历史、构造特征、流派划分,品析不同笛曲风格下音色瑰丽多变的意境内涵,最后着重分析竹笛演奏中的音色驾驭要素,并以乐曲《姑苏行》《莽原》为例,探究独奏与合奏中竹笛音色驾驭的窍门,以期提高演奏者竹笛音色驾驭能力,借特色音色奏响变幻乐章!

关键词:竹笛演奏;音色驾驭;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7-00-03

笛,天籁之器,琢形定音流传千年。竹笛,旋律多变,或高亢,或婉转,或欢快,或宽广,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其中,竹笛的音色最具魔力。姿势调之、气息控之、口型变之、吐舌练之、笛类换之、位置挪之,音色变化之美,异彩连连,此则竹笛演奏音色驾驭之本质也。故而,立足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竹笛,观独奏或合奏之曲,求索音色驾驭之法,以得竹笛乐章变幻之趣。

一、探索竹笛演进史,识别竹笛真面目

(一)历史拨雾

竹笛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发展历史,竹笛形制历经骨哨—骨笛哨—夏龠—篪—宋横笛—元笛—清曲笛—清镀银铜笛等发展变化。其中,骨哨发现于新石器晚期,经过骨哨制作后形成骨笛哨,这种乐器逐渐发展到战国时期诞生了竹笛,被记载为夏龠。到了战国时期后,将一种横吹竹管乐器命名为篪。历经宋元时期,逐渐发展出宋太常笛、宋横笛、元笛及元箫等,之后笛子与箫开始“分道扬镳”。满人入关后,笛子开始作为定弦使用,在昆曲进京的推动下,笛子成为伴奏乐器之一,深受众人喜爱。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竹笛形制、音色、风格俨然发生不同变化。目前,竹笛主要用于调整各类单音,力求呈现出独特音色,提高竹笛演奏的表现力。

(二)構造解密

竹笛材质不同,常见的有白竹、紫竹、红竹以及湘妃竹等材质,不同的竹子材质均可制作成不同的竹笛,而且竹笛制作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竹笛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基于竹笛音色划分,可将竹笛划分为曲笛、梆笛、新笛三类。曲笛和梆笛构造特别,长度分别约60cm、40cm,内径分别约1.7cm和1.3cm。其中,曲笛有12个孔,正面孔和背面孔分别对应着吹孔、基孔,基孔音域为a1—d4。曲笛雕刻上,通常雕刻精美图案或涂抹红或黑色面漆,契合曲笛演奏者的爱好;梆笛比曲笛小,基孔音域为a2—g4。此外,新笛不同于以上两种,在原有竹笛基础上增加指孔,为竹笛演奏者快速转调提供方便,因而实际演奏方式有较大差异[1]。

二、笛曲风格迷人眼,音色变化迥亦奇

我国地广人多,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在不同风俗的影响下,诞生了各种民族民间笛乐和不同的笛曲风格。其中,我国主要的笛曲风格和音色变化特点如下。

(一)黄土高原风格

《喜相逢》《走西口》等为黄土高原风格的代表曲目,音色多呈现粗犷、扎实、豪迈等特点。此外,《秦川抒怀》等作品基于关中民歌、信天游等方面影响,融入“苦音”和“揉音”,在音色穿插下突出竹笛乐曲音色的脆亮、高亢之感。

(二)藏族风格

“囊玛”“锅庄”对于藏族风格乐曲影响较大,二度在长音中尤为常见,三度作为装饰音能够凸显民族色彩。例如《玉树草原之春》《春到拉萨》等藏族风格竹笛乐曲演奏过程中,形成了悠长、飘逸的音色特点,进而展现浓郁的民族乐曲风格。

(三)新疆风格

新疆风格的竹笛乐曲具有西域特点,音色更为灵活,乐曲强弱变化明显,音色控制稳定。在实际竹笛演奏时,常采用小笛子演奏方式。如《帕米尔的春天》节奏鲜明,音色稳定,表现当地民众热情豪放的性格特点。

