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4-05-27 20:20:36邱玉发王鹏胡永亮马文虎马东祥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3期
关键词:屋顶绿地海绵

邱玉发, 王鹏, 胡永亮, 马文虎, 马东祥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1 引言

海绵城市已经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创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现代绿色技术、社会、环境、人文等诸多因素的深度融合,不但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整合利用,而且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减少了城市内涝灾害的产生,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房屋建筑中,有利于突破工程建设发展瓶颈,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海绵城市理念内涵分析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雨洪管理创新理念,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降雨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雨水吸纳利用弹性,从而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满足发展需求。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结合运用多种科学技术,让雨水在海绵城市中自由迁移,渗水、滞水、蓄水、净水、用水、排水是海绵城市理念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探索研究,利用各种屋面、墙面、路面、地面采集雨水,降低雨水汇流速度和峰值流量,调节雨水时空分布,并通过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实现雨水净化利用的目的,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建设。尤其是各类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设计原则,注重生态空间营造,坚持低影响开发,采用生态型设备设施,为海绵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海绵城市理念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3.1 房屋建筑总平面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首先要从总平面布置开始,全面掌握现场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通过对建筑、道路、绿化的统筹安排,确定室外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管制地面渗透与径流方向,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控制和利用。遵循集约经济用地的基本原则,处理好建筑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可以适当提高建筑层数,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面积,提供更多的雨水下渗空间,减少不透水面积,所以,紧凑型生态小区更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内涵。在规划设计总平面时,除了要集约经济利用土地,还应该充分尊重原有自然条件,尽量保留沟渠、坑塘、天然水面等水体,保证水源涵养区足够,可以将其设计为雨水调蓄设施,改造成雨水花园、景观水体,以丰富建设场地的生态性和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建设场地现有条件,合理安排建筑、道路、绿地及其他设施位置,建筑、道路等不透水区域应该优先布置在透水性较低的高地上,相反,绿地景观、水体等应该优先布置在低洼地段,能够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在房屋建筑总平面设计时,应该尽可能缩减不透水面积,并降低不透水区域的连贯性,多设置一些透水性铺装地面,将雨水可以顺利导入到设计区域,结合场地要素和绿地景观优化布局。着重控制建筑地下空间的开发强度,尤其是在中心城区,虽然加强地下空间开发能够解决用地紧张问题,但是不利于地下水生态循环,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应该与海绵城市相协调,严格控制相关技术指标,防止对地下水和雨水的循环利用产生过多干扰,通过增加顶板覆土厚度、设置导水盲管等方式,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为雨水下渗留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道[1]。

3.2 房屋建筑场地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建筑总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房屋建筑中,当下雨时,在较大的地形坡度下,无论是直排入河流还是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都会快速排走场地雨水,这不符合海绵城市理念。除了保证基本的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还应该遵循自然水循环规律,保护现场自然生态环境,降低对土地的干扰程度。健康的原生土壤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具备雨水蓄积和净化功能,能够有效过滤污染物。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会对地基土壤进行加固,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削弱了土壤的雨水存储、净化能力,还有的工程需要大规模的高挖低填,会破坏土壤结构层,造成水土流失。针对于此,房屋建筑场地竖向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基础设计形式,尽可能减少挖填施工,根据自然坡度灵活采用平坡式、台地式、混合式的竖向设计方案,土方工程和场地施工要控制在建筑物基础等必要区域。合理处理道路与绿地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道路、广场要高于绿地,能够使雨水顺利流入周边绿地,利用原场地地形,可以在局部设计成波浪形,以增强滞留、分散、渗透雨水的功能,尽可能减小坡度,延长波长,增加雨水径流时间,实现竖向层面的水资源自主循环。在室外排水管网设计时,采用新型雨水回用系统,改变以往单一的雨水快速排出模式,做好渗井、渗排管、蓄水池、深水井等地下设施设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收集雨水,并实现净化回用,用作景观绿化、车辆清洗、道路喷洒、水体补充等方面。

