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播音类文献出版情况及历史地位(1940-1949)

2024-05-27 11:24:20杨润东韩立新
中国版权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杨润东 韩立新

关键词:播音研究;播音类文献出版;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

从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至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这段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播音事业发展史上的创建和初步发展阶段,是中国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现有的中国新闻史重要著作,对播音史这一新闻事业分支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其中播音史的相关研究大多把播音看作大众媒体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散见于广播、电视等媒介发展的论述中。在《中国新闻通史》中对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发展有简要的总结和梳理,对播音这一重要新闻活动的观察并不充分。其余新闻史著作,如《中国新闻史》《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都以报刊为主要观察对象,对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广播着墨较少,并未涉及播音史学研究。通过对2012-2022年新闻传播学四大期刊发表论文情况的梳理,笔者发现,十年间对播音史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共有十篇,其中关注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播音发展的,仅有三篇文献,与报刊研究的繁荣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依此可见,目前学术界对于播音史研究的欠缺。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播音史是中国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平凡的业绩和重要的历史贡献,陆定一赞扬人民广播“在极困难的条件之下惨淡经营取得巨大的成绩,他们对于中国人民作了极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纸媒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时,广播播音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意见和思想传播的“发声”通道。为了引起学界对这一时期新闻播音活动的重视,本文梳理了1940-1949年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者对播音实践研究的出版文献,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的关注。

一、研究问题与样本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积极投入自办媒体开展传播的实践中,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新中华报》《解放》周刊等报刊加强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但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开始利用自己主办和控制的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等宣传途径进行反动宣传,并开始对进步报刊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压迫。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从武汉迁到重庆以后,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强化新闻检查和管理。1939年1月,蒋介石下令禁止《新华日报》宣传八路军的战绩,同年四月,国民党中央秘书处颁布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后又相继出台了“对于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等专门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法案,处处限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甚至不惜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曾指出,国民党的种种做法“均重在如何对内,如何限制共产党,防备共产党,乃至反对共产党”。在宣传领域,国民党除了对进步报刊进行压制外,还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主张的进步书刊也严加管控,1938年起,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著作进行查禁取缔,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都在查禁之列。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调整对国民党政策,开始分化、拉拢国民党政府。国民党对抗战的消极态度和积极反共反人民本质进一步显现出来。国民党当局为了加强对新闻宣传的管控力度,出台“战时新闻检查局组织大纲”及“新闻检查办法”“修正战时新闻禁载标准”“战时新闻违检惩罚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并在1939年6月设立了战时新闻检查局、新闻检查所、新闻检查室等新闻监管机构,强化新闻检查和管理。

在这一背景下,“延安长期处于被包围、被封锁的状态。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图书和宣传品很难送出去,外界的信息也很难传进来”,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渠道,破坏了党领导下的报刊、通讯社的传播效果,使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民众无法听到党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为突破新闻封锁、拓宽宣传渠道,开始开展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从报刊文字的传播进入了语言广播的阶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人民广播事业的肇始。由于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广播电台播音活动成了中国共产党舆论宣传的“发声”主阵地,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紧密配合,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报道战争局势、国内外新闻消息并发挥了组织群众、瓦解敌人的强大影响力,被称为“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在1940-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播音活动起步、探索的近十年时间里,播音实践经验逐步丰富,播音研究也在战争的洗礼中从无到有,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研究成果。本文完整梳理了1940年人民广播事业诞生起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十年间的播音研究出版成果,试图描述这一阶段播音研究情况。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有四类:第一类为资料汇编,主要包括《新华社广播资料选编》(第一辑)、《解放区广播资料选编(一九四0一一九四九)》、《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国报刊广播文集》(全三册);第二类是广播史、播音史、新华社历史相关著述,包括《人民大众的号角——延安(陕北)广播史话》《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解放区广播史》《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通史》《新华通讯社史》《新华社史话》《中国播音学》《中国播音学史研究》《中国共产党宣传史》;第三类是《解放日报》《东北日报》《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等现存的报刊中的相关资料;第四类是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解放区广播等相关参与和工作人员的回忆录、个人传记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统计整理的播音类出版文献指1940年人民广播事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阶段报刊登印、油印资料及内部文件印本中的针对播音实践、活动探讨和研究的文献资料,不包括与播音工作相关的个人书信和不涉及播音研究的广播稿出版物。

