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德宏,喻 靖,黄 强,石添麟
(1.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中山大学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75)
2022年6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第四章“竞技体育”明确规定“国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鼓励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在体育赛事中创造优异成绩,为国家和人民争取荣誉。”[1]无疑,培养精英竞技人才去完成为国争光任务仍然是我国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奥运冠军具有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是实现为国争光荣誉的一种典型代表。所以,培养奥运冠军就成为了各国体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和奋斗的关键目标之一。奥运冠军作为顶尖精英竞技人才,有着一些特定的成长特征,能够为不同项目精英竞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方向指引和经验借鉴。湖南省作为中国的腹地省份,参加奥运会的体育湘军人数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3人增长到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16人,产生了14位奥运冠军和22枚奥运金牌,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湖南竞技体育模式。从年龄、性别、时空分布、项群分布特征入手,厘清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湖南奥运冠军的成长特征,以及形成的社会环境特征,有利于为湖南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地区精英竞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从总体来看,在1984-2020年期间,湖南省运动员首次获得奥运冠军的年龄大多在21-24岁,较为合理,21-24岁正值运动员的黄金年龄阶段,身体素质的可塑性强,提升竞技能力和水平相对来说具有较好的基础。奥运冠军最小年龄16岁(第25届奥运会上的陆莉),最大年龄28岁(第32届奥运会上的谌利军),这不仅表现出首次夺冠低龄化的特点,还反映出湖南省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精英运动员寿命得到延长。
从项目的整体情况来看,体操运动员的平均获奖年龄最小,为21.5岁,羽毛球、举重运动员的平均获奖年龄相对更大,分别是24.5岁与24.29岁,体操获奖年龄跨度最大,这表明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获奖年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如表1)。举重项目夺得金牌数最多(7枚),且近几届均有夺冠,从年龄来看,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为28岁,大于25岁的奥运冠军有三名,可见举重运动员具有较长的运动寿命。
表1 1984-2020年湖南省奥运冠军年龄特征统计表(岁)
从国际比较的情况来看,湖南省奥运冠军中,体操最小年龄是16岁,罗马尼亚选手Daniela Silivas[2]、北京市的何可欣、湖南省的陆莉均为16岁;最大年龄是27岁的乌克兰选手Rustam Sharipov[3]和湖南省的李小鹏。跳水最小年龄是来自广东省16岁的林跃,最大年龄是29岁的希腊选手Thomas Bimis[4]和山东省的王峰,而湖南省跳水项目奥运冠军最小年龄是17岁的曹缘,最大年龄是26岁的熊倪。举重最小年龄是湖南省18岁的龙清泉,最大年龄是28岁的谌利军。湖南省奥运冠军的成才年龄与国际上各奥运冠军的成才年龄差距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一致,说明湖南省在这几个项目的精英竞技人才培养上符合国际发展主流。
在获得的22枚奥运金牌中,男运动员获13枚金牌,女运动员获9枚金牌,金牌贡献呈现出“男强女弱”的态势。男性在体操、跳水项目上获得的金牌数多于女性,而女性在羽毛球、射击、举重项目上获得的金牌数多于男性。运动员在跳水项目上获得金牌数差异最大,男性获得6枚金牌,女性并未获得金牌(如表2)。在这一时期,男性在体操、跳水这类对本体运动感知觉要求特别高的项目上实力明显更强,而女性在羽毛球、射击这类精细肌肉控制的项目与强爆发力的举重项目上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
表2 湖南省奥运金牌性别差异统计表(枚)
表3 湖南省第23届-32届奥运会金牌统计表
由表2与表4可知,男性运动员更偏向于技能主导类,而女性运动员更偏向于体能主导类。一般来说,由于男、女生理构造不同,男性运动员应该更偏向于体能,而女性运动员应该更偏向于技能,而湖南省奥运冠军与之相反。从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形势来看,欧美等国在体能主导类项目占有明显优势,我国则主要在技能主导类项目占优势。人种不同,运动能力的优劣势也有所差异,各国也形成了相应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虽然,人种论还存有一些争议,但我国优势项目还是表现出明显的黄种人特点。而且,相较于男子项目,大多数女子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周期更短,有实力、有意愿发展女子项目的国家并不多,所以女子项目的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再加上女运动员的身体天赋差距不大,也更容易通过后天训练来弥补差距,所以整体来看,我国技能主导类项目获得了更多冠军,且奥运冠军中女性运动员要多于男性运动员。而湖南省的奥运冠军中女性运动员则是体能类为主,技能类为辅,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湖湘文化中“吃得苦、霸得蛮”等精神对运动员的影响。
