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茜
摘 要:玉林传统建筑壁画是玉林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更好地运用研学的方式去探索和保护这些传统建筑壁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价值,向青少年解读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当前,玉林市博物馆在积极探索本土传统建筑壁画历史资源用于博物馆针对学生等群体的研学活动,以便更好地推动地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建筑壁画;博物馆;研学运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38
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活动是以博物馆藏品以及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教育内容,以实践探究、学习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参与体验为教育手段的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的文化旅游活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本文基于玉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玉林市博物馆的研学需求及课程设计目标,对传统建筑壁画的研学活动运用进行探究,旨在加强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地方历史文化的认知,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以达到博物馆教育研学的目的。
1 传统建筑壁画用于博物馆研学的意义
玉林市传统建筑壁画历经岁月更迭,虽然为数不少的传统建筑壁画受自然损毁或被人为破坏,但至今仍在传承历史文化、教化育人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其作为文化遗产和具有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传统建筑壁画体现了地方民间社会鲜活的文化生态和传统历史文化,反映了当时大众阶层的审美趣味,是绘制在“墙上的文化遗产”。以玉林传统建筑壁画为主题的研学教育运用是开发利用岭南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课堂的有益探索,是培养青少年一定教育认知的最有效方式,能让青少年在认识整个壁画发展的完整脉络中提升历史感悟和艺术审美能力。
2 传统建筑壁画用于研学的现状分析
2.1 传统建筑壁画资源用于研学的利用现状
2.1.1 传统建筑壁画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玉林地处桂东南文化中心区域,传统村落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七个县(市、区)都保留有艺术、文化价值较高的传统建筑壁画。如福绵区樟木镇、玉州区高山村、北流市民乐镇萝村、兴业县石南镇庞村等地,壁画都保存得比较完整。玉林传统建筑壁画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很多题材跟我国社会民间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像《竹林七贤图》《五伦图》《渭水访贤》《燕山教子》《陶渊明爱菊图》《贤臣遇明君》《飞燕报春》《一路清廉》《清白传家》《乌衣巷》《中秋月夜》《单衣顺母》《南阳卧龙岗》《英雄》等壁画,以寓意吉祥的动植物图案和纹饰为题材,具有教育引导作用的历史典故、伦理家风、诗词书法为创作内容,达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愿望,意在传承文化、寄托向往、教育后人,富有人文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利用价值。
2.1.2 具备独特的研学资源
玉林市博物馆是玉林市唯一一所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近年来,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传统建筑壁画具有对墙壁天然的依赖性,不宜以切割等方式收藏于博物馆,它们依附于乡村的各个古建筑内的墙壁上,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和难收集汇总的现状。传统壁画不同于在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和具有典型代表的传统建筑更容易被大众所认知和了解,更谈不上保护、利用和开发应用。玉林市博物馆为了加强传统壁画的保护利用以及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博物馆专家对本土的传统建筑壁画进行系统的调查,对壁画题材、种类等进行研究,进行归类整理,掌握了传统建筑壁画的第一手资料。初步调查数据表明,在玉林境内的279座古建筑内,现存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传统建筑壁画有3700多幅。依托这些独特的资源,2021年玉林市博物馆组建了研学活动团队,紧贴本土文化,整合馆藏特色文物和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课程,推进分众课程的设计开发,并推出了面向中小学生的传统建筑壁画研学活动项目。
2.2 传统建筑壁画研学活动的开展
2022—2023年,玉林市博物馆围绕传统建筑壁画针对学生等群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研学活动。不同于社会其他机构开展的趣味研学、游玩研学、旅行研学等,玉林市博物馆的研学活动注重是对本土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活动主要分为“行走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和“行走的博物馆”研学进校园活动系列,为学生普及传统建筑壁画知识以及认识壁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及艺术价值。
