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
摘 要:摹拓是一种技艺,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很多国宝级的书画作品,都是用摹拓技艺完成并传承下来的,在没有真迹的情况下,这些“下真迹一等”的作品,便成了唯一可以研究的珍贵资料。在印刷技术发展的今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技能费时费力,或者已经不再需要了。文章通过论述书画摹拓技艺在文物保护、中国书画学习、书画修复、传承优秀图案元素、中小学美术教育、提高书画欣赏水平等方面的应用,阐明书画摹拓技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书画;临摹;摹拓;修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26
1 摹拓,有利于书画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
摹拓①,是一种书画技艺。在印刷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或许有人认为摹拓技艺因为从头到尾都是纯手工完成的,费时、费力、费人工,尤其时间跨度久,就单从文物保护方面来讲,这种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时代了。其实这种观点非常片面,与李俊杰先生文章《矛盾与挣扎—从机器维度看湖北老河口年画的困境》中所描绘的问题极其相似,作者在文中指出:机器与手工艺,机器与人,手工艺与人,其核心都在于人。机器只是代替了手工艺人的工具,年画的设计与创作还是依赖于手艺人的才华和技艺②。手工艺代表年画的味道与精髓,这是机器所无法代替的。由此可见,摹拓技艺其中承载的精髓,也是印刷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摹拓作品有利于对书画文物的保护。郭文林先生在其文章《从书画临摹看继承传统技艺的必要性》中指出:“书画临摹这一传统技艺在文物保护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一件摹制精良的古书画摹本,无论从原作的书画艺术、表现古旧面貌甚至书画的装裱等几方面衡量,都必须如实再现原作的艺术风貌,这是其他任何复制方法所不能比拟的。”③由智超先生在《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及古代书法摹本的特定价值》一文中曾指出:在反映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面貌上,诸如王羲之以及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书法样式,我们观察到的最直接可信的材料只有摹本。以传世王羲之的法帖来讲,都是唐摹本④。尚永红女士在其文章《论古旧书画修复与临摹》中也提出了古旧书画的临摹复制是对书画文物的间接保护⑤。如上三位老师所述,足以证明在印刷技术没有发明以前,书画摹拓技艺是保留和传播书画艺术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中国书画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在历朝历代的作品中,留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摹本,这些各不相同的摹本,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原作的气息和面貌,一些好的摹本还成了现代研究古代书画艺术的珍贵资料。优秀的摹拓作品不但可以传承原作的经典内容和笔墨精髓,同时也为后世留存诸多重要证据。如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图1)、宋代摹本顾恺之《洛神赋图》(图2)、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3)都是摹本,原作已经不知去向,但不可否认它们的文化艺术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些精良的摹本流传至今,后人将无法欣赏并学习那些年代久远的艺术作品。
2 摹拓,有助于书画修复的接笔
在书画修复装裱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做接笔,即对残缺画意进行修补,使画意完整。对于书画残缺处该不该做接笔,一直以来是个有争议的问题。郭文林先生在《中国古书画修复如何借鉴“最小干预原则”—以传统书画修复中的接笔为例》一文中指出:对于“最小干预”原则,我们需要分析它的合理性,要辩证地运用它,不能完全照搬。古旧书画常常出现虫蚀、霉变、老化变脆等现象,因而造成画面缺失较多。试想一下,如果不进行全色(或是全的颜色比原颜色浅的话),画面肯定会出现大量明显的书画修补痕迹,遇到脱落情况严重的书画,修复后的画面会呈现一片片空白,效果会十分难看,给人一种未完工的感觉,这样的修复效果肯定会影响原件的艺术性和真实性,同时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要求⑥。陆宗润先生在文章《手艺、科学、艺术—传统书画修复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中也指出:反对论者往往认为接笔会造成真假混淆,或画意混杂不统一,这主要是受鉴定水平所限或修复师技法尚有不足。事实上,接笔反而有助于提升画面的整体审美感。如在世的宋元作品中往往少有未经过补色和接笔的作品⑦。以上两位老师多在其文章中表明在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要对残缺处进行接笔,以免今后再次修复时缺失处越来越多。放眼当下,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在博物馆还是修复市场中,大量古旧书画在有充足依据的情况下,还是有接笔的需求的。只是我们须了解接笔不是创作,应该多做研究,遵循原画笔法与画意,不能呈现个人风格,并且在无法判断或缺失画意时,要谨慎或不作接笔,以免弄巧成拙。