(四)蒙古草原风格

蒙古草原风格竹笛乐曲以抒情为主,经常性用竹笛滑音模仿蒙古族马头琴的弹奏效果,用颤音模仿长调中的人声效果,音色表现上,多输出辽阔、豪迈的心境表现。例如《牧民新歌》竹笛乐曲演奏中,音色极为豪迈,充分展现牧民纵马驰骋的自由与奔放。

(五)西南高原风格

《苗岭的早晨》是西南高原风格的竹笛乐曲代表作之一,该曲目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竹笛曲风相结合,呈现清脆、清新音质特点,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丰富竹笛音色。

(六)江汉笛曲风格

江汉笛曲风格较为特别,融入湖南、湖北等地地方戏曲及民间音乐的特色。例如《春到湘江》这首竹笛乐曲,在竹笛演奏过程中,民歌曲调增色添彩,充分体现当地风土人情,表达出春天即将到来的美好情感。不仅如此,在音色表现上,这首江汉笛曲音色涌动性强,采用强弱对比手段,更能突出清脆甜美之感。

(七)江浙笛曲风格

《幽兰逢春》为江浙笛曲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其笛曲中融入了较多昆曲元素,演奏者使用新笛,形成独具一格的笛曲风格,音色变化上,或细腻,或典雅,或委婉,或浑厚,较为多变。

(八)其他笛曲风格

竹笛演奏形式在各民族中都有所渗透,除了以上地域外,在闽粤等地区也十分常见,竹笛奏乐和当地音乐相融合,诞生了各具特色的闽粤笛曲风格等,其音色特点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2]。

三、翩翩晓雾锁寒江,音色要素见真章

(一)演奏姿势的影响

竹笛演奏者的演奏姿态是竹笛演奏音色变化的关键要素,如果演奏者姿态不佳,将影响竹笛演奏的整体观感,不利于竹笛音色特点的正常展现。因此,竹笛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当充分认识并力图掌握其中奥妙。其一,演奏姿势要自然。竹笛演奏阶段,演奏者需要身心合一,关注自身姿势,将两脚自然分开至与肩同宽的状态,并做到自然挺胸收腹,双目平视前方,腕、肘等部位自然放松,确保呼吸自然,防止演奏者因呼吸不畅影响竹笛演奏技巧的运用效果,保证音色通畅度和纯正性。其二,站式演奏要规范。相比于坐式演奏形式,站式演奏对于姿势状态的要求更高,为降低对竹笛音色的影响,演奏者应当提高对站式演奏的重视度,保持演奏姿势的平衡自然。如果竹笛处于右侧则左脚在前,反之则右脚在前,以此来保持肢体平衡。其三,手形姿势要正确。竹笛演奏中音色的表现性与演奏者双手的配合度密切相关,双手的有效配合能够凸显演奏者的发音弹性,更好地展现竹笛的美妙音色。因此,演奏者演奏时,双手放松的同时,按孔手指保持弧形状态,且手指与笛的孔接触部位恰当,根据竹笛尺寸大小调整手部演奏姿势,例如,梆笛通常用第一指肚按竹笛孔位,演奏时手指中间关节严禁压凹进去,提高手指灵活度,更好地发出富有弹性的音色[3]。