二、中国共产党播音类文献出版情况及分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播音实践自开展以来,就成为其新闻宣传工具中特殊的组成部分,随着抗战形势的演变,播音事业逐渐崭露头角,广播媒介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体系中的地位也稳步提高,1942年1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关于《解放日报》工作时,指出《解放日报》社论、新闻、广播三者应并重,他说:“广播比三千份报纸更重要,要成为第一位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也十分重视播音实践的研究工作,温济泽主持修订的《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就强调了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把研究國内主要广播电台的宣传工作和国外的华语广播宣传工作列为语言广播部具体业务的第一项”。经过笔者的统计,1940-1949年近十年间,中国共产党播音研究文献共出版107篇,内容涉及广播播音事业管理、播音业务和播音节目宣传三大类,构成了以播音节目宣传为核心,以播音业务为基础,以广播播音事业管理为指导的播音研究文献出版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播音在广播电视传播系统里是一个中介,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关键一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电台、电视台的外部形象,亦是新闻工作者,播音创作活动必须遵循新闻学、传播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从广义上来讲,播音“是指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包括各种声音、音响、音乐、文字、图像等的传播)”。本文中的播音是指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是狭义层面的播音概念。在新中国成立前人民广播事业中的播音,主要为狭义上的播音概念,即播音员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广播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在当时也被称为口语广播。因此,在这一时期广播活动与播音本身密不可分,相关的播音文献也大多从广播活动中延伸和发展而来。

(一)播音业务类

广播作为中国共产党宣传阵营中的新兴媒介,对于广播播音业务的探讨,是提升播音实践能力、提高传播效果的必要途径。1940年12月至1949年10月,近十年间播音研究文献出版中,内容涉及播音业务研究共26篇出版文献(见表一),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广播播音稿件编写、播音技巧和播音规范的探讨。

1946年6月由时任新华社语言广播部主任温济泽主持制定的《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是党史广播宣传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解放区广播史上最早的一份关于宣传工作的规章制度”。该细则明确了语言广播部的具体业务,还对编写稿件和节目的要求、稿件处理制度、指导播音方法、会议制度等,都做了比较详细、具体的规定。1947年6月10日,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做出的《XNCR陕北阶段工作的简单总结》一文提到了当时口语广播实践过程中的经验,重点分析了广播稿件改写过程中适合口语化问题,对标题、内容、句式等的编写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日发布的《对目前改进语言广播的几点意见》一文则对当时由于编辑部和播音分立所造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1947年4月,邯郸台根据播音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发布了《邯郸台口播编辑技术初步经验》和《邯郸台播音技术的点滴经验》两篇文章,总结了广播稿件要注意口语化和简练,在口播(播音)方面提出要做到“熟练、稳当、有感情、抑扬顿挫和快慢适当”等要求。1948年下半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制定了《播音手续》规定了陕北台播音员每天工作的程序,要求播音员“播音时必须严格依照稿件,不得错漏或更改一字”。

综合来看,播音业务类文献的出版从广播稿件的编写、口播技术、播音规范三个层面对早期播音实践做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促使编播工作更加具体化、规范化,从而直接提升了口语广播的宣传效果。

(二)播音节目宣传类

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创办之后,“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和其他解放区的报刊都经常刊登延安台的节目表,介绍延安台的重要节目,发表延安台的广播稿,对于扩大延安广播的影响起到很大的作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这段时期共出版了46篇播音节目宣传类文献(见表二),内容以对播音节目介绍和人民广播收听方式为主,并介绍了听众互动的方式,建立了与受众间的紧密联系。这些文献把介绍人民广播节目、宣传广播事业与广播历史的研究联系在一起,也可以看作解放区播音史研究的萌芽,为现今的播音史和广播史研究保存了一批重要史学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大众日报》于1941年1月16刊登的《陕甘宁边区每日广播》报道了延安台试播消息。《新中华报》和《新华日报》(华北版)等报刊也陆续对延安台的播音时间和内容予以介绍。1941年2月26日延安《新中华报》载新华社启事,介绍了延安广播电台开播情况及节目内容。同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发布多篇关于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内容和情况的文章,4月3日载文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广播播音在“华北各地,皆能收听,声音清晰洪亮”,并对广播波长、节目内容予以介绍。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延安台恢复播音后,延安《解放日报》于9月11日刊登了延安台恢复播音的报道,对延安广播电台每日播音的时间和节目内容作了大致介绍,指出其播音时间为“每日11时30分至12时30分,与18时30分至19时30分(上海时间)”,节目内容“有时事新闻、解放区消息、时评及名人讲演等。尚有记录新闻一类”。随后晋绥《抗战日报》、《冀鲁豫日报》、重庆《新华日报》也陆续刊登了延安台恢复播音的消息。1945年,延安《解放日报》还发表了《介绍XNCR》一文,该文从节目内容、收听效果和与听众联系三个方面对延安广播电台进行了介绍。1946年,《解放日报》发表了XNCR元旦广播《庆贺新年XNCR自我介绍》一文,将该电台的节目分为时事新闻、解放区消息、解放区介绍、言论、通讯和故事、余音、记录新闻七个类别。1946年9月5日由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撰写的《延安广播电台一周岁》和《大家都来说话——XNCR周年纪念广播》两篇文章在延安台播出,在《大家都來说话——XNCR周年纪念广播》一文中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节目分为固定与非固定两类,还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对每天的节目进行分类。而《对目前改进语言广播的几点意见》《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二周年告听众》等文章则根据时事的变化对广播节目的时间和内容的调整与变化做了分析与介绍。此外,其他各类文章也对当时各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间、内容等做了相关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战场的节节胜利,广播播音宣传工作为配合新形势,开办了被俘国民党军官情况介绍,并以节目为媒介搭建被俘官兵和家人的沟通桥梁。为配合广播节目的顺利开办,刊发了《延安广播电台介绍被俘军官及其生活》《延安电台驻日广播被俘军官生活情况》《致读者及被俘军官的家属和亲友们》等多篇相关文献。