掌握摹拓技艺有助于书画修复中接笔工序的实施。沈亚洲先生在《中国书画修复的误区》文章中指出:“接笔是有难度的,专职的接笔师需要有很强模仿各家各派的能力,否则不能胜任,一般的裱画师,没有受过中国画技法的训练,肯定是不能胜任接笔工作的。就是受过中国书画技法训练的,如功底不扎实也不能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⑧如上所述,接笔工序需要修复者有模仿各家的能力,而长期从事摹拓的人,本身就是要求模仿谁像谁,所以掌握书画摹拓技艺,对残缺部位画意的接笔工作很有帮助。
3 摹拓,有助于中国书画的学习
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说明范本很重要。笔者注意到在很多我国绘画的题跋中经常也会看到仿某某笔意等字样,临摹学习古代优秀作品,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书画水平。历朝历代的书画大家没有一个不是通过临摹开始从而获得艺术上成就的,就算已经是学有所成的大家,为了不断地充实自我,仍然要潜心研究古人精品。如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先生晚年还临摹了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图4),这也足以说明书画摹拓技艺在学习书画上的重要性,也是学习书画者一生的必修功课。
歷朝历代的书画作品很多,这些优秀的绘画在总结前人的笔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学习中国书画的过程中,这些作品是很好的临摹范本。虽然这类作品创新少,但的确是经典传统的东西,不会使初学者在起步时误入歧途。
众所周知,学习中国书画,一开始皆起于临摹。南朝齐梁时期谢赫把“传移模写”作为绘画实践的六法之一。段文杰先生在其文章《谈临摹敦煌壁画的一点体会》中指出:临摹工作是美术工作者学习古典艺术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手段和方法,绝不是“依样画葫芦”的简单模仿,而是一项庄严而又细致的艺术劳动,临摹的成果可供群众欣赏研究,也可作为美术学校、美术作家学习古代艺术的依据⑨。沈尹默先生也在《书法论学书丛话》中指出:“临帖可以从帖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容易得到他们用笔和结构的绳墨规矩,便于入门,踏稳脚步。”⑩
由前辈先贤的著作可见:中国书画的传统法则,是无数先贤通过自己的智慧实践积累而得出的。传世名作里面有大师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解读。从摹拓中可以用前辈们眼中所描绘的自然来带动自己接近自然、融进自然。如果没有对前辈们的学习、借鉴,自己凭空去创作,是十分困难的。书画摹拓对描摹者来说也是自我心境的一种提升。在当下提倡创新、突出个人风格的大环境下,摹拓技艺这种传统的学习中国书画的方法,更显弥足珍贵。
4 摹拓,可以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元素
传统中国文化元素有很多,仅以图案为例,就有民俗图案、敦煌图案等,它们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这些经典的图案很容易使我们产生审美上的共鸣。中国画中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会有好几代画家进行描绘,比如佛像画,历朝历代下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摹本。装饰图案也是如此,就像卷草纹、缠枝纹等,在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并且有所演变。摹拓技艺本身就是对文化艺术的传承,把好的东西传承下来。因此摹拓也可以应用到图案等文化元素上。
笔者有幸随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沈亚洲老师赴香港志莲净苑参与大型木板壁画《释迦佛八相成道图》和藏经楼绢本卷轴画《五百罗汉图》的绘制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摹拓方法绘制了两组作品中的图案。因为佛教有严格的教规,所以图案的使用还需要深入了解佛教方面的知识,什么样的人物用什么图案,都需要慎重考慮,每个人物的图案都是请教了有关专家才能定下来的,包括造型和色彩。
图案一般具有烦琐复杂的特点,所以在绘画上一直是很复杂的程序过程,而摹拓技艺非常适合这种复杂造型结构的表达。图案的样式也很多,有人物图案、动物图案、几何连续纹、团花、卷草纹等。虽然它们的题材各不相同,但是其构成元素是相同的—点与线。因为它们在构成元素、用笔特点和设色上的共同特征,为摹拓在图案上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对于摹拓技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粉本,也就是图案线稿的绘制。因此在《释迦佛八相成道图》的绘制初期,从敦煌壁画和历代的卷轴画中搜集了大量图案作为资料。绘制画稿时,在造型上以敦煌边饰图案中的卷草纹为例,如图5和图6是通过图案通过摹拓的方法绘制的,运用中国画中白描的表现方法构造其框架,构图方式以“S”形波浪曲线为主要结构,配以各种花卉、枝叶,或者其他装饰纹样,曲线总的趋势走向构成一种连绵起伏、永无休止的动态,即构成“二方连续”k图案。同时印图案受到长短曲直等空间的限制,所以要在纹饰变化、大小布局上作调整。在《大德寺五百罗汉图》绢本的传统绘画中,画面中罗汉的袈裟和家具等处分布着大量的图案,有的是用点来构造形体的,有的是用“描金”l来表现的,也有用线条构成并设色的,为使图案与原作接近,摹拓技艺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图7和图8中的图案均为使用摹拓技艺完成的。
用摹拓技艺将图案摹拓到绘画作品中,不仅使中国传统纹样服饰题材得以表现,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创造手法和艺术特征,既可以传承优秀的图案元素,又可以提高画作的美学价值和视觉效果。
5 摹拓,在中小学生中国画学习上具有启蒙作用
书画摹拓这种传统技艺需要继承和发扬。在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字帖描红,其实也就是摹拓。