3.3 房屋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围护结构是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交流的主要载体,包括屋顶和墙面,在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围护结构设计时,绿色屋顶、花园屋顶、绿墙等都是比较成熟的应用,能够从源头上减少雨水径流量,并且通过檐沟、收集管、蓄水池、雨水箱等设备设施的建造,实现了多途径的雨水收集利用。严格把控绿化覆盖率指标,充分考虑雨水资源对植物的浇灌作用,加强建筑荷载和防水排水计算分析。将过量雨水顺利排入屋顶排水层,考虑屋顶结构能否承受设计压力,尽可能避免大型、超重构件的使用,而且要考虑对防水层的影响,采用合适施工工艺,降低绿化屋顶对房屋结构和防水功能的影响,根据屋顶承重能力,选择合适的栽培材料,泥炭土、人造土等新材料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土壤重量。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功能,能够保证蓄水效果和植物存活率。按照相关标准,绿色屋顶可以分为简式绿色屋顶和花园式绿色屋顶,从经济性、技术复杂性的角度出发,采用简式绿色屋顶更为实际,种植土厚度一般控制在10-30厘米左右即可,如果采用轻量化改良土或无机种植土,产生的屋面荷载相对较小,不需要对屋顶结构做特殊设计,而且也能够强化雨水管理效果,所以具有较强的推广可行性。简式绿色屋顶适用于种植地被植物、低矮灌木等品种,要充分重视高层建筑植物选配,考虑到防水保护的问题,需要控制植物根系生长,同时要保证抗风性、耐寒性、耐热性等方面要求,在保证存活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错落有致、色彩协调、系统丰富,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相对于绿化屋顶而言,墙面绿化同样能够产生不错的集水蓄水效果,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地表径流,但在设计施工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应用相对较少。绿墙主要由攀缘植物覆盖建筑外墙形成的,主要种植方式有花槽倾斜放置式、框架式、水培式、模块式等,通常以常绿植物为主,像常春藤、三叶地棉之类的都能够保持较长的绿化景观效果,而且对建筑保温隔热十分有利。框架牵引式绿墙是将植物种植在墙底部土壤,使用木质网格及金属框架作为植物攀缘牵引,不需要其他生长基质和灌溉措施,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绿墙在房屋建筑中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多。除了绿化屋顶和绿墙的设计,还可以在建筑物下面设置雨水桶等雨水收集设施,实现雨水的就地收集利用,但存储容积比较有限,应该加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有效融合,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绿色屋顶、绿墙等设计不能满足雨水处理需求,需要能够及时将多余雨水引入到周边绿地、花坛中,实现雨水整体综合管理目的[2]。

3.4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建筑场地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该从减少不透水面积着手,缩减道路面积是重要途径之一,在满足基本交通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路网长度,减少道路宽度,与传统方格路网相比,采用主干路与近端路相结合的循环棒棒糖路网设计,能够使场地道路面积减少1/4 左右,同时,减少人行道面积,在人流量不大的道路,可以设置单侧人行道,甚至取消人行道,采用共享停车、立体停车、地下停车等多种方式,减少地面停车占用空间,适度增加绿色车辆停车位,满足新能源车停车需求,不但可以降低大气污染,而且也会减少燃油车对场地雨水的污染。采用透水铺装也是减少不透水面积的有效措施,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根据面材的不同,透水铺装主要包括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水洗石、胶筑透水石、植草砖、鹅卵石等,显著增强了雨水渗透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硬化路面破坏雨水循环的问题。在进行场地道路、广场、停车场等方面设计时,根据承载力需求,采取合适的透水铺装类型,一般情况下,地面停车场可以采用植草砖铺装,人行道、广场可以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铺装,行车道对承载力要求较高,需要对路面结构和材料运用加强设计,必须同时满足透水要求和承载力要求。

除了交通系统主体组成部分的优化设计,还应该加强细节处理。路缘石是铺设在道路边缘的界石,会高出路面或与路面齐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加强整体的联系,通过相互协作对雨水径流进行处理和利用。所以路缘石的设计不应该成为雨水流向的障碍,需要通过透水材料立石预制开口,立石部分缺失立石的有效应用,在地势作用下引导雨水走向,将路面径流引入到周边绿地。

3.5 建筑场地绿化景观设计

场地景观绿化是雨水调蓄的关键所在,是建筑场地最佳的透水面。在以往的景观绿化设计时,绿地的竖向高度可能会比较高,那样会增强绿化效果,但是不能产生较好的蓄水作用。从海绵城市理念实践的角度出发,必须合理设计绿地规模、形状、分布结构,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适当增加绿地面积,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绿地规模提高10%,雨水径流会降低约5%,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绿地分布,以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峰值,提高绿地形状的复杂度,形状越不规则,绿地周长越长,与雨水接触范围越广,雨洪管理效果越好。采用下凹式绿地,下凹深度控制在5cm~10cm左右,综合考虑土壤渗透力、植物耐水性等方面的要求,在适当区域做好详细设计。雨水花园有效结合了植物和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实现净化雨水、维护生态的目的,植草沟能够缓解水流的冲刷力,降低水流速度,通常作为雨水滞留、净化处理的重要措施,而且在技术上、经济上易于实现[3]。

4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与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利于推动房屋建筑工程的转型升级,为人们提供更加绿色、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房屋建筑中,能够提高不同区域对水资源的整合利用率,提升雨洪管理效果,减少城市内涝问题的产生,实现海绵城市与绿色建筑的深度融合,从而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屋顶绿地海绵
借“光”生财的屋顶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钛工业进展(2022年2期)2022-05-13 04:20:10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北京园林(2021年2期)2022-01-19 02:17:34
超级海绵在哪里?
解读“海绵宝宝”
屋顶屋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4:12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北京园林(2020年1期)2020-01-18 05:19:30
屋顶上的马
海绵是植物吗?
屋顶的雪(外四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