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训练”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2024-05-29 18:01黄相怀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党性干部时代

黄相怀

通览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新制定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政治训练”已经成为贯穿其中的基本范畴。从“政治训练”学习领会这两份重要文件,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政治训练”成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中心词汇

“政治训练”作为一个特定概念,其使用由来已久。从其缘起来说,这个概念最早在军队建设的语境中使用,系与“军事训练”并行使用的概念,或因军队建设需要,从政治维度将其从一般性的“军事训练”中而独立出来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政治训练”的提出,表明对军队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古田会议决议”)中,针对当时在红军一部分同志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如: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的,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的工具之一;甚至还有说“军事好,政治自然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的,则更进一步认为军事领导政治了;以为红军的任务也和白军相仿佛,只是单纯地打仗的,等等。毛泽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政治水平低”,“因此不认识军队中政治领导的作用,不认识红军和白军是根本不同的”等,而提出的纠正方法则包括“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特别是对俘虏成分的教育要加紧。同时,尽可能地由地方政权机关选派有斗争经验的工农分子,加入红军,从组织上削弱以至去掉单纯军事观点的根源”[1]。

虽然从军队建设的意义上我们党一直通过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坚持了“政治训练”的理念与要求,但在党的建设意义上使用“政治训练”这一概念源自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于政治建设的重视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胸怀“党之大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调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就是我们党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并以此统领党的建设各方面;体现在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上,就是我们党在党的建设尤其是干部教育培训语境中强调“政治训练”这一概念,赋予其新的更加丰富的内容与要求。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针对年轻干部培养问题强调指出:“要突出政治训练,重点是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这个事情不要怕花时间、花精力。政治训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是搞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了,而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也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在2018年11月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有了关于“政治训练”的表述:“突出政治训练、政治历练,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全过程。”2019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相近表述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2019年5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相关表述有:“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地,在2023年9月中央印发的《规划》中,关于“政治训练”的表述,“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强化政治训练,加强履职能力培训,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创新”,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中关于“政治训练”表述为“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政治训练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把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纲领转化为干部的自觉行动。”[2]以上回顾充分表明,“政治训练”已然成为把握领悟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词、中心词。

二、从“政治训练”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理论教育

虽然《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首次在干部教育培训专门文件中提出了“政治训练”这一概念,但并没有明确“政治训练”的内涵与内容,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进一步明确了“政治训练”的内容,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党的建设尤其是干部教育培训语境中“政治训练”一词的把握和使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条例》和《规划》对于干部教育培训语境中“政治训练”的重点内容,我们党已经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把握,在这两份相互贯通的文件中,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而其中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则可以合并称为“政治训练”。

《条例》明确“理论教育”的开展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重点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培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共同呈现了党的理论的源与流,是中国共产党人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宝贵思想与精神财富,从而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掌握的基本内容。二是“全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面向党员干部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三是“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培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党对于推动事业发展的基本考量、战略擘画和重大举措,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和意志的共同体现,因而也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加强的重要内容。最能体现《条例》和《规划》关于作为“政治训练”的“理论教育”开展的考量,就是突出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现了深刻的政治考量。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政治是灵魂、是方向、是大局、是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从来都是事关灵魂、方向、大局和原则的大问题。在当代中国,推动全党进一步加强团结凝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事关灵魂、方向、大局和原则的大问题。不断体现和达到这方面的要求,必然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教育引导干部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3]。

关于开展理论教育属于“政治训练”范畴的论述,主要是从政治层面理解的,强调的是理论教育的开展能够达到和体现应有的政治效果,从而达到和体现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但是这并不说明,理论教育的开展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我们从“政治理论”角度理解的时候,主要是从加强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体现和达到某种政治效果而言的,但是这并不表明它们纯然是“政治”理论,实际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含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总的来看共同服务于但并非直接等同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个最大的政治”。

三、从“政治训练”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党性教育

2018年4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党性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在这里的表述中,“党性教育”的内涵与边界还并非十分清晰。在干部教育培训的语境中对“党性教育”进行明确界定的,是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他强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要求“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党校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将党校的“为党育才”职能细分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三个方面,其中党校开展的“党性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等。以上这些重要论述,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党性教育”内容的丰富与界定提供了根本遵循。

由此,在《条例》和《规划》中,“党性教育”的内涵和内容得以进一步明确。在《条例》中所指明的党性教育的重点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政治忠诚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4]。在《规划》中党性教育的内涵得到了更详细的区分和呈现,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从提高政治能力的角度,要求突出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强化民主集中制教育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教育,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开展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等方面培训。第二个层面,从保持政治本色的角度,要求强化党的宗旨、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培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第三个层面,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角度,要求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第四个层面,从提到道德修养角度,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庭家教家风教育[5]。