表4 湖南省奥运冠军项群分布表
1.3.1 时间分布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体育湘军”在参加过的10届奥运会中,有7届都获得过奥运冠军,共获金牌22枚。除开第27届和28届奥运会之外,呈现出逐步上升并稳定的趋势。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中获得金牌数量最多,共有7枚。这一时期不仅是湖南省参加历届奥运会的强盛期,而且也是奥运湘军的荣耀时刻,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金牌。第26届-27届奥运会金牌数由1枚变为7枚,第28届未获得金牌,可见,湖南省竞技体育发展在稳步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突然跌落的问题。这也反映了当前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即要保持持续的高度重视与投入。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金牌零收获后,省体育局前局长李舜发现问题所在,指出“我们要努力走出目前'势单力薄'的困境,把优势项目做大做强,这就需要今后加强教练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5]。他表示,北京奥运会后,省体育局要着手全面实施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关建设,并且将制定中长期项目发展计划[5]。08年奥运会后的湘军金牌数较稳定,湖南省竞技体育发展态势稳步回升。
1.3.2 空间分布特征
从“体育湘军”参加的十届奥运会来看,湖南省体育代表团一共获得22枚金牌(同一人夺冠多次按多次统计)。[6]由图1可知,湖南省在奥运冠军人次数量上排名前五的市/州是:长沙、湘西自治州、益阳、郴州、永州。单论长沙籍的奥运冠军金牌数占湖南省的55 %,而除开图中所示的五个市/州,剩下的9个城市并没有出现奥运冠军,这表明湖南省奥运冠军地域分布不均衡。从不同项目奥运冠军的空间分布来看(图2),体操与跳水主要分布在长沙,举重主要分布在三州与益阳,射击分布在郴州,羽毛球则分布在益阳。举重项目的奥运冠军来自四个不同的地区,其中一半来自湘西自治州,而体操、跳水、射击、羽毛球项目分别仅来自一个地区,项目分布不均衡且差异明显。研究认为,长沙作为湖南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具有培养更多、更好精英竞技人才的基础。由图3可知,长沙市生产总值是其他市的三倍之多;且长沙被誉为“体操之乡”,创办于1985年的长沙市体操学校,被国家体委确定为全国四所重点体操学校之一,为湖南省、中国培养了许多奥运人才;[7]三州的区位优势条件、举重项目的受重视程度等,与他们盛产该项目奥运冠军具有直接关联。
图1 湖南省各市/州奥运冠军金牌数占比情况
图2 湖南省各市/州不同项目奥运冠军的分布
图3 湖南省2005-2016年各市/州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注: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局http:∥tjj.hunan.gov.cn。
湖南省体能主导类奥运冠军有6人,技能主导类奥运冠军有8人,项群结构不均衡。按金牌总数看,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项群有7枚,技能主导类的难美性项群最多,有12枚、表现准确性项群有1枚、隔网对抗性项群有2枚。总体而言,体能主导类的速度性项群、耐力性项群与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性项群、格斗对抗性项群是湖南省的短板。此外,不同性别项群分布有差异性,其中,男性在难美性项群更具优势,女性在快速力量性项群、表现准确性项群与隔网对抗性项群具有明显优势。
体能类为主导的主要是举重项目;技能类为主导的主要是体操、跳水、射击、羽毛球项目。夺金率最高的便是技能主导类的难美性项群,其次是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性项群,根据项群理论[8],湖南省优势项目的项群特征明显。那么,同为快速力量性项群的跳跃、投掷类项目,难美性项群的蹦床、武术、花样滑冰与花样游泳项目,表现准确性项群的射箭项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国家、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没有商业的帮助,奥林匹克将走向死亡”。由于未能找到湖南省1984-2004年的相关数据,故从2005年开始来看[9],湖南省各市/州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稳字当头。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稳居第一,以长沙为主中心城市并带动湖南各市/州的经济发展,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属武陵山区腹地,发展相对最为落后。长沙、岳阳、常德、衡阳、株洲、郴州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长沙市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生产总值从2005年1519.9亿元到2016年9356.91亿元,总增长7837.01亿元,张家界市是经济增长幅度最小的城市,生产总值从2005年110.63亿元到2016年493.1亿元,总增长382.47亿元(见图3)。由此可知,长沙经济发展迅速,有实力将资金投入体育相关产业及教育,吸引各类体育人才,不断壮大自身体育发展实力。而湖南省各市/州经济增长幅度不一,各市/州对体育的资金投入及政策偏移都会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优势体育项目,不断提升自身优势项目的发展竞争力,逐渐使相关项目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形成竞争优势。