(二)呼吸方法的练习

竹笛乐器吹奏过程中,呼吸之间气息的变换容易影响竹笛发音音色,所以呼吸方法的练习是演奏者掌握音色的必由之路。在呼吸基本功练习时,通常采用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第一种胸式呼吸法是指基于肋骨运动下产生的呼吸方法,呼吸训练过程中,在自然呼吸基础上进行训练。但是这种呼吸训练方式容易使演奏者呼吸幅度变浅,在竹笛吹奏时易有气无力,难以呈现清脆悦耳的音色质感,故而不太推荐此方法进行训练。第二种腹式呼吸法能够通过胸部、横膈膜、腹部的配合运动,进一步扩张腹腔带动胸肺功能,促使气息快速吸入腹腔,而竹笛演奏过程正好需要演奏者大量吸气,所以此方法可应用于竹笛吹奏训练,满足演奏者吸气量的需要,但是注意吸气量的合理控制,防止出现肌肉紧绷,影响演奏者对气息的控制能力。第三种是上述两种方法的融合,吸取两种方法的长处,演奏者吸气过程中可稍微鼓起腹部,实现胸腔的有意识扩张,呼气放松腹部同时减小收缩力量,使得演奏者更好地协调呼吸肌,将呼吸肌承受负荷大大降低,从而吹出想要的竹笛音色。

(三)演奏口型的变化

“风门”指的是竹笛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的小孔,竹笛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双唇及唇周部位的肌肉运用较多,这两部分可控制口风输出,避免风门控制过大或过小,防止音色浑浊不清、异常紧绷等。由此可见,竹笛演奏口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演奏时的音色,演奏口风的训练是驾驭音色要素的关键。竹笛演奏者应该注意口风大小、口劲松紧程度的严格把控,在练习基本口型的基础上,不断集中精力由内而外地调动气息冲击“风门”,在气柱冲击下发出声音。尤其低中高音配合时,要求风门与口劲相互配合,实现口风的合理运用,促使竹笛演奏出的音色圆润、饱满,提升竹笛演奏效果[4]。

(四)吐舌技巧的训练

竹笛演奏中音色的变化与吐舌技巧有关,当舌头振动时则会发出声音,而舌头的灵活度以及吐音的清晰度、动作气息的配合度等均会影响竹笛音色。演奏者必须专注吐舌技巧,扎实训练单吐、双吐、三吐、花舌等技巧。单吐是技巧训练方式及基本训练方式之一,要求演奏者将舌头放在齿龈下方,用气吐出发音;双吐则要求演奏者发“库”音,以纠正舌根发音,保证发音顺畅;三吐则结合以上两种训练方法,重点加强吐气的衔接性训练,缓缓吐气;花舌类型多样,常见长、短、密、稀、软、硬等各式花舌,一般采用模仿动物叫声等方式进行训练,练习时,舌尖轻抵上牙床,从内向外输出气流进行发音,促使竹笛演奏者吹奏出好听的音色。

(五)竹笛类型的选择

上文提到,竹笛类型多种多样,曲笛、梆笛、新笛均为常见竹笛,不同类型的竹笛具有自身的音色特点。竹笛演奏中的音色呈现与竹笛类型的选择息息相关。然而,如何基于音色选择适合的竹笛并非易事。有关竹笛研究表明,曲笛笛身粗长、音色醇厚、音高偏低;梆笛音色清亮且明朗,音色穿透力强;新笛音色深沉古朴而音域广泛。故此,为呈现独具特色的竹笛音色,演奏者可以结合竹笛乐谱以及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竹笛,以此彰显竹笛音色特点,提高竹笛乐曲演奏效果。

(六)位置方向的偏差

位置方向的偏差亦是影响竹笛演奏中音色的关键要素,这里的位置方向上的偏差指的是竹笛方位上的偏差,包括竹笛吹孔位置偏差、竹笛吹孔朝向偏差等。无论竹笛吹孔在嘴唇偏下位置,还是竹笛吹孔在嘴唇偏上位置,均容易影响竹笛音色,出现杂音、虚弱、音大、硬度高、情感弱等问题,导致竹笛演奏中的音色交叉,降低实际竹笛演奏的演出效果。所以,竹笛位置方向上,竹笛吹孔与嘴唇的距离需要加以控制,积极正确地调整以控制发声,避免竹笛位置方向偏差过多,造成改变音色或发音困难,确保演奏时发出的音色正常[5]。

