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
为什么年轻人相爱越来越难?有人说这是因为谈恋爱费时间、费钞票,还总要猜测对方在想什么,经常冷战、吵架,太麻烦了;有人说找到能互相爱到灵魂深处的人太难了,不想将就;有人说怕另一半出轨,自己变得哀怨,还得操心孩子、工作、家务。
我一直觉得,现在是一个“快流动低情感”的年代,我们缺乏深厚的情感,并总是处于迁徙之中。归结起来,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恋爱需要时间,然而很多在城市里打拼的青年,时间都被工作挤压。此外,如今对生活的定义也跟以前不一样了,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比原来多了很多,比如过高的房价就让人负担很重,更不要说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了。
第二个原因,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时代,太缺乏情感的交流,所以会出现一种畸形现象:恋爱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对一个人好,对其他的事漠不关心。很多人谈恋爱就是看看电影、吃吃爆米花,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但没有生活的喜悦、温暖,体会不到对方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第三个原因,传统观念对女性有一个道德体系的约束。比如,多年以前,女性二十七八岁就要生孩子,生孩子之前要结婚,结婚前要恋爱,这么一算,女性在二十三四岁就应该有男朋友。但问题在于,父母没有给她们留出恋爱的时间,只限定了结婚的时间。对于男性来说,他们觉得大学毕业之后就自由了,恋爱反而是负担。所以,女性对男性失望,男性对女性也失望,彼此的认知是错位的。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在爱情观念上有一些误区。比如,希望爱情能解决自己人生的问题——孤独、焦虑,乃至求学、就业、发展。面临这些难题时,他们期待找一个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帮助自己的人,以为两个人在一起,就能获得安慰、温暖。这种想法是特别有害的,因为爱情是情感,不是问题,你带着满身的问题跟别人在一起,会让对方特别反感。你可能还不知道,或许对方也带着一身的问题来找你,如此互相期待,彼此的压力就会更大、更失望。我们不能指望在爱情和婚姻里获得原来没有的东西,这违反了一项基本的规律: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拥有爱情的,是那种一个人就能跟世界建立关系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富有活力的生活去释放温暖,带给别人信心和快乐。因为自身的匮乏和焦虑,而将伴侣视作资源和工具的人,失去了爱情的内核。
另一方面,很多人对爱情失望,觉得伴侣变成了另一个人,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并不知道,没有任何一段爱情足以支撑起两个人的一生一世。爱情最大的规律是要再创造,但很多人再创造的能力实在太差,以为结婚是结局,忽略了爱情应当像春天的植物一样,需要不断地培育和滋养。如今的一些人,分手的能力远远大于相爱的能力,一旦觉得前景不妙,那么多失败案例在前,于是就想立即分手。连心里这一关都过不去,何谈同甘共苦呢?何谈两人一起建立新生活、小世界呢?
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还是要面对爱情,相信自己有走出传统的力量。好的爱情,在当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未来的世界充满变数,大风大浪之中,美好的爱情更加珍贵。作家池莉写过《烦恼人生》,男技术员在厂里遭遇诸多不顺,但是回家时能远远看到家里的一盏灯,便知道妻子已经回来,做好热菜热饭在等着自己,心里泛起一阵暖流和幸福。
一个人安身立命,首先要心安,有一个温暖的二人世界,这会让人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人也变得善良,而不是焦灼。所以,以寻常之心相信爱情,是非常宝贵的。
既然知道宝贵,我们要怎样寻找它、建设它呢?男性觉得谈恋爱就像喝可乐,在一起高兴快乐就行,但并不知道如何去认识女性。我建议男性看一部电影《杯酒人生》。年轻的男性对待女性,一定要像对待酒一样,去了解她的成长经历,这个历程就像酿酒,包含了许多酸甜苦辣。男性不应该只看女性的颜值和活泼的表面,还要知道她的难处,她经历过什么、热爱什么、期待什么,这样的男性才会有一种面对对方的真诚。此时,女性将会感受到,能品读自己的人会更打动自己。这时,两人之间的鹊桥就在无言中出现了。
如今爱上一个人就像“遭遇战”,不知道将来如何,彼此无法百分之百地相爱。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承担后果,爱过就是爱过,失败了也问心无愧,因为曾经真实地活过,这需要我们对人生观、生命观有一个新的理解。
当你老了,一辈子没有真心爱过一个人,是很可惜的,所以我们需要勇气。很多人不相信爱情,有些悲观,但悲观主义有时也不是坏事,因为持悲观主义的人容易幸福,持乐观主义的人容易悲伤,因为他们的期待不一样。如果不是盲目乐观,那么你会遇到一些温暖的好人,一些小小的温情都会让你幸福。
既然不乐观,那么就要认真生活,首先把自己建设成一个不需要爱情和婚姻仍旧能过上丰富而自由生活的人,不会成为别人的压力与负担,也不会因为没有婚姻而惶惶不可终日。你要有勇气,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相信自己在人生路上也可以过得很好,“很好”里包括婚姻、爱情,这样生活才会变得丰饶。
作为现代女性,要舍弃传统的心态。巴尔扎克写过《幽谷百合》,其中的女性特别美好,但她只有等待。传统女性的角色就是等待,等待被爱、被挑选。还有梅里美的《卡门》,十八岁的吉卜赛姑娘曾经爱过一个人,但觉得他们并不合适,便分开了,后来她又爱上另一个人。曾经的爱人把她带到山谷里,拿出一把长刀厉声问她:“你到底爱不爱我?”吉卜赛姑娘一把扯下自己的头巾扔在地上,跺着脚大声说:“不爱,不爱,不爱!”
人并非物体,没有了心理和精神,活着便没意思。就像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他朋友坐在巴黎的咖啡馆里,朋友见他看着外面很入神,问他在看什么,波德莱尔说:“我看到了满街的白骨,没有活着的人。看不到人的精神,看不到真心,所以活和死没什么区别。”所以,现代女性去爱的前提是,自己内心要有储存、有成长,才会有底气占据主动,不然在实践中只会显得自己很单薄。现代女性不再适合被动等待。
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写过一本书《纯真年代》,艾伦站在海角看着远方的一艘船,船即将开往灯塔驶向远方。纽兰站在上坡,他们俩都在等待。纽兰想,这艘船开到灯塔以前,倘若艾伦转过头看他一眼,他便立刻冲下去向她表白;艾伦知道纽兰在后面看着她,也知道纽兰期待她转过头,更知道她转过头他就会立马跑下来,但她就是不愿意转头,她一定要等纽兰先走这一步。最终,两个人的关系结束了。现在的爱情需要相向而行,没有谁先谁后,今天的女性不能只站在传统女性的角色里默默期待,这会让人失去太多。
我們要拿出力量面对生活,面对爱情。
(摘自微信公众号“读者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