湖南位于我国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洞庭湖与湘江襟带的湖湘土地,属于江南水乡,且南方人相比北方人来说更清秀细腻、身材小却灵活,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其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选择方向。由于运动员受不同的地理环境限制,地方开展的体育项目会有所差异,训练所达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湖南省内获得奥运冠军的运动员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如表5)。
表5 湖南省体育项目奥运冠军地理位置分布表
从项群来看,技能主导类项群的奥运冠军多于体能主导类。在1984-2020年奥运会期间,其中技能主导类的难美性项群奥运冠军最多,共获12枚。从单一项群区域分布上来说,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主要分布在长沙,表现准确性项目主要分布在郴州,隔网对抗性项目主要分布在益阳,体能主导类项目集中分布在益阳安化和“三州”。举重的种子在湘西州附近的土地上四面开花,举重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一副杠铃就可以练起来;山里的小孩心智质朴,更能接受枯燥的训练。种种原因驱使该地区大力发展举重这一项目,历年来成为湖南举重界乃至中国举重界极具代表性的地区。
湖湘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是以汉民族为主、再加上土家、瑶、苗、侗、白、回、壮、维吾尔族的一种多元体育文化。“朱张会讲[10]”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扩大了湖湘学派的影响。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主要产生了以下影响:首先,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体育健儿勇往直前,20世纪在毛泽东的带领与影响下,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同步,代代相传,加之21世纪的良好文化教育与学术氛围,使得湖南人在这种文化熏陶的背景下,为湖南体育事业拼搏进取。
其次,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之风促使体育健儿训练刻苦、克己修身。“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经世致用一个显著特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917年岳麓书院讲堂挂上“实事求是”匾额,这对湖南人民在竞技体育上产生了积极作用,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实事求是。
最后,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促使体育健儿敢于挑战、敢于担当。1953年7月,湖南省体委成立,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形式开展工作,全省的体育运动逐渐发展。1959年5月在长沙市举行首届省运会,男女运动员共1366名,吹响了体育健儿走向全国、全世界的号角,湖南体育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正是从首届省运会开始,“爱国爱湘、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逐渐成为传承,并成为至今的“湘军体育精神”。[11]
湖湘体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秉承着“尚武精神”。[12]最早蔡锷指出:“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不独限之从戎者,凡全国国民皆宜具有之。”[13]黄兴宣扬“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14]在黄兴等人的大力宣扬下,“尚武”精神在湖湘民族的教育宗旨中生根发芽,同时尚武使湖湘民族总是活力四射并拥有敢于拼搏的精神,为中国在国际竞技中的争金夺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湖湘人的尚武之风造就了一部分的湖湘体育文化。“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髓,造就了奥运舞台上的“体育湘军”。[15]
在第五届全运会湖南竞技体育成绩跌到谷底后,为寻找湖南体育发展之路,提出“精品工程”战略这一项系统工程。它以“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为指导思想,确定了“女、小、轻、巧、水”五字方针。[16]“精”意味着少,保障重点成为了战略选择,由于水平较低、财力投入较大的篮球、排球、足球被放弃;“精”表明会培养出精品人才,即培养少而精的顶尖竞技人才。但这项工程强化了部分优势项目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保证了湖南省竞技体育水平20年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做出了突出贡献。