四、音色驾驭了于胸,奏响变幻新乐章

(一)独奏中竹笛音色的驾驭

竹笛声音动听且明亮,常被演奏者选中作为独奏乐器。我国竹笛独奏艺术发展较为久远,几十年间,涌现出的竹笛大家数不胜数,如冯子存、刘森、赵松庭、陆春龄等人,南北派均对竹笛独奏艺术进行推广,竹笛演奏风格和技巧也在不断变换提升。现如今,竹笛独奏艺术的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竹笛音色驾驭成为演奏者经常关注的焦点。为驾驭独奏中的竹笛音色,演奏者需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不仅要将竹笛演奏声音“放出来”,还要将乐曲理解高度“升上去”。其中,“放出来”,指严格把握上述音色要素,通过调整气息、姿势、口型等,真正将独奏时的竹笛声色放出来,避免声音呈现憋闷之感;“升上去”是指竹笛独奏者必须掌握吐舌等技巧,确保演奏技巧扎实,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加深对演奏乐曲内容本身的理解,并调动独特的竹笛音色予以诠釋和演绎,进一步将竹笛演奏化虚为实,演奏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独奏乐曲[6]。

(二)合奏中竹笛音色的驾驭

合奏也是竹笛演奏中常见的形式,合奏形式之多,不局限于管乐合奏、弦乐合奏等。作为乐团合奏中的重要乐器,竹笛演奏时的音色表现力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般而言,竹笛音色不能过于突出,亦不能过于弱化。为驾驭合奏中的竹笛音色,演奏者通常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乐器默契配合原则。乐团合奏中使用的乐器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乐器合奏演奏中占据重要位置,竹笛与管弦乐类的乐器都是互不分割的部分,如果竹笛乐器音色配合不到位,可能影响整个合奏曲风的走向和演奏效果。所以,合奏中竹笛的音色驾驭需要以各乐器默契配合为前提。二是领悟指挥意图原则。乐团合奏中竹笛演奏方式不可能单独存在,众多乐器的演奏需要指挥,为正确发挥出合奏中竹笛的音色特点,演奏者必须领悟指挥意图,确定各个声部旋律、节奏,掌握竹笛声音强弱变化节点等。三是合理调整音色原则。不同于独奏方式,乐团合奏形式下,竹笛的演奏技法应当另辟蹊径,摆脱照搬独奏模式的行为,既可以演奏主旋律也可以作为伴奏。但是合奏中竹笛音色驾驭难度普遍高于独奏,因此,演奏者必须结合合奏乐曲内容、各类乐器特点及演奏实际情况等,合理调整合奏中的竹笛音色,创新并灵活运用竹笛演奏方法,提高竹笛音色驾驭能力。

五、结束语

竹笛演奏中的音色驾驭至关重要,因为竹笛音色变化无穷,音色的驾驭掌控直接影响乐曲演奏效果。为演奏出高水平的乐曲,竹笛演奏者需要掌握影响音色的要素,加强对演奏姿势、呼吸方法、演奏口型、吐舌技巧、竹笛类型、位置方向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并能够结合独奏和合奏实际情况和舞台经验,演奏出契合主题的悦耳音色,赋予音色变化灵动和美感,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罗珣.“笛王”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与技巧研究[J].艺术评鉴,2023(16):98-103.

[2]阴梦菲.简述竹笛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大观,2023(21):25-27.

[3]徐宗科.中国竹笛音乐的开放性表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3(02):112-118.

[4]黄怀宇.我国竹笛演奏流派和文化特色[J].艺术家,2022(11):77-79.

[5]蒲诏帅,陶雅.竹笛演奏中气息的运用技巧[J].艺术品鉴,2022(32):161-164.

[6]窦飞.竹笛演奏的艺术分析及思想情感表达方式[J].黄河之声,2022(16):125-127.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
民族音乐与浪漫音乐的交织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2:14:49
阐述西洋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5:05:45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11:14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04:00
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59:19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22:02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55:00
略谈音乐表演中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