(三)播音事业管理类

从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中国共产党对播音事业的管理和组织一直在根据实践情况和时代要求不断调适,推进播音事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是这一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央不仅设立了相关广播事业管理机构,同时也出版了一系列广播播音事业管理的文献、资料,以便统一宣传思想、增强广播战线的凝聚力。据统计,这一时期的播音事业管理类文献主要涉及播音宣传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建设与管理和播音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共出版文献36篇(见表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播音事业充分体现了媒体内容生产和管理上的高度党性、组织性特征,与当时其他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媒体一样,人民广播的业务领导归属于新华社的同时,也需直接服从中宣部的集中领导。中国共产党制定出版了一系列以调控宣传工作为主的文件,成为领导播音实践和广播事业的具体依据。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发布《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文件中对党如何认识和管理广播事业提出了初步要求;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增强报纸的党性、群众性和加强报纸的战斗力”,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指导思想,对人民广播事业中播音实践的性质、工作方向及播音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上述两个文献的出版,初步确立了口语广播及广播事业的宣传思想和组织体系。

解放戰争时期播音事业管理类文献出版情况内容上更加丰富,关注方向也呈现出多维视角,较为重要的文献有《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员的方法》《新华总社关于加强瓦解敌军宣传的几点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文件口播的指示》《陕北台播音组关于训练和培养播音员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台广播的指示》《关于蒋军收听我方广播的情况》《陈毅同志谈新闻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广播电台工作的通知》等。具体而言,组织机构管理的文献从延安台的建设到全国电台的管理都有体现;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发展通讯员,动员群众参与广播稿件的编写工作,并针对新的社会局势提出了对播音员、记者、编辑的新要求。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面对的社会局势和战争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广播播音工作也配合宣传需要而积极调整,与此同时,相关文献的出版也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发展,真正达到了实践与理论探索并行,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的决胜法宝。

三、研究发现与探讨:播音类文献出版的阶段性与历史地位

自人民广播诞生后,其播音实践和广播宣传工作直接继承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与同时期国统区的播音研究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播音研究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围绕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展开,与历史、社会情况紧密结合。这些播音研究文献的出版提升了人民播音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将人民播音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时代的需求紧密相连,增强了广播宣传效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出版的阶段性

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清凉山开播后,相继转战延安瓦窑堡、邯郸涉县西戍村、平山西柏坡,后由平山北上到达北平。这一阶段,以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为核心的人民广播事业可以分为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40年春天广播电台筹建到1943年春天,广播电台因设备原因停播;第二个时期是从1945年8月恢复广播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播音研究文献出版参照人民广播电台发展历史,结合播音研究文献在1940-1949年间的出版情况(见图1)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1940-1944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诞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播音实践的启航发展阶段,播音研究文献在近三年的播音实践中出版数量较少,其中文献内容集中在对广播节目的宣传上,类别较为单一;1945-1947年,是播音研究文献出版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和各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对播音事业的探索和研究也进入了探索阶段,播音研究文献出版数量大幅增加,文献内容呈现多样化、多角度特点,文献作者类别也更加广泛;1948-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播音研究及相关文献出版的发展阶段,也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播音研究的高峰,这一阶段的文献呈现出更多全国意识和组织管理层面上的新特点,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和播音实践奠定了基础。