“08工程”[17]和“强基拓优”[18]工程是湖南省在教育领域开展的两项重要工程,它们在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来看“08工程”,它是针对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性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对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一些安排,具体来说,该工程通过加强对校园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的投入,积极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运动素养,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再来看“强基拓优”工程,该工程是在“08工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旨在促进我国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在此工程中,湖南省对竞技体育也寄予了厚望。具体来说,该工程鼓励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不仅要注重普及性的体育素质教育,更要加强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而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精品工程”的成果通过十运会得到了成功检阅,湖南竞技体育也完成了从悉尼奥运会到北京奥运会新老人才的交替,湖南竞技体育发展日益成熟,形成了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湖南省的“08工程”和“强基拓优”工程不仅强化了青少年校园体育教育的地位,而且也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条件和充足的资源,为湖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1)从年龄看,湖南省奥运冠军成才年龄以21-24岁为主,呈现出首次夺冠低龄化和部分项目高龄化特征,举重运动员运动寿命较长。湖南省奥运冠军成材年龄与国际同时期奥运冠军的年龄基本一致,由此可看出湖南省培养奥运冠军的效果。从性别看,历届奥运冠军性别比例不协调,呈男多女少的趋势,与我国总体呈“阴盛阳衰”的奥运冠军性别特征不同,且湖南省奥运冠军,男性偏向技能主导类,女性偏向体能主导类。
(2)从时间上看,湘军虽在悉尼奥运会夺冠数达到峰值,但在北京奥运会后夺冠数趋于相对较低的稳定状态。从空间上看,奥运冠军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集中在湖南省东部偏北(长沙),中北部(益阳),西北部(湘西自治州),和南部(永州、郴州),且有55 %的金牌数出自长沙籍运动员。湖南省14个地级行政区,其中有9个并未出过奥运冠军。举重项目的奥运冠军来自4个不同的地区,其中50 %来自湘西自治州;而体操、跳水、羽毛球、射击项目的奥运冠军分别仅来自一个地区。
(3)从项群来看,湖南省奥运冠军在同一项群内的项目发展不均衡。优势项目集中在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的举重项目,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的体操与跳水项目,表现准确性的射击项目和隔网对抗性的羽毛球项目。其中6名举重冠军,5名来自“三州”,体操与跳水冠军均来自长沙市。
(4)从社会环境来看,湖南省奥运冠军的成长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及政策条件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地理位置因素决定了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先天条件,这影响了优势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发展空间;经济水平因素影响着不同城市的项目发展基础和条件,文化背景因素影响着不同城市的项目发展底蕴和根基,政策条件因素影响着省域内项目发展的重心及布局布点情况。
(1)进一步加强对湖南省优势项目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扶持更多社会力量开展体操、跳水、举重、羽毛球等优势项目的青训,鼓励他们与各级政府、学校开发更多优势项目的赛事、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让更多群体了解、参与、喜爱这些优势项目。
(2)以各优势项目的主要发展城市和区域为中心,向周边城市和区域散发“辐射”效应,通过教练结对帮扶、定期走访交流、寒暑假和节假日的训练、竞赛联动等方式带动其他区域和周边城市形成一个近距离的优势项目发展集群,进而形成良好的项目发展的选拔、培养、竞争机制。
(3)根据项群理论,与优势项目属于同一项群的其他项目具有发展的潜优势。那么,湖南省的快速力量性项群的跳跃、投掷类项目,难美性项群的蹦床、武术、花样滑冰与花样游泳项目,表现准确性项群的射箭项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考虑在这些项目中选取具有地域身体条件优势和经济条件支撑的项目进行发展扶持。如,三级跳远、蹦床、花样游泳。
进一步加强体育科学选材与育苗的针对性、有效性,与省内、外体育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运动训练和选材的科学性,建立后备人才大数据库,把握他们的成长动态。出台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优势项目青训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优势与潜优势项目布局、布点进行普及与推广的激励政策和考核,引导更多区域、更多学校发展这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