在青少年儿童的中国画教学中,社会美术教育机构多希望速度快、效果好,提倡大写意画法,但是理解程度因人而异,对把控线条造型的能力提高并不是很在意,多数书画教育方法忽视了线条的练习,从传统的线条和造型入手进行教学的机构很少。提到大写意画法,白石老人的大写意画作为世人所熟知,我们皆从表面上看到白石老人寥寥几笔就能画出惊人的画作,却忽略了其学习时候所付出的努力和扎实的功底,图9为白石老人勾勒的画稿,图10为其作品《牡丹公鸡》,无论从构图还是造型多有共通之处,白石老人通过临摹前人画稿,在临摹后,又对画稿进行再创作。由此可见,白石老人是做足了功课,并非信手拈来。
图11和图12为中小学生用摹拓技艺绘制的作品,学生通过熟练的线条练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中国画的线条构成,并且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对日后的造型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通过摹拓技艺的学习也增强了信心,能够画出有难度且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6 摹拓,有助于提高对古旧书画的欣赏水平
书画摹拓技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书画作品的欣赏水平。针对传统中国书画而言,撇开其经济价值不说,其最直接作用就是为人们提供审美愉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书画市场欣欣向荣,不仅新画作品为人们所热爱,古旧书画也十分受欢迎,收藏者也越来越多,一方面说明了现代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引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拙劣的字画越来越多,还有以拙劣赝品或者印刷品冒充名迹等以谋取经济利益的。对一件书画作品的鉴赏离不开对线条、笔墨以及书画作品有关的一切理解。掌握摹拓技艺的人在欣赏一件作品的时候,这种理解会更加深刻。如吴湖帆先生是近现代海派绘画大家,他擅长摹古,通过临摹历代名家作品,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而且熟悉历代名家笔墨特点,由此在鉴定方面造诣极深。张大千先生在鉴赏方面很有才能,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其一点一点修行出来的,同吴湖帆先生一样,除了有丰富的收藏、看得多以外,其中有一方面便是临摹了大量的名迹。
摹拓技艺实质上就是师法传统,学习前人的艺术。但是摹拓技艺不仅仅是学习书画技法,除了笔法和线法以外,还有山水画里面的皴法、设色技法、墨法、做旧方法、题跋做旧以及印章的做旧等。对工具材料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书画所用纸和绢、传统中国画的颜料、印泥、墨,甚至装裱材料等,都需学习。绝大部分有价值的书画作品,其书画内容、印泥、书画材料、用墨乃至装裱等都会很讲究,出现一点纰漏就会影响画作的整体面貌。
综上所述,摹拓技艺所涉及的并不止于单纯的笔法、线法,而是对有关书画作品全方位的了解,也更加有助于我们对书画作品的欣赏。
7 总结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书画摹拓技艺始终发挥着其他方式所替代不了的作用。摹拓技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书画修复、中国书画的学习、宣传教育和书画鉴赏等方面也始终保持其特有的功能。这些作用是科技发展所不能替代的,这些也是书画摹拓技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工艺,相信在各级政府机构的关心帮助下,书画摹拓技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注释
①摹拓是一种技艺,是指将纸或绢等材料覆在作品上进行摹制,分为直接摹写和双勾填墨两种。
②李俊杰.矛盾与挣扎:从机器維度看湖北老河口年画的困境[J].艺术品鉴,2019(36):255-256.
③郭文林.从书画临摹看继承传统技艺的必要性[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7(2):66.
④由智超.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及古代法书摹本的特定价值[C]//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学术论文集(1999—2008).沈阳:辽海出版社,2009:386-390.
⑤尚永红.论古旧书画修复与临摹[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3):87.
⑥郭文林.中国古书画修复如何借鉴“最小干预原则”:以传统书画修复中的接笔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4):152-154.
⑦陆宗润.手艺、科学、艺术:传统书画修复技艺的传承和创新[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1):89.
⑧沈亚洲.中国书画修复的误区[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0-65.
⑨段文杰.谈临摹敦煌壁画的一点体会[J].文物参考资料,1956(9):44.
⑩沈尹默.书法论:学书丛话[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60.
k二方连续,亦称“带状图案”,图案花纹的一种组织方法。二方连续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内容,这一艺术形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方连续是由一个单位纹样(一个纹样或两三个纹样相组合为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纹样。二方连续的构成有以下三种,即垂直式、散点式、波纹式。
l描金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