2022年“行走的博物馆”走进高山村古村落开展传统建筑壁画的研学活动进行了前期调研,做好课程设计及准备相关工作。项目分为研学前准备工作、研学任务制定(研学手册)、研学的内容、研学的目标以及研学总结及评价六个方面内容。第一步,研学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对高山村部分古建筑地点的前期考察调研和学生研学的目标需要,研学团队选取了高山村传统建筑壁画较为集中的绍德祠、思成祠、李拔谋故居、聚星楼和承绪楼几个点,并串联成研学线路,同時制作好高山村研学活动行程安排表,对研学地点、研学对象、研学物料、路线设计等进行提前安排。第二步,研学任务的制定:博物馆研学团队制定出高山村研学课程表和研学手册等任务清单,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在研学活动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的探究和活动,结束后作为总结的依据。同时提前让学生上网查阅了解高山村的历史文化底蕴等相关资料,了解高山村的文化遗存。第三步,研学内容的制定:探究和学习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的高山村传统建筑壁画的分布、数量、保存状况、题材内容、特点及文化、艺术价值。第四步,研学目标的制定:通过学生实际体验和观察,交流讨论,总结思考,使他们能基本了解具有家教家风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美好寓意等题材的高山村传统建筑壁画的深刻含义及高山村的人文底蕴。通过分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五步,研学总结:本次研学采取的是以研学任务清单为基础,研学老师现场授课的方式,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故事。第六步,研学的活动评价:这是研学效果评估阶段,有老师和专家的自评意见,有家长及学生的反馈评价,也有第三方观众的调查,多角度、多方面收集综合评价材料来评价学生参与此次壁画的研学活动的效果。2022年“行走的博物馆”走进高山村古村落开展传统建筑壁画的研学活动让学生增加了对传统建筑壁画的认知,了解了玉林的历史文化资源,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023年玉林市博物馆“行走的博物馆”研学团队,把玉林的传统建筑壁画知识先后带进了玉州区万秀小学、迴龙小学和福绵区樟木镇调马小学三所小学,开展教育研学活动。研学分为四个板块:一是开设文物保护利用课堂,主讲老师利用PPT图片讲述玉林传统建筑壁画内容,普及文物知识,传播保护理念,展现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成效。二是邀请学生参与传统建筑壁画连连看,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增强公众对本土历史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等内容的认同感。三是开展壁画故事我来讲活动,邀请同学讲述传统壁画中的典范故事、家风故事,展示弘扬优秀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四是壁画描图,彩色涂绘壁画作品,加深学生对传统建筑壁画的感观认识。
3 传統建筑壁画用于研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建筑壁画运用于研学活动的形式单一,体验性、互动性不强
虽然玉林市博物馆拥有独一无二的研学资源,但由于受到壁画的依附在古建筑固定性因素的制约,研学活动的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玉林市博物馆开展传统壁画运用于研学活动仅局限于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视频+图片的模式,把传统壁画知识带进学校开展研学活动;二是带领参观群体到古建筑群内,直观讲解壁画知识。第一种方式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某幅传统壁画的文化内涵或者是背后的历史典故,对所属地方的文化背景没能进一步深入体验获取;第二种方式能身临其境地到古建筑前聆听壁画知识,但是只侧重“听”而缺少互动性的研究性问题的探讨。研学延伸开发不够,产品过于单一,对于学生来说,回头率不高。这些也反映出了传统建筑壁画运用于研学活动的思维模式较为固化,与参与者的体验性和互动性都不明显。
3.2 对传统建筑壁画的课程研发力度不够
玉林市博物馆将传统建筑壁画应用于研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受经费不足和研发人员不足两个因素影响,所开展的研学活动也有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收费研学活动,属于公益的研学教育,目前博物馆并没有专门的研发资金支持开展研学。同时博物馆的课程研发人员主要以馆内的社会服务部门的讲解员为主,讲解员还要兼顾馆内讲解和开展其他社会教育活动,缺少专门对传统建筑壁画课程的研发,不能保证及时跟进对传统建筑壁画的研发工作。
3.3 传统建筑壁画利用与发展的理念及创新能动性不足
玉林市博物馆开展的传统建筑壁画研学活动属于小众化的历史文化普及的研学教育,面对的受众主体主要是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国家对研学旅行课程有着明确的年龄段的特点和地方特色。《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承办方应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设计研学旅行产品;小学一至三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宜设计以知识科普型和文化健康类型资源为主的产品,并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小学四至六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宜设计以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的产品,并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
目前,玉林市博物馆利用传统建筑壁画开展研学活动的发展理念以及创新能动性不足,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涉及面不广。学生参加博物馆的研学活动目的是通过走出学校了解更多的本土历史文化,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主要以“研”“学”为目的。但玉林市博物馆的现有研学团队还不能支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需求是远远不能满足的。
4 传统建筑壁画在研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4.1 立足特色,打造研学品牌,开发多元化研学活动课程