1.起步阶段(1940-1944年)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这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当时,播音内容有“中共中央的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名人讲演、科学常识、革命歌曲、日语等。此外,还有音乐戏曲节目,主要内容是演播抗日歌曲”。延安台的播音,因机器经常发生故障,时断时续一直坚持播音至1943年春天,后由于设备问题而停播,两年多的延安台的播音实践尽管不长,但却“掀开了人民广播史的第一页”。这一阶段的口语广播实践的历史意义在于,“担负起抗日战争的部分宣传任务,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从实践中培训了人民广播的第一批编播、技术人员;奠定了人民广播事业的最初基础,为1945年8月延安台恢复广播准备了条件”。

这一阶段的播音研究文献出版以政策指令等政策性文件印本为主、报刊发表文献为辅,共出版播音研究文献11篇。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播音事业指导思想,扩大了人民广播的影响力,为人民播音事业打上无产阶级革命烙印,并为下一阶段的播音实践和探索奠定基础。

2.探索阶段(1945-1947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华社面临的宣传任务是:揭露蒋介石集团的内战阴谋,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工作重心由过去主要面向解放区,转而面向全国。在业务建设上新华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电讯要简练》公开信中要求全社工作人员必须树立面向全国的业务指导思想,指出“新华通讯社已经是个全国性的通讯社,过去它的新闻电稿仅仅为供应解放区报纸,现在除了这些基本阵地以外,还要争取京、沪、渝、平乃至国外各种报刊采用”。在《把我们的新闻事业更提高一步》公开信中指出,为适应新形势,要加强组织业务、提高报道水平、改进新闻写作、加紧业务学习等方面的新要求。在这一时代任务下,从1945年9月5日恢复播音到1947年,中国共产党播音研究的探索时期,为更好地完成口语广播工作,中国共产党和新闻工作人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涌现了大量的播音研究文献,共出版文献43篇。这一阶段的播音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路线,紧密围绕解放战争时代任务的需要,在播音业务、广播实践及宣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广播播音相关研究及文献出版主要涉及广播播音节目内容、播音工作规范、播音稿件的改写、广播业务及宣传实践等多个角度。

3.发展阶段(1948-1949年)

1948年春,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在内线和外线配合作战,构成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总态势。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的城市相继迎来解放,党的广播事业也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不断拓展,从解放区走向了全中国,迎来了全面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从革命转向建设、从地方执政到准备全国执政。

与此同時,播音研究文献出版也达到了高峰时期,共出版53篇播音相关文献,1948年出版文献36篇,1949年1-9月(新中国成立前)出版文献17篇。这一时期出版的播音研究文献,对组织机构管理、全国广播体系建立、人民播音特点这三个层面较为侧重,党的播音事业也迎来了整合发展的新阶段。

(二)历史地位

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新阶段的开端。“人民的广播电台虽然大部分是利用接收国民党的广播设备建立起来的,但作为一个宣传机构来讲,特别是就它的编、采、播工作来说,却同旧中国的广播事业没有继承关系。人民广播在新华社的襁褓中成长起来,并直接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党报和新华社的优良传统,然后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传统。”人民广播的建立和播音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渠道,确立中国共产党的广播话语权。这一时期播音研究文献出版的意义及价值影响深远,它不仅初步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播音事业的理论体系和规范,并且推动了党的广播宣传工作快速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了党突破宣传封锁、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战线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新时代中国播音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思想指南。

第一,符合中国共产党革命任务和宣传实际的广播宣传体系的初步形成。“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尝试着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中国革命的新闻实践和革命实践,并在建党之初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列宁的党报建设思想”,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启动,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开始。在这一背景下,人民播音事业的实践者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期间的播音实践创造性地结合,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广播宣传体系,推动人民播音事业走向成熟。

第二,初步建立了人民播音实践的规范和中国播音学理论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的宣传理论从探索到成熟的关键时期,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播音规范和理论基础也正是在1940-1949年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和解放区,这不仅为广播发展和播音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播音理论的构建营造了一个积极的社会氛围。丰富的广播宣传知识和系统的播音理论框架对中国共产党的广播宣传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党的广播宣传实践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新闻播音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且标志着人民新闻播音理论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播音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第三,为新时代广播及播音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1940-1949年,中国共产党出版了大量播音研究文献,这些文献资料所蕴含的宣传思想、业务原理和工作原则不仅是这一时期广播事业及播音活动在学术理论上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也可以被看作中国共产党播音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关于播音的理论成果和经验不仅为我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播音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引,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播音业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众多播音工作理念,至今仍是播音实践活动中持续遵循的理论方向。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化学刊(2021年5期)2021-06-29 0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