从达到和体现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看,如果说理论教育主要发挥的是“凝心”作用的话,那么党性教育主要发挥的是“铸魂”的作用。也就是说,解决的是党员干部如何持续不断地以“党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从而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更好塑造良好政治形象、行使政治权利等问题。党性教育与理论教育相比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熔铸了思想认识与实践行动为一体的教育形式,不仅要求“心上练”而且要求“事上磨”,对于“知行合一”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进教学方法,融通教育资源,使党性教育更加生动深刻、有血有肉”,“要深入研究党性教育内在规律,探索全周期全链条教育模式,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和管理全过程,真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让学员记住一辈子”。

四、从“政治训练”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部署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主旨,即“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而达到“政治过硬”这一特征当然离不开必不可少的“政治训练”。如何使“政治过硬”这一条得到更好体现。《规划》作了重点工作部署。

其一,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南,是团结凝聚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当然要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业主课,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走深走实。要看到,经过新时代10多年的持续学习领会、贯彻执行,总体上广大党员干部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不再陌生,关键是如何学懂弄通做实,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到业绩上。因此,《规划》特别对如何以高质量教育培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讲清楚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要“推行课堂讲授、案例解析、现场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同时也强调“知行合一、推动工作”,强调“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引导教师联系实际教、干部联系实际学”,“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其二,突出“关键少数”政治训练,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从政治实践看,领导干部是决定性影响党的政治建设成效的“关键少数”,他们的政治素养、政治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单位、部门、地区的政治建设的整体状况,因此,《规划》提出“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使干部的政治素养、政治能力与担负的领导职责相匹配”。而各单位、部门、地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即我们常说的“一把手”,又是少数中的少数、关键中的关键,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政治能力当然应该成为加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中“政治训练”分量的重中之重,《规划》专门提出“强化‘一把手’政治培训,有计划地选调地方、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参加专题培训”,特别提到“围绕提高政治能力和领导能力,加强机关司局长、处长任职培训”,“重视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等的政治培训”,并单独提出了“‘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包括“就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定期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中央组织部定期选调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和中管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等。

其三,加强年轻干部政治训练,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接续传承。而面向年轻干部加强政治训练,又是事关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的关键一环。自2019年春季学期至2022年秋季学期,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六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结合年轻干部工作和思想实际,都是着重从政治的高度面向年轻干部提出各种要求,因此《规划》对于加强年轻干部政治训练,专门提出“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突出政治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规矩教育,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和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强化斗争意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规划》还提出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其中包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每年春季、秋季学期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央组织部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培训”,“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年轻干部不同成长阶段特点,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和实践锻炼”等。

五、从“政治训练”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要求

从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中,特别是新时代党校工作实践尤其是坚持党校姓党、坚持从严治校的实践表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组织管理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受培训干部也具有十分深刻的教育影响作用。在教育培训管理环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又往往是政治性的不良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发现,《条例》和《规划》关于教育培训中的管理要求,对于面向受培训干部进行“政治训练”也具有重要的支撑、引导和帮助作用。同时为了强调和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中管理要求的“政治训练”效能,一些相关规定的要求还十分明确、细致。

比如,《条例》提出的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中,充分体现了政治的考量和要求。第一条“政治统领,服务大局”明确定规“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培训,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这里所包含的“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培训”从而使得“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履职尽责”这一逻辑链条是十分有力而清晰的。第六条“依规依法,从严管理”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法规制度,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风气。”这里所包含的“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了事情政治影响十分不好”的考量也是十分深刻的。实践中也可以发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经过新时代10多年的深入推进,全社会对于领导干部的形象作风问题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干部在接受教育培训中出一些问题和状况,往往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多角度解读和抱着各种目的的传播,往往比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出问题敏感度更高,对干部自身、对各级党组织乃至党的整体形象杀伤力更大。这就是为什么要着意强调“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政治原因之所在。

再比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是一项关系意识形态的重要工作,把握好我们党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要求十分重要,这也是一项必须把好的政治关。因此,《条例》在第三十五条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和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第三十七条对于教师除了强调具备较强的素养能力外,还强调“不得传播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中央决定的错误观点”;第三十九条强调“干部教育培训主办单位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对外请教师的审核把关”;第四十五条强调“未经审核把关的教材不得进入干部教育培训课堂”等等。诸如此类的规定,其着眼点都具有深厚的政治考量,都体现了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政治训练”效能的把握。

总之,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并非“唯政治”,但以“政治训练”统领和贯穿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疑是《条例》和《规划》的鲜明特点,体现了我们党对于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线的规律性认识的深刻把握。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这两份重要文件,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在“政治训练”上把得更准、落得更实。

猜你喜欢
党性干部时代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