博物馆研学参与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其研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玉林市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把传统建筑壁画研学活动打造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多元化研学品牌项目,并兼顾其知识性和特色性。在知识性方面,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对象,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需求与认知目标,进一步拓展研学的课程内容,分众化地推进研学课程的研发。针对小学生的研学,主要以简单且倾向于故事性质的课程为主,让他们认识、了解传统建筑壁画所表达的内容,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体验环节。如开设壁画临摹,开展壁画复原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建筑壁画,在一笔一画中领悟传统建筑壁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了解其存在的意义。同时参与“壁画故事我来讲”的体验课,加深对我们中华文化传统思想和传统美德的了解和认识。针对初中段学生的研学,则以“研”和“学”为主,通过探寻壁画的历史印记,了解传统建筑壁画的各式题材、表达内容以及壁画的绘画技法,了解其特征、功能,植根于地方本土的使命等方面展开“研学”,让学生们能进一步关注对传统建筑壁画传统技艺的提升保护意识,同时深入探究在整个壁画发展的完整脉络中,提升历史感悟和艺术审美能力。同时以传统建筑壁画为依托,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设计的研学活动,创造设计一系列具有本土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壁画临摹,让壁画从在墙壁上走进现代生活。在特色性方面,可以与校内课程结合,开发多元化的研学课程,具体可以从地方历史文化、民间社会环境、审美情趣等角度出发,制定课程的主题、拓展方式,构建博物馆+跨界融合研学运行的模式,增强互动式体验项目和创意创作,如联合地方志、科技馆等单位,共享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传统建筑壁画研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能在多元化的研学活动中,解读和体验传统建筑壁画所展现的明清时期玉林民间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活风貌,增进学生对玉林地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历史使命感。
4.2 优化公共服务,加强研学课程研发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主要是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的公共服务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文化活动。首先,在业务方面,博物馆需要加强研学专业人员知识储备,培养和储备复合型人才。其次是,加强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组建好研学队伍,共同培养研学课程的研发人员,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设计出与本土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学课程。2020年,教育部联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鼓励博物馆会同教育部门、学校,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4.3 创新形式和理念,提升研学吸引力
在研学常态化下,当前博物馆的研学常见的方式多为课堂授课、参观游览、互动体验、分享心得的研学。为了提升博物馆研学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研学价值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合理运用地方历史文化开展研学的探索过程中,可以考虑从多维度、多层面、多角度地将静态的壁画资源最大化地转化为可能被大部分参与者感受和体验的文化模式,让开展传统建筑壁画的研学形式更“活”一些。一是开展网络平台主题型线上研学。利用VR全景技术,将线下的传统壁画“搬到”互联网上,设置互动体验、参与探寻知识和打卡闯关等多种体验;二是做好线下传统建筑壁画研学的“课堂+”组合模式。通过“课堂+情景”“课堂+展览”“课堂+故事”“课堂+打卡寻游”“课堂+艺术”等活动体验形式,使之能串联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主动探寻传统建筑壁画所蕴含的学问的积极性,提升博物馆研学的吸引力。
4.4 延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满足研学群体文化需求
参加地方历史文化的研学是学生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文创产品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直观反映的是文化内涵。如何讓学生们在传统建筑壁画的研学体验中,对知识与文化更具体化、直观化,又能进一步拓展延伸研学本身的教育目的。以传统建筑壁画研学为出发点,首先,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住研学群体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需求特点,进行文化产品的创新和产品的开发。其次深度挖掘传统建筑壁画的文化元素和艺术价值,对其内涵、特征等进行收集和分类,选取故事较为典型、文化识别度较高的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设计,才能满足研学需求。对于参加研学的学生而言,可以把传统建筑壁画的文化产品带回了家,又可以进一步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这对家乡传统建筑壁画的学习和研究又起到了深层次的教育意义。
基于玉林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玉林市博物馆对传统建筑壁画研学活动的运用目前还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如何利用好传统建筑壁画资源开展研学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挑战。玉林市博物馆需要进一步探究多元化的研学发展模式,拓展不同的思维创新形式,构建好博物馆教育研学体系,联合学校、社会机构多方力量,挖掘优质资源,推动传统建筑壁画研学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在满足青少年文化需求的同时,能助推地方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把传统建筑壁画研学打造成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研学文化品牌项目,从而实现博物馆教育研学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