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昭炜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95)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雨洪灾害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雨水管理尤为重要,它不仅要求采取工程措施,还要求采取非工程措施,以有效收集、过滤和再利用雨水,形成一套完善的雨水管理体系,从而解决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内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内涝的成因,而且能够为海绵城市理念提供有效支持,从而更好地控制城市内涝的发生。此外,可以通过对城市雨水管理规划的深入研究,更好地改善新旧城区的排水系统,从而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率。
海绵城市(Sponge City),从海绵的水分特性上可以简单理解为: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让雨水在城市的利用与迁移过程中更加的“便利”。更进一步的理解可以认为: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可以通过吸收、调蓄、下渗、处理净化等方式积累起来,等到需要时再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用以灌溉、冲洗路面、补充景观水体和地下水等。从海绵的力学特性上可以认为: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压缩、回弹和恢复,能够很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环境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洪减灾。
“海绵体”涵盖了城市的各个方面,从屋顶、植草沟、园林绿化到透水铺装,再到江河、人工景观湖,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系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海绵城市理念如图1 所示。
过去,许多城市忽略了雨水的可再生性,而将其作为一种“排”,仅仅依靠雨水口、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备实现收集和输送。然而,由于过度开采以及大量不透水路面导致雨水难以有效地循环,从而导致城市洪灾、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峻。通过采用海绵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城市内涝,同时,还可以维护当地的水文状况,确保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推动人类与大地的协调共存。
由于城镇化的进程,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和超过10mm/h 的天气事件的出现都呈现出上升态势,这使得暴风雨的出现概率更高,从而导致出现更多的内涝灾害。
以A 城市为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0 年5~10 月期间,A 城市共出现降水天气326 天,其中大雨38 天、暴雨5 天。城市内涝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情况。例如,A 城市的内涝可能由于不同的排水系统造成。
积水点没能及时和有效改建。在城市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洪措施,许多地方在遇到降雨时会出现积水现象,即使经过修复,也难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缺乏有效的防洪措施。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划分不够明确,以及未能彻底实施雨污分流改革,原有的小管道无法满足当前的排放要求,导致部分地区经常出现内涝灾害。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和落叶被扫进排水口,使城市的排水管道受到严重的破坏,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清理措施,使排水系统的效率大幅降低,从而导致下水管道堵塞。
A 城市坐落于中国的西部,由于其本身的水资源匮乏,导致了严重的干旱和内涝。尽管如此,从整体情况来看,这座城市并未遭受过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和内涝这两个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持续的城镇化。要想彻底消除城市的内涝灾害,除了加强管线的修复和重建外,近几年,一些创新的内涝防控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内涝防控模式,从而实现了内涝防控的目标。
针对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区域,如立交桥和隧道,应进行大规模改建,以满足经济效益、施工简便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此外,应把一些排水系统纳入绿建中,以缓解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使用雨水。
近几年,A 城市的排水系统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围栏的施工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排水体系的不断改善,一些道路在遇到中、大雨时,防洪渠便会变得拥挤不堪,而且由于无法及时排出积水,导致了“湖”的出现,如今,“湖”已经成为历史。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以保证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然而,不断的破坏路面、修建地下管线,以及在完成后出现问题又重复进行这些工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为了更好地改善新建区域的排水系统,我们应从过去的排水系统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对城市的水文、降雨等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制定出更全面的排水规划方案。A 城市在修建新建城区的排水管网时应增加管网的管径,并增加检查井的数量,以便更好地满足当地需求。
转变思维,将雨水转变为资源,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因此,政府、规划、环保等机构都应积极推动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试点项目加强对雨水资源的管控,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且有助于缓解城市的洪涝灾害。为了降低社区洪灾的风险,我们应在社区里修建一个雨水收集系统,并将其融入社区的美化规划中。
我们应开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综合运用,在道路绿化带的周围安装管线、在适当的位置钻孔,把降雨引入绿化带,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现在许多市政绿化区域内安装有装饰性的照明,但如果能够替代这些照明,就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避免城市的积水问题。
A 城市水务局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构建水体系等“三大引水”体系,完善城市供水功能。二是构建重点的城市河道蓄水工程,维系城市水生态功能。三是构建城市排水体系,增强城市的防洪排水功能。为了有效利用降雨,我们应对蓄水池进行改造,使它们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处理降落的雨水。这些蓄水池不仅可以由人造结构组成,如地面的蓄水塘、深层的混凝土池,还可以由自然环境组成,如湿地和人造湖泊等。通过这些改造,我们不仅可以有效收集和处理降落的雨水,还可以防止内涝的冲刷,保证环境健康。
通过改善排水管理体制,我们可以在保证公共安全的同时,通过合作和沟通帮助有关部门共同应对洪灾。优秀的政策和建设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推广新的排水技术和雨水资源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洪灾,并让水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使用。通过制订合适的策略,我们可以为实际行动和有效管控提供科学和理性的依据。
通过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我们可以收集和整理关于降雨和内涝的信息,建立完整的内涝和地质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实时监测和管理预警和管理内涝的出现。如果计算机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内涝带来的威胁,就可以为我们的社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城市采取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来改善排水管道,从而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其中,大型的绿化建筑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而且能有效抑制和降低地表径流,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的内涝威胁。随着土壤结构的变化,地表径流也会随之增长,从而引发城市洪灾。而且,随着土壤结构的发展,绿地的径流系数也会明显降低。因此,扩展绿地范围不仅能够减少洪灾发生,还能够促进城市的水资源循环。
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城市的雨洪管理更具有灵活性。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合理规划、灵活调整、有效利用资源、优化流域环境等,以及实施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为了减少城市内涝的危害,现代排水管理体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在洪峰期间把来自各个地方的降雨转化成清洁水源,以减少内涝威胁。通过采用高灵活性的排水管理技术,我们能够既维护和优化城市的水循环,又能确保当遭遇强降雨的情况下采取阶段性的排水措施,尽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内涝的泛滥,并且有效预防和减轻城市内涝的危害。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降低径流,并且要提高雨水的地表渗透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通过改变降雨的速率和扩展降雨的通道来建立一个特殊的降雨监测系统。
在实施水资源再利用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城镇、土壤等多方面因素,并且要严格规范其施工,以便在实施水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生态保护。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维持城市的水资源,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协调机制,并在宏观上制定更为精确的规划和方案。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制定出适当的生态保护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水资源管控。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政府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改善城市的污染问题,这些投资包括改善现有的污染控制技术和开发更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同时,要制定更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以保护环境。通过进行微观规划,我们可以确保城市的雨洪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为了更好地构建海绵城市,需要重视那些具有更高径流量的地方。根据这些地方的特征制定适当的雨水处理方案,摒弃传统的雨水处置方式。
在优化城市聚集区的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评估当前的土壤渗透性,以确保其良好的状态。因此,在选择地块时,必须注意其平坦程度,以便有助于降低降雨量,并且可以通过LID 技术,如建立设施共享系统来有效控制与周边环境的交通流量以及建立持久的公众参与机制,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通过采用LID 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道路、汽车通行带、绿茵场和其他径流系统,为雨水提供更好的蓄留环境。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我们要考虑各种因素,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改进这些系统。例如,为单栋建筑提供更加宽敞的庭园,并通过设置凹形的草坪增加空气湿度。此外,我们通过种植大型树木和强健根系的植物维护雨水的蓄留。
为了更好地预防内涝,本文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并提出了科学的优化措施。此外,我们还需要重视城市的环境保护,以便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政府需要更多地投入来完善和优化地下管线布局。同时,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现代的雨洪管理技术,并通过增强城市绿化和排水能力实现更好